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阿天哥

和平县林寨镇陈姓村落传统文化(三修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9: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的林寨街市
陈仰天
林寨街市原在老墟坝(今石镇兴农村),据说因清嘉庆年间,老墟坝街市有个叫黄士龙的无赖,打死了人,官府却不问青红皂白,将临街下楼村的富绅陈仕龙抓走,并罚巨款,陈姓乡民大为不满,自清乾隆四十五年癸已岁(1781年),林寨发生特大水灾,毁塌老墟坝大部店铺,乡民们早就认为老墟坝地势低洼,不适于做商贸集市,更不适货物存放流转,且与人家村落粘连一起,治安秩序很不稳定,己有一些商家的物流仓库已移巡建在大岭山下(今街市新址),这次官司,更促成一致通过迁移到新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商贸经济。街市贸易迁到新街,老墟坝遗址留下很多古物有待发掘。

林寨大岭山下新街市,傍依俐江,江岸建有四个大码头(含对岸一个),街长约一华里,分成两排店铺,街头为大兴街,街尾是大成街,设有街门闸口、有约场公所、商铺、外商会馆、蚕丝厂、染织厂、耕牛市场、神坛文庙、戏台球场,井然有序。很多临河商店后门有小船坞,方便装卸货品。开街初时。和平境内的竹木、茶叶、东庄纸、草木灰、茶麸等土特产经销南粤各埠。特别是粮溪山上大面积种植“六安茶”名噪一时, “六安茶”经客商传入南洋新、马、泰,以解当地屙呕瘟疫,这治痢奇药,使林寨街市声名大振。一时间和平阳明镇、合水街、粮溪乌坭坑、公白石灰坳等地商贾蜂拥而来,林寨街市商贸随之兴盛。?
开街之初,交通靠横水渡船。未几年,商家富户迅速暴富,大家纷纷捐资建起一座二十一个桥墩的俐河桥(当时是东江溯江而上第一桥)。桥间有四个石级口,偶遇装货紧张,船只多在桥石级临时卸货,当年货运兴盛可见一斑。省城、潮州、汕头、兴宁、梅县、江西三南、福建漳州、老隆、河源及周边各地客商云集林市,较早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桂源与陈锦钧合营的逢源栈各省杂货苏杭布疋商店,是林寨地区最早与侨民合营的超市式商铺。
旧时林寨街市分设成十二行,即赌博、杂货、猪肉、油、谷米、青菜、布匹洋纱、松脂茶叶土特产、柴炭木材山货、桑蚕席草种植加工、石灰茶麸、车船运输业,行行经营有道,互补相承。大家不会欺行霸市,生意靠仁义,处事和为贵。林寨陈姓村民谋生门路更广,各小村都以小农经济形式,村自为政蓬勃发展。旧时有:“上镇搓麻绳索,下楼罗卜豆角,松仁杀猪上桌,桥背撑船出角,坳头竹蔑没驳(不会断的意思),严村石灰作茔(很多的比喻),兴昌织布硬确(很厚的意思)、 下镇最兴赌博”之说。活生生勾勒出各村各屋谋生的手段,大家都要靠拳头产业,占据市场,各领风骚,形成特色。这就说上镇村旱地多种黄麻绞绳索手工业,下楼上楼村靠种蔬菜,松仁下村杀猪的屠户多,坳头村堤岸边上种竹多村民靠竹器加工为活,严村山中石灰石多,他们烧石灰是好手,兴昌村能工巧匠多,人人会织布,下镇村临近街市,很多人无所事事,大家趋于赌场狂赌滥赌。林寨出产石灰、柿饼、松香、蔬菜、釉石,蚕丝是很丰富的,加上周边盛产船塘黄沙梨、东水马增茶、古寨铁锅、彭寨长沙米粉等特产都在此处倾销,外地客商云集,每逢农历三、六、九墟期,卖货的、卖艺的、耍猴戏的、挑货郎担的云集而来,小镇变得文化气息浓厚,街市里人来人往,驿道中车水马龙,街市上长年驻有官兵,即使是东江上有名的恶魔刘太阳,对林寨也敬畏三分,因为狡免三窟,他也要留条后路,以便一朝落难,也好有处可藏,故林寨的社会风气相当稳远。被誉为小香港。
林寨是粤赣官道古驿站,与四邻乡镇接壤都在10公里左右,这里有一班掮夫,长途队是很出名的,他们结队挑盐到江西基本上不怕拦路打抢的;周边四邻挑货的是短途运输,加上抬轿的、码头搬运的、这支队伍很庞大,当年流行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有力气,在林寨街就不会饿死你”。
林寨街河段有一大港湾,是天然的泊、船扎木排的好地方。每年大量的木材,自九连山林地砍筏后,扎成小排到林寨港扎成大排,放运到老隆、东莞、省城等地,林寨港湾上游是林寨桥,桥墩是放排的最大障碍,因水势汹猛,水道弯曲,稍有不慎就会拆断成排,前功尽弃,故很多排客称林寨桥为“鬼门关”。

韩益民 于 2009-10-30 1:08:02 回复
陈先生,已经转贴了,什么时候您能把您撑船的具体经历谈谈就好了。谢谢您。

2009-10-29 21:19:18 [Report Spam]  回复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9: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bc1234 于 2009-11-1 21:22 发表



那是在就社会,当代的林寨妇女比任何镇的妇女总体来说要蛮不讲理

是旧社会?还是在就社会?
发表于 2009-11-2 11: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天哥 于 2009-11-2 09:00 发表
我只是写传统文化  为何总是对林寨人的某些缺点穷追不舍 是否你们那里是桃花源 而你自己又是孔夫子

对,到处都有好人坏人,为什么就针对我们林寨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待客风俗。 以前客人探亲,上午(或下午)来访,因不清楚有无吃早餐,一般到来后主人必先煮上鸡(鸭)蛋米粉给来客,吃意旨垫底(俗称打点),待午餐或晚餐再次一齐入席用餐。婚嫁相亲的一般到来,加上媒婆和陪伴的共有三四个人,每人亦需吃一碗煎荷包鸡蛋米粉,有心计的主人常常会在碗底下多盛二个蛋,俗称露二蛋垫二蛋,一般是不给其他随行知道的。凡打发一切客人都会奉送一些米粉和蛋品。婚宴早餐是一定要吃上米粉炒蛋,代表情长意顺早下蛋(生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寨陈姓客家菜特色:猪肉为菜王,盛宴有林寨的特色客家菜的十酿:酿豆腐,酿香信,酿苦瓜干,酿毫豉,酿全鸭,酿猪肠头,酿菜卷,酿春卷,酿腐卷、肉丸、红闷肉等,早年林寨人弄动物内脏吃的时候,很多外人不以为然,吃过后觉得美味可口,所以餐桌上多了几味菜,诸如炒牛肠肚、猪大肠、狗腑器之类佳肴、加上本土的俐江河鱼、林寨烘豆腐、水晶霸鸡、罗卜、芹菜、蒜,再配上鱿、鲍、参、蚝等海味,堪称一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婚筵喜宴。民间婚筵喜宴以猪肉、鸡鸭、鱼及豆腐或油炸豆腐、粉丝或香菇、海味、腐竹等为基本菜色,辅以笋干及各类蔬菜。一般九至十碗,大体上以猪鸡鸭鱼为主。富裕家庭以酿豆腐、酿香信、酿蚝豉、酿虾米、鱿鱼、墨鱼、海参、红焖猪肉、牛、羊、鸡、鸭、鹅、肉丸等(宴席禁用狗肉),称之丰盛酒席。现在有的家庭摆酒会到街镇、县城操办,车辆接送,餐馆进行礼典 省下了很多麻烦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丧事。以吃豆腐、南瓜等为素菜。但正席要有猪肉。一般是猪肉、豆腐(吃白豆腐)、粉丝、腐竹及青菜瓜类等。多为七至八碗,九碗为丰盛。大部分人家以吃肉为主,菜肴不能比婚筵差,甚至要十碗荤,以示对协助办理丧事及前来吊丧者的敬重和感谢。近年来政府规定实行火葬, 很多事情简单多了, 丧事也象办成喜事,甚至比喜事更浪废,丧事的菜肴吃过是没人要的,餐餐要新鲜,饮料酒类也用得特别多。做满月、迁新居及庆寿筵,酒席类似婚筵菜肴,现在也多到街镇, 县城操办。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莱肴
   自古以来陈氏村民以自种青菜瓜豆为主,辅以咸鱼、豆豉、榄角、腐乳、南乳及各类蔬菜干,一般家庭以自家米糠饲养一二条生猪。节日自家磨豆腐买些肉类。一般人年均吃肉量不超过十五市斤。自改革开放后,村民们吃肉量不断增加,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猪肉、牛肉、活鱼、活鸡等。很多家庭每天都有比较丰盛的菜肴,同时,喜欢吃新鲜蔬菜,佐餐也要调味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食
  ?  林寨陈姓人有勤俭节约之习,对饮食要求不甚苛求,都是以大米为主,配以番茨、芋头、玉米、粟米及其他杂粮。早先前,主、杂粮比例一般为7:3或6:4。贫穷者以吃杂粮为主。日吃三餐。荒月晚餐多吃米粥或吃杂粮。“白饭白咪咪,咸鱼送白饭”为富裕的标志。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末,粮食不丰厚,食物结构没有多大变化。五十年代以来粮食较缺,大体上是二餐饭(杂粮饭)一餐粥,自改革开放开始,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很少吃杂粮,一日三餐均为白米饭,目前很多村民早餐也改为吃早点(面食、米粉、肉汤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家家户户种植油茶树,摘茶果榨油,食油以山茶油为主,花生油、猪油为辅,后引进种植百日花生,农户榨油食用,油茶树大多老化残枝,山茶油收成较少,视为珍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9-24 16:33 , Processed in 0.0145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