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1|回复: 4

一代帝师万承风与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7 23: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贞居之后 于 2014-1-8 15:56 编辑





                        

一代帝师万承风肖像(资料图)                                     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与文昌塔(华表塔)实景资料图      

   “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坐落于广东省和平县彭寨镇华表抗日革命老区内,民风淳朴,生态良好。与之相邻的是明朝古建筑“文昌塔(华表塔)”、“印经房(研经堂)”、“古树群”、“溪水古桥”相呼应,尽善尽美的书院环境与完整的书院设施,凸显了书屋盛学时期的整体样貌与恰好的配置。而座落在东北两向的“崇德第”、“孟荣公祠”, 是客家人崇文厚德、孝友传家的真实写照,是梅园书屋后裔崇尚人文教育,尊师重教体现,也是居住在梅园书屋自然村落后裔耕读持家的精神缩影。
   梅园书屋,建于明朝中叶,盛于明末、清两朝。是本地历朝著名书院、学堂之一,当地黎民百姓及江西、福建近邻学子学习的地方。历代每个时期都有儒家文人执教。其中在清朝康、乾、嘉时期,由梅园公(注1)主教,此时学风、文风最为鼎盛,本地、外乡各姓门生多达1000多人,为国家及岭南各州、府、县输送各类人才。从梅园书屋踏上仕途有数十人之多,或进士及第、举人、拔贡、副榜、岁贡而为教谕,或为分府理盐务等等,人才济济。梅园公也因执儒有方,教绩显著,被委任为广州府龙门训导,嘉庆六年朝廷勒授为广州府龙门县教谕。去世后,一代帝师、广东学政万承风追之赞为:“东江第一儒林”,亲自向朝廷请赐 “第一儒林”旌匾,以示褒奖。梅园书屋因文化教育出色的作为,得到了时政与社会的肯定。也确定了其在东江流域,明、清时期文化教育上的最高地位。
   五百多年的时光沉淀,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方侧影,见证了广东文化教育的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一脉,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本地文化的典范。梅园书屋经历变革洗礼,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幸运的是本地历代乡贤都在努力弘扬和尽力维护,使得梅园书屋依然俊雅,旧貌尚存,大浪淘沙,梅园书屋依然屹立东江流域之上。
   据史书《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一》(赵尔巽 .清史稿 :中华书局 ,1977-08-01 。)记载:万承风,字和圃,江西义宁人(今修水县黄沙镇汤桥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直上书房,侍宣宗读。六十年,典试云南。时仁宗在潜邸,赐诗宠行。累迁翰林院侍读。嘉庆三年,大考,降检讨。四年,督广东学政。琼州海寇猝发,承风以闻,命总督吉庆按治,总兵西密扬阿等以恇怯置吏议。累迁侍讲学士,任满还京,直上书房,擢詹事。督山东学政,整厉士习,扶持善类。洊擢礼部侍郎,命还京。
   十二年,督学江苏。以清江浦、荷花塘河工取势太直,屡筑屡圮,奏请复旧,诏如议行。调兵部。十四年,上五旬万寿,陈请解任还京祝嘏,诏严斥,左迁内阁学士。调安徽学政。定远士子与凤阳胥役有隙,至试期辄修怨,当事者庇胥役,士益愤,承风疏请下巡抚严治胥役,置诸法。擢兵部侍郎,还京,仍直上书房,充经筵讲官。十七年,引疾归,寻卒,入祀乡贤祠。宣宗即位,追念旧学,赠礼部尚书衔,谥文恪。道光十二年,晋赠太傅,子方楙等加恩有差。
  
    万承风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上乘,十八岁时成为秀才,先在其外祖父家教私塾,后往庐山白鹿洞书院求学,三十岁再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随后,他选为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尚书房,以后再迁翰林院侍读。万承风和曾经担任过宰相的刘墉、翰林院编修的秦承业一道,担任后来成为宣宗道光皇帝的旻宁的老师,侍读其读书长达二十余年,在长达二十余年的帝师生涯中,他治学严谨,讲席从容。   
    乾隆(高宗年号)末年(1795),44岁的万承风离开皇宫,充任云南副考官;嘉庆(仁宗皇帝年号)三年(1798),他调任江南副考官,第二年督广东学政;任满后还京,他再值尚书房,擢詹事,又于嘉庆九年(1804)督山东学政,未能完成任期又被召入值尚书房,并任礼部右侍郎。嘉庆十二年(1807),他督江苏学政;嘉庆十四年(1809),仁宗帝过五十寿,万承风上奏请求解任回京为仁宗帝祝寿,仁宗帝对此不满,加以严斥,万承风改迁内阁学士,调安徽学政,后再返京任兵部侍郎,入充经筵讲官,后又为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嘉庆十七年(1812)秋,刚届花甲的万承风因患风痹引疾还乡,不久逝世,享年六十一岁。万承风逝世后安葬于家乡长茅芦花埚,后其名入祀乡贤祠。   
    万承风处事慎重,正气凛然,节操高尚。乾隆晚年,大权在握的和珅想把他拉入旗下,但万承风决不为之动心。督学广东时,他极力除奸弊、正士习,仁宗帝密谕他查访大臣居官行事,凡有所察都据实上奏。任安徽学政时,因为定远的学子与凤阳官吏有旧嫌,每临考试都要发生矛盾,而凤阳官吏多偏袒小吏,考生气愤不平,万承风明察实报,使县吏受到惩处。   
    万承风身在京城和外省为官,却关注家乡,热衷公益事业。当时,宁州在京城没有建会馆,这给千里迢迢赴京城参加考试的学子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万承风当年赴京城考试时就体会到了这种身在异地无栖息之地的艰辛,因此,他在京城创建了宁州会馆。嘉庆九年,他督山东学政期间,家乡有人致信提重修文峰塔事,万承风积极响应,除作为主要倡导人外,还予以资助。   
    万承风为官历经高宗、仁宗两朝,均得两朝皇帝信任。他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中进士,到高宗帝即将卸位,一直担任高宗帝孙子的老师,这不能不说高宗帝对他的器重。他充江南副考官时,即将登上皇位的禺页琰在自己的寝宫为他赐诗送行。禺页琰成为仁宗皇帝后,在看了他的奏折,了解到他当年不攀附和珅之事,对他大加赞叹,“实心勉力,报多年知遇之恩;益励廉隅,为一代群臣之首,可见风骨峥峻,不附权贵者,权贵亦莫可如何也。”就是在他因病回乡期间,仁宗帝还派官员登门询问。宣宗帝即位后,更是对万承风追恩莫及。他追念往日万承风的教诲,赠给万承风礼部尚书衔,谥文恪,敕赐祭文、碑文,并派瑞州府知府韩桐协同义宁州(宁州于嘉庆三年改为义宁州)知府曾晖春到墓前致祭。道光(宣宗年号)十二年(1832),宣宗帝再晋赠万承风太傅。以前,在离万承风一百来米的地方立有如官员装扮的石像,文官经此下轿,武官过此下马,可见万承风所受皇恩之隆。万承风所受皇恩并延及子孙。   
    作为一代帝师,万承风学识渊博,而这些学识主要来源于不断地读书,因此,他平生藏书丰富,收藏有近六千册书籍,其书斋名为“古瓦山房”。万承风著有《赓飏集》、《思不辱斋文集》等。万承风推崇黄庭坚,曾经为《山谷刀笔》作后序,又于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主持刻成了《黄律卮言》,并为《黄律卮言》作后序,称赞“文节公以诗鸣,北宋为江西诗派之祖”、“双井贤嗣”,此外,他还作有《次韵山谷清水岩》诗等。
     2009年4月16日万承风研究会在修水县成立。“研究会将着重对万承风的文献资料、民间传说进行整理,倡导对其遗物、遗址进行保护,对其治学、为官、育人的思想进行研究。”万承风研究会倡导者之一、修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万华林介绍。
                                             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人文历史研究纪念馆
                                                                         



   (注1:据《和平县志》、《惠州府志》、《广东通志》卷十六人物志所录:曾克常,字敦五,号梅园。性严正,不事机巧,亦无一语欺人,安贫力学,手不释卷。友教五十余年,造就多士,莫不敬惮。手注《经、史、诗俱以蠡测》名篇,刊行《东坡寓惠集》,尤有裨后学。乡人以其品行端方,屡举约正,辞不就。以岁贡,秉鐸龙门,士仰楷模,半载卒于任,寿七十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 收起 理由
龙珠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28 09: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坐落于广东省和平县彭寨镇华表抗日革命老区内------------------------{:soso_e142:}{:soso_e142:}
发表于 2013-12-28 09: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3-12-28 1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直接有何关联?
发表于 2013-12-29 0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2-12 05:07 , Processed in 0.0175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