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样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减负”就像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手上的巨石,每天被推上山,然后又滚下来,如此周而复始…… 为什么总也搬不动孩子身上的那座大山?为什么不能把学习的负担变成求知的快乐?为什么不能还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一连串的“减负之问”,引发人们对“减负困境”的关注与思索。 “放学了,我们打开书包写作业;放假了,我们背着书包去补课;开学了,我们的压力比山大……” 这是目前中国中小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赛,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童年,“累”——成了他们花季岁月里共同发出的叹息。 “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 ■学习日近八成学生睡不足 5月2日,南京。“五一”小长假结束了,一位六年级小学生还没写完作业。凌晨4点,他开始忙碌。黎明时分,家长发现他在楼道内用围巾上吊自杀了。写不完的作业,成了这名少年死亡的直接“杀手”。无独有偶,另一名跳楼自杀的孩子,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不想上学了,作业做不完啊。” 就在前段时间,湖北宣恩一中还处于暑期补课状态。部分学生因心生不满,将书本从教室往楼下扔,继而发展为撕烂书本漫天纸屑飞扬。宣恩一中校长说,今年暑假能放20多天。在全州重点高中里,宣恩一中的“补课时间已经是短的了”。类似“毁书”的事情并不是新闻。“毁书”所折射的,正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辛酸”、“苦楚”和巨大压力。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一次学校调研中,问学生们最喜欢什么课,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最喜欢下课”。这脑筋急转弯似的幽默答案,让一个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自认为了解学生的教育行政官员陷入沉重思考:为什么今天的学生不喜欢上学、不喜欢上课? 课业负担之重,已经让孩子喘不过气!教育部门在下达“紧急减负令”10年后的2010年,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下来,相当数量的中小学生还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数据表明,10年间,小学生近视率翻了一番,由20%达到40%;初中生近视率高达67%,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1999年以来,中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在持续减少,“学习日”近八成学生睡眠不足,周末也有超过七成睡眠不足。而长期睡眠不足,损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带来长期的精神创伤和人格障碍。 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违背了教育真谛,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一位中学生的呼喊使人警醒——“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 重负之下的家长很“变态” ■舍不得吃穿,却把大把钞票送给培训机构 “周一拼音,周二陶土,周三声乐,周四英语,周五钢琴,周末数学……”武汉徐女士已为5岁半的孩子报过17个培优班,累计花费近12万元。 这绝非个案。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家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 孩子们的重负也传递给家长,使家长们也变得很疯狂、很“变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舍得拿大把大把的钞票送给培训机构;孩子上学我们工作、孩子培优我们作陪,节假日不属于孩子也不属于家长;眼睛盯着的是考试成绩,耳朵听的是各路有关教育的小道消息,鼻子还要灵敏嗅出暗流涌动的培优市场孰优孰劣,口头谈论的也都是奥数、培优……疼她就是害她,总不能为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失去美好的未来吧?” 这是武汉市一位母亲发的帖子《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围观”,许多家长感同身受、纷纷跟帖,认为自己也是“变态娘”、“变态爹”。 家长们的“变态”源于巨大的升学压力。由于担心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充满焦虑与不安的家长们不停地为孩子们灌输这样的理念: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能用能力说话,用成绩说话。于是,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在求学的道路上跋涉、拼搏,逼迫孩子尽可能地比其他孩子多学一会儿,多读一点,多考一分,从学校门口接出来,又把孩子送进培训班……课业负担,就这样叠加起来了。 越减越重酿成“全民焦虑” ■压弯孩子的身躯,扭曲孩子的精神 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88年5月,国家教委发布规定,“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2000年2月,教育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切实把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把“减负”上升为国家战略。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小学生的负担却越减越重。 重负之下,拔苗助长,教训非常深刻。机械重复的学习只能培养出工匠,轻松快乐的创新创造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大师。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引人思考,让人焦虑。 教育的“全民焦虑”,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明显标志,弥漫于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群。当政策的减负目标像西西弗斯的巨石那样年年推进、又每每回到原点的时候,损害的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前不久,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学业负担过重,锻炼时间过少,营养严重过剩导致学生体质下降。2012年,我国6—15岁儿童中,城乡女孩超重以及肥胖比率高达21.5%;男孩超重及肥胖比率高达32.3%。 一个个年少便体态臃肿的孩子,却并不会为身体素质的糟糕而忧虑,只会因考试成绩的不尽如人意而沮丧。这显然是一种教育观的倒置与错位。它不仅压弯了孩子的身躯,而且扭曲了孩子的精神。 过重的负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中国教育之弊、中华民族之痛。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2日 06 版)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802/c1006-224158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