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是年关了,这些年虽然一直在外面为了三餐一宿而奔波,每年还是会回到家乡去和父母一块过春节。对于家乡其实也不陌生,只是很多东西如同自己的容颜和年龄一样在变化。而内心里面对于家乡的很多生活片段,还是停留在记忆里面。 祠堂是客家族人“崇宗祀祖”的地方,是客家族人“议事理事”的地方;祠堂见证了很多新生命的诞生,也曾在祠堂告别了很多熟悉的长者;祠堂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家族兴衰,百年的风风雨雨,终究汇成一幅绵绵流长的画轴,投影在每一个族人的内心。 祠堂是村里面一座平淡无奇的砖瓦结构建筑,在村子南边的一个山坡下。小时候,对于祠堂总有一直神秘的感觉,让自己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敬畏,甚至是恐惧和害怕。因为祠堂里面总是阴森森的,为死人抬棺材的杠杆就放在哪里,而且每次村里老人去世, 都会去那里取出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不知道用那几个杠杆抬走了多少的老人。后来,村里的平叔家受大雨冲塌了房子,没有地方住,搬到祠堂居住,才去了几次祠堂,再后来就是阿公和大伯去世的时候,去过两次祠堂,在那里跟他们作最后的告别。 后来走出家乡,到外面上学工作,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对于祠堂的关注也越来越少。刚刚出来打工的前些年,每逢春节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族人在大年初一来到祠堂前面放鞭炮,多少让人有一种光宗耀祖的感觉。后来家里做新房子了,新居就在祠堂旁边。又过了几年,年久失修的祠堂至于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里面倒下了,从而成为了一堆砖瓦的废墟。 早几年我听爸爸说要族里的大伯牵头计划在旧址重修祠堂,但是说着说着最后也没有下文了,祠堂还是这样一直荒芜着,就像我们这个时代对于民俗文化传承的遗忘和信仰的缺少一样。今年夏天回家,看到自己房屋旁边,祠堂的废墟上长出了几株果树,长得特别茂盛也许,这也许是祠堂里面的一些生命延续吧。 社会在飞速发展,如今农村里面的房子越盖越洋气,而保留下来的祠堂越来越少。祠堂就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褪去色彩,到了我的孩子已经不在家乡上学了,已经不明白什么叫祠堂了,更不知道祠堂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我担心有一天,他们或许都不知道祖先是来自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