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2|回复: 3

[分享] 《和平县志98版》文本 —— 总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31 1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山三 于 2013-2-2 21:57 编辑

总述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东连龙川,南邻东源,西毗连平,北与江西省定南县、龙南县接壤。古称她是“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当今是京龙铁路入粤第一县、广东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窗口。县治设于阳明镇,南距广州市318公里,北距赣州市250公里。

和平属“老、山、边”地区,总面积为2310平方公里,略呈“桑叶形”,东西横距53.5公里,南北纵距61公里。县境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崇山峻岭,中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其中间有峡谷平原,各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是47.8:45.8:6.4。西北部最高峰风吹蝴蝶嶂(浰源镇境内)海拔1272米,东南最低点浰江河峡谷平原海拔75米。境内和平水、鱼潭水汇入浰水,浰水于东水镇汇入东江。

和平处东经114° 41'~115° 16',北纬24° 05'~24° 42'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17.9度~20.2度,年均雨量1536~1845.3毫米,大多数年份日照1704.7小时以上,年平均相对温度80%,无霜期267~301天。灾害性天气有春季低温阴雨及干旱,秋末寒露风和冬季霜冻。

和平自然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土地、森林、水力、矿产(含地热)等四大类。有土地资源346.58万亩,可耕地22.57万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万千瓦,可开发的有6.3万千瓦;矿产资源有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稀土、铁、铀等30多种,量多且质优,热量较高的地热主要有12处。

建县前,和平县西北部群山为粤赣错壤之地,历代统治者称之为“山林深险之所,‘盗贼’屯聚之乡”。明正德十三年(1518),左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阳明),镇平浰头(源)池仲容农民起义析龙川、河源两县四图(都)置县,设县城于和平峒羊子埔(阳明镇),定名“和平县”,属惠州府辖。1949年5月24日,和平县解放。先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辖,后隶属粤北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11月,与连平合并称连平县,隶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2年6月,连和分县,恢复和平县建制,改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1月,设立河源市,为河源市辖县。1995年,全县辖20个镇,1个市属国营黎明林场;4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9万人。县内有汉族及畲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99%;社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7.88亿元,国民生产总值4.2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69亿元,国民收入3.70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721元。

自建县至今县治一直设在阳明镇。城区面积80年代中期为3.17平方公里。1995年,城区规划面积扩大至23平方公里,人口3.6万。



据出土文物考证,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平县境已有人类活动。建县至解放前夕430多年,和平人民用山一样坚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和气候良好的条件,在这块土地上从事生产建设,生息繁衍,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不断改造了人们自向,推动着和平的历史车轮前进。

明正德十三年(1518)置县前夕,“和平广洞,良善数千家”。本县经济是农业自然经济。其时,居民辛苦耕耘,开发了年收获谷物千担的“玉米窝”、“千担坝”,至今留下了陈迹。后因连年天灾人祸,以致田园荒芜,百业凋零。至崇祯十五年(1642),全县有1994人(此为丁徭人口,非人口实数,下同)。

清初,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县令,实行稳定赋税和新增人口不加赋税,以及鼓励居民开山种粮、种豆;筑路架桥,建仓(社仓)赈灾;办书院、兴义学,培育人才等措施,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至康熙六十年(1721),全县有丁口2252人;开发田地山塘3.0797万亩;征收赋税额银6359两。

随后,经过雍正、乾隆(1723~1795)两代至清代中叶,社会较为安定,大批“客家人”因战乱、灾荒或官职迁调等原因继续从闽、赣南迁至此定居开发。他们运用其科学文化和技术,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兴办商埠、当铺,时土纸、陶瓷、酿酒等行业初具规模,县城食盐年成交量1万担(500吨)。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拢外患,落后挨打,社会动乱,县无宁日,经济发展缓慢。

民国无年(191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县人利用丰富的陶土、竹木资源,举办陶瓷、竹木加工等手工业,时有工场、作坊数百家(户),从业人员1000多人。农业、手工业的民菜,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大埔、潮汕、兴梅商人纷纷至此开店设铺。惠州、广州等地的盐、鱼、百货、转口洋货等大量涌入;赣南地区的米、豆、土特产品等也流入本县,或就地交换,或转口外销。时每年经和平进出的食盐2.5万担,土纸5万担,大米2~3万担。于是和平成了南北交通要道和货物的集散地。以东江上游的阳明、彭寨、东水、下车4个圩场为中心,全县形成了大小圩镇20个,集市28处,私商店铺2000多间(户)、从业人员3000多人。至民国24年(1935),全县人口发展到17.6万;开发土地面积19.0934万亩;征收赋税6.1140万银元。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二五”减租和扶持民族工业政策,加之广州失守后和平曾成为本省大后方,经本县输入赣南及输出港澳的商品大增,为本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修通忠(信)定(南)公路。民国28~31年,在宋庆龄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指导下建立“中国工业合作和平事务所”,兴办造纸、松香、织染、印刷等60多间合作企业,从业职工800余人。和平竹木、东庄纸、松香、茶叶、香菇等产品远销广州及香港、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抗战胜利后,国民县政府执行蒋介石“戡乱”政策,“进剿”游击区;**,操纵市场,通货膨胀,致使不少工商企业倒闭,农业凋零,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至民国38年(1949),全县耕地面积24.4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9.15万亩,总产4.1452万吨,年亩产216.46公斤。全县有16.5785万人口,是个严重缺粮县。

和平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发展了文化事业。清前,有7名进士(含武进士1人)。民国初期,县人徐傅霖就读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们,著有《中国法制史》、《刑事诉讼法》等,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抗日战争时期,省城部分机关、学校、医院迁来本县,大大推动了本县文化的发展,时县内有中小学230多所,学生万人,成为粤北地区有名的文化乡之一。但由于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设施少,且简陋,文盲仍很多,农村制医少药,疫病常流行。

和平人民淳朴、刚强,具有反压迫、反侵略而英勇斗争的光荣传统。历史上农民起义不断,较著名的有明正德年间池仲容为首的农民起义,如岭南春雷,威震闽、粤、赣,有力地打击了明王朝封建统治,促成了和平设治建县。民国15年(1926)春,共产党员刘哑佛(时任和平县府秘书)来和平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政纲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支持建立“新和平青年团”,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开展。民国21年(1932),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事中,和籍将士50人为国捐躯。民国28年(1939)5月,建立中共和平县委,方华(罗响)任书记,领导建立农会和抗日自卫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工作成绩卓著,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出席延安盛会。民国34年(1945)夏,曾源(曾镜湖)率东纵三支队挺进九连地区,震惊国民党省政当局。民国35年(1946)冬,吴毅、王彪和林镜秋亮起连和人民自卫总队(九连游击队)的旗帜,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巩固和发展了九连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凶险的斗争环境中培育了“理想、坚定、团结、清廉、奉献”的九连精神,于1949年5月解放了和平,接着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解放惠州、广州。和平人民为抗外侮、求解放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将永载史册。



新中国成立后至1995年,历时4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县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期间虽曾出现过曲折和失误,但从总体看,和平的经济仍是向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和平是个农业县,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后来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民展。1979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与统一服务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成为农业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主体,使生产力得到了飞跃发展。80年代开始许多农民以农为主,兼营他业,家庭收入普通增加,生活不断改善。和平由长期缺粮县(1979年以前,每年须国家调入9.1160万担粮),变为余粮县,此其一。其二,兴修水利、改变农业生产条件。50年代,广大农民群众,以顽强的若干精神,用合作化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筑山塘、修水库。60~70年代,和平农民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据统计,全县完成1934万方土石,兴建中、小型水利5070多宗,建成水轮泵119台/88站,和首座装机容量5600千瓦的河明亮电站,改造低产田4万多亩,为农业民展打下了基础。其中,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良种良法,改革耕作制度,建立优质稻基地。50~80年代,经过引进、推广高秆高产、矮秆高产、杂交水稻、优质稻品种等阶段,建立起以优质稻“万家香”、长丝粘、澳青粘为主要品种的生产基地。1995年,优质稻种植面积15.38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79%,年均亩产335公斤。其四,调整生产布局,全面发展生产。80年代后,县委、县政府确定“以农业为基础,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大力兴办各类农业基地,大搞山地开发,发展“山裙经济”,逐步形成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格局。1995年,造林绿化提前两年达标,森林覆盖率达71.8%,活立木蓄积量275万立方米,种植猕猴桃4000多亩,建立起一批反季节蔬菜基地,共计5000亩。还办起优质“大坝鸡”种苗场、养殖场,年产百万只鸡苗、50万只活鸡等等。

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是,工业生产得到了相应发展。1956~1978年,经过对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加强对工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并抽调一批军队转业干部和技术干部分配到工业战线工作,使地方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得到可喜的发展,初步建立起机械、陶瓷、造纸、化工、竹木器加工、电力等工业企业。期间,创办起64万亩松林生产基地,成为省松脂生产基地县之一。1978年,本县松香以“高产、优质”著称,出口2323吨,远销东南亚及英、法、德、意等国。

1979年以后,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创办资源型工业中,把发展与改革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办实业,打基础。调整工业布局和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按照“企业法”、“公司法”等法规,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风险抵押承包经营等配套改革;鼓励技术改造,开发科技新产品,并加强工业产品的设计、工艺、质量与工业企业信息管理;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内联工业企业,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引进外资,发展“三资”工业企业;鼓励发展私营、个体工业等等。现在全县初步形成了机械、制药、食品饮料、建材、电力及矿产等支柱产业。至1995年,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756间,其中县属38间,镇村企业66间,“三资”企业13间,私营、个体工业639间(户)。全县工业总产值2.344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1.23%。比较大的工业企业有广东活塞厂、制药厂、水泥厂、激光图像厂、食品饮料石、九连造纸厂、二轻机械厂、深圳市南和联合企业总公司、河明亮电站、“万家香”米厂等。主要名优工业产品有“90”系列铝活塞、奶子锤、HRFCULES(和IBM-PCXT兼容)电脑、“益尔”牌野木瓜片剂、有光纸、激光商标、“虫草鸡精”、猕猴桃果奶系列产品、“万家香”优质配方米等,这些产品曾先后获部优、省优和地区优质产品称号,畅销省内外,部分远销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区。

但是,由于地处山区、原来的经济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制约,至1995年,和平仍是全省16个贫困县之一,县财政不能自给,每年仍需上级数千万元补贴,过半镇级财政年收入不足30万元,三分之二的管理区的集体收入不到3万元,相当部分管区还是“空壳社”。全县有绝对贫困户11586户、53965人。目前障碍本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尚多,择其大要者简述如下:
(一)农业基础设施差,工业素质低,缺乏名、优、特产品,第三产业发展满后,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失衡),1995年,它们占社会总产值比重为42.4:45.6:12。
(二)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严重。人口增加过快,1952年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6亩,1995年下降到0.56亩。数十年过量砍伐竹木,造成生态失衡,尚在恢复。
(三)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科技力量薄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1995年,在全县人口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为1416人,占人口33.46人/万,低于全省130人/万的水平;全县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为1296人,占人口的30人/万,低于全省的70人/万的水平。企业管理人才也缺乏,等等。

和平的发展也有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有占总面积52.2%的峡谷平原和丘陵地区,县境光、热、水资源丰富,开发“三高”农业前途宽广;占总面积47.8%的山地,宜于造林种果种竹、发展种养为主的“山裙经济”,大有可为。只要坚持抓好科技兴农,加速山地农业开发、实现近期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平半亩果、户平五亩竹,山上再造新和平”目标,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走农工贸一体化之路,等等,本县的农村经济完全可以跟上全国经济发展步伐。

本县已初步查明的矿产有9类30多种,石灰岩、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稀土矿、铁矿、铀矿等储藏量丰富,且为优质矿种。目前本县已初步建立起机械、制药、食品饮料、建材、电力及矿产等资源型支柱产业。如能继续深化改革、改造、改组,遵循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资产重组(含实行联合、兼并、租赁、出售、承包、股份合作等等等)为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巩固和提高现有优势企业;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环境,带动二轻及镇村企业、个体和私营工业企业共同发展本县工业民菜的速度必将明显加快。

和平地处经济特区与内地“南窗北门”的地理位置,电力丰裕,通讯良好,交通条件逐年改善。国家实行沿海经济开发区、贫困山区优惠政策,为发展本县经济和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和平人民在长期同自然和反动势力作斗争中培育起来的九连精神,为本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前夕,和平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已从正反面的经验教训中,加深了对县情的分析了解,正视困难因素,认识了有利条件,找到了大搞山地开发、发展资源型工业企业的正确路子。可以预料,和平人民今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指导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定能建成一个繁荣富裕、现代文明的新和平。

发表于 2013-1-31 12: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座位分享{:soso_e160:}
发表于 2013-1-31 18: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提供链接 全文本?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8: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llece1 发表于 2013-1-31 18:22
能不能提供链接 全文本?

目前社区里只有全图像的版本喔:http://www.hyhp.net/hepingxianzhi

全文本的(可选中,复制、粘贴的),目前还没有呢,只有部分章节的文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5-2 04:39 , Processed in 0.0191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