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8|回复: 13

[分享] 清朝进士徐旭曾的几首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7 08: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纪      险
                              
                   五月初六日高车渡泷舟破  徐旭曾
轻舟破浪惊心魄,    况乃急峡洪涛奔     才穿槎丫断桥路       瞥见乱石崖前蹲
低昂迅若飞鸟过     咫尺势须千里论    舟子叫号舟人恐        狂风作势雷车翻
毒雾蒙蒙水云黑     万怪竟进排鲛龟    瓦釜己破那复顾        跳崖策涧争攀援
一笑冯夷剧戏弄     为我洗尽尘埃痕    有屋数椽暂容膝        悄如病鹤栖荒园
乃知俭夷随所遇     凡亡那复惊吾存    且沽浊酒劳童仆        醉看缺月垂黄昏
                   二    和平舟行杂兴                                   
山城如斗大  负郭绕寒流  欲向罗浮去  城门下放舟                          
两岸鹧鸪鸣  春江彻底清  蒲帆才半日  己过尉佗城                          
                  三   答徐旭曾同年即送其归省                              
                          清 湖北粮道  宋湘[号芷江]                        
富贵犹无益  声华况已经              生儿休识字  识我是浮名                          
耕牧青山夫  风尘白发生  相看同一笑  垂老竞何成                          
今日明人眼  书来别我归  念谁堪久客  况子有慈闱                          
舟楫期秋好  乡间正雁飞  到家翻一涕  阿母旧缝衣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9: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诗二所题,和平县城早期应有船通航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9: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三是大名鼎鼎的梅县风流才子
发表于 2009-9-27 10: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旭曾是和平人吗?
发表于 2009-9-27 11: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zl112 于 2009-9-27 10:38 发表
徐旭曾是和平人吗?

下车兴隆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2: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旭曾, 字晓初,[1751/1819年] 户部大夫徐延第之仲君, 乾隆壬戌科进士吏部主事徐廷芳之曾孙, 也是乾隆丙戌科进士徐延泰之侄儿, 旭曾天赋睿智, 秉性善良, 十三岁参加秋闱, 入县学取第一名,优录拔贡,乾隆壬子科[1795年] 在顺天[北京] 会试中考取举人, 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 在保和殿参加殿试, 以圣贤之道, 敦品力行, 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场中大出风头, 以洋洋千言[策问] 陈情; 勤民敬事, 不扰不烦, 教人以敦伦饬纪为先, 课士以穷经致用为实, 深得皇帝嘉许. 荣膺第67名进士, 被钦点户部主政,后加一级 封 奉政大夫,先 后任福建司主事, 农部侍郎, 调补四川主事, 继而任顺天乡试外帘官七年之久,他为官清正, 不畏权势, 爱民如子, 政绩卓著,书写了[一门三进士] 的辉煌史绩, 被乡民誉为; 祖进士, 孙进士, 一门三进士, 叔明经, 侄明经, 三代九明经的盛世奇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2: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仕途数十年生涯中,旭曾身处清朝政权由盛转衰的嘉庆, 道光时期, 由于亲历社会变革, 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和民众的苦难, 兼之自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因此时刻以恤民、亲民、 清正廉洁为职责, 在农部任上, 时值福建莆田台风肆疟, 暴雨成灾, 他目睹了水利失修对民众的危害, 洪水稍退, 他立即前往灾区勘察灾情, 恤孤问疾, 他与民众固堤筑防, 修房搭棚, 同甘苦, 共命运, 以平民之仪,风攴露宿于草泽之中, 他极力动员富商善绅赈灾, 使灾民免于饥寒, 灾情过后, 迅速整修塾馆书院, 重新恢复教育, 使学子免荒废学业, 他严抑物价, 打击奸拐, 理民诉讼, 因其公正廉洁, 治灾有功, 被朝庭下旨褒扬, 鉴于旭曾在抗灾中操劳过甚, 皇帝有意让他调养, 官升一级调他在京城任乡试外帘官. 在任上他痛感那些黄旗官员营利舞私, 导致各地考风败坏, 行贿之弊盛行, 使之英雄无路. 豪杰丧志, 于是他大胆上奏皇帝, 提出整顿考场陋规, 严禁冒名**, 一旦查出枪手,严惩不贷, 实行公正公平竟争,以文取士, 不少德才兼备的农家弟子脱颖而出,如和平东水骆绍宾、 彭寨曾光祖、 林寨陈九车、 陈宗翰、 陈宪瑜等, 朝野一片赞誉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2: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间他与梅州才子宋湘交往颇深,结为挚友。道光十六年, 旭曾时年五十七岁,由于年纪较大,他写信给时任湖北粮道官的宋湘先生提出告老返乡之意, 宋湘极力支持, 并复徐旭曾同庚兄归省诗一首; 富贵犹无益, 声华况己经, 生儿休识字, 误我是浮名, 耕牧青山夫, 风尘白发生, 相看同一笑, 垂老竟何成, 今日明人眼, 书到别我归, 念谁堪久客, 况子有慈闱, 舟楫期秋好, 乡间正雁飞, 到家翻一涕, 阿母旧缝衣,接书信后旭曾主动让贤退出政坛,离开京城.后顿感到身心愉悦. 大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 回到穗城. 被地方官员一再热情挽留. 广东藩承宣使司特聘他为粤秀书院执掌. 任山长. 在他们的真情感动下他乐意接受. 后来又到惠州丰湖书院掌教, 他以教书育人为乐趣. 作育人才为己任. 并利用教学之余潜心著述, 先后编著了[梅花阁呤][ 小罗浮集] 等多部文集和数百首诗词歌赋. 特别是 他1815年撰写的[丰湖杂记] 系统地记述客家民系的形成, 是研究客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和平下车徐氏家族历世崇文重教, 不仅出了一门三进士. 而且涌现出十倍进士的举人及十倍于举人的庠生, 廪生, 形成强大的家族文人集团, 并一直衍延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2: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家族之所以文化发展久经不衰, 是因为他们占据了社会的经济资源和文化教育资源的有利地位, 更重要的是天时, 地利, 人和, 徐氏的兴盛发展始于[康乾盛世] 新立官学之时, 封建科举制度为其世系提供了施展才华摘取功名的机会, 这是天时, 下车地处粤赣两省交会. 古译道驿站就设在乌虎镇, 文化传媒信息敏通, 对于读书人来说, 这为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有利条件, 这是地利, 再则徐姓人历世朝庭为官, 宗族素质较高, 封建仕大夫思想根深蒂固, 他们重视家风, 学风, 把少而学之, 长而行之, 学而优则仕视为人生最高目标, 这对贫困的山区人民而言, 有文化就能冲出山门, 能改变命运, 他们一代代地向科举考场发起进攻, 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奋力冲刺, 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2: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光渺渺, 岁月悠悠,虽然昔日为光耀门庭而高耸乡间的进士牌坊己风光不再, 留下的只是那饱历沧桑的斑驳牌坊仍在一任风霜袭蚀,但那古老的进士牌坊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客家文化的弘扬. 三进士已成为历史的烟云,然而它给我们后辈留下了一个重要启示. 那就是科教兴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5-7 03:18 , Processed in 0.0173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