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阿天哥 于 2009-12-9 08:49 编辑
芳园飘香楼桐茂
小记情怀山区学校的科学家楼桐茂教授
陈仰天
走进和平县四联中学校园,映入眼帘的教学大楼,竖有一块十分醒目的牌匾,上面清淅地镌刻着“桐茂室”三个字,下面落款是:广东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貌研究室主任楼桐茂教授捐建,1983年8月20日。
说起楼桐茂教授,至今在我们河源地区都很陌生,为何一位素不相识的学者,会将他节衣缩食的巨款奉献给山区农村学校?带着这个谜,笔者以水底捞月之韧劲,镌而不舍地深情地追寻,多次到穗城了解知情人,近日在原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李明宗同志的介绍下,断线结网,终获端倪。
楼桐茂教授早年曾到龙川五合勘查过枫树坝水库建筑的地形地貌,多次途经四联中学,曾听随行人员说起四联中学光荣的革命历史,让他发出阵阵感慨。1980年四联中学举行建校40周年校庆,林镜秋、刘奇、陈亮、梁锡祥等一大批老同志回校参加庆典,原省政协主席梁威林同志为联中校庆题词并赠送花瓶,此事在当时轰动很大,楼桐茂教授对联中的印象更加深刻,1983年他茯得科技奖金一万元,他觉得人生在世,要有点作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为革命老区人民做点事是最好的,现在岁数这么老了,金钱对他来说没多大意义,所以愿意拿出来为老区农村学校提供帮助,做点好事。于是他请教育厅李明宗同志帮助他了却心愿。李明宗同志当年曾因在外暴露革命身份,经党组织安排,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联中工作,既是校友,又是领导,这件事很快就办成了,
一万元钱在当时的价值是相当大的,联中刚好用这笔钱建起了一幢教楼,后来由于学校扩建,桐茂室又迁址新建的教学大楼,至今仍在发挥着推动联中教育发展的作用。
楼桐茂教授,1909年出生于浙江永康县,幼年在私塾读书,重礼教,尊重师长,安分守己。秉承父意考入浙江省商科中学,以期日后谋求稳定的职业。在中学时期国民革命军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等反帝爱国民主思潮迭起,楼桐茂深受影响,经常参加游行集会等活动。临近高中毕业时,楼桐茂认为谋利应谋天下利,男儿有志在四方,他自已不想进入商界,当时正好浙江省建设厅代为中山大学地理系招收新生,他没多加考虑,即报名应试,1929年9月与周廷儒、周立三等一同录取中山大学地理系首届班,读书期间他注重区域概念和实地考察,以优异成绩博得师生青睐。楼桐茂与周廷儒,周立三一道被称为“浙江三剑客”。抗日战争期间与进步同学蔡侠飞、周鼎培、马景曾、林超、叶汇、周廷儒、周立三、梁溥、黄秉维、许质庵等参加“中山大学反日会”,曾多次前往广州无线播音台集会,向广州市民众演讲抗日救国诸问题。主动协助邹鲁校长和邓植仪、陈宗南、何春帆、薛祀光、罗宗洛、庄泽宣、葛定华、邓孝思、何衍璇、沈鹏飞、徐甘棠等教授进行募捐支援凇沪抗战,1933年6月,圆满完成地理系学业。
毕业后楼桐茂曾在国民政府陆地测量总局边疆历史地图编纂委员会工作,而后转到国立编译馆担任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编辑工作。后转入西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因其勤奋备课,认真教学,深得学生和校方领导好评。后再几经辗转到重庆,进入中国地理研究所工作,后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的地理研究单位工作, 1952年地理所组织对长江的综合考察,考察队由楼桐茂任队长,沈玉昌任副队长。历时3年,调查汉江地质资料:对选择水库坝址,调查淹没损失等问题,掌握第一手数据。为长江修建大型水库迈出第一步。他们还对引嘉(陵江)济汉(江)和引汉济黄(河)路线进行了调查,为“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奠定基础。1958年在西北从事沙漠、干旱区水土资源和冰川的考察与研究工作,后为配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曾先后参加过三峡地貌工作队和金沙江考察分队,不畏艰难险阻,深入高山峡谷考察,分析三峡河床深槽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论证三峡河床地壳运动,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探索长江河谷发育史作出了贡献。
楼桐茂对地貌学进行过许多研究,有着很高造诣,对地貌学、岩溶学、冰川学、沙漠学、河口学、沼泽学、历史地貌学都有很杰出的贡献,多次茯得各种科学奖项,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之一,与中国当代自然地理地貌学家沈玉昌、罗来兴、高泳源、王乃樑、杨怀仁、严钦尚、陈吉余、叶汇、楼桐茂、丁锡祉、曾昭璇、朱震达等齐名。?1986年在广州地理研究所逝世,享年77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