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黄运妹一直靠年老的父母照顾
和平县精神病院的病人们
床位配置远低标准
记者从河源市卫生局了解到,该市现有精神病人51.8万,重型患者为8643人。“由于救治条件的限制,对很多精神病人,只能采取家庭自救的方式。”3月22日,河源市卫生局马副局长说,由于河源还没有建立市级精神病院,目前主要依靠各县精神病院进行收治,“对重症患者的救治还相对薄弱。”
河源源城区卫生局副局长许雄生介绍,按规定,每1000个患者需配置3至5张床位,但河源全市治疗精神病人的总床位只有658张,“远远低于标准要求。”
“我们的床位早已经住满了,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排队。”3月22日,和平县精神病医院一位负责人说,作为全县唯一一家精神病专业救治机构,该院目前只有30张床位,“每到春季精神病高发期,要求住院的人太多,我们只能选择先收治重症患者。”据了解,和平县现有重症精神病患者1245人,相当于40人抢1张床位。
“我们县的精神病院目前租的是公路局的一块地。”和平县慢性病防治站站长卢林茂介绍,作为防治站下属单位,县精神病院不仅没有自有场地,也没有财政拨款,日常运营和办公经费几乎全靠自筹。和平县精神病院对每位病人每月收取费用1750元,包括治疗费、食宿费等。河源市卫生局马副局长介绍,当前河源市县级精神病院运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挂靠在县慢性病防治站,一种是“公私合营”的方式。
作为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家专业医院,怀集县精神病医院现有118名工作人员,收治了来自附近多个县市的近300名病人。3月15日,该院曾院长告诉记者,医院属于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收入只能维持基本运作,根本没有能力增加床位、购买设备等。
在缺乏资金支持的同时,医疗人才匮乏,也是基层精神病院面临的问题之一。许雄生介绍,目前,河源市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仅有2人,县级精神病医院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中专学历,“连大专生都很少。”
而在怀集县精神病院工作人员中,至今没有一个人拥有本科文凭。曾院长说,“很难招到人,待遇低,工作辛苦,名声也不太好。”
精神病应及早送医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给农村精神病人救治带来了转机。
“相关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之中。”许雄生说,河源市已将新建市精神病院列入了规划,财政也加大了对县级精神病院建设的投入。
在怀集,县精神病医院近两年来定期开展到乡镇发药、去农村义诊等活动,提高了该县农村精神病人的救治率。“在全县3085名重型精神病患者中,至少有四成以上得到了救治。”曾院长说,一些人对治疗精神病存在认识误区,“很多病人到了病情很严重的时候才被送到医院,而实际上如果其开始发病就治疗,治愈几率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因对精神病院存在偏见,很多病人选择去非专业医疗机构治疗,容易导致误诊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在河源,农村精神病患者新农合报销比例已达65%,而在怀集精神病医院,这个比例达75%。尽管如此,对于部分农村精神病患者家庭来说,困难依然存在。松丰村党支部书记黄石名说,村里几户患者家庭都非常贫穷,“即使有新农合,他们也无力承担自付部分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