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 震撼! 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农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19: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乡刘庄--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0-05/26/content_3055673.htm










西部网讯 (记者 张磊)这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000多元,退休党员和65岁以上退休村民年退休金达7200元,未成年人的生活每月50元补贴,每户一套建筑面积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八室四厅三卫两厨一库的精美别墅,全民免费医疗,免费12年义务教育,这里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新乡市刘庄。


发展集体经济 鼓起村民腰包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位于新乡市西南25公里处,有村民360户,1738人,1050亩耕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庄人在党支部书记史来贺的领导下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积极引进工业发展经济。几十年来,刘庄村党委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基本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轨道。刘庄村主导产业中的新乡华星药厂属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1990年以来,产品、规模不断进行双向拓展,厂里坚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国内10多家知名科研单位、高校联姻,同时组建刘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原始性技术创新进程。现在,刘庄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维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出口总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2009年,刘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多元。近5年来,全村上缴国家税金高达5亿元。


以工带农 实现农村现代化


以工业现代化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刘庄人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全村农业采用农场式管理,1050亩的耕地,经营管理只有19人,亩产粮食持续保持1000多公斤,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科学种田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实现经济转型 村民幸福安康


近年来,村里拿出专项资金设立了创新奖,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先后入股北京、上海等地企业,并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合作,组建河南绿园药业有限公司,资本运营实现了新突破,总投资10.8亿元,产品品种达31个,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另外,村里还投资1.8亿元,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日处理生产、生活废水6万吨能力,目前中国医药行业设备、工艺最先进的大型水处理厂。现在,通过微生物技术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与民用废水,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其它产业配套发展的循环经济、循环生产的新型工业格局。


“我们的生活比密还要甜。”一位年过八旬的刘庄村民告诉记者。2000年,刘庄规划建设了400套第三代住房——全框架结构,抗震强度大于八级,配有中央空调、信息网、路网、电网、轻音乐、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排水、生活废水处理、休闲健身广场、中心花园、安保全天候监视系统等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智能化、花园式农民别墅。现在,全村人已全部入住新村别墅,每户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村党委还建立了适应刘庄目前状况的退休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村内退休人员除享受40多项公共福利外,退休党员和65岁以上退休村民年退休金为7200元,其他退休人员年退休金为6600元,未成年人的生活补助又有新的增加。全村群众由集体出资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除享受国家新型合作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外,集体在此基础上全部报销。刘庄投资2600万元新建了现代化教育园区,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17: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丑牛:过了小岗是南街     2014-7-19 20:48
http://www.maoflag.org/portal.php?mod=view&aid=7799



    前几天,新华社发了《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庄》的报道,一时引起社会广泛的猜测:这时候报道人民公社有何意义?
    也就在前不久,《楚天都市报》上发了一个预告:本报将与官桥八组合办《官桥读本》专刊,每月一期。官桥八组是嘉鱼县农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五十多户人家,有何能耐,敢和列入世界五百强的报业集团合办刊物。这真是破天荒的事。你可别小看了这小山村,它现在对外的称呼可牛,叫“田野集团”。这田野集团可不是吹的,它拥有几十亿的资产,在村子里办了一个博士后基地,办了一个科技产业园,还向武汉市投资,办了一所“东湖大学”。你说这牛不牛?这牛气是如何冲天的,官桥人都说,是集体经济,人民公社体制。
    也在最近,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了一次“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第一次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成为议论的中心,人民公社体制下“饿死三千万”的话题,成为争论的聚焦点。正、反双方同聚一堂,面对面地唇枪舌剑,这还是第一次。争议的结果,揭穿了“饿死三千万”是一个大谎言。射向人民公社的一支大毒箭,正式拔除。有几位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来我家做客。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开端,泼向人民公社的污泥浊水,将一一被清洗。
    对人民公社运动的回顾与思考,是与“大包干”的推出,相伴而行。“大包干”所遇到的挫折越大,对人民公社的期盼也就越深。
    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实行“大包干”的起源村——小岗村,在2004年-2005年间三访建设共产主义社区的南街村。因为小岗村推行大包干的结果是:“一年跨过温饱线,二十年难越富裕坎”,而南街人早就过上了“从摇篮到坟墓”都由集体承担的政策,人人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年来南街参观“共产主义”新村的中外游客几十万,闻名海内外。
    这一历史事件,在新华社的《每日电讯报》上登了一版,通栏的大标题:
    《小岗村:土地又合起来,发展集体经济》
    为了提醒读者,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编者加上了一道眉题:
    《中国农村改革“领头羊”,再提发展新路》
    很显然,这一“新路”,正是告别“大包干”之路,再走人民公社之路。
    这惹起了一些上层官员的恼怒,由中国科学院的农村发展研究专家党国英先生出面,大骂小岗人是“犯了迷糊”,警告他们走集体化道路是要饿死人的,引导他们只有美式家庭农场才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消灭邪恶的共产主义社区南街村,2008年由南方报系联合港台媒体对他们素不搭杠的远在千里外的中原小村,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对南街万炮齐轰,说南街村并不是集体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的股份制,南街党委的一班人就是大老板。在内地,这样铺天盖地地舆论攻击任何官员明星大腕是受不了的,可南街人一笑置之。有位在武汉搞营销的南街人对我说:“尽管狗在叫,骆驼队却继续前进。”偌大的南方报系,赫赫有名的凤凰卫视,在一个小村面前讨了一个大没趣。
    从那以后,旁敲侧击宣传人民公社的报道,在主流媒体上频频出现。去年春节,《楚天都市报》连续登出了“十大明星村怎样过春节”。这十大明星村,除小岗村是因为“大包干天下第一村”出名外,有八个村是以发展集体经济而出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八大村的春节都过得红红火火,唯独“天下第一”的小岗村,仍然是“没有越过富裕坎”。这小岗村是几份中央一号文件推崇的,而人民公社体制一直是被批判的。
    我就写了一篇网文——《三十年十五份中央一号文件抵不住人民公社好》。写这篇文章时,我就提心吊胆,拟了这样一个题目,更让我心惊胆战,划了又写,写了又划。最后把心一横,这是事实,历史的事实,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果然,网文发表后,一位宣传战线的老友就“登门拜访”。他直截了当地说:“人民公社饿死人,大包干让人吃饱饭,你能颠倒吗?”我说,不是我颠倒,是历史在颠倒,你怎么解释“天下第一”的小岗村,为何三访南街村呢?
    我们就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展开了辩论。
    三十年来发了十五份中央一号文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未,发出的一号文件是推行和巩固“大包干”的,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在最初,“大包干”几乎是一统天下,但随即就出现了坚持或恢复集体经济的村子。全国大约有7000多,这当然是极少数,但这个极少数却出类拔萃地大发展,这个大多数却裹足徘徊。到世纪末,一位叫李昌平的乡党委书记,写了一本书——《我向总理说实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下,把“一包就灵”的盖子揭开了。“三农”这个词就流传开来,党也接受了这个现实,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这期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七千个占极少数的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却高歌猛进,大多进入富裕的行列。
    为解决“三农”问题,到新世纪初,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就转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构建呢?它解决“三农”问题么?世界顶尖级的农业经济学家、后来当了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林毅夫先生的意见,得到了采纳。他说,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加强基础设施入手。如是,各地就搞村容村貌,绿化、香化、美化、道路硬化、房屋徽化、垃圾分类化、厕所公共化、牛栏猪圈集中化,国家还拔了专款,给每个村盖了一座标准的办公楼。这好的事,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多数的人掏不出钱来,有钱的却不愿出钱办公益的事。一户一户搞生产,建公共厕所是卫生,但我家的菜地的肥料从哪里来?猪圈集中也卫生,我家喂猪每趟跑半里路,晚上还提心吊胆怕人偷。村民不积极,只好公家办。可公家荷包里也没钱,怎么办?砌一道花围墙遮丑吧。
    在集体经济的村庄,新农村早就办好了,洪湖市郊区的洪林村,盖起了一座纺织城,建起了比市区还宽阔的大道,修起了古色古香的度假村……。有些大干部来洪湖视察,就安排到清静、雅致的度假村休息,市里一些机关开会,都想借洪林村的村民俱乐部的小礼堂——这里安静、舒适、多功能。全国人大代表、洪林村的党委书记叶昌保,在全国人大会上,就新农村建设,讲过一句简单扼要的话:你村长手里没掌握本钱,村民又各顾各,怎么建设新农村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磨磨蹭蹭了十来年,改变不了凋蔽的农村,改变不了农民家庭的空心化,也改变不了环境的恶化。到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末,中央一号文件就转到“着力构建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系”上来,这就表明“大包干”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三十年不动摇,永远不动摇”的许诺要动摇了。土地要集中,土地要流转的话语,在中央文件里、在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频频出现。到了近年,城镇化,作为改革开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来了。
    谁来主导城镇化?土地怎样流转?一时,引来了一片大混乱,官僚、资本张开了血盆大口,对农民土地的大掠夺,农民进行了大抗争。广东乌坎村两万农民行动起来,撵走了村两委,喊出的口号就是“还我土地”;邓州市三农民(其中有两位农妇)“废除”了市政府,“自组”新“政府”,就是为了捍卫农民的土地权益。
    再来看看那些实现集体经济的村庄,那里的农业早就集约化了、规模化了、机械化了,那里的农村,早就城镇化了、现代化了。不存在土地流转的困扰,不存在官僚、资本的“圈地”,更不会有农民的大规模抗争。
    为什么我们一切要以资本来主导?
    为什么农民不能自己解放自己?
    组织起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行吗?
    组织起来,建设起自己的美好家园,不行吗?
    周家庄、华西、南街、刘庄、洪林、官桥八组……都摆在那里,看不见吗?摸不着吗?
    一定要资本主义来“挽救”社会主义吗?
    三十多年来,我们党的一些领导同志是扬小岗、抑南街的。
    历届中央领导人在任上时都曾到小岗去视察、鼓劲。
    历届中央领导人在任上时都不曾去南街走一走、看一看。
    仅有一次难得的机遇:
    那是1998年6月5日,总书记在离南街不远的新密县视察,召开了一次“农村工作和精神文明座谈会”,召南街的党委书记向总书记汇报十分钟。王宏斌趁此难得机会,向总书记讲了当时全党进行的“三讲”学习。其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我们认为,要讲好政治,必须给讲政治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这个经济环境不纯粹是经济实力问题,而是经济结构的问题。私营企业它就无法讲政治,它讲政治员工们接受不了,因为它讲咱共产党的政治,对发展私有制经济这个经济结构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在私有制企业它就讲不了政治,也讲不成政治,它只有讲资产阶级的政治,我们共产党人不讲资产阶级政治,只讲无产阶级政治,必须发展公有制,不发展公有制经济,你讲共产党的政治那是讲不通的,群众是接受不了的。
    这段话肯定不合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它却合乎一个原理:政治和经济的统一。
    有人为什么不喜欢人民公社却喜欢大包干?
    有人为什么不喜欢南街却喜欢小岗?
    三十年十五份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又多了一份)抵不上人民公社好,这已经是历史的事实,但人们不会都承认这一历史事实。
    过了小岗是南街吗?不一定,要看——
    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18: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4-10-7 22:39 编辑

[转者按:南街村虽然走集体化道路发展很好,村内适当推行共产主义文化教育,但仍然不是纯正公有制社会主义,因为南街村内部与外部都存在雇佣剥削,大环境所决定实质上存在压迫]
国庆节南街村隆重举行集体婚礼 王宏斌班长发表重要讲话
2014-10-07 12:08:05  来源:南街村网站  作者:记者雷秀娟 通讯员王保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f9988f0102vaii.html





南街村隆重举行2014年集体婚礼
记者雷秀娟 通讯员王保江

    秋风送爽送喜讯,文明新风醉新人。10月1日上午,在欢庆新中国六十五华诞的大喜日子里,南街村党委和妇联会为全村38对新人举行了一场隆重、节俭、喜庆、文明的集体婚礼。新人们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幸福地迈进婚姻的殿堂。

  节日的东方红广场,喜庆的红色成了主色调,大红的地毯和彩虹门、高耸的华表柱和灯笼柱等,使婚礼现场异常吉祥,“同心同德奔理想,坚定信念建社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等标语,表达了人们对新人的祝福和希望。“南街村2014年集体婚礼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上午8时许,伴着欢快的《婚礼进行曲》,新人们携手并肩来到婚礼现场。霎时,鞭炮齐鸣、礼花飞扬,婚礼现场成了欢乐、热闹的海洋。南街村党委和八大部主任为新人们主婚,全体党员为他们证婚。新人们分别敬拜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主婚人、证婚人及父母,并且夫妻互拜。喝下甜蜜的交杯酒后,新人们在新郎王海峰的带领下进行宣誓:“我是南街村的新一代,我是南街村的接班人,我们要夫妻恩爱,永结同心……!”主婚人向新人们赠送了《毛主席著作选读本》和《我们的理想是共产主义》一书。
   
    “在这值得欢庆的日子里,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今天又迎来了南街村的新人,也就是南街村的新生力量。这批新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南街村的希望。”班长在集体婚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代表村党委和南街村的老一辈向新人们提出殷切希望:一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当今是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信仰多元化。多元化不见得是坏事,通过多元化,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都在社会上演示。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各个方面的演示,社会上有识之士认清了一些道理,也就是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科学发展的道路,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先进文化,只有共产主义信仰才是正确的信仰。今天,发给你们的一本厚书,是最近清华大学的学子编写的,名字就叫《我们的理想是共产主义》,里面有很多论据,论证了共产主义是正确的信仰。实践证明,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人人幸福,希望你们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二是要擦亮眼睛,分清是非。现在这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很多标准都不固定,唯独“公”与“私”的标准是永远变不了的。公心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别人带来快乐,为天下所有人带来幸福和安康;私心给大家带来的是犯罪、暴力、恐怖、战争。这是实践证明了的,也是真理。希望你们一定要大树公心,使自己锻炼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三是要扑下身子,刻苦学习。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南街村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人才,就得有智慧、有本领、有一技之长。如果没有智慧、本领和一技之长,就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也是南街村不需要的人,也就是无用的人。如果有了智慧、本领和一技之长,那么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一直会受尊重的人。对这三点要求,班长希望与会的全体党员干部和年轻人共勉。全场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新人们加入南街村大家庭!

  怀着激动的心情,新人们齐声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南街村之歌》。班长和党委全体成员与新人们合影留念。“放飞希望,放飞梦想”,彩色气球带着新人们的美好理想飞上天空,集体婚礼圆满结束。

  婚礼开始前,新人们乘坐用观光车装扮的花车,在欢快的盘鼓声和人们的祝福声中,从党委大院门前出发,绕东方红广场,从朝阳门到县城进行了巡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1: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5-3-12 14:06 编辑

今日小岗村:被圈地、被抛荒、被跑路
2015-3-12 09:39| 发布者: 湘水之岸|原作者: 孔伟|来自: 人民食物主权网
http://www.maoflag.org/portal.php?mod=view&aid=12332


摘要: 三十多年前的小岗村无疑是全国瞩目的焦点,村内的“大包干纪念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三十年后的今天,有关小岗村的老故事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这个村子的现状却鲜有人知。实际 ...

    三十多年前的小岗村无疑是全国瞩目的焦点,村内的“大包干纪念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三十年后的今天,有关小岗村的老故事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这个村子的现状却鲜有人知。实际上,这片土地已经岌岌可危了。

    还未进入小岗村地界,便可以看到一座朱红色的门楼赫然伫立在路口,上面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异常醒目,它提醒慕名前来的人们:“你们快到了”,随行的司机就是小岗村的土生土长的村民,他告诉我们:“早着呢,这里还是其他村的地方,从门牌到小岗村还得要10公里。”门牌下面躺着一条漫长而又铮亮的柏油马路,这条名为“改革大道”的马路直通小岗村,司机说这条路是国家出钱修造的,其他村想都想不到,一块门楼,一条大道,彰显着小岗村非同寻常的身份,它承载的,可是整个国家对改革开放的所有想象。



    当我们乘的车在“改革大道”上飞驰时,我恍惚间似乎有一种错觉,仿佛脚下就是一条由改革开放开辟的历史路径,连结着另一头一个繁荣富强的“乌托邦”。不过令人大失所望的是,道路尽头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而是依然扎根于凡土之上的小岗村,它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还要多。

    村民严美昌是小岗村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对村里目前的土地情况很熟悉。据他介绍,小岗村目前有1万亩左右的田地已经以租赁或者买断的形式流转出去了,而小岗村村务信息栏里面显示,全村可耕种田亩面积一共为1.45万亩,也就是说大半个小岗村的耕地已经没了。可是原来那么多耕地现在到底到什么地方去了?小岗村也不太清楚具体答案。土地一般是以两种名义被征用的:其一,政府用地,比如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接待各级干部的小岗村培训中心等,这种形式的用地一般是直接买断,但总量并不多;其二,商业项目,在小岗村如今约有6个大项目,小岗村葡萄合作社、从玉、普朗克、GLG(洪张健康产业园)、金小岗,土地交易的中间商是村镇一级政府,村民并不和项目开发公司直接接触,所以村民并不知道每个项目圈养的田亩,根据严美昌和其他村民的提供的情况,只能拼凑出几个大项目圈揽的土地规模:葡萄合作社大概有2000亩;从玉大概有1200亩,买断200亩,征用了约1000亩,而且其中大部分并不是小岗村的土地,是旁边一个名为梨园村的土地;普朗克估计有4300亩,其中买断的有200亩;GLG约有1200亩;金小岗刚刚来到小岗地界圈地,具体田亩尚不清楚,但也圈了不少地,估计和从玉所圈土地面积相当。

    以买断形式流转出去的土地,价格统一为2.9万/亩;但通过租赁形式流转出去的价格就不一定了,根据调查,土地租金最低为500元/亩/年,最高可达800元/亩/年。公司来到小岗村搞项目圈地的理由大同小异,无非是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等,但实际结果就是闲置土地,导致农田大面积抛荒。严美昌带我绕着小岗村走了一圈,从CLG到从玉,没有一块土地上是长着庄稼的,最多不过是种了几棵树,而严美昌说那些树是为了遮丑,领导来视察的时候不能太难看。拿了土地,不搞农业生产,那用来做什么?小岗村第一个搞土地流转的严德友说,外面来的项目为了骗国家补贴,“国家每亩补贴400元,当地政府补贴400元,从玉800元/亩从农民手里拿土地,它根本就是不花本钱做买卖;至于大型的农业项目,国家都有项目补贴,大约三四千万呢,它就骗这个钱。从玉项目便是这种空手套白狼招数的“典范”。千亩荒地上立着一个光秃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志牌,不仅如此,从玉项目的地里十来个玻璃蔬菜大棚,全都是靠着国家农业部的补贴建设的,现在除了两个大棚租给外地人承包种菜以外,其余的八个大棚全部都空置着。

    小岗村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项目来圈地呢?据严德友介绍,这都是看上了小岗村的名气,挂着小岗村的农业项目,国家更容易审批下来。比如从玉这个项目,大部分土地来自梨园村,但它依然挂名“小岗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乎骗术的圈地方式不确定性很大,从玉是最近刚刚跑路的一家公司,跑路的原因很模糊,据说是“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但严德友推断,“补贴拿到手,跑路是迟早的事,他们本来就不是真来种东西的。”公司跑了,村民的土地怎么办?梨园村的村民为这事已经闹了小半年,在村民眼中,项目公司并不是第一责任人,和他们上门拿地的小溪镇人民政府才是“债主”,村民徐开品拿出了当年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最后的“乙方”盖章赫然是“小溪镇人民政府”,一年的租金没有拿到手,田也放在那里荒着,村民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现在先找政府要钱,这么多年了,田都分不清是谁家的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把田要过来。”

    相比狂飙突进的圈地运动,小岗村农业生产建设是几乎停滞的,现在小岗村依然是靠天吃饭,农业生产缺水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至今严德友的葡萄园的水还要依靠另一个地方的水库。更讽刺的是,这个水库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建设的,而水库的水流到小岗村还要小半个月,2013年,严德友的葡萄园就因为干旱缺水,枯死了一片。

    在小岗村的政治光环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面临着其它农村同样面临的问题:大部分村民都在外面打工,种田的活儿年轻人早看不上了;缺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如今小岗村人手上的田基本上都流转出去了,只留下一些口粮田。只有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美昌依然把手头的田地攥得死死的,成了小岗村有名的钉子户:“如果土地流转出去,能把地种好,我为什么不给,现在这些地都抛荒,我放出去,不是浪费土地嘛!”他不希望这种不负责任的疯狂圈地继续下去,为此他甚至多次写信反映情况,但都没有得到重视,严美昌甚至写了首长长的打油诗,在诗中,他这样写道:“从玉博朗GLG,一个更比一个坯,占着土地来长草,口号喊的比天高。”严美昌的愤怒来自于他农民的根性,他将土地视为自己的命根子,但小岗村其他村民并不如他这样勇敢,在金钱的诱惑和现实的压力面前,看着自己的土地被抛荒,最多也只有一声叹息。临行前,严美昌说出了小岗村如今的无奈:“小岗村就剩下空壳子了,土地就这么荒着,农业生产没搞好,就连村里最出名的大包干纪念馆,也没和我们有关系,那是省旅游局建的,收入全归省里。

    小岗村之行让我想到安徒生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衣》。小岗村就是那件看不见的衣服,而皇帝则名为“改革开放”,为了肯定改革开放激发出来的私有精神,众人一同编制起了有关小岗村的政治神话。行走在小岗村内,我感受到了马尔克斯小说中的“魔幻之感”,明明是泥地良田的农村,却打扮得像是城市内的商业街道,笔直的道路,两旁的商铺错落有致,餐馆、便利店、取款机、小旅馆等,应有尽有,但在这些建筑物间的缝隙中,我又分明瞥见乳白房屋后面藏着的被抛荒的田地。一瞬间,我感觉小岗村像一个特意布置的电影场景,而在这场景外面呢,和大部分中国农村一样,一个被掏空的地方,劳动力外流、土地流转,唯一特别的是,小岗村的符号资源也被掏得干干净净。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名字有一种口号式的魔力,正因为这种魔力,它为人所利用。据村民介绍,凤阳县有一个小岗村有机食品产业园,但不在小岗村境内,也没有小岗村人的投资,从头到尾,这个产业园和小岗村没有任何关系,但挂的却是小岗村的牌子,一个政治符号被消解为一种商业资源,真是讽刺。而最具有反讽意味的恰是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美昌,当年他以造反的姿态成为了改革的代言人,被政治包装,被历史铭记,今天他再一次以造反的姿态出现,却什么也不是了,如今的他被政治唾弃,被历史忘记。我在严美昌身上看到了那句话:历史总归要出现两次。



评论摘录

引用 dh07j75w 2015-3-12 12:34
小岗村是鼠目寸光的修正主义分子的旗帜,是阖世界最丢人现眼的地方,承包制从小岗村兴起,是承包制挖掉了社会主义的根基,败坏了中国的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小岗村的今天也是中国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缩影。谁承包谁就成了封君,在他的权力范围内老天是老二他是老大,一切的党纪国法、人伦道德、规章规程全部靠边站,承包——黑承包,是腐败的温床,是万恶之源。中国走到今天一切的乱象,都是由承包制繁衍的。

引用 张长工 2015-3-12 11:08
正反对比才能显出毛泽东的伟大。后文革时期的农村(毛泽东逝世后,华当傀儡时),有一部分村民存在出工不出力的情况、磨洋工的情况,存在着部分人只想自己发财的情况。我想:邓之所以提出“包产到户”并且没受到比较大的反抗,并且在当时被大多数人接受,固然有其耍两面派的原因,也有符合当时很大一部分人心理的原因。如果当时没有大多数人的赞同,邓想“包产到户”恐怕也很难实现。即使独裁者,如果没人支持,他也独裁不成。例如:袁世凯相当皇帝,他手下的大将都不支持,最终还是完蛋了。小岗村的现状,正是中国千万农村的现状(小岗村还有个帽子,相对好于其他村)。继续私有下去,只能更差,不会更好。有谁见过愿意少赚钱的资本家?资本家有没有发善心少剥削工人?中外资本家是一家,都是一样。年青一代没见过地主阶级,没经历过旧社会的痛苦。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深刻。可以读读《红楼梦》,那些封建贵族会什么呢?除了吃喝玩乐、**、贪腐、欺男霸女,还会什么呢?最多像贾宝玉、林黛玉谈些情、做点小文学,还会啥呢?!资本家在初创时期是创业时期,很多人是努力奋斗的,但不能掩盖他们对工人的剥削。但是,在几代之后,腐朽就会出现了。这也是历史规律。 ...

引用 冷眼扬鞭 2015-3-12 10:16
小岗村之行让我想到安徒生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衣》。小岗村就是那件看不见的衣服,而皇帝则名为“改革开放”,为了肯定改革开放激发出来的私有精神,众人一同编制起了有关小岗村的政治神话。行走在小岗村内,我感受到了马尔克斯小说中的“魔幻之感”,明明是泥地良田的农村,却打扮得像是城市内的商业街道,笔直的道路,两旁的商铺错落有致,餐馆、便利店、取款机、小旅馆等,应有尽有,但在这些建筑物间的缝隙中,我又分明瞥见乳白房屋后面藏着的被抛荒的田地。一瞬间,我感觉小岗村像一个特意布置的电影场景,而在这场景外面呢,和大部分中国农村一样,一个被掏空的地方,劳动力外流、土地流转,唯一特别的是,小岗村的符号资源也被掏得干干净净。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名字有一种口号式的魔力,正因为这种魔力,它为人所利用。据村民介绍,凤阳县有一个小岗村有机食品产业园,但不在小岗村境内,也没有小岗村人的投资,从头到尾,这个产业园和小岗村没有任何关系,但挂的却是小岗村的牌子,一个政治符号被消解为一种商业资源,真是讽刺。而最具有反讽意味的恰是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美昌,当年他以造反的姿态成为了改革的代言人,被政治包装,被历史铭记,今天他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4: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5-3-12 15:07 编辑

关于包产到户
2015-3-11 17:33| 发布者: 湘水之岸|原作者: 李博昌|来自: 作者供稿
http://www.maoflag.org/portal.php?mod=view&aid=12323


摘要: 关于包产到户李博昌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包产到户开始的,开始给此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思是以家庭为单元,对土地进行联合承包,盈亏自负,走集体经济道路模式。笔者不想用此名字,因为从包 ...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包产到户开始的,开始给此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思是以家庭为单元,对土地进行联合承包,盁亏自负,走集体经济道路模式。笔者不想用此名字,因为从包产到户到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名无实(只是近年来国家才倡导与扶持专业合作社),因此,正本清源,我们的故事还是从一个老者给我讲了包产到户的故事开始吧。

    老者说:包产到户后,农村形成了4种人,一种是留在农村的农民,一种是走出农村去城市谋生的个体经营者,三是有门路的富人——借助特定的社会关系,包工程、做项目而成为巨富的人,第四种人就是农民工。农民在家种地谋生,但种地的成本有点高,扣除买种、浇地、买肥、买农药、机器收种的费用后,确实所剩无几,但娃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媳妇要生活,啥都要钱,为了生计,还得多种经营,于是就办了个鸡场,但在他哪个地区,农村一家一户养鸡的还是太多了,市场竞争,也卖不上个好价钱,所以,整天忙碌,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偶尔再来一次禽流感,真是雪上加霜啊。去城市谋生的是夫妻俩,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开个夫妻店,做个餐饮生意,但做餐饮的人太多,也卖不上价,于是想法降个成本吧,但国家的监管又慢慢严起来了,况且,市场竞争激烈,弄不好就有关门的危险,所以夫妻俩只能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辛勤劳做,一年到头,虽然忙碌,但比打工族还是强一些,娃也可以带在身边,虽然在城市的花费大,但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其乐融融;那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富人,听说他亲戚是个大官,于是,借助这个关系,他能承包下工程,有时候他自己做,但自己做风险太大、也麻烦,于是便转包,于是他的钱来得真比印钞机机还快,他有钱了,便在城市买了几套房,举家过起了城市人的生活,不仅有老婆,还有情人,听说老婆和情人的关系还处理得不错。而他整天混痕于酒场、赌场,有钱人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社会关系网也越织越密了,挣钱也越来越容易了;最惨的可能是农民工了,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但劳动报酬比正式工低多了,好在房地产、国家基建还红火了一段时间,他的日子也才能好过一点,但因为三角债、有些老板的黑心,干了活也拿不回全部工资的事也时常发生,于是,儿子是顾不上了,因为工作不稳定,城市不是他的家,只能放在老家由老人看护了,好在农村还有那一亩三分地,吃饭是没有问题的。媳妇在家事也不多,于是就跑出来干干活,结果一看,我的妈呀,有钱人过的真是太好了,回头再看看“窝囊”的丈夫,真是气不打一出来,于是离婚算了,因为现在是个民主社会,每个人都有自由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

    听到此,我真的无语了。

    回想包产到户以来的几十年,我国农村问题确实不少,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当成重点工作来抓,确实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回顾历史,并从历史的演变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包产到户后,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有哪些呢?

    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给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最勤劳的农民工却成为当代的弱势群体。包产到户后,农民只要种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而剩余的还有大把的时间,而当时,挣钱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现实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东南沿海形成了具大的劳动力需求,随后,国家基建、修路、盖房等也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样,农民工便成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可惜的是,建设者却没有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而农村,依然是他们最后的归宿。

    留守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最大受害者。包产到户后,每个家庭成了独立的生产单元,这个生产单元生产出来的产品——粮食,要拿到市场上去卖,但自由竞争的市场,使他们只能以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去卖,这包括他们的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下,只有垄断才能形成超额利润,而自由竞争不可能提高物价。于是,市场经济便成为掠夺他们劳动果实的合法工具,他们也自然成为市场经济的最大受害者。也许,在我们每天的每口饭中,都不同程度地含着农民兄弟的血和泪。

    个体经营户勤劳致富,同时体味市场经济的酸甜苦辣。包产到户后,部分农民进城,由于资金有限,只能白手起家,从个体经营户干起,他们小本经营,但却独自承担市场经济下价格的潮起潮落,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同业者的严酷竞争,使他们饱尝市场经济的酸甜苦辣,稍有不慎,他们也会再次跌入无产者的阵营。

    有门路的富人成为改革红利的最大享受者,又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最大阻碍者。包产到户后,靠关系与门路成长起来的富人,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仅有钱,他们农村中也还有地,他们的地许就是中间的哪一块,他们吃自己种的绿色食品。现在你要规模化、产业化,你让我交出地,我就是不缴,我有钱,你给多少钱也没用。况且,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你能把我怎么办?

    集体经济严重破坏,农村建设后继乏力。包产到户后,这个问题成为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当时在分配上虽然提出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但事实结果是什么呢?几乎没有集体的公共积累,因此,农村的集体经济就名存实亡,农村建设便成为一句空谈,更不要说对农村的整体规划,于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大多数农村的脏乱差。

    土地荒芜成为必然,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包产到户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粮食越来越不划算了,于是,只要够自己吃,多余的不种也就不种了,于是,好好的土地,荒芜的便越来越多了,因为市场经济对人的教导是,不挣钱的买卖、不合算的买卖坚决不干。

    跟着金钱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成为必然。改革开放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勤劳致富、越富越光荣的号召下,亿万农民抛家舍业,奔到追富的路上去了,但可惜的是,这条路上充满艰辛与荆棘,绝大多数人并未全部溶入到现代城市的生活中去。于是,为了生存,留下儿子、老人在农村中坚守,自己在外拼打,便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况且,因为他们的追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光荣任务也便无从谈起了。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说到此,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话: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农业是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命脉,因此,只有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夯实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实现,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资本下乡,一个是组织农民,形成合作社,最好是人民公社,走集体化的道路,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同时提升消费水平,拉动内需,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当然,资本下乡也是一种方式,但其实现的可能结果是大批农民失地(土地确权是一个信号,因为土地确权后,地就是我的,我便有自由处置的权利,况且,后面还有一个资本下乡),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 同时,造就新的两极分化,加居社会矛盾;而资本的掠夺,将造成内需不足,经济发展后继乏力,我国的经济,将日益成为富人经济——为富人提供特殊服务的经济,这条路的前面就是特贡大米、特贡水果与高档旅游山庄,而农业集体化的前面却是红旗渠、大寨、华西村与南街村。

                                                                               (2015年3月11日)

评论摘录

引用 卫东将军 2015-3-12 12:02
邓**的政策己经把农村搞得不象个样子了 农民真正成了弱势群体了

引用 1978476005 2015-3-12 10:30
农村的模范:华西村、南街村全国人民都知道,为什么中央政府不宣传、不在农村实施?知道复辟是死路一条,为什么不去彻底的铲除复辟的理论和制度?!在中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是多年来印证的真理!

引用 万里雪飘 2015-3-12 10:17
析梦难醒梦中人

引用 bxw 2015-3-12 10:17
包产到户,对于党和政府来说,是个懒蛋的本法。土地一分给各家,省心了。它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不利于修建大型水利设施。过度相信了“私”字的作用,忽视了集体主义的力量,也违背了马列主义“消灭私有制”的理论。造成两极分化,为农村走资本主义道路大开方便之门。农民可以有少量自留地{菜地},但是,大多数土地应该归农村集体所有,使用。不能让资本家到农村买地,发展资本主义,资本家只要赚钱,不生产粮食,会影响粮食安全。国企改制中,一夜暴富的人,贪污受贿的钱,又派上了用场,给他们提供一个洗钱等机会。农民失去土地。会影响社会稳定。

引用 冷眼扬鞭 2015-3-12 10:08
想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话: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农业是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命脉,因此,只有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夯实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实现,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资本下乡,一个是组织农民,形成合作社,最好是人民公社,走集体化的道路,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同时提升消费水平,拉动内需,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当然,资本下乡也是一种方式,但其实现的可能结果是大批农民失地(土地确权是一个信号,因为土地确权后,地就是我的,我便有自由处置的权利,况且,后面还有一个资本下乡),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 同时,造就新的两极分化,加居社会矛盾;而资本的掠夺,将造成内需不足,经济发展后继乏力,我国的经济,将日益成为富人经济——为富人提供特殊服务的经济,这条路的前面就是特贡大米、特贡水果与高档旅游山庄,而农业集体化的前面却是红旗渠、大寨、华西村与南街村。 ...

引用 ttx 2015-3-12 10:02
忘记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必然结果。

引用 gonggong 2015-3-12 09:54
包产到户小岗村,  集体经济彻底分,  复辟倒退两千年,  党总书记奉至尊。

引用 郑志志 2015-3-12 09:28
包干到户就是拆散集体,走资本主义道路。邓是罪魁祸首!——支持浏河向东的观点。

引用 山水 2015-3-12 09:07
那个包产到户 把农民都变成小资产阶级了,都变成“近视眼”、势利眼了。

引用 学海深仇 2015-3-12 08:33
资本下乡必然造成新的两极分化,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继续。是反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的。

引用 张长工 2015-3-12 08:28
看来资本下乡已经势不可挡了,尽管遮遮掩掩,骨子里还要下乡呢。很多人包括农民兄弟并没有长远考虑,也可能认识不到资本下乡的危害。土地流转自己能暂时多增加收入,很好啊。但是,不要忘记,资本家在金钱方面是最聪明的人,资本家为何要垄断土地?可以说,土地在谁手中,谁主动!土地在农民手中,农民可租也可收回;土地一旦到了资本家手中,土地价值倍增,至于资本家采取何种手段,我想有的是。城市的土地为何这么贵?为何于死不起?我想,如果80%土地到了资本家手中,人民群众就会听话了、就会老实了。不听话、不老实,饭也没得吃!左翼同志们快想办法吧。不然,再过三十年,后果就会显现了!

引用 浏河向东 2015-3-12 07:51
包干到户就是拆散集体,走资本主义道路。邓是罪魁祸首!

引用 lmy380619 2015-3-12 05:31
李慎明:苏联放弃政治安全防线的悲剧

    苏联变化俄罗斯,    放弃政治悲剧生。
    拱手出让其阵地,    背叛誓言丢党证!
    镰刀锤子悄然落,    强国解体灾难生。
    国内生产急下降,    人们长龙买生活品。

    贫富分化民流浪,    男减寿命女卖淫。  〔1注〕
    杀人案逍遥法外,    犯罪渗透到高层。
    照搬西方多党制,    弄虚作假风盛行。
    贪污腐败己成风,    民主失望缺信任。

    社会盛行丛林法,    巧取豪夺大国吟;
    善恶混淆世风下、    金钱至上真理崩。
    电视美化罪犯黑帮,  巨大灾难惜万分。
    主动放弃己盟友,    造成千万失业大军。〔2注〕

    无可奈何花落去,    天上人间化泥尘。
    美丽前程遭瓦解,    苏共亡党教训深。
    历史现象深剖析,    事业壮烈与艰辛。
    苏共垮台成悲剧,    华夏绝莫奔后塵!

      〔据《国防参考》李慎明文作〕

    附: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1注: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5年提供的数据,
         俄罗斯男子的平均寿命为58.6岁,比20世纪90
         年代初苏联解体时男性平均寿命的63.4岁还低4.8岁,
         这使得俄罗斯成为全欧洲男子平均寿命 ...

引用 青风适 2015-3-11 23:15
他为自己谋利益,他让人民各斗各。

引用 tianshanzhige 2015-3-11 21:03
城镇周围的平地好地都盖房子了,山地、坡地大多撂荒了,农民不种地粮食从哪里来?矛予軾们说:只要有钱,国际市场上有的是粮食而且便宜。现在就该到验证茅于轼们的话的时候了,但愿当政者们没有上这些人的当!

引用 文军1 2015-3-11 20:43
包产到户是农民又回到了解放前,都是邓**的过。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8: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5-3-23 19:00 编辑

1998年张维迎访问南街村
nhdwf 发表于 6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
http://www.sseu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878


                                                      1998年张维迎访问南街村                                       
                                         2014-11-23 20:42:44  来源:集体经济网  作者:集体经济
                                                         
    1998年,经济学家张维迎奉命拜访南街村,考查南街村的发展模式。由市长亲自陪同,场面宏大,蔚为壮观。南街村班长王宏斌亲自接待了张维迎一行人等。

  宾主落坐之后,张维迎劈头就问:“你们南街村是靠毛泽东思想发展起来的吗?”

  王宏斌答:“有这个因素。一个人的成长,一项事业的成功,它是多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哪个因素决定的。南街村有今天,首先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理论,各级各界的关心支持,现加上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

  张维迎问:“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各占多少比例?”

  王宏斌答:“截止目前,我们南街人还没有这个水平去量化它。到以后我们的水平提高了,能把它量化出来了,再向你汇报。再说现在社会上也没有这种计量器,如果有这种计量器具,我们南街村也可以买一个,给你计量计量再给你说。”

  张维迎问:“你南街村搞经济,假设说经济万一搞垮了,那不说明毛泽东思想也垮了吗?”

  王宏斌答:“哪能这样讲啊?现在国企垮了那么多,下岗职工那么多,社会风气越来越坏,哪能说**理论不正确吗?”

  张维迎说:“**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两回事。”

  王宏斌说:“你这么讲错了吧?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一脉相承,你怎么说是两回事啊?”

  张维迎说:“那总书记讲的也不一定对。”

  王宏斌说:“既使总书记个人有时候讲的也不一定对,这也很正常,这可不是总书记个人意见,这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意见,是十五大文件,是十五大精神。”

  张维迎说:“十五大精神也在发展。”

  王宏斌说:“既如在发展,它也是一个过程,十五大会议刚刚结束,就把毛泽东思想,**理论,发展成两回事吗?”

  张维迎说:“不论你怎么讲,反正我们经济学家百分之百的都反对你南街的这个做法。”

  王宏斌说:“不要说你百分之百的反对,就是千分之千的反对,我们南街村只要愿意走这条路,我们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你也管不了。”

  张维迎被气得哑口无言,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2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5-3-26 20:30 编辑

视频: 20141227南街村电视台新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E1NjA5MTg0.html?qq-pf-to=pcqq.group




20141227南街村电视台新闻
6天前 上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5-3-27 17:37 编辑

【政府扶持力捧歌颂的小岗村】
视频: 今日小岗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4OTU4NzI=.html%E2%80%A6%E2%80%A6%E2%80%A6%E2%80%A6?qq-pf-to=pcqq.group






评论摘录

666aNNJw
打假,小岗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 平村。
   
2小时前 来自优酷

蓝色海湾13047521
安徽省财政厅派专人专款去建房子扶持树立小岗村私有制形象。道路靠乞讨施舍,村民的电视机也是施舍而来。到处是荒芜土地。
   
5小时前 来自优酷

蓝色海湾13047521
凤阳县人没有劳动的习惯,过习惯了乞讨生活。他们以明朝朱元璋皇帝的老乡为荣。永远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

6小时前 来自优酷

蓝色海湾13047521
小岗村世世代代以乞讨为生。有民歌为证“说凤阳到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十年就有九荒 ,手拿花鼓走四方。人人乞讨去卖唱。”
  
6小时前 来自优酷

xiyuejaoshou
吐吐吐搞笑搞笑搞笑
  
6小时前 来自优酷

dcmdn
假 假 假 虚虚虚,垃圾

8小时前 来自优酷

中国红星15133417
无耻的特色党,乞丐的小岗人,特色党继续施舍小岗人吧,继续造假吧
  
3个月前 来自优酷

smzxyyh
自私,乞丐。成不了大事
  
1年前 来自优酷

海洋  
政治色彩强 当今意义不大

2年前 来自QQ空间

扬起国威
今天上传了两个视频,今日小岗村和今日南街村,比较一下大家有什么感想啊?//没头脑不高兴: 转发微博
   
2年前 来自微博

盈飞
小岗人垃圾!
  
5年前 来自优酷

yanzi215215
这个沈书记说的话水分很大,干的好,群众不会和他对抗。这说明,他和姓汤的猪厂老板有经济上的勾结。。。
   
5年前 来自优酷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8: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 20150516南街村电视台新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1NTQ1MTcwMA==.html?from=y1.7-1.2&qq-pf-to=pcqq.group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5-7-17 07:45 编辑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现状(综合)
红@旗 发表于 昨天 13:53 |只看该作者 |
http://www.hqzgls158.xy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725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现状(综合)
                                      作者:边缘孤侠 发布时间:2015-07-16 08:43:39




  从1978年至今,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一直是主流媒体宣传的农村改革开放的主要典型。官方媒体在报道中绘声绘色地描述说:20多年来,小岗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房被瓦房和楼房取代;黄泥巴小路被宽敞的水泥大道替代,村小学、自来水、电灯、电话,还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都在小岗村出现;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生活用品已进入农户家庭,成片的葡萄园已进入盛果期,……小岗村正在阔步迈向小康!
  
  主流媒体的宣传,回避了一个最顽强的客观事实:水泥大道、村小学、自来水、电话,还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等等,都不是小岗村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而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等无条件地施舍给小岗村的!——当地政府出资建立了村口的“大牌坊”,江苏省张家港市援建了水泥大道,安徽省出资建自来水供应系统和村办学校以及通到村里的柏油路,凤阳县电信局免费给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不幸的是穷农户们打不起电话),家家户户都拥有的彩电和小岗村专用车全部由企业和社会赠与(只知自私自利的小岗村人,不知道爱惜集体财产,将卫星接收天线装制两个“大锅”翻倒在招待所院内,任其锈迹斑斑。),安徽省财政厅赞助5000元买物品发给村民过春节(每户一般发一桶油,当年18家按手印“分田单干”的村民每户发两桶,再加一条烟,分地时的生产队正、副队长严俊昌、严宏昌两位带头人除两桶油一条烟外,多补一箱酒),……。小岗村村民严留昌对记者说:“你们记者在这里看到的绝大部分设施是在前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9月到访前的3个月内,官方投资突击搞起来的。上级不希望小岗给安徽丢脸。小岗人没有花钱,也没有钱花。”  

视频链接:www.360kan.com/tv/PbZtbqHWRG8qNn.html

  因此,主流媒体对小岗村的宣传报导同事实大相径庭!
  
  对于小岗村的实际现状,非主流媒体描绘出来的完全是一幅“江山依旧,旧貌犹存”的令人愉快不起来的画面:
 
  1. 2004年被安徽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沈浩(安徽省财政厅副处级干部),在向安徽省委领导如实汇报小岗村的发展现状时说:小岗村这些年几乎没有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前“贫穷落后”,现状是“温饱有余”。
  
  2. 小岗村村民严宏俊(当年按血手印分田单干的18名发起人之一)深有感触地说:“分那一亩二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家里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残人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废着,就是廉价卖给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都不成,迈不开步子啊”!
  
  3. 陈桂棣、春桃夫妇在《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曾经总结说: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只有8个字可以形容——“江山依旧,旧貌犹存”。
  
  4. 南京农业大学陈文林教授认为:小岗现在应该是“落后”的代表! 
 
  上述主流媒体的宣传报导和非主流媒体的说法,谁正确呢?11月9日,主流媒体新华社无意中做了结论:“江山依旧,旧貌犹存”的说法是正确的! 
 
  11月6日,安徽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沈浩(安徽省财政厅副处级干部)不幸去世。11月8日,沈浩的骨灰安葬在了小岗村公墓。11月9日早晨,中国官方的权威新闻机构新华社发布了有关沈浩和小岗村的消息,标题是:《“请让我们为他立座雕像”——小岗村村民追忆村党委书记沈浩》。消息中有如下两段话(着重号系引者加): 
 
  “村民们告诉记者,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小岗很穷、很乱。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这与‘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名气相比十分不相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上级也曾多次下派干部到小岗,严俊昌说,这并没有给小岗带来多大改变,村民们对下派干部不抱太大希望,沈浩2004年刚来时,大家也认为他是来‘镀金’的,并不信任。”
 
  新华社发布这一消息的初衷,虽然是为了宣传沈浩的政绩,但是,无意中把树立小岗村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所有权贵精英送上了政治历史的审判台!——1978年树立起来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典型,多名领导人亲临视察,得到社会多方的无偿援助,在给中国农民做了26年的光辉榜样之后,到2004年“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小岗很穷、很乱。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权贵精英们把这样落后的村庄作改革典型强加给中国农民,简直就是要广大农民向靠社会施舍过日子的乞丐学习看齐,在“人心涣散”的“很穷、很乱”的状态中南辕北辙式的“奔小康”,也就是要广大农民继续穷困下去!事实也确实如此!改革过了30年,象小岗村这样分田到户的农村,至今没有一个村庄是达到了“小康”水平的(小岗村得到了那么多的无偿援助都达不到“小康”水平,那些根本得不到无偿援助的众多村庄怎么能够达到“小康”水平呢?)!倒是那些没有分田到户或分了田又合了起来的、保持了集体经济的农村“奔小康”的大有人在!——黑农江省的兴十四村、河北省的周庄人民公社、江苏省的华西村、湖北省的洪林村、河南省的刘庄村和南街村、等等、等等。
  
  是小岗村人本身属于扶不起来的讨饭叫花子呢,还是权贵精英们支持小岗村人分田到户是造成小岗村“人心涣散”、“很穷、很乱”了26年的根源呢,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呢?!中国的古人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因此,只要我们把南街村和小岗村加以比较,就可以看个清楚明白!
  
  河南省临颖县的南街村,象小岗村那样采用分割土地单干3年之后,就已经认识到分田到户单干不可取!于是,又立即进行了“走回头路”的改革,即由倒退重新前进到了合作化集体干!南街村人在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规模经营,建立集体农场;分设四个专业队,仅用70多人从事农业生产;实现了耕播收打机械化,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管理专业化;形成了林、田、路、电、渠、水、机械七配套,达到了旱涝保丰收;最近几年小麦亩产都在450千克以上;村办集体企业26个,大多数劳动者从事工副业生产,1991年村办企业产值达亿元以上,1992年实现产值2.1亿元,1995年完成产值12亿元。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村集体免费给村民供给水、电、气、食用油、面粉、鸡蛋、啤酒、节假日食品;儿童免费入托入学;村民防疫治病、人身保险、计划生育、文化娱乐等费用,农税和各项农村提留均由村集体负担,每年村集体承担的免费款额达400多万元;村民住宅楼每户建筑面积92平方米,每套三室(二室)一厅,家用电器、家具、炊具、制冷、取暖设备由村统一配备;村民生活正在阔步迈向城市化。村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大幅度提高,学雷锋、树新风、讲奉献已蔚然成风,村民自觉参加义务劳动每年不少于2.5万人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活动深入人心。(见《南街村简介》1996年)
  
  坚持走合作化集体道路的南街村,经过17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进步,依靠发展集体力量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在1995年就已经基本上“奔小康”了。坚持走分田单干道路的小岗村,扛了26年“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大旗,在2004年仍然“很穷、很乱。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


  过去,权贵精英们不是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叫得震天动地吗?!现在,面对实践对小岗村走分田单干道路和南街村走合作化集体道路检验的结果,权贵精英们还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还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敢于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吗?!
  
  沈浩看到了小岗村的症结所在!他实事求是,承认“中国现在发展得比较好的明星村都是靠集体经济壮大的”这一最顽强的事实。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说:
  
  “第一. 就是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首先,要选好配强一个群众信任、能力较强的‘两委’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个‘领路人’。对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其次,要加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通过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践证明:毫无组织、一盘散沙的农民是难以走出温饱、实现富裕的。必须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 就是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法制教育,等等。通过教育,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传授发家致富的技能本领,提升农民的文化层次和诚信道德意识。教育的方式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可以采取培训授课,也可以采取示范引导,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农民开展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教育好,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推进。”

  基于上述正确的认识,沈浩有意带领小岗村人通过走发展集体经济致富的道路。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沈浩作了以下尝试和实践:
  
  1. 在2004年11月,沈浩“组织了一场‘红色考察’,这也是一次‘洗脑之旅’,集中参观了4个走集体经济道路致富的明星村(大寨、耿庄、红旗渠、南街村)学习经验,反思自己的发展之路”。在告别南街村时,小岗人在留言簿上留言说:“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沈浩承认:“当时考察完后,大家都觉得很惭愧,小岗落后了。在返回的路上,我们就开会讨论,下决心招商引资办工厂,走集体经济致富之路。” 

  2. 在2006年1月25日下午,沈浩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宣布:春节后要把小岗村当年分到各家各户的土地重新集中到村里,合并开发利用。在“合地”动员大会上,沈浩向村民们保证“土地拿上来绝对不让大家吃亏”:“合地”后将建成“农业合作农场”,2006年将使小岗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人民币(现在小岗村的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合地”的方式是农民以土地入股;沈浩希望村民过年期间“好好议议”,年后就动手,正月十六开始盖农贸市场。
  
  3. 沈浩在接受《凤凰周刊》的采访时表示,两年前他初到小岗村就有意把小岗村的土地重新合起来,因为“小岗的土地分散,形不成规模,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解决发展问题。村民以前吃不饱饭,现在有饭吃了就满足了,再加上媒体不负责地吹捧,让小岗人麻木了。”

  虽然沈浩关于“合地”后将建成“农业合作农场”,2006年将使小岗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人民币(现在小岗村的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的愿望和理想是十分美好的,但是,却是很难实现的!他低估了以下两个严酷的现实问题: 
 
  1. 1978年,宁愿讨饭甚至饿死也不给集体干活的小岗村人,坚决要求实行“分田单干”的。将近30年来,靠按手印走“分田单干”道路而出尽了风头、捞足了各种荣誉和实惠的严俊昌们,可以赞美“沈浩这孩子脾气特别好,你说话轻、说话重,他都笑着听,你今天冲他嚷嚷,明天找他帮忙,他还是会想一切办法帮你。对村里老人,像对自己亲人一样……”,“沈浩的老母亲90多岁了,爱人在合肥上班,平时也很忙,女儿没人照顾,只好送到老家萧县上中学。他为小岗村付出了一切啊!”但是,绝对不会否定自己、支持沈浩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将近30年来,先富起来的、在主流媒体上大言不惭地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反动腐朽信条并官居小溪河镇副书记的严德友们,是坚决反对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将近30年来,外界对小岗村的无偿援助使小岗人坐享其成惯了,只愿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实现不劳而获,完全丧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句话,小岗村是权贵精英们培育出来的一株浸透了自私自利剧毒的懒惰乞丐之花!所以,沈浩提出集中土地的主张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得不到小岗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合地”动员大会刚开始不久,当年小岗村的生产队长、“大包干”发起人之一的严俊昌悄然离开了会场,而不少村民在场内四下打听,关注春节村里会发给自家多少食用油!
 
  2. 1978年,小岗村被权贵精英们树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理由,正是“分田单干”!沈浩认为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不管沈浩的主观愿望多么地美好,出发点多么的符合现实事实,结论多么地实事求是,客观效果和结局是同树立小岗村为典型的权贵精英们唱对台戏,对着干,“合地”后将建成“农业合作农场”的必然结果是回归集体,因而是“砍旗”行为!虽然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看,小岗村都是树立它为典型的权贵精英们的沉重包袱,但是,坚持分田单干“30年不变”且一贯自命完全正确的权贵精英们还是要維护小岗村这个典型的,就象维护五毒俱全的制造“傻子瓜籽”的年广久一样。所以,沈浩提出集中土地搞社会主义集体化的主张,是得不到维护小岗村典型的权贵精英们的认可的,他们只认可资本兼并土地的“土地流转”之类的改变。
  
  因此,虽然沈浩深得小岗村贫穷农户们的爱戴,3年期满后98人按下手印,极力挽留3年,第二个3年期满后,183人按下手印,还想再挽留3年。但是,沈浩初到小岗村就有意把小岗村的土地重新合起来,带领小岗村走社会主义集体致富道路的愿望和理想,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壮志难酬,最终酿成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结局!
 
  安徽省先后派5名干部到小岗村任职,只有沈浩得到小岗人的信赖。
 
   造成沈浩深得小岗村贫穷农民们爱戴的原因,是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关心贫穷农民,在自己的权限内尽力为他(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新华社的消息列举了以下事例:
  
  “‘沈浩在小岗村挂职这6年,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除了外出开会、招商,基本都在村里,哪一年春节都忙到大年三十中午才回家,年初二又回到村里。’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告诉记者:‘沈浩的老母亲90多岁了,爱人在合肥上班,平时也很忙,女儿没人照顾,只好送到老家萧县上中学。他为小岗村付出了一切啊!’ 
 
  69岁的五保户韩庆江患有肺结核,没钱医治,是沈浩把他送到镇医院住院治愈,没让韩庆江花一分钱。韩庆江说:‘要不是沈书记,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50多岁的关友林全家6口人,4位智障,生活十分困难,他告诉记者,沈浩对他特别照顾,自己的被子、衣服都是沈书记送过来的。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出世后,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找到沈浩,他二话不说就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
 
  70岁的毛凤英家境贫寒、常年生病,她两次找到沈浩都没空手而归,一次1000元,一次500元…… 

  追忆起沈书记,村民们无不动容。88岁的邱世兰哭着说:‘沈浩真是好人啦!要是能用我的命把这好孩子换回来就好了!’她顿顿手中的拐杖。‘这拐棍就是他回省城给我带来的,说碰到我时发现那根烂了,不好用,怕我跌倒摔着了!’
  
  2005年一天深夜,小岗突降暴雨。困难户徐庆山突然听见有人喊门。探头一看,光着脚的沈浩满腿烂泥、浑身透湿站在门外。原来沈浩担心徐庆山住的房子是危房,经不起狂风暴雨,帮他找好临时居所后,连夜来喊他立即搬过去。 
 
  严俊昌说:‘沈浩这孩子脾气特别好,你说话轻、说话重,他都笑着听,你今天冲他嚷嚷,明天找他帮忙,他还是会想一切办法帮你。对村里老人,像对自己亲人一样……’”
 
  造成沈浩悲剧的原因,是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在主要问题上实现:沈浩初到小岗村就有意把小岗村的土地重新合起来,带领小岗村走社会主义集体致富道路的愿望和理想。但是,十分不幸的是,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他渴望通过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带领小岗村贫穷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还要被迫违心的不得不为资本所需要的“土地流转”、“公司+农户”等忍辱负重,劳累奔波。渴望实现愿望和理想的满腔热血付之东流,压抑痛苦的悲凉心情无处倾诉,和新生资本家在谈判桌上的周旋、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酒桌上的过量应酬,被人间佳酿焚毁了他45岁的生命之花,11月5日晚上睡下去睡着了,但却是永远地睡着了,再也醒不来了!沈浩告别人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任何人,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睡梦中带着他不能实现小岗村贫穷农民们“走集体经济致富之路”的壮志夙愿、带着无限的遗憾和万分的无奈去了,睡梦中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寄托他的美好愿望和理想的私欲泛滥成灾的世界,睡梦中悄然无声地离开他为实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愿望和理想进行奋斗而没有实现的特色混沌的世界,睡梦中悄不言声地离开了他90多岁的老母亲和妻子女儿等亲人们生存的世界!沈浩走的突然,为他的亲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沉痛和哀思: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沈浩走了,中国少了一个为人民服务、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沈浩走了,他是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腐朽信条害死的!




评论摘录

长毛山人 发表于 昨天 14:44 |只看该作者
    如果私有制、资本主义一定会“发财”,那如何解释占98%以上国家都是私有制、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发财”的就那么十几个美殴国家???

铁槎山 发表于 昨天 16:50 |只看该作者
    自私的人是搞不好社会主义的,小岗村就是自私的代表,也是落后的典型。万里欺骗全国人民搞了一个假典型,从而全面摧毁了人民公社,摧毁了即将实现的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现代化。

记住 发表于 昨天 18:09 |只看该作者
    沈浩是万里这个老东西害死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4-17 04:35 , Processed in 0.02042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