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懿zi

[客家祖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卢(lu)</p><p>系承齐姜太公 卢氏老家山东 <br/>  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源源本本的记载,是这样的:“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 </p><p>  齐太公,就是辅佐周武王兴周灭纣的姜子牙。他于大功告成之后,被封在齐国,爵位为公,成为后世许多同宗而不同姓的家族的共同始祖。卢氏,既然是创自齐文公的曾孙¤,当然也是名正言顺的姜太公后裔。如果再往上推溯,则姜太公是炎帝神农氏的直系姜姓裔孙,那么,卢姓自然也是最为道地的炎黄子孙了。 </p><p>  卢氏的得姓,是由于“食采于卢,因姓卢氏”。春秋时代齐国的卢邑,在当时的历史上也相当有名气,《左传》上面就有一段:“隐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的记载。这个地方,根据考证,就是在现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方。换言之,卢氏目前虽然是到处都有,但他们的“老家”却在山东。 </p><p>  春秋时代繁衍于齐国的姜太公后裔中,以卢字为姓的,除齐文公曾孙¤的“以邑为氏”而姓了单姓卢之外,还有以“卢蒲”两个字为姓的一支。这一支卢蒲氏,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传到后来,也纷纷改姓了单字卢氏,并且以今河北省大兴县一带为繁衍中心,使得卢氏的阵容,越来越是庞大。 </p><p>  由复姓的“卢蒲氏”而单姓的“卢氏”,这段渊源,可以从《通志》的《氏族略》找到证据,是这样的:“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范阳。” </p><p>  正跟汉、唐两代的金碧辉煌一样,卢氏在这段时期也表现得精彩出色。汉代的卢绾、卢植,以及唐代的卢照邻、卢同、卢纶,无一不是在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br/></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梁(liang)</p><p>梁姓在宋代时就出现在宁化,台湾中蛎市〈〈梁氏族谱〉〉记载:[宋时,有梁孟坚为兵部左待郎,居宁化石壁乡。]孟坚的先辈是由广东合浦县入福建南安、惠安,继而迁入宁化。宋末,孟坚六世孙永元,移潮州府程乡县永南镇;永利移潮州;永贞大子福,迁梅州松口山口乡。后子孙繁衍于闽粤。 </p><p>&nbsp;&nbsp;&nbsp;&nbsp;梁姓始于两面三刀千七百多年前,当时一位叫秦促的由于辅佐周平王东迁有功,其儿子康被平王封梁伯,开创了梁国。春秋时,梁被秦所灭,康的子孙于亡国之后为氏而有了梁姓。梁国是在今陕西省韩城县南,梁姓后来在甘肃安定和天水地区进一步发展,并分衍到南方。</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薛(xue)</p><p>薛氏组成众多 源出河东等地 <br/>  《姓纂》写道:“黄帝25子,一为任姓,裔孙奚仲居薛,至仲虺为汤左相,代为侯伯,历三代凡64世,周末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沛邑为大夫,遂以国为氏,望出河东、新蔡、沛国、高平。” </p><p>  《姓氏考略》说:“本自黄帝任姓之后,裔孙奚仲居薛,历夏、殷、周64代为诸侯,周末,为楚所灭,后遂氏焉。” </p><p>  《吴录》:“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遂以薛为氏。” </p><p>  《魏书官氏志》:“西方诸部叱干氏,后改为薛氏。” </p><p>  《通志氏族略》:“辽西有薛氏。” </p><p>  《唐书》:“薛怀义,本姓冯,名小宝。” </p><p>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来,薛姓既具有光耀而悠久的历史,组成的分子又众多而庞大。有出自黄帝的任姓奚仲之后,有出自虞舜的妫姓孟尝君之后,有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又有出自外族叱干氏之后,则“薛”这个姓氏,岂不是十分的多采多姿! </p><p>  薛姓最早在历史上出现,不管是传自任姓的一支,或是孟尝君的一支,都是在大约2000多年以前的周朝末期,他们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国亡之后子孙才“以薛为氏”。不过,传自任姓的一支,出现的时期应该略早于出自孟尝君的一支,因为,周代的薛国,最初是封给奚仲的,在漫长的春秋时期,一直为黄帝的任姓后人所有,到了末期,该地方变成了齐国的领地,并且成为孟尝君的封邑。由此看来,两支薛氏的得姓虽然有时间上的差别,但却发源于同一地方,也就是发源于昔为薛国,而今为山东省滕县薛城的地方。当然,后世的汉族薛氏,最早也都是来自山东的薛城。 </p><p>  根据《姓纂》的记述,这两支汉族薛姓,后来主要是繁衍于河东、新蔡、沛国、高平等地,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省黄河流域以东的一片地方,新蔡即为今河南省新蔡县,沛国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北,高平则为现在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些线索,实在不失为姓源头绪众多的薛姓人士探寻家世渊源时的宝贵资料。 </p><p>  薛姓的姓源,虽然头绪不少,但传自奚仲和孟尝君的两支,无疑是两股主流,而薛姓的两位主要始祖,全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一点,更无疑是每一位薛姓人士都引以为荣的。 </p><p>  薛姓出现于周朝末期的战国时代,便已名人能士辈出。譬如,当时主张长幼尊卑皆应有序的高士薛居州;秦国以善于相剑而闻名的薛炬;以及稍后佐刘邦定天下有功,在汉高祖所定的十八侯位中列为第十四的薛欧等,都是早期历史上的薛姓知名人物。 </p><p>  汉代的400年间,薛姓的名人更是光宗耀祖,重要人物满载于史书,其中,又以薛宣和薛包的名气最为响亮。 </p><p>  唐代,对于薛氏来说,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但人才辈出光耀史册,而且一方面子孙向南播迁,一方面也由于外姓和外族的改姓为薛,而增加了许多新的血轮。 </p><p>  先谈他们的向南播迁。根据《崇正同人系谱薛氏条》的记载,南方的薛姓,正是在唐代开始自中原迁移过去的。该谱是这样记载的:“而南方薛氏,则由唐末黄巢之乱,其族有避乱而南,徙于福建宁化县石壁乡者,及元代薛信,由宁化转徙粤之平远。”换言之,薛姓南迁的头一站,也是福建,到了元代,再由福建繁衍到广东。 </p><p>  谈到唐代的薛姓名人,头一个浮上国人脑际的,可能就是那位家喻户晓的薛仁贵了。实际上,薛仁贵的确是唐太宗手下一名威猛无比的大将,“征东”时曾经把辽东的20万大兵打得落荒而逃,溃不成军。 <br/></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邢(xing)</p><p>邢氏周公後代 发源河北邢台 <br/>  邢姓,《左传》上所记载的:“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说明得最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们是3000年前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後代。当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黄帝子孙。 </p><p>  这个荣耀姓氏的始祖,根据老证,是周公的第4个儿子,由于被封食采于邢而得姓。关于邢氏的这段源流,是详载於《姓纂》一书。该书指出:“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後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p><p>  当年的邢国,爵位为侯,位置就在现在河北省,邢台县的西南。这个国家在周代初年虽然有如昙花一现,国祚并不很长,到了春秋时代就被强邻卫国所并灭。然而,却为後世留下了一个声名响亮的邢姓,堪称永垂不朽。 </p><p>  邢姓的最早发源之地河北邢台县,在历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这个地方,在秦朝时被置为信都县,不久之後楚霸王又将之改为襄国,并且成为“常山王”张耳的王都。南北朝时,石勒又在这个地方建立他的赵国,一直到宋朝之时,才定名为邢台,以迄于今。因此,邢台县之地一直声名响亮,来自该地的邢姓人,可以说是与有荣焉。 </p><p>  春秋时代的邢国在被卫国并灭之後,周公的这一支子孙纷纷“以国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迁,仍然在家乡过老日子,有的则不甘忍受亡国之耻,陆续出奔到其他各地,开创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从河北播迁到了别的地方的。 </p><p>  当周公的邢姓後裔陆续出现于春秋诸国,并逐渐锋芒崭露时,位于现在山西一带的晋国,又出现了另一支以邢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书所记述的:“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後以为氏,望出河间”。 </p><p>  春秋时代晋国的韩氏,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贵为上卿,後来更进一步与赵、魏两家分割晋国为三,揭开了历史上所谓战国时代序幕。这个显贵的家族,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後裔唐叔虞,则他们的子孙後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组成分子,就实质而言,实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较早出现于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则两支邢氏的得姓尽管在时间和地点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实际上根本就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发源之地,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记载“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个邢丘之地,该地的位置,已知即为今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邢故城。这项具体的证据,十足显出了邢氏的源远流长。 </p><p>  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辉的邢氏,在历史上的表现一直十分优异,以汉、唐之际的漫长时间来说,杰出的邢姓名人就满载于历代的史书,如魏文帝时的邢?99;南北朝时的邢邵;唐乾天年间的邢济,会昌年间的邢群,真是多得不胜枚举。</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徐(xu)</p><p>徐姓于汉朝末年在江西已发展得相当繁盛,并以江西为中心,进一步向南方各地插迁繁衍。宋朝末年,江西石城的一支徐姓入闽,最初开基在上杭和连城两地,后来闽奥各地的徐姓,有很多便是分支上杭,连城。在这之前,即唐天宝年间,亦有一徐姓入闽,子孙繁衍于漳州地区。到了明代他们的后裔分衍至广东各地,明末清初,进一步渡海繁衍到台湾,乃至海外各地。台湾《蓝田徐氏谱》载有:[先祖原籍福建宁化县石壁市澳内村,明洪武以后,迁居于广东省揭阳县蓝田都三瞻村埔头乡。] </p><p>&nbsp;&nbsp;&nbsp;&nbsp;徐姓的历史很悠久,始于公元前期196年,至今四千一百多年。徐姓始祖是黄帝轩辕代第八世孙伯益的次子若木。伯益曾助夏禹治水,夏禹以他为相,临死前又决定把帝位让给他,但伯益看到禹的儿子启年轻而贤明,坚持让贤,自己隐居起来,夏启继位后感念伯益让国旺归的高义,便把伯益次子若木封在徐国,若木也就从此以国为氏,因而有了徐姓,若木就被后世世尊为最早的徐姓元祖。当时的徐国在今安徽省泗县附近,也就是徐姓的根源所在。</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许(xu)</p><p>许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五,在台湾排名第十一。许姓出自姜姓,许姓的始祖是许由,他是炎帝的后代。许由是帝尧时期一位十分有名的贤士,尧因为他的贤德而想要把帝位传给他,但许由不肯,并且逃到箕山隐居。后来,尧又想邀请他做九州的长官,他就跑到□水边洗耳朵,表示不愿意听。许由的后代,就世代居住在许昌。到周武王时,许由的后裔姜文叔被封在许,建立了许国,春秋末期,许国被楚国所灭,许国的国人就有一些用国名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许。 发展和演变:许姓最初在河南发展,战国时因为战乱,开始向四周迁徙,发展到了山西,湖北,湖南,河北。到汉代,又扩展到安徽,山东,陕西,云南,江苏,浙江。唐朝初期,河南的许姓开始有人进入福建,到宋末,已经发展到广东。明朝,福建许姓有人移居台湾,更有一些,迁入湖南,广西,福建等地,并且融入当地的少数民族,如侗族,壮族,土家族等。许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许昌,容城,高阳,汝南,长乐,新城,善里,安定,庐江,长安,昌邑,昆明,会稽,谯郡,安陆,晋陵,中山,太原,长沙等。</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谢(xie)</p><p>谢姓早在唐代就迁入闽西、宁化。据载,谢姓自晋代后就向江南发展,形成五大宗派门别,后裔由江南往闽、粤、台等地,其中台湾一部分客客的谢姓就是传自宁化县。《谢氏族谱》正德十三年序说:[始祖因、{黄巢之乱},居福建宁化厂壁里。升平之后,再迁江西雩县。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移居梅县。]黄巢建朝是公元八七八年的事,谢姓大约在这个期间传入宁化,并历经了宋、元、明三个朝代,大约四百九十多年时间,以后迁入江西,继而传入广东梅县,并分衍至各地。 </p><p>&nbsp;&nbsp;&nbsp;&nbsp;谢姓的得姓始祖是两千八百年前周宣王的无舅申伯,据台湾《谢代宗系会刊》介绍,谢代之先,渊源于炎帝,系出姜姓。周初时,姜姓复封,姜氏和姬周世代为婚,申伯便是周宣王和母舅。宣王五年,申伯在征战中立功,被封于谢邑。他的子孙以邑为氏,所以便有了谢姓。当时的谢国,在今河南的唐河,南阳一带,这些地方便是天下谢姓的根源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萧(xiao)</p><p>出自周代公族,萧氏人才辈出。萧姓的古老,是世所共认的。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他们的起源,可以远远地追溯到3700年以前的殷商时代,正如《左传》上所说的:“殷民六族,一为萧氏”以及《姓氏考略》上所指的“萧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 </p><p>  这些记载,证诸其后萧氏后裔的活动情形,便知绝对不假,因为,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后,萧姓的古人便屡见于史书,向来是一个为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他们几乎全是当时的萧国人。当时的萧国,指的是现在江苏省北方的萧县之地,而《姓氏考略》上指出萧氏是“望出兰陵、广陵”两地,兰陵是现在的山东省峄县(另有一处南兰陵,则为今之江苏武进),广陵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若从地点上来说,萧氏的源远流长,也十分明显。 </p><p>  关于萧姓的来源,还有一种比较具体的考证,分见于《姓纂》和《通志》以及《风俗通》等书。《姓纂》指出:“宋微子之后,支孙封于萧,萧叔大心子孙有功,因邑命氏焉,代居丰沛,至不疑为楚春申君客”;《通志氏族略》则更详尽地指出:“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官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风俗通》的记述也差不多:“宋乐叔以讨南官长万有功,受封于萧,列附庸之国。汉相国萧何即其后”。 </p><p>  从这三段记载看来,萧氏是出自周代宋国的公族,而当时的宋国,大家都知道,是由殷商的后裔微子所建以奉汤祀的,而萧国却由微子之孙大心所建。如此一来,萧氏源流可以直溯到上古圣君商汤,其理甚明! </p><p>  大名鼎鼎的萧何被汉高祖推崇为“兴汉三杰”之首。关于这位历史名相的事迹,相信大家必然都已熟悉万分;他结识刘邦于寒微之时,跟从起兵,刘邦为汉王,就以萧何为相。后来,楚汉相争,萧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使得在外奔波拚命的汉军可以不虑匮乏。同时,刘邦好几次在山东大吃败仗,亏得有萧何稳守住关中,使得汉军不但无后顾之忧,而且有了万全的退路。萧何,真是使每一个姓萧的人引以为荣的伟大先人! </p><p>  汉代以后的南北朝分立时期,萧氏更加的飞黄腾达,萧道成和萧衍曾先后建立了南朝的南齐和南梁王朝,同样的贵为九五之尊。 </p><p>  萧衍的子孙十分出色,人们所熟悉的《昭明文选》,就是他的长子萧统所编撰。 </p><p>  昭明太子的确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据传,他5岁通五经,读书过目成诵,被册立为皇太子后,更以能治繁剧见称。梁武帝曾令他省万机,百司奏事,填塞于前,而他皆能辨析是非,可否立决,同时性情仁恕,平断法狱,多所全宥,故他死时百姓都为之号泣。 <br/></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巫(wang)</p><p>巫氏系承巫彭 源起山东平阳 <br/>  巫姓的人,正是医学传家的一个著名家族,上古的名医神巫,可以说都是他们最为出色的老祖宗。 </p><p>  《姓氏考略》上说:“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风俗通》记载说:“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也”;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说的:“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养性经也”,都是最为确凿的证据。 </p><p>  除了济世活人的不朽事业之外,在另外的方面,巫氏也是自古以来就很有表现的。譬如,殷商时的巫贤,就是一位辅佐殷帝祖乙的历史名相;汉代时的巫都,也以著有《养性经》而名登经传。 </p><p>  源远流长,直溯上古的巫氏家族,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主要都是繁衍于平阳一带。历史上,名为平阳的地方有好些处,不过巫氏家族的繁荣温床平阳,指的则是现在山东省的邹县。这个地方,本来是周代初期邾国之地,后来变成了鲁国的一个邑。由此可知,长久以来巫姓人的老家,都是在山东的。 </p><p>  从山东而江苏而渡过辽阔的长江,巫氏先人是很早便到达南方的闽、粤一带开基的。这种情形,可以在明代的历史上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其中最为显著的可以说莫过于巫子秀和巫子肖两位名人的事迹。 </p><p>  巫子秀是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广东兴宁名士,以英勇绝人而著称。据说,他家居罗岗,跟贼穴很接近,而却独能保卫自己的家乡。有一次,他并且设下奇略擒到贼首,还亲自把强盗头子给杀了,把首级献给官府,然后请来官兵几乎把强盗剿尽。这么一来,那批强盗当然恨之入骨。有一天夜里竟把巫子秀一家统统杀光了,使得兴宁的老百姓迄今一谈起这件事就会扼腕痛惜不已。 </p><p>  巫子肖,则是明神宗万历年间一位出了名的好官,他是广东龙川人,于出知新喻县时,以孝友廉介而被老百姓誉为“青天”。巫氏的名气,也因而在南方各地响亮异常。 <br/></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4: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p>客家姓氏---翁(weng)</p><p>翁姓系承姬氏 堂号宋六桂堂 <br/>  “六桂堂”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堂名,指的是南方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龚、汪等六个姓氏。根据历来文献的记载,南方的这六个家族,虽然所顶的姓氏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所以才会共用“六桂堂”堂名。千百年来在这个名堂之下,亲爱精诚,不分彼此。 </p><p>  “六桂堂”是出现于距今大约1000年以前的宋朝初年,而且追本溯源,统统都是翁家的子弟。翁氏的来源,提起来光彩无比,因为他们的源流,可以源源本本地追溯到3000多年的圣君周文王,是最值得自傲的黄帝姬姓子孙。 </p><p>  有关翁氏的源流,每一种古籍的考证都是完全相同的。譬如,《姓纂》一书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姓氏考略》也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望出钱塘。” </p><p>  由此可见,翁氏大致始于公元前1052至1002年之间的西周昭王之时。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孙,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儿子。如此一来,翁氏的来龙去脉,是更加一目了然。 </p><p>  源自3000年前周文王的后代翁氏,在历史上一直是春风得意,神采飞扬的。这一点,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具体的证据。例如,翁伯是一位名登《史记货殖传》,以贩脂而富倾县邑的大富豪;唐僖宗时的翁洮,更是皇帝嘉慕不已的一代高士,以一首《枯木诗》谢绝朝廷的征召,千百年来传为佳话。 </p><p>  满清末年那位颇思有所为的光绪皇帝,有一位“师傅”翁同龠禾,是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是光绪皇帝实行新政时的中心人物。文章道德,备受后人的敬仰。 <br/></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5-9 07:58 , Processed in 0.01587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