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5|回复: 14

[分享] 《和平县志98版》文本 —— 科学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2 17: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山三 于 2013-2-15 12:29 编辑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机构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58年秋,设主任1人、秘书1人,与科学技术协会合署办公。1972年1月,成立县科技局,设正、副局长各1人,干部2人。1978年,科技局人员增至8人。1979年1月,撤销县科技局,恢复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设副主任2人,干部6人。1981年,科委设秘书、科研、情报、财务等4个组。1984年增至16人,属下成立科学器材公司。同年,各镇配置专职或兼职科技助理1人。1995年,科委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有干部15人,下设办公室、业务科、科协办及科学技术干部科(即职改办)等四个科室。1988年,被省科委授予“模范科委”称号。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科研机构

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1959年5月成立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农科所),由县科委领导,以忠信青山农场为基地,有技术干部6人。1960年冬,迁回阳明镇西门口原县第一示范农场后,农科所改由县农业局领导。1965年8月,迁到彭寨与县良种场(即第二示范农场)合并。1977年冬,农科所又迁回阳明镇西门口。1995年,该所编制16人,经营面积30多亩,除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外,增加了反季节蔬菜栽培试验。该所先后选育了“和农”、“塘古矮”、“梗高早”等优良水稻品种,在耕作制度改革、推广农作物良种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作用。1960年被评为“科研先进单位”出席省文教系统“群英会”。

二、林业科学研究所

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简称林科所)成立于1977年秋,隶属于林业局。所址设在合水镇脚子岩,经营山地面积870亩,建成各种林种基地及种子园350亩。1995年编制15人。

三、农业机械研究所

县农业机械研究所(简称农机所)于1960年成立,隶属于县农业局。1972年改属县农机局。1995年编制5人,主要从事中小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四、猕猴桃研究所

猕猴桃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冬,附设在县农科所,因当时农科所经营有10亩猕猴桃,与县科委实验场一起承担省下达的猕猴桃研究项目,对发展本县猕猴桃生产起了推动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科技服务机构

一、良种繁殖场

1950年冬,县良种繁殖场建于阳明镇狮子山下苗圃场旧址,有水田8亩,早地40多亩,坡地150多亩,定为“县国营农场”,用来繁育良种。1952年土地改革时,县政府在阳明镇西门口划出110亩水田归农场使用,改称“第一示范农场”。同时,在彭寨区黄土岭塅划出100亩水田及一片坡地兴办“第二示范农场”。

从1953年起,上述两个示范农场对开展良种示范、新旧耕作制度对比示范,对及时推广新的耕作技术和提高农作物产量都起到良好作用。1959年第一示范场的98亩水稻,年平均亩产达649公斤,最高亩产达901公斤,成为当时全省第一个水稻亩产超千斤示范场,该场领导被选为出席全国农垦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代表会的代表。1995年编制28人,实有人数38人。

二、林业苗圃场

民国23年(1934),县林业苗圃场建在阳明镇城南面狮子山下,有旱坡地及河边园坝,约200亩。主要用来繁育油加利、风粟等苗木,供本县每年三月十二日“植树节”植树之用。

1950年改为国营农场,林业苗圃场停办。1956年在附城区黄沙水创办县林业黄沙水苗圃场,隶属县林业局,固定职工2人,经营面积60多亩。现为县财贸办公室辖。1963年冬,又在彭寨公社马塘松树林建立县苗圃场,由县林业局辖,固定职工30人,经营面积240亩。1995年经营规模和职工没有变化。

三、鱼苗场

县鱼苗场于1957年在阳明镇矮寨塅创办,隶属县商业局,有职工5人,鱼种池面积7亩,每年购进鱼花培育鱼苗约三十万尾。

1963年改为畜牧良种场,由县食品公司管理。1981年归属县畜牧水产局。鱼种池面积扩大到14亩,新建房屋400多平方米。1985年在省水产局支持下,建成家鱼人孵化池,扩建鱼种池20亩,鱼种池面积37亩,职工12人。结束了我县不能孵化四大家鱼的历史,为本县水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93年后养殖非洲卿、鲳鱼和甲鱼又获得成功。1995年人员减至7人,每年孵化四大家鱼鱼花2000多万尾,可供应鱼苗百万尾。

四、农业技术推广站

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前身是农业技术指导站,于1953年春创办于第一示范农场,衣业技术员9人。1988年改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县农业局内设机构,各镇设一站,全县有技术人员81人。

五、畜牧兽医站

1954年成立阉割协会和兽医协会。1955年成立畜牧防治站,1956年发展到5个畜牧防治站,至1995年发展到19个站,计专(兼)职人员70人。

1983年3月,县成立畜牧技术服务公司,指导各镇畜牧兽医的防治工作,以及主持畜禽防疫与县城市场检疫工作。

六、水土保持试验站

本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1959年春,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在贝墩公社慎行大队成立,隶属县水电局。它对全县1340处崩岗进行治理。1986年以后,开展以小流域为单位,采用工程生物等方法进行综合整治,效果较显著,尤其是较为严重的贝墩、安坳两区得到较好治理,使全县受威胁的上万亩农田免受泥沙之害,减缓了河床升高的速度。

1991年后改为水土保持站,总站设在附城镇黄沙水,人员18人,两个分站分别设在贝墩和安坳,贝墩站20人,安坳站10人,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平方公里。

七、科学实验场

县科学实验场于1986年冬在附城区长缨头岗创立,是县科委的科学试验单位。经营面积40亩,主要从事猕猴挑及其他水果栽培试验研究工作,为全县推广猕猴桃种植起着重大作用。该场编制10人,工人工资和办场经费自筹。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科技队伍

新中国成立前,本县只有少数能工巧匠及名中医。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多种原因,能工巧匠和名医未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和爱护,致使他们的技巧及医术多有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县科学普及协会、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把医学和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结合生产与工作实际、推广先进技术,进行学科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普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世纪50年代后,从大专院校毕业分配和上级部门调来本县工作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增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在60年代末,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分配到各行各业的为数不少,而教育与卫生尤多。改革开放后,由于本县经济基础薄弱,技术人员待遇与发达地区差距甚大,致使技术人员大量流失。1995年统计,本县经评审批准符合各种技术职称的有91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其中教师5308人,占全县有职称人员的58.8%;高级职称人员68名,其中教育战线51名,占高级职称人员的78%;中级职称973人,其中教育战线728名,占中级职称人员的76%。直接服务于工农业、建筑、水利水电等方面的技术人员1296名,其中农业、林业技术人员225名,农业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林业中级职称3人;工业战线技术员177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8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队伍的建设。首先,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解除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精神枷锁。其次,1987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若干规定),1991年又作出的《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积极提高科技人员的经济待遇,给予科技人员的家属照顾农转非,适当安排工作,解除科技人员和教师的后顾之忧。第三,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晋升和专业职务聘任的规定。1983年起,对各类专业人员进行职称评审,经过改革于1986年转人正常化、制度化。至1995年全县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基本得到了聘任,并兑现了职务工资。全县有6名科技人才纳入市人才库,有30名纳人县人才库,每年给予一定的津贴。第四,注重对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采取选送到大专院校脱产深造,请专家、教授办培训班,以及函授等办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第五,为了解决人才不足,弥补人才流动带来的缺额,本县在1980年以来,从湖南、江西等地招聘技术人员375名,其中教师183名、医生146名、工业工程技术人员12名、其他37名,仍是“杯水车薪”,致使本县的科技队伍不能形成门类、专业、结构基本配套的队伍,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

1995年和平县各类专业科技人员情况表(插图表,表21-1,P56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科技管理

20世纪50~70年代,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对科技的管理工作比较薄弱,计划性不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越来越被领导所认识,使科委的管理职能得到发挥与加强。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科技计划管理

一、科技计划

根据县政府制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相应地制订出科技发展五年计划。1985年制订出1986~1990年科技计划;1995年制订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在五年计划中又制订出各年的科技计划,按计划进行实施。

二、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是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计划。本县实施“星火计划”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果,促进了农村以科技为支柱的商品经济发展。

和平县实施省“星火计划”项目统计表(插图表,表21-2,P562)

县“星火计划”还得到了珠海市科委大力支持,其项目如下表:

(插图表,表21-3,P562)

三、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指导性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1988年8月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分国家级和省级两类。被列上项目,可得到专项贷款,产品可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本县京和激光图像厂就是“火炬计划”项目之一,它引进全息印刷系统工艺设备,生产激光全膜防伪标志,产品融北派、南派优点,质量高,深受用户欢迎,供不应求。于1993年被列为广东省火炬什划项目,下达专项贷款150万元。1995年被国务院打假办指定为全国十大生产厂家之一。

四、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该项计划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传统产业为对象,以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成果为依据,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和有计划的管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使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的传统生产中发挥作用。近几年来,本县重点推广10万亩优质稻,发展猕猴桃、奈李、柿子、白果、文旦抽、红心李等水果生产,全县已规划山地种果15万亩,要求人均达到半亩果。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专利管理…

1986年后,通过贯彻《专利法》和普及专利知识,对专利的申报、实施、诉讼及维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全社会都有了初步认识。本县有些发明申报了国家专利,例如和平中学老教师吴展初的数学扑克、英语扑克,凌庆增的多用笔,均获得批准。此发明开创了本县申请专利的先例。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科技经费

科技经费分科技事业费、科技经费(含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研项目补偿费)和科普经费。

科技事业费主要用于开展科技活动和行政开支,由财政拨款,科委管理和使用,每年约10~12万元。1994年后,“三所”(农科所、林科所、农机所)的事业费改由科委转拨为财政直拨。

科技经费主要由县财政和省科委解决。1990年后省科委取消切块经费,改为由科技项目拨款。县财政的科技经费未列入预算,只根据科技项目的需要解决。

科普经费用于科普活动和各学会活动经费补贴。

按省政府1987年发文规定,地方科技经费应占县财政收人的1%,科协科普经费按全县人口人平3~5分钱计拨。县政府决定从1996年起,财政每年拨出科技、科普经费10万元。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学术、科普活动和科技咨询

改革开放以来,县科学技术协会恢复活动,各专业学会纷纷成立,学术、科普活动及科技咨询活动都比较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学术活动

各学术、专业学会本着“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积极开展活动。1991~1995年的五年中,召开学术和技术交流会、研讨会、论证会84次,参与者3780人次,发表科技论文和信息材料184篇,其中有些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还开展科技讲座85次,参加人员有8230人次;科技培训活动109次,参加培训的有1.0600万人次;举办科技夏令营2次,参加有60人次;参加省以上青少年科技竞赛8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有5项,获得市以上奖励的优秀学术论文12篇,共16人次。

1991~1995年和平县获得市以上优秀奖的学术论文(插图表,表20-4,P56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5-2 00:02 , Processed in 0.0213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