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96|回复: 11

[转帖]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8 14: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段成荣,杨舸,王莹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作者:段成荣 杨舸 王莹
    本调查得到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支持。
   
    内容提要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还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在留守儿童现象比较普遍的江西省修水县墨田村开展了专题调查。本文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留守儿童 农村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迁移特别是人口流动空前频繁。在流动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占绝大多数。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外出的时候,将子女留在家乡,由此在农村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1]。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估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多达2000万人[2]。
    最近两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大媒体都予以专题报道。但客观地讲,目前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和了解还比较有限。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专门成立了“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组。2005年1月(农历春节前夕),课题组选择留守儿童现象比较集中的江西省修水县大桥镇墨田村进行了“留守儿童问题”专项调查。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个部分。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墨田村小学4至6年级全体在校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一位抚养人。作为调查的一部分,课题组还选择了留守儿童7名、留守抚养人5名、调查期间回家乡过春节的外出打工父母或曾经外出打工但在调查前已经返回墨田村(今后不打算再外出)的父母11名,以及墨田村小学校长、老师和附近学校的校领导各若干名,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文主要依据这些深度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被调查地概况
    (一)修水县情况
    修水县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和全国多数农村地区相似。作为农业大县的修水县,耕地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0.795亩,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生产资料的严重不足,促使该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修水县外出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高达24.4%,大大高于全国9%的平均水平。修水县外出劳动力主要流向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修水县的劳务收入达6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倍,劳务收入带动人均收入增加833元。
    (二)大桥镇情况
    大桥镇地处丘陵地带,是修水县的大镇。全镇2004年人均收入1680元,处全县中上游。大桥镇的主要产业是水稻和药材。该镇耕地资源严重匮乏,人均耕地只有0?57亩,劳动力外出流动现象十分普遍,流出人口占总人口的40%。外出流动人口对大桥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接受我们访谈的镇党委书记介绍,全镇外出劳动力每年带回或汇款回家乡的钱达到8000万至1亿元,农民家庭收入的70-80%来自打工收入。
    (三)墨田村情况
    墨田村隶属大桥镇,该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由来已久。目前,全村总人口2345人,长年在外打工的多达8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5%。外出人口中,70%在深圳,20%在浙江,10%在福建。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的人是单身或夫妇外出,带孩子外出的人很少,即便有,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
   
    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就是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产生留守儿童现象有一系列具体的原因:
    (一)父母负担不起流入地昂贵的学费,这是父母把孩子留在家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位母亲在女儿五岁的时候就到广州打工,女儿现在10岁了,一直跟着年近七旬的祖父母生活,家中还有曾祖母,当问及为什么舍得把女儿放在家里时,她说:“女儿要念书,外面的学费太贵,每学期要2000多(元),负担不起。”(案例P427)
    (二)除学费外,城市物价高,孩子在外的其他花费也很大,这是把孩子留在家乡的又一重要原因。接受访谈的半数以上流动父母把不带孩子外出的原因归结为“在外开销”大。有一对夫妇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将一对儿女都留给了爷爷奶奶照看。究其原因,父亲很直接地说:“在外面的开销太大,支持不住。”(案例P504)
    (三)工作紧张,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一些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一位父亲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他说,在外面很想念孩子,担心孩子太调皮,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但还是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是:“没有精力照顾(他)。”(案例P504)
    (四)父母工作流动性强,孩子在外没法稳定就学。一位在外架电缆的父亲有两个儿子,孩子小的时候都带在身边,大儿子到上学年龄就送回家乡念书了,他说,“我还有一个小儿子带在身边,今年4岁,大儿子3、4岁的时候也带在外面,后来又送回家里上学。因为我的工作流动性强,孩子带在身边(念书)不方便。”他还说:“以后小儿子也要放在家里读书。”(案例P657)
    (五)孩子在外生活不习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障碍。一位父亲这样解释不带孩子的原因,“外面读书贵,花费高,再说外地说话听不懂,学习会更差的”(案例P639)。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感受到年龄稍大一点的当地人跟调查员就有语言沟通的障碍。和很多南方农村地区一样,这里的普通话普及不够,儿童在入学前根本得不到普通话教育。同时,这里的外流人口主要流向深圳、浙江、福建,这些地方多是方言很难懂的地区。二是当地人的歧视。一个男孩曾经跟父母在深圳念过书,调查时已经返回墨田村。他的父亲说,“当地人的话,我们听不懂,他们就会有点歧视我们打工的。孩子在那里上了一个月的学,在学校老打架,可能跟当地小孩的欺负也有关,反正他自己就是不愿意去上学了。怎么劝也不愿意,只好回来念,现在回来念就愿意去了。”(案例P201)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4: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一)和谁生活在一起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58%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在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儿童中,这个比例更高达83%。另外还有小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之外的其他亲戚一起生活,这些亲戚包括外祖父母、叔叔、伯伯、姑姑等。更有甚者,一些留守儿童不仅自己得不到照顾,还要照顾家中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或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姚瑶(女,13岁,小学六年级),父母外出打工,与外婆一起生活。外婆70多岁,年纪大干不动活,所以姚瑶自己承担做饭等家务,还要照顾外婆。还有一个弟弟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案例P662)
    (二)亲子关系的变化
    1.许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每年在家的时间十分有限,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调查发现,大多数父母每年只能在家呆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一位父亲说,“我是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开始外出打工的。每年只能在家里呆个把月”(案例P504)。有的父母甚至外出打工多年,从来没有回过家。一位“问题学生”的爷爷告诉我们,孩子的父母好几年都没有回来过了。
    2.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由于亲子沟通的缺乏,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难免会出现一些隔阂。不论是孩子还是外出父母,都有这样的反映:“我有了不开心的事就藏在心里,妈妈在家时也不和妈妈说”(案例C525)。孩子的妈妈:“我们不经常和孩子交流,她的烦恼很少和我们说或商量”(案例P632)。尽管孩子和在外的父母的感情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孩子们还是表示很想念父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回家。一位母亲告诉我们,“孩子很想我们,在电话里总要我们回来”。一位留守儿童说,“我知道妈妈出去是为了赚钱。我觉得妈妈在家里比较好,在家里可以早上做饭给我吃”(案例C525)。
    3.留守儿童和在外的父母主要通过电话进行联系,但每两周左右才有一次联系。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孩子无法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所以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交流方式和频率会影响到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调查发现,87?6%的留守儿童依靠电话与外出父母联系,平均联系频率为两周左右一次。少数留守儿童说父母会给家里写信。但是,也有的外出父母从不或很少与家里联系。电话联系的内容主要是询问学习情况和提醒孩子“听话”。为了省钱,亲子间电话联系的内容一般都比较集中,通常是嘱咐孩子要努力学习,听爷爷奶奶的话,多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等。“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主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案例P651)。“主要就是交代一下,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不要调皮之类的。”(案例P427)
    (三)留守儿童的“理想”
    1.父母对留守孩子有比较高的期望。
    外出打工的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对自己没有知识和技能而面临的艰难处境有深刻体会。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期望通常比较高,希望孩子能够尽量多学知识。接受访谈的所有父母都表示希望让孩子多读点书,将来上大学。他们这么说:“我希望孩子将来读书,能考上什么程度我就供到什么时候。不过我不知道他自己是怎么想的”(案例P648)。
    2.孩子未来想干什么?
    那么,留守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是怎么想的呢?部分留守儿童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比较一致,例如上大学等。但是也要注意到,也有不少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不像父母为他们设计的那样“远大”。将近10%的孩子对未来的希望就是出去打工。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连外出的时间和目的地都想好了。14岁的心悦说,“不知道,没想过什么理想,我想做一个像妈妈那样的人”(案例C546)。心悦的妈妈在外面打工,心悦一个人在家照顾弟弟妹妹,她喜欢妈妈偶尔回来给她讲外面好玩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4: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守现象的影响
    (一)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孩子生理、心理和性格成长的土壤。而留守家庭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形态,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父母的长期缺失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由于祖父母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方面与父母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隔代家庭在对孩子的照顾,教育等方面都与一般的家庭不同。留守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1.留守儿童的学业
    首先,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很难给予具体指导。一位外出打工母亲说,“女儿放在家里最担心的就是学习成绩,家里的教育条件不好,而且老人不识字,对她的学习根本管不了。如果我们在家里,可以看看作业什么的,辅导一下”(案例P427)。其次,孩子的祖父母都进入了老年期,在精力和体力方面与孩子的父母差距较大,这在管教孩子方面造成了一些困难。第三,普遍存在的“隔代溺爱”现象使得祖父母一般不会像父母那样严格地要求儿童。总之,由于留守抚养人能力的限制和对留守儿童管教的放松,留守现象可能对孩子的学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2.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
    接受我们调查的小学教师以及留守儿童的家长对于留守儿童的性格培养有以下共同的看法:一是留守儿童的性格有更加孤僻的倾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双亲的感情交流。他们很多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中缺少青年人的生命气息,充溢着压抑的气氛,因此,祖父母会有的老年期心理特征也可能在孩子的性格中反映出来,出现留守儿童的性格更加孤僻的倾向。受访的小学校长说,“有的留守儿童性格特别孤僻,不爱说话,老师或家长跟他都无法交流”。一位外出打工的母亲说,“女儿胆子比较小,怕生,不爱说话,可能跟她长期和老人们呆在一起也有关系”(案例P427)。
    二是留守儿童中调皮孩子的比例较高。受访的小学校长说,“留守儿童的管教比较困难,有的连老师也觉得无能为力。儿童寄养在祖父母那里,容易产生溺爱。当地的传统观念认为祖辈对孙辈的管教不能太严,不能打骂等。学校与外出的父母也联系不上,这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难题。对于调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办法,开家长会的作用也不大,家长自己也管理不好孩子。主动关心询问孩子学习的家长不到家长总数的四分之一。在留守儿童中,抚养人年纪轻一点的,管教孩子会更好一些。学校有6个调皮的‘问题学生’,有偷窃行为,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学校找他们的祖父母也没有办法。”
    3.留守儿童承担的家务劳动
    由于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留守的家庭成员需要承担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照顾孩子等职责。在留守人员数量明显减少和留守人员年龄结构明显老化的情况下,部分年龄较大的留守儿童就需要分担更多的责任。许多受访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一位母亲外出打工的12岁男孩告诉调查人员,“妈妈外出后,我要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做饭”(案例C525)。在一些特殊的留守家庭中,留守儿童可能会承担更加繁重的家务劳动。一位12岁上四年级的女孩,母亲过世,父亲一直在浙江打工,她留在家里照顾80多岁生病的爷爷。她说,“家里所有的家务都是我做的,洗衣、洗碗、扫地、做饭等。爷爷80多岁了,年纪大了,而且爷爷一直都有病,不能帮我做一点家务。以前家里的活都是妈妈干的,现在就是我在干”(案例C428)。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做家务的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女孩。这并不是巧合。一方面,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同龄的女孩比男孩相对成熟,可能更主动或更愿意帮助留守抚养人做家务。另一方面,农村中还存在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孩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较多的家务。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承担了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劳动负担和家庭责任。她们非常早熟和懂事,却过早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二)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
    留守现象不仅影响到孩子,对其他家庭成员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是留守抚养人(特别是爷爷奶奶)的劳动负担大幅度加重。一位70多岁的老人带了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在家,她说,“(照顾孙子、孙女觉得)相当吃力,我70岁的老太婆还要上山砍柴,回家做饭,觉得负担很重,但是实在没有办法。我自己也身体不好,最近右手经常痛得动不了了”(案例G547)。大多数留守的爷爷奶奶都60、70多岁了。老人们在这种应该安享晚年的年纪,还要承担相当重的劳动负担,要做家务,要照顾孙子孙女,甚至还要干农活,维持几口人的生计。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很值得关注。
    二是流动在外的父母情感倍受煎熬。没有父母舍得与自己的孩子分开。接受调查的所有父母都说,在外很想念孩子,担心孩子在家乡生活的情况。父母们离开家乡出去谋生很辛苦,和子女分开对他们来说更加上了一层情感上的煎熬。一方面,生活的困窘逼迫父母离开家乡赚钱改善家里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外打工的父母又思念家乡、想念孩子和担心孩子在家的情况,这对流动父母们来说确实是一种无法回避的情感折磨。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4: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和讨论
    (一)要从单纯关注流动儿童到关注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并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规模青壮年流动人口的出现,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然而,流动儿童并不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全部。流动人口的子女并未全部随父母进入城市,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留在了农村老家,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儿童。
    我们认为,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并不亚于流动儿童问题:首先,留守儿童在数量上明显多于流动儿童;其次,尽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都面临不少困难,但无论如何,流动儿童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可以更多地得到父母的关爱。而留守儿童却在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他们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更多、更艰巨;第三,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通常是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能够用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源十分有限,能够用于解决与留守儿童问题的资源则受到更明显的限制。
    (二)要研究和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对各方面的负面影响。
    通过在墨田村的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既有留守儿童面临的学业问题、心理发展和性格培养问题,也有留守老人面临的劳动负担等问题,还有流动家长面临的情感折磨等问题。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基本都是由祖父母代为抚养照顾,甚至有少数留守儿童根本没有人照顾;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面对面沟通,儿童和父母之间关系难免会出现隔阂;流动在外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多念书,将来能上大学,但家乡环境因打工而发生的变化也从多方面影响着留守儿童,他们中的部分人对未来的理想远没有他们父母期望的那样远大;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个性发展、家务负担等都有一定影响。同时,这种留守现象也使留守抚养人(特别是爷爷奶奶)劳动负担加重,在外的父母也受到情感上的煎熬。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是难以全面解决的。这就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能够及早地认识和重视留守儿童问题。[JP2]要加强宏观协调,因为单纯依靠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地区,是没有能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因此,希望能有更多的部门和系统能够对此问题予以关注。
    (三)关于进一步开展留守儿童调查研究的建议
    由于时间、经费、人员等各方面限制,我们只是选择了一个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进行了调查。这种调查,对于我们了解留守儿童群体的状况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要对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做出概括性结论,还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本文主要依据定性访谈资料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做了初步探析。定性访谈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理解被研究对象,所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推动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但是,定性访谈方法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定量地揭示被研究对象。而对被研究对象的准确的量的把握,是我们认识对象、制定政策的基础。因此,建议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及早对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开展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专项调查研究。
    ------------------------
    参考文献
    1.《人口研究》编辑部:《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人口研究》2004年第4期。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
    3.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9期。
    4.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作者简介: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舸、王莹,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发表于 2015-3-18 15: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7:}
发表于 2015-3-18 16: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5-3-18 16: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3-18 17: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发表于 2015-3-18 2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3-19 09: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守只是个现象,根本就不是问题的根本。如果城乡差距减小,贫富悬殊缩短,谁还外出谁还留守?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个皮毛而忽略根本,能取得多大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2-4 16:19 , Processed in 0.0303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