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5|回复: 5

[分享] 部分姓氏堂号、宗联、门楣题辞考略(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9 13: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堂号、宗联、门楣题辞是客家民居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客家居住地,你会看到许多民居的正厅大门上方,有“XX遗风”、“XX世家”之类的题辞,周边还有精美的图案装饰,可见房屋主人对题辞的重视,这就是门楣题辞。除去少数的题辞,如“勤俭持家”“积善积德”之外,绝大多数题辞都有特殊的含义。它是姓氏的标志,一看题辞就知道房子的主人姓什么。堂号则是姓氏宗祠的名号,一般情况下,也是区分姓氏的标志,每个姓都有一个堂号。通常,堂号是用郡望来命名的(所谓郡望,是指受姓始祖的发祥之地。某姓在某地聚族而居,长期以来,人文鼎盛,代有高官显爵,其门第高贵,家世显赫,天下闻名,该地就成为某姓的郡望)堂号多为郡望之名。堂号代表姓。有的姓氏还有小堂名,那是该姓的一些分支自立的堂号,但不代表姓。宗联(或称堂联)是贴在祠堂祖宗牌位两边或祠堂门柱上的对联,是该姓氏的专用对联。

    堂号、宗联、门楣题辞反映了该姓氏煌煌的家世、赫赫的勋业,或祖上崇高的道德文章风范,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宗联或题辞不仅典雅富丽、文采斐然,还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今天仍能给人予启迪或者警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客家县市,大部分民在都沿袭或保留了门楣题辞的民俗,可算是客家风情的一种,客家景物的一景。本文收集了部分姓氏的堂号、宗联和门楣题辞,并试图对这些词章的来历、含义,作些解释,目的在于普及一些民俗文化知识,并祈方家指教。

    本文姓氏排序不分先后。
*************************************************************
杨姓

堂号:弘农堂

    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的肇姓始祖杼公兴旺发祥之地,故用此堂号。

门楣题辞:清白传家  四知家风  关西世第

    三种题辞均出自杨震的故事。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汉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杨震是东汉著名学者,明经博学,从游者数千人,诸儒称关西夫子。他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名扬古今。据《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后,转涿州太守,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震自觉抵制贿赂,堪称廉政模范。1986年8月4日《人民日报》曾有专文,嘉彰“杨震家风”。

宗联:

关西孔夫子英雄人物宗风范
北宋杨家将文武衣冠祖庙光

溯昌邑辞金作宦廉明名臣自昔关西重
忆程门立雪帅事诚敬理学于今海内宗

    两联的上联讲的都是杨震事迹;第一联的下联讲的是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第二联的下联讲的宋代杨时的故事。杨时去见老师程颐,适逢老师小憩,杨时就站在门外一直等着,这时天下着大雪,当老师察觉,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杨时尊师重道的精神是感人的。
*******************************************************************
刘姓

堂号:彭城堂

    彭城,地名,西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市)。黄龙元年(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章和二年,又改为彭城国。刘姓远祖发祥之地也。

门楣题辞:禄阁流光  彭城世德

    “禄阁流光”是出自刘向的故事。刘向,西汉人,字子政,初为谏议大夫,宣帝招名儒俊材。元帝时为中垒校尉,博学通经。据无名氏《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黎杖,叩阁而进见。向喑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与说开辟前事,出天文地理书授之。问名,曰:太乙之精,闻卯金之子好学,下观焉。”刘向著述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

宗联:

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
玄都种树桃花赋千植之诗

    上联说刘向。下联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少聪颖,十一岁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尝与好友柳宗辅助王叔文革新政治,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但怀才不遇,累遭贬谪,诗文成就很高。诗作中有不少讽喻诗,最有名的是游玄都观两首:

紫陌红尘佛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百由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
张姓

堂号:清河堂  百忍堂

    张氏得姓,始于轩辕皇帝三妃彤鱼氏第五子挥。挥是弓箭的发明者。弓箭在上古时代最重要的武器,因此挥被封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世掌其职,赐姓张(张的古文象一人持弓欲射)处中原清河之地。故清河为受姓始祖发祥之地,即以清河为堂号。

门楣题辞:金鉴家风  百忍传家

    “金鉴家风”出自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这策,长治久安之计,谕张九龄总结列代治国之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金鉴家风”本此。张九龄任宰相时期群贤依赖,天下仰重,文章风度,冠绝一时。今江西大余通往广东的梅岭古驿道即为张九龄颁令凿通,使中原与岭外一线贯通,即此一端,功不可没。

    “百忍传家”则是张公艺的事迹。张公艺,字千禄,是张氏第一百一十一世祖。公艺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者有益。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妻不忍多争竞,能忍贫亦富,能忍寿亦永,古来创业人,谁个不知忍,不忍百祸皆云涌,一忍百祸皆灰烬。但公艺提倡之忍,并非不讲是非原则,明言不当忍则忍,忍者有害。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

宗联:

得姓由轩辕,大而一人,铭垂二篇,扶汉三杰,功高四相,敕封五虎,博物六志,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族派。
宗功昭世德,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书字百忍,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陵亿尊,依然文献宗支。

    此联将数字依次嵌入联内,一气呵成,自然贴切,概括了张姓自挥公始,包含张良、张飞、张九龄、张道陵(张天师)、张公艺等十位显祖列祖的丰功伟业,硕德懿行,堪称妙联佳对。
稿件来源:《客家文化·上犹文史资料第五辑》 作者:黄义宽
*******************************************************************
谢姓

堂号:陈留堂  东山堂  宝树堂

    溯谢氏之源,出于吕望之后,望,姜姓也。为太岳后,岳又炎帝后也,炎帝家冀州姜水,遂以姜为姓。至周宣登极,求后于申,申伯以女应之,称为元舅,封于申,城于谢。考谢属陈留郡,故陈留为谢氏发祥之地,陈留堂号本此。

    谢氏在东汉以后,成为望族,世称“崔卢王谢”,为“四海大姓”之一。尤其到了东晋,家世更为显赫,宰相谢安、都督谢石,名将谢玄均出自一门。谢石是谢安三弟,谢玄是谢安侄子。谢家三杰在中国军事史上,导演了一出以少胜多威武雄壮的大戏――淝水之战。他们三人仅统帅东晋八万兵马,却打败了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使秦军丢盔弃甲,望风溃逃。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出自此战事。战后,东晋朝廷表彰谢家功臣称:淝水之战,功在一族。

    考东山,在浙江绍兴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谢家叔侄寓居会稽,在东山建有豪宅,谢安致仕归第,常游东山以山水自娱。许久不朝,帝心思慕。适值炎天,晋帝乘舆幸安宅,距安宅数武,停舆憩榕树下,凉爽宜人,百倍精神,帝问左右:“此树谁家所种?”左右以谢对,帝赞曰:“是谢家之宝树也,联若得之,可卜长生”。王勃《滕王阁序》“谢家之宝树”正指此事。堂号“东山堂”、“宝树堂”均源于此。

门楣题辞:宝树流芳

宗联: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
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
胡姓

堂号:安定堂

    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

    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门楣题辞:苏湖世第  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著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宗联:

淮海家声远
苏湖世泽长

本县油石胡氏宗祠联:

钟梅峰之灵政绩流芳世传宦谱第一
毓犹川之秀奇杰挺生允称南国无双
*******************************************************************
朱姓

堂号:沛国堂  紫阳堂

    沛郡,西汉高帝改泗水郡置,治所在相县。东汉改为沛国。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沛县)朱氏通称沛国,以远祖兴起发源斯地,故名。

    紫阳堂,则出自朱熹(公元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绍兴进士,宋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败徽国公。在哲学思想上,他从二程学说发展为完整的理学体系,为理学之集大成者。曾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四方仰慕,弟子众多。其学派称为“程朱学派”。朱熹著作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朱氏近代取紫阳堂,源此。

门楣题辞:紫阳世泽  考亭家声

宗联:

婺源著氏
徽国流芳

    全联说的是朱熹的业绩风范。

汉室忠臣旌折槛
理学心源忆考亭

    上联讲西汉名臣朱云,他当年进谏,攀断殿槛,犹力奏不止。后,皇上下诏不修治断槛“以旌直臣”。下句讲的是朱熹,考亭,朱熹侨居之地也。
******************************************************************
陈姓

堂号:颍川堂

    陈姓远祖始于春秋时期。古帝虞舜的后裔胡公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建陈国。后为楚所灭,后代子孙以原国名为姓。考陈国所在地即今河南东部和安徽的一部分,隋唐之后称为颍川郡,故颍川为陈姓远祖发祥之地,堂号源此。

门楣题辞:义门传家  文范遗风

    “义门”出自陈氏第七十世旺公事迹。陈氏族谱载:“旺公,字天相,宋仁宗天圣四年刺封晋国公,后迁江州德安太平乡儒教里艾草坪,为义门始祖”。陈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孝悌治家,撰家规,建书院,聚众三千余人,居同五百多载,历十九世奉旨分家,以十二排行,分析二百九十一庄。从此陈氏家族遍布全国。”可以说陈旺创建养育了中国历史上无以伦比的大家庭。在朝廷旌其为“义门”的文字中有“累世同居、长幼七百余口,不畜婢妾,人无闲言,每食必群坐广堂,卑幼人等别为一席。有犬百余,共宾而食,一犬不至,诸犬不食也。建书楼以延四方之士,乡里率化,万民仰之”之语,真乃盛极一时。有御赐诗曰:“金銮宴罢月如银,环佩锵锵出凤阁。且问江南谁第一?咸言惟有义门陈”。门楣题辞“义门传家”源此。

    “文范遗风”则出自陈实事迹。陈实,字仲弓,后汉颍川许县人也,有志好学,少有奇才。初为亭长,再迁除大邱长。以德清静,百姓以安。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文称其“善诱善导,仁而爱人”、“交不诌上,爱不渎下”、“陈君绝世超伦”。卒,谥为文范先生,故题“文范遗风”。
*******************************************************************
郭姓

堂号:汾阳堂

    郭姓是春秋周王室的后裔。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东虢;周文王之弟亦封在虢,周平王又封姬仲后裔在此虢,故今陕地有北虢、东虢、西虢。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子孙便称为郭氏,其后,郭氏代有封侯袭爵者。分支繁衍极盛。故,郭姓郡望有五处:即太原、河南、颍川、东郡、冯翊。至唐代,郭姓出了个威名盖世的大将军郭子仪,他统帅大军,英勇善战、历时三载,征战无数,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转危为安,国威大振,为其后唐室中兴立下了旷世功勋。唐王加封其为“代国公”、“汾阳郡王”,唐德宗尊其为“尚父”。此时的郭氏可谓名冠一时,声振朝野,郭氏的兴盛亦如日中天。为纪念这位荣耀的显祖,郭氏取堂号为汾阳堂。

门楣题辞:汾阳世泽

    对郭子仪的功勋,历代名人多有赞誉(如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寇准、明代解缙等)。今录范仲淹诗一首,曰:

令公名望寇肖何  葛亮储勋汝更多

心服边戎都将相  身扶国祚宰山河

钧衡自秉分轻重  鼎鼐端居本让和

图像凌烟为第一  名镌金石永难磨
*******************************************************************
曾姓

堂号:武城堂

    曾,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曾阝(在山东苍山县西北)建立曾阝国,历夏、商、周三代,公元前567年被莒国灭掉,太子巫逃往鲁国,后称之武城,即今济宁之嘉祥县境。“曾阝”去邑(阝)为曾,称为曾氏。曾巫的孙子曾点,字暂,是孔子贤弟子;曾暂儿子曾参传孔子之学,被后世儒家奉为“宗圣”。武城即为曾姓的远祖发祥之地,武城堂名本此。

门楣题辞:三省传家

    典出曾参故事。《论语》“学而篇”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田姓

堂号:紫荆堂

门楣题辞:紫荆传芳  荆花荣茂

    典出田氏三兄弟的故事:隋朝田真、田广、田庆,兄弟重义,欲分财,堂前一株紫荆树,义分三片,晓即憔悴,由是不复分,荆树复茂。

    兄弟之间,手足情深,蕴含团结和睦之深意。



冯姓

堂号:始于堂

    冯姓远祖始于周代。族谱载:“受姓始祖毕公,名高,文王第十五子,左右武王率修文武绪业,武王践位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县毕原,康王十二年保鳌东郊,厥后支子采食于冯阝,即始平郡。子孙去邑为氏,书作冯。”

    始平乃冯姓发祥之地也。

*******************************************************************
黄姓

堂号:江夏堂

    大量黄氏族谱记载:因惠连公受封于黄国而得胜。黄国被楚所灭之后,子孙四奔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地,并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其中一支迁徙至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至武汉市)一带,繁衍为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这支黄姓宗族世居江夏,代为冠族,至孝子黄香,才倾天下,黄琼、黄琬位至三公,名震宇内,时人誉称“江夏黄氏,天下无双”。今海内外黄姓子孙万派朝宗江夏,认江夏为郡望与发祥地。江夏堂源此。

门楣题辞:江夏世家  春申遗风  叔度高风

     东观流徽  山谷腾辉

 春申遗风:颂楚国名相黄歇风范。战国时期黄歇曾任楚国宰相近三十年,政绩卓著,封春申君,是战国著名四君子之一。苏东坡赞春申曰:“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万雄师,名列四杰,声振华夏。”

    叔度高风,说的是东汉黄宪,字叔度,传见《后汉书》。史称黄宪虽家境贫寒,却是一位非凡才气的大才子,他十四岁时,就被全国名流称为师表。黄宪谢世后,当朝宰相陈蕃说:“若叔度在,我绝不敢先佩印绶矣!”宋儒学大师朱熹也盛赞曰:“黄宪言论风旨虽不尽见,然其气象温象,圭角晖焉,而见之者感于心,品其最高乎,使得圣人作之,当居颜氏之科矣。”

    东观流徽,说的是东汉黄香,黄香出自官宦世家,九岁失母,为子极孝,当时的江夏太守刘护闻名召见题“门下孝子”;《三字经》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香少聪颖,博通经典,以文章闻名京师,时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后入仕,初任郎中,汉章帝召见,让他入东观(国家图书馆)读尽皇家藏书,官拜尚书郎,升为左丞相,黄香被尊为江夏黄氏大始祖。

    山谷腾辉,说的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官刑部侍郎。初时与张采、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称“天下四学士”,诗文极受当时士林推崇,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书法行、草、楷皆精,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北宋四大家”。

宗联甚多,择其两联:

世泽浚源长,孝友无双,千秋俎豆昭前列
家声遗韵远,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贤

    此联歌颂江夏黄氏源远流长兴旺繁荣,突出黄香开创的孝友家风和文章勋业。

江夏垂德源流远
三七遗芳世泽长

    下联典出峭山事迹。江夏黄氏经过灿烂辉煌的江夏阶段之后,分衍成两大支系即著名的福建邵武黄氏和浙江金华黄氏。邵武黄氏的大始祖就是黄峭山。黄峭山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虽然名不见经传,事不载史志,但在海内外千千万万的黄姓宗族中,其知名度绝不亚于黄歇、黄香、黄庭坚诸位。谱载峭山是唐末五代人,年少即威猛仗义,曾组织乡民御寇,屡建奇功,官至刑部尚书,奎章阁学士,封千户侯,太子少保。卸任返乡之后创办书院,培养学子,代出英才。他有德才兼优的三位夫人和21个儿子,155个孙子,13个孙女,还有334个曾孙子,116个曾孙女,创造了一个古今罕见的巨大家族。尤其是到了晚年,黄峭山送出21房儿子奔向闽、粤、赣各地开创家业的壮举更是人世间开拓奋进精神的典范,千古流芳。上犹县大部分黄氏均是黄峭山后裔。
*******************************************************************
李姓

堂号:陇西堂

    《中华姓氏通书-李姓》载:李姓的血缘始祖是皋陶,皋陶是尧、舜时代有名的理官(掌管司法的官),在皋陶的治理下,天下平正安宁。上古有以官为氏者,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至商纣王时,皋陶的后裔理征仍为理官,但为昏庸暴君纣王所不容,遭亡身之祸,理征妻携幼子利贞出逃至河南境内,饥饿不堪,因摘食李子而活命,因而“指树为姓”改理为李。李姓尊利贞为得姓第一世祖。

    李姓是汉族姓氏中人口最多的姓。繁衍极盛,自秦时起,逐渐形成陇西(今甘肃陇西)、赵郡(今河北赵县)两大流派,尤以陇西李氏名望最高。汉朝名将李广、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唐中叶力挽狂澜的名将李晟、大诗人李白等都出自陇西。《人民日报》92年8月27日第四版有“李氏根基在陇西”一文,上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上犹李姓均为陇西李氏的后裔。陇西堂号源此。

    闻名当世的入闽始祖火德公是陇西李氏的第二十七世裔孙,李火德一支自明、清以来因其人文鼎盛而闻名台湾和东南亚诸国。台湾省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分别是李火德的第26世和28世后裔,李登辉鼓吹“两国论”是数典忘祖,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今福建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有规模宏大的“李氏大宗祠”(火德公总祠)正大门有显赫的宗联:

丞相将军府
忠臣孝子门

门楣题辞:道德传家  太白遗风  诗酒流芳

    “道德传家”源自老子。在李氏家谱中,老子是十七世裔孙。名耳、字聃,今河南鹿邑人,是周朝主管王室藏书的官吏,因而是一位学问渊博、见识高深的人,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礼的事,可以说是孔子的老师。老聃阐发了一系列哲学思想,其中有关于“道”的理论,因而“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经典,老子其人也就披上了五光十色的宗教幔纱,视如神明。所有李氏族人都为自己是老子的后裔而感到骄傲,李氏宗族也为有这位名扬四海的伟人而门庭增辉。

    “太白遗风”“诗酒流芳”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经郭沫若考证,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北部),李白就生于此地,幼年又随父迁居今四川油南青莲乡,该地仍存有李白早年读书的青莲书院,故李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有着传奇式的生平和“光焰万丈长”的不朽诗篇。又喜饮酒,有“斗酒百篇”的美誉,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人们心目中李白是一位超凡绝顶的人物,他的诗歌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吴姓

堂号:至德堂  延陵堂

    权威姓氏著作《元和姓纂》云“周太王子泰伯、钟雍封吴,子孙以国为氏”(泰伯亦作太伯)。

    姓氏学者咸认吴氏始祖是泰伯。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而周太王意将家业让于三子季历,泰伯为遂亲愿与二弟仲雍两次出逃,从陕西岐山一直跑到南方今江苏无锡一带,建立起氏族小国,并沿用第一次出奔建立的国号句吴。当地的土著吴人,仰慕泰伯兄弟的贤德,有一千多户归附他,于是泰伯成为句吴的首领。泰伯死后无子嗣,由二弟仲雍继其位且世代相袭。至周武王时,封仲雍的曾孙周章为吴国国君。

    孔子对泰伯的谦让精神十分敬佩,感叹道:“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泰伯被称为“三让王”,援引孔子的赞语,吴氏的总堂号称为至德堂。

    今江苏无锡东三十里之梅里山仍有泰伯墓庐,享堂石门两旁刻有对联歌颂泰伯的功德: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怀万古江南

    唐朝著名诗人陆龟蒙有诗《和泰伯庙》颂扬泰伯的谦让精神:

故国城荒德未荒,
年年椒尊湿中堂。
迩来父子争天下,
不信人间有让王。

    周章正式封吴之后,国势日强,至仲雍的十九代孙寿梦正式称王。寿梦有四个儿子,最小的季札为人仁义礼让,最为贤能,为父所喜,为兄所爱。寿梦想让位给他。季札象他的先祖泰伯一样,执意推让,并远逃他乡,终身不受国位。吴王就将他封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市、江阴县一带),称为延陵季子。因此,吴氏亦有称延陵堂者。延陵遂成为后世吴姓的郡望之一。

    孔子对季札的谦让美德也十分敬佩,季札死后为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门楣题辞:延陵高风

宗联:

渤海家风千古兴
延陵世泽万载隆


百年丕振延陵绪
三让犹存泰伯心

*******************************************************************
钟姓

堂号:颍川堂

    《钟世三修族谱》云“钟氏系出商微,历年数百,经世数十,而至气公家于豫之颍川,是气公为颍川之始祖也。”钟氏都把气公列为第一世祖,故颍川为钟氏发祥之地,堂号源此。

门楣题辞:知音遗范  越国流芳  墨渖流芳

    “知音遗范”典出钟子期的故事。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精于音律。俞伯牙乃春秋著名琴师,二人不期相会,伯牙鼓琴一曲志在高山,子期听而知之,再一曲志在流水,子期听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绝弦破琴,终不复弹。

    明朝人冯梦龙将这个故事铺陈为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刊在《警世通言》一书里,写得委婉动人。

    “越国流芳”源自钟绍京。《钟氏三修族谱》在“世系源流”的篇章里记载:“绍京佐唐玄宗以平内难官封越国公”这是简得不能再简的叙述,必须稍作解释,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钟绍京,唐代兴国人(当时属赣县,后析出)曾是唐睿宗的宰相。唐朝中期有一段武则天篡位擅权,改国号曰“周”的阶段,后被推翻。唐中宗复位。韦皇后与武则天之侄武三思勾结,仍想利用中宗的懦弱,再度篡夺朝政大权,毒死了中宗,杀害了左羽林郎大将李多祚。一时朝廷黑云翻滚,朝纲难于维序。时任官苑总监的钟绍京与后来成为贤君的唐玄宗李隆基共同密商大计,一举铲除了“韦武集团”,为其后唐室中兴立了大功,族谱云“平内难”即指此事。因此,钟绍京当即拜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封越国公。这种职务后世均称为宰相。据查考,钟绍京是江南的第一位宰相。“越国流芳”即颂扬钟绍京之风范。

    “墨渖流芳”表的是钟繇。钟繇是三国时期魏国大傅,著名书法家,尤善于正、隶,与胡昭并师刘德升草书,世传“胡肥钟瘦”。赣南乡贤钟兆麟在《钟氏三修族谱》新序中称钟繇书法“飞鸿舞鹤,举世称为绝笔”,前叙钟绍京则是钟繇的第十五世孙,也是书法家,因书法而入仕,专门为朝廷题写宫殿门榜匾额。“墨渖流芳”源此。

    民国年间,赣州市卫府里建有钟氏宗祠,祠内有宗联两幅,其一云:

章贡水环流祠建古城潆洄秀抱鸡心岭
崆峒峰耸翠堂开卫湖则列云垂马祖崖

其二:

功业焕唐皇拜相封公豫省惟吾先祖始
贤声昭越国建祠肇祀古城辟尔后人基
*******************************************************************
何姓

堂号:庐江堂

    《何氏族谱》(本县编纂,1997年版)云:何氏系出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之后,食采以韩,封韩为姓。西周后期,各诸候国连年混战,至战国时期,只剩齐、楚、秦、燕、赵、韩、魏七个国家。后,秦灭六国,建立秦朝。韩国世族为避战祸,散居于江南东海(今安徽)一带,在避患答问间,韩、何音近,讹韩为何,后遂以何为姓。

    受姓始祖自修公,原系唐叔虞之十二世孙,名庶初,韩王安二世孙,韩非次子也。避难时居寓庐江郡(今安徽庐江县)故何氏郡望为庐江郡也。

门楣题辞:庐江世德  庐江千秋   东海家声

宗联:

庐山树千枝看看还是一本
江河水万脉想想终归同源

自始受姓功盖千秋
修善积德名存万载
发表于 2011-4-29 15: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发历史性文章给大家分享    谢谢
发表于 2011-4-29 17: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夏堂的进来看看
发表于 2011-4-29 23: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42:}{:soso_e182:}
发表于 2011-4-30 13: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区某位同志是“常山遗风”的人{:soso_e113:}
发表于 2011-4-30 14: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趙氏堂號:天水、南陽、金城、下邳、穎川﹝郡號﹞。宋朝曾賜姓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5-6 06:19 , Processed in 0.01650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