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和平城 于 2013-3-21 16:35 编辑
Amy3 发表于 2013-3-2 08:20
图文并茂,好贴,期待更新。
谢谢,,,,码字慢,更新慢....... -------------------分割---------------------------- DAY5-2和平镇----海南农场的故事 一路爬坡而上,中午时分,到了一个山区小镇,竟然和俺家乡相同的名字----和平.因地处山区,传统的环岛路线也不经过这里,外来人员极少,所以身穿骑行服的我们受到了一街的注目礼. 在和平镇的和平饭店吃午饭,老板他娘得知我们从广东来,甚是热情,原来,她也来自广东,高州人.其实高州经济比这山旮旯要好多了,怎么会来到这海南的深山中呢?我带着疑问和她攀谈了起来….. 原来她是随丈夫一起来到这里的,早在六十年代,中国内忧外困,资本主义国的封锁自不必说,与当时的苏联老大哥也交恶,为了得到重要的战略物资橡胶,毛爷爷要求自力更生,派到海南无数生产兵团,后来再加入大批上山下乡的知青,他们一起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山僻地,硬是把海南那片荒凉的原始山林变成了一片片的橡胶林.这位高州的大妈说,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住的是茅屋,每天挑水浇树,远的要挑着水桶走数公里才浇到几棵树…. 后来,这些兵团地方化了----退伍兵愿留下来的,连同家眷一起给予城市户口待遇,当年的城市户口可是个香饽饽,不像现在是随时失业的真正无产者,比农民兄弟还惨,因为农民至少还有自已的土地.那时的城镇户口国家管饭!!所以为了五斗米,大多数的退伍兵带着自已的家眷都选择留了下来……于是,他们便成了高级的农民----------拿着城市的户口,干着农村的活儿,在山旮旯里割胶种茶,养猪喂鸡.....为海南献出了他们整个的青春甚至生命……. 虽然他们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却很少,甚至后来的农民兄弟也比他们好百倍,因为七十年代末,农民分田到户,有了自已的土地,而他们还是落后的大锅饭体制,甚至连饭也吃不饱. 我有一个亲戚,也是当年退伍留在海南的,在九十年代初,他回到家乡林寨种田,也不愿呆在海南的农场!!可见当时农场生活的艰辛. 再后来,这些农场渐渐城镇化了,比如这和平镇,本地人根本不叫它和平,而叫他乘坡.全名是”海南省国营乘坡农场”. 在我骑行的第六天,在响水,也遇到了一个来自江苏徐州的退伍兵家眷,说起那些往事她也是唏嘘不已,感慨万分.对比起以前,对现在的生活,她还是很宽慰的,她说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在海口,一个回了徐州,都过很好…. 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我们每个人如一根草屑,个人的命运就如此随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一起浮浮沉沉,冷暖自知…. 谨愿国泰民安吧,让我们蚁民们不再有父辈的那些深重的苦艰……. 进山了,虽然是爬坡,路况却还是很好,几乎没什么车.....
山里资源丰富 有竹有木........
还胡蛇......
随着海拔的慢慢升高,渐显高山热带雨林风光........
一路风光优美,这坡爬得值!!!!! 中午时,过了前面这桥有个镇子. 停下来拍拍风景
回望大桥 到了镇区,牌坊上写的却不是和平镇,而是乘坡农场,,,,,,,,,,,,,, 和平饭店吃饭,听名字都有亲切感,,,,,,,, 昨天没吃到海鲜,今天有福吃到河鲜了,,,,,老板才抓的生猛石斑........... 味道很是鲜美,,,,, 这个不是老板娘,是老板他娘,她和我们讲起了海南的一些往事............ 这是第六天在响水镇遇到的另一位退伍兵家眷,她也和我讲述了当年农场的一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