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8|回复: 1

[转帖]谁跟谁善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9 03: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p><font size="4">  从一个朋友的嘴里,我知道了这样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家人,门前长了一颗树,这棵树年高德劭、枝叶繁茂,十分喜爱这家人的一个小孩。这小孩饿了,他就让他摘果实;小孩渴了,他就叫他嚼叶子。夏天,他给小孩遮凉;冬天,他给小孩挡雪。等小孩长大的时候,他又让他把枝叶割下来,编成一个花冠,送给他心爱的姑娘。</font></p><p><font size="4">  这样过了好多年,这少年娶妻生子,变得很富有。有一天来到大树旁,说:我已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要到远方去,请你让我锯下你的树干,打造一条大船。树听了很忧伤,但忧伤的不是这冷酷的要求,而是他就要有很长时间见不到这少年了。</font></p><p><font size="4">  就这样,少年驾船走了。过了好多年,一个老人步履蹒跚,来到他面前说,我就是那少年,我已疲惫不堪,需要休息。树说,很好,我已苦苦地等了你几十年,幸亏我还有一个树桩可以做你的坐垫。老人又拿起斧头砍倒树桩,做了一把躺椅。</font></p><p><font size="4">  朋友说,这个故事是劝人行善的,否则就不可能被称为《奉献树》而出现在一本歌颂教师的书里——但说实话,我听了不但没有为这棵树的善举感动,反而深深地为这个人的残忍惊诧。</font></p><p><font size="4">  如果说“奉献”是人间道德的第一义,那么究竟谁有权收藏“奉献”出去的东西?如果说“善”的动机在于“爱”,那么,怎么保证这种“爱”不是助长贪婪?也就是说,我们在提倡撒义种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谴责贪婪与无耻?因为从这个故事来看,树的“善”只是成全了人的“恶”。试想,如果树当初不是一味的“奉献”,而是严厉地拒绝了他的无理索取,那么,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敛欲收贪,弃恶扬“善”。但树没有这样做,结果导致,一边是糊里糊涂的“奉献”,一边是没完没了的掠夺;一边是血淋淋的忍受,一边是笑哈哈的享乐。</font></p><p><font size="4">  不错,我们应当“善良”,没有谁会说我们应该“作恶多端”。但善良作为一个道德概念太笼统,它必须要在前后加上许多修饰限定的词才能说清楚。比如,谁跟谁善良?怎么善良?是弱者对于强者,还是强者对于弱者?是官僚对于草民,还是草民对于官僚?抑或草民对草民,官僚对官僚?</font></p><p><font size="4">  在我看来,弱者对于强者是无所谓“善良”的。比如,老鹰抓小鸡,小鸡两股颤颤、抖做一团,但他的坐以待毙,不是因为“善良”,而是由于无力。如果恰好有一个道德家看见了小鸡的“非暴力不抵抗”,以为他道德高尚,不像“以暴易暴”,那就大错特错了。同理,假如我说在一小时前,这只小鸡曾碰见一条小青虫,就要下嘴啄食,小青虫却不屑地说:“因为我善良,所以我不想咬你”,你肯定认为我是在讲笑话。</font></p><p><font size="4">  在中国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河南信阳曾发生过几十万人被饿死的恶性事件。据后来的文献透露,那是这个地区不是没有粮食,而是地方行政长官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给领导造成一种粮食满仓的丰收景象,硬是不给农民发放,以致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可就是这样一个惨绝人寰的大悲剧,帮忙文人也会把他说成一个莺歌燕舞的道德理想国。我是指,有人在写到信阳农民面对饥荒、曾准备成群结队的逃荒,后来被当地政府组织的军警挡回——认为这样做会”有损于社会主义的形象“——最后使这些农民一家一户、整村整村地被饿死,也没有到粮库强粮,论客们说:”看,他们多善良!“</font></p><p><font size="4">  可对我来说,问题是假如他们之中有人不愿意“善良”,又会怎样?这些拦路设卡的人是不是只管人民“要饭”,到他们“抢饭”的时候就会欣欣然作壁上观?</font></p><p><font size="4">  因此,对弱者而言,“善良”完全有可能变为一口陷阱,它主要用来掩饰善者的无能和不善者的罪恶。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是在要夸奖一个一事无成的窝囊废,但又实在找不出成绩时,我们才说他“善良”(因为这样一个贩道德主义的框架,实际上几乎可以把所有的人都套进去)。但我们知道,在好多情况下是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为恶”的能力。因而,这就和表扬一个太监守贞操一样无聊。</font></p><p><font size="4">  那么,什么是善良?我说,善良是一种能力,它只可能发生在强势的一方(至少要旗鼓相当)。比如狼吃小羊,羊是没有资格谈善良的,只有当狼将羊缚住的时候,狼突然念及羊的温柔、沉默,决定不吃了,善良就发生了。就像《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克琉斯,在勇敢的将敌人赫克托耳杀死后,又残忍的将它的尸体拖在战车后奔驰,是老王普里阿莫斯的丧子之痛和跪求归还儿子的揪心悲伤感动了他,使他最终才归还了赫的尸首。</font></p><p><font size="4">  但问题的关键是,感动不了怎么办?我们可以设想,假如老王普里阿莫斯碰到的不是古希腊神话中那个英勇而任性、冷酷而不失同情心的英雄,而是《天龙八部》中的南海鳄神和云中鹤,结局又会怎样?事实上,弱者的辛酸和眼泪也并不是总能“感动”救世主和神仙皇帝。信阳农民的吃草根、树皮和观音土就没有感动行署官员;中国人在70年代放弃战争赔款的大度也没有使一个以野蛮和骄纵著称的种族从“军国主义”的美梦中醒转;东郭先生把狼从猎人的追捕中救了出来,狼不但不感激,反而凶相毕露,要他喂肚皮。</font></p><p><font size="4">  这种种事实说明了弱者把解民于倒悬的愿望寄托在强者的“善念一动”上是危险的,因为这需要强者本人太多的素质。假如他们一个个仁爱如耶稣、慈悲如佛陀,我相信问题会迎刃而解。但问题是,如果强势集团中真是耶稣、佛陀这样的人掌权,弱者压根儿就不会“倒悬”。</font></p><p><font size="4">  《新约全书》告诉人们:“不要与恶人作对”“要爱你们的仇敌”,作为一种宗教理想,这显示了智慧赋予人的宽忍和坚毅,没有什么不对。但假如仇敌是狼呢?假如我们明知道救他一千次他也不会悔改呢?假如我们明知道,一旦他摆脱困境就会反过来伤害我以及别的人呢?我们也一定得做东郭先生么?</font></p><p><font size="4">  ——依我看,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我们不妨先信奉《旧约》,那上面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那就是说,有人要打你的右脸,你可以给,但他又要打左脸,你就可以回他一个耳光,因为这么容忍的结果,是他完全有可能会卸掉你的左腿和右腿;有人要拿你的外衣,你可给,但他又要拿里衣,你就不妨连外衣也抢回来,因为这么容忍的结果,是他完全有可能要提出扒你的皮。</font></p>
发表于 2007-3-20 03: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p>曾在哪里看过“奉献树”的故事,当时我只是非常气愤那人不断索取却不懂得报恩以及树的无私奉献导致那个人变得无比贪婪。联想到东郭先生的故事以及现实中一些父母溺爱儿女但儿女长大后却不懂得报恩之例子。本贴作者的分析却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阐述,论证得透彻而有理,令人佩服!</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1-23 10:37 , Processed in 0.0218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