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井头

和平县民间传说故事大汇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正庙的传说
                                      ——陈仰天、吴敏慧 搜集整理

    从前,林寨镇下正村有两个庙,一个是关帝庙,另一个是孔子庙。
    关帝庙因占卜十分灵验而出名。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彭寨镇岭西村有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名叫黄金济,新年来外婆家作客,曾到附近小河摸鱼,因下雨跑到关帝庙避雨,见有人正在扶乩,他见状大笑说:“你们真愚蠢,不相信人却信什么鬼,这些都是骗人的,不要被欺骗了。”庙里老者即乩文曰:“蓬头赤足到吾庐,敢在坛前说有无,不看灌阳苍生面,钢刀立斩你头颅。” 黄金济看乩文狂笑不止,老者复曰:“日后自验,不得狂言。”

    数年后,下正村人将关帝庙拆除后建住房,又在古云寨山顶的南面山窝进行重建关帝庙。此时,已被录任广西灌阳县太守的黄金济,方知关圣帝早已知道他会当灌阳县太守,故在重建关帝庙时,他出白银二百两,嘱将帝像贴厚金身,余款将庙建得堂皇些。新建庙宇共二栋,正厅塑关圣帝坐像一尊,左手执《春秋》书一本,右手待髯须向右边,作凝神诵读姿势,塑得赤脸面、丹凤眼、卧蚕眉,五缕长须,神情严肃,左侍关平圣子手捧玉印,右侍周仓将军手执青龙偃月刀。神坛二侧,以乩文撰长联一副,文曰:数定三分,扶炎汉伐魏讨吴,辛苦备尝未了生平事业;志全一统,佐熙朝伏魔荡寇,止完当日精忠。庙正门亦乩文一联:人庙皆有赫,思敬岂无灵。入门即见面前木栏马房一个,塑一真人大小的周仓将军泥像,身伴一匹作嘶鸣状的赤兔马,只见周将军黑面短须,双目圆睁,左手握缰绳,右手持关刀,神态逼真、威武逼人。曾有嫁往彭寨的妇女,带小孩回来探亲,小孩年少胆小,见周将军塑像之神武严状,惊吓得大叫,可见塑像之逼真。

    与关帝庙相隔不远处,并排着一个孔子庙,据说以前每逢孩童开始上学,一定要到庙去磕头跪拜方始读书,说拜了孔子,将来才能考取秀才状元。但在清朝光绪末年,停止考状元,民国初期,推行除私塾立学堂,本村弟子陈访邹曾去梅县就读瑞士国人开办的梅县第一中学,他毕业后,回家时即建校办学,将孔庙拆除,依式改建成和平县推广新学制的第三区第一间私立朝阳学校。该校建于民国二年,正中一个大厅,绘有孔子坐像,像顶有陈昆池书写的“万世文宗”四个大字。联曰:“设像瞻先圣,籍垂仰素三。”两侧各有一教师房间,左右两个大教室每个可容百名学生,有四个高米余、阔八十公分的三柱大洋窗,光线非常充足,课室有二个拱门,左门额书“东堂”二字,右教室书“西堂”二字,另一门书“四园翰墨”,大天井外面有一木屏风,上书半月形的“和平县第三区朝阳国民学校”。两边各有一面悬有交叉的五色图旗牌,建校得到本地乡贤大力支持,陈云亭兄弟捐四百元,陈襄廷捐三百元,陈著垣捐一百七十元,并在广州买来洋鼓、洋号、标枪一套赠送给学校。大家推举陈访邹为学校校长,每次到校察看时,班长即打手铃,全体学生起立致敬。每在行路碰见校长,学生立路侧向校长鞠躬致敬,校长亦还鞠躬礼。

    下正庙虽然早已消失,但在这里发生的故事现在仍然流传着。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0: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蜡烛草的传说
                                        ——吴敏慧 搜集整理

    位于和平县利源镇的李田仙岩,是一座天然石灰溶洞群,绵延几公里,其洞体粗犷、多层多支,纵横交错、蜿蜒曲折,洞内藏洞、洞洞相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迷宫,因岩洞多而奇,路又险,到目前为止,尚未探察其全程,给人们留下神秘的色彩。而李田仙岩洞口生长的一种草,长长的叶子似禾苗,毛茸茸的花像一支灰色的蜡烛,长约十厘米,拇指般大小。人们把它称为蜡烛草,这美丽的蜡烛草还有它神奇的传说。

    相传,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时任左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奉朝廷的命令,统调两广、福建、江西诸省兵力,围剿池仲容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王御使施以歪计,引诱池仲容起义军众首领一行四十余人赴赣州招安,然后将前来招安的义军首领全部杀害。农民起义军因群龙无首而全军覆灭。至当年五月王阳明奏请朝廷设立和平县治。王阳明在和平县期间曾率一班侍从,来到李田仙岩探险。

    一天,太阳刚刚升起,王阳明就率领一班侍从,挑了三担牛油烛,二担水稻谷壳来到李田仙岩,李田仙岩洞口较窄小,进去约丈余,来到前厅,豁然开朗,洞内的景物争奇斗艳,首先影入他们眼帘的是结构巧妙的石牛栏、慈祥安静的石观音,给人柔软温暖感觉的石棉被。往前走,看见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的石公鸡,据说这个石公鸡过去每天都会打鸣,自从王阳明在石公鸡的鸡冠上钉了一颗铜订,从此石公鸡不再打鸣。再往下走,转一个弯就看见一畴一畴雪白的石梯田,梯田里灌满了水。傍边还放着一顶老人戴的石毡帽,帽的顶部有一个台球大的圆帽顶,帽子与常人戴的一模一样,惟妙惟肖,往四周张望,能看见晶莹剔透、形态逼真的石马、石水鱼、石狮子、石灵芝、石莲花、石葡萄、石笋、石南瓜、石响果、石仙桃、石蜡烛、石桌、石凳、石床等钟乳石,简直是一步一景、步移景变,让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处都是一幅幅“艺术画卷”。他们越走景观越来越奇特、路也越走越险要,这时他们遇见洞中一处最险要的地方——“水造空”,如果说前面看见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人心旷神怡,听到的是叮咚叮咚的滴水声,使他们觉得幽泉潺潺、宛若鸣琴,那么到了这里,看到的是漆黑一团、深不可测,使人心惊胆寒,这个洞有多深,据说,抛下一个茶杯去,要等到你喝完一杯茶的功夫的时间,才能听到茶杯落下的声音。听觉上,这时听到的是奔腾喧嚣之势的涛声。正当他们觉得危机四伏、无路可走时,看见前面有一座石拱桥,也称“仙人桥”,他们小心翼翼地经过“仙人桥”再往前走,一路走,一路爬,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只知道带进洞里的三担牛油烛已烧了一半,王阳明早已被这些造型独特、雄奇壮观的奇丽景象所倾倒。正当他们兴奋异常、乐不思归时,忽然,从远处传来一个老翁的声音“不要再进去了,再进就出不去了”,这声音很微弱,但每个人都听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他们又惊又怕,只好掉头,沿着他们一路来时撒下的谷壳做成路标出洞。当他们走出洞口时,太阳已经下山了,三担牛油烛也只剩下最后三支。王阳明觉得自己在洞中遇到仙人了,是仙人提醒他们出洞,不然就出不来了,为了表示感激,抒发胸意,王阳明当即口占一首《七律》:“粼粼石室最希奇,一岩岩容人惊疑。朦朦迷迷雾滴滴,通通透透响啼啼,暗暗寂寂无日月,浩浩荡荡有何泗。吾今特来与仙遇,未知何日是归期。” 然后,他把剩下的三支牛油烛点燃插在岩洞门口的左边,并作揖跪拜,离开了李田岩。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人们又来李岩洞探险时,看见王阳明亲手插三支牛油烛的地方已长出三棵绿油油的蜡烛草。据当地村民介绍蜡烛草开的花是跌打刀伤良药,每当村民不小心把手、脚或身体弄伤了,敷上蜡烛草的花絮,功效神奇。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0: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池仲容的传说
                                                            ——吴敏慧 搜集整理

    明朝弘治年间,皇权日益衰朽,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其中以池仲容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影响很大, 威震四方。起义军以“劫富济贫”为口号,以红色“蜈蚣”为旗帜,以红布扎头为标志,池仲容自称“金龙霸王”。
      相传,池仲容出生在和平县浰头(浰源)曲潭村,家境贫寒,祖祖辈辈靠租种财主的土地和打猎为生。池仲容少时常随父进山射猎,练就一身好本领,力缚猛虎、捷如猿猴,长大后,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明弘治年间,浰头一带连年荒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而地主富豪催租逼债,心狠手毒,毫不留情。仲容家因欠租欠债,父亲被地主恶霸强行抓走。过了不久,县衙门派来两名官吏,带领一帮差役,又往浰头征粮征税,破门入户、横征暴敛,并将暴取的粮物,强迫一批农民运送。广大农民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此时,仲容挺身而出,带领数十人,半途截击,杀死两名官吏,夺回粮物分给贫苦农民,并趁此机会,倡导农民起义,广大农民积极响应。短短的几个月,就组成了上千人的起义军队伍并建立农民政权,起义军在农民军控区里,没收地主恶霸财产,破仓分粮,分田分地,起义军的壮举得到浰头一带农民的称赞和拥护,各地农民纷纷投奔起义军,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几年之内,起义军发展到一万多人。起义军以浰头为大本营,据说现在望障山下曲潭村有个营盘的地名,就是当年农民起义军的大本营。农民政权建立后,“金龙霸王”池仲容封池仲安、池仲宁、李鉴、高允贤、高飞甲、黄尚琦为元帅,下设都督、总兵,据守浰头38个寨。
      仲容起义军有严密的军事组织和军事纪律,他们在浰头曲潭村千斤担一带开荒种地、屯兵耕活、炼铁铸器、保证供给。
      仲容起义军还与周边的起义军组成广泛联盟,例如常与赣州、左溪、横岗三大寨以及漳州大帽山起义军结成联盟,并和乐昌起义军遥相呼应,他们经常互相配合攻打邻近诸县,成为活跃在粤、闽、赣地区、三省边界的一支强大的起义军。明正德年间,仲容起义军先后攻打龙川、翁源、始兴、会昌等县城,曾活捉河源主簿、龙南县官,掳南安府经历,戳信丰所千户,正德十二年(1517年)2月,围攻信丰城。明王朝曾先后两次调集数万官兵“围剿”起义军,均遭惨败溃退。从此,“金龙霸王”威震四方、威慑朝政。
       明王朝遭遇二次失败后,遂谴右都御史、南赣巡抚,并授提督军门王守仁(王明阳),率兵进剿。王阳明莅任后,视池仲容为“数千年巨寇,三省群盗祸根”,他一方面统调两广、福建、江西诸省兵力,对池仲容起义军进行围剿,一方面施诈招安,瓦解起义军斗志。

      明正德十二年,南赣义军首领黄金巢、卢柯果然受骗归顺。官府乘机引诱池仲容到赣州招安。据说,官府乘过年(春节)之际,有意大肆铺张、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观灯、看大戏,热闹非凡,然后,把池仲容当作已归降部下来对待,奖赏了很多钱物。池仲容出于礼貌,带领大小首领四十多人前来道谢,当他来到赣州城,看到处处是一片欢乐喜庆的气氛,他将信将疑,将众人留在外面,自己只带几个人来见王守仁,王守仁非常客气,说:“都是我的好百姓,怎能过门而不入,都请进来,好好招待。”还留他们在城里观灯看大戏,池仲容和众首领快乐地度过了大年初一和初二,初三照样是设酒宴招待,池仲容彻底放松了警惕,而这时王守仁早有埋伏,就在年初三晚上,池仲容及大小首领四十多人全部遇害。
      在仲容被害的同时,起义军的大本营曲潭村也遭遇大屠杀。他们对起义军眷属和村民封锁仲容被害和卢柯叛变消息,指使起义军的叛徒卢柯传话,说起义军首领们已归顺朝廷了,为了表示奖赏,官府给义军眷属和村民每人派发半斤猪肉、两斤大米,全村男女老少,吃完晚饭(约晚上9时)亲自到离大本营约2里路的“黄江围”大围屋内领取。因为起义军眷属和村民不知道卢柯已叛变,把卢柯的话当真了,吃完晚饭后,他们陆陆续续来到黄江围,并被要求一个个从前门进、后门出,但最终没有一个人能从后门走出来。据说,第二天,黄江围屋口的两口池塘堆满了尸体,今天的曲潭村已找不到一户池姓人家,周围方圆几十里的田头山野也找不到一座池姓的坟墓。这也是明朝封建社会株连九族的见证吧。
       失去总首领的起义军,仍与朝廷官兵浴血奋战,至第二年7月,被杀义军达3000余人,被掳卖义军眷属890余人。至此,“金龙霸王”池仲容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失败告终。
       一场声势浩大的池仲容农民起义早已落下帷幕,当年在这里发生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已成为历史,在浰头望障山下的曲潭村,已找不到太多起义军留下的痕迹,只有“金龙霸王”池仲容祖屋楼阁遗址前的半月形池塘,保存完好,春夏秋冬都有半池塘水,静静地躺在这里,使人们联想起当年发生的一幕幕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若清风 于 2009-8-27 00:19 发表
井头:来个牵牛下海的故事。


原帖由 和若清风 于 2009-8-27 00:28 发表
跟我看过其他版本出入很大。

具体我也不清楚,都是从河源新闻网转来的文章。在1楼也已经注明了。
发表于 2009-8-27 0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有我老家的故事。。不过跟我从小到大听的版本有点出入`
发表于 2009-8-27 00: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09-8-27 00: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吗?期待中。。。。。。。。。。。
发表于 2009-8-27 10: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搜集了这么多故事.
发表于 2009-8-27 1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个搜集者是联中的领导,认识,呵
发表于 2009-8-27 11: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井头 于 2009-8-27 00:16 发表
                                          贝墩仙人嶂的传说
                                                        —— 凌方宁搜集整理

       和平县贝墩有一座山叫仙人嶂。此山峰峦叠翠,流水潺潺。山 ...


怎么变成跟我们上陵的羊石的传说一模一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5-18 03:07 , Processed in 0.01581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