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包含运动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的中和新村规划效果图,下图是现在村庄实景。 □胡新科 摄
和平县合水镇中和新村建设规划遭"打折"——新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被卖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胡新科)"小区有运动场、文化活动室、幼儿园、专业市场等",这是2005年和平县合水镇中和新村的建设规划,也是中和村民搬迁前看到的未来生活图景。
2005年,为解决粤赣高速和平段拆迁户和水灾"全倒户"的安置问题,合水镇选定了一块面积4.4万平方米的土地,计划建一个有123套(栋)房的新村。新村规划、用地征收补偿、公共设施建设等资金由县镇两级政府筹集。
"快十年了,123栋房子都建起来了,公共设施却一个没建。"3月6日,中和新村村民谢学志说,村民们感觉被"忽悠"了,不仅承诺的东西没兑现,连建公共设施的预留地都被卖了。
公共设施全未建
中和新村是和平县首个"省级卫生村",也是河源市新农村示范点之一。
3月6日,多位村民证实,中和新村宣传牌和示意图已被镇政府拆除。拆除前,有村民拍了照。如今,这些照片成了村民和政府交涉的证据。
谢学志、谢国栋、谢添胜、谢胜志等5位村民代表,受委托和镇政府交涉。2013年,谢学志5人从镇政府领取了20万元,用于新村道路、绿化、水利等建设。
"你看看,规划图多漂亮。"谢学志向记者出示了和平县规划设计室2005年5月制作的中和新村规划设计图和示意图。
从示意图看,中和新村有停车场、幼儿园、集贸市场和运动场,道路均为水泥铺设,房屋统一规划,布局整齐。记者按示意图走访,在规划建设停车场的位置找到了一家电子加工厂。该厂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老板几年前买了这块地,建起了厂房,但具体向谁买的,他不知道。
在规划建设幼儿园、市场、运动场的位置,记者没有找到相应的建筑。"那些土地已经卖给私人了。"谢学志说。
谢学志告诉记者,中和新村的宣传称"公共道路主道宽11米,两侧道路宽7米",但实际上,村里现在还有不少泥路;原定统一粉刷墙体的工作至今也没有落实。
2011年12月,合水镇府出台"协调解决中和新村遗留问题工作方案",表示将逐步解决中和新村遗留问题。方案称,镇府将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资金将于2013年3月30日前到位。
"镇里承诺的是70多万元,去年只领到20万元。"谢学志说,领到的钱根本不够用,一直存在银行,不敢动。
建设资金没着落
3月6日,中和新村主任王诺和前任村主任黄新荣均向记者证实,新村预留地被卖,村里不知情,全由镇府操作。
合水镇副镇长何秀娟解释,新村土地首先要满足村民建房需要,然后满足公共设施建设,"电子厂老板如何购得土地,不是很清楚。"合水镇委书记黄小雄说:"搞不清是村里还是镇里卖的。"黄小雄介绍,按照规划,中和新村公共设施配套比较齐全,"但那只是初步方案。"黄小雄说,按照方案,中和新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由县镇筹集,大部分由镇府筹,难以落实。何秀娟解释,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水灾救助款、政府项目拨款三部分,但远远满足不了建设需求;县财政下拨的资金,主要用于征地、三通一平等。
中和新村建设已投入多少资金,目前缺口多少?对于这些问题,黄小雄表示,他这几年才上任。很多事情近十年了,弄不清楚。黄小雄说,镇府去年给中和新村的20万后续资金,"是镇府到处要来的。"何秀娟解释,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都是来一笔投一笔,"由于时间久远,一时难以弄清楚总额。"根据规划,搬入新村的村民每户可分得一块100平方米的宅基地,如果村民原来宅基地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要以每平方米69元标准补差价。何秀娟说,村民补差价的资金也被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至今仍有部分村民没有补齐。"部分村民确实经济困难,政府只能让他们先建房。" "修这条(粤赣)高速路,合水镇拆迁了400多户,不少拆迁户要自己找地建房。"何秀娟说,建设中和新村的土地是从邻村征来的,征收工作非常难做,"有如今的条件已经不错了,村民要感恩。"黄小雄介绍,合水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下大雨时容易塌方。
资金缺乏非个别
谈及中和新村遗留问题,黄小雄自感很"头痛":"这个项目搞得一塌糊涂。"黄小雄说,中和新村曾经是市、县两级面积最大的新村,省、市有不少领导来调研,"现在领导来了,都不安排去那里。我都很少去。"和平县财政局局长陈仕华2009年前任合水镇委书记,他告诉记者,中和新村建设规划由合水镇府委托和平县规划部门完成;开始只是规划安置高速公路被征地农民,后来增加了水灾"全倒户";规划安置人口增加后,政府就考虑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
"新村建设耗资巨大,以当地的财力,不可能一步到位。"陈仕华说,规划是从长远考虑,是超前的、高标准的。目前,只能是争取到一点资金就建一部分。
"没想到预留地会被卖掉。"陈仕华说,按照当初的设想,公共设施早晚要建,就预留了土地。他透露,中和新村是当年重点建设项目,至于下拨多少资金,他表示"一时记不清".对于县财政能否提供资金完成中和新村后续建设的问题,陈仕华表示:"全县有200多个村庄,很难再单独照顾中和新村。"陈仕华说,合水镇当年建设的三个新村,或多或少遇到了类似问题。丰洋村依靠深圳市罗湖区东门街道的帮扶,才完成后期建设。陈仕华认为,要解决中和新村的遗留问题,最理想的途径是争取扶贫项目,依靠扶贫资金完成后续建设,"不过,预留地被卖了,处理起来比较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