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阿天哥

这个张老师不简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5 16: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不简单啊!~··
发表于 2009-12-15 16: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阿天哥


    我觉得我们少儿年代的东西还是有历史价值的:一可以作为古董,或许50年以后就是宝贝;二可以给我们后辈一个启迪: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在江西南昌,我就在庙会里看到展示磨子,我们怎么就不可以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7: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编自演粤剧兴(剪报《河源晚报》)

      自此粤剧流入和平,以后每逢华光大帝庙会,必请他们来演出。后来粤剧人们看得多了,跟着说唱的人也多了,胜寿年戏班、祝丰年戏班、镜群英戏班、通天彩班、四海文明班等古装戏演出班子也出现了分化。一些班子从中分离出来,演起了粤剧,他们也给自己的演出班子起了新名字,珠江艳彩班就是其中一个。解放初期他们演的《白毛女》、《放下你的鞭子》,以后红极一时的《红灯记》,都在当地广泛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庙会也停封了,但粤剧却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在民间流传。林寨各乡村自编、自演多幕大型粤剧。据《和平县志》记载,较为出名的有石正张胜福、张宜枕主演的《花云戴箭》,兴井陈炳旺、陈国旗主演的《三国演义》和石正陈弄玉、陈蚕英主演的《一口女枪》,还排演了粤剧名本《搜书院》。粤剧发展到今天,也与和平采茶戏平起平坐,占有一席之地。

                                                          张 涛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7: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群众自发组织戏班    期待重生(剪报《河源晚报》)
  这种鲜活的地区戏剧,在林寨古街窄巷流淌着,给古镇添了几二分热闹,增了三几分雅致。当地村民们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嗓子痒起来”的他们就选取各自喜爱的角色登台演唱。农闲时节,群众自发组织戏班演出,戏风日渐盛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林寨各乡村自己排演了多幕大型粤剧,较为出名的有石正张胜福、张宜枕主演的《花云带箭》,兴井陈炳旺、陈国旗主演的《三国演义》和石正陈弄玉、陈蚕英主演的《一口女唇枪》。文化大革命后,下正村排练了由陈推许、陈平波导演的粤剧名本《搜书院》,陈丽惠、陈蚕英、汪兆佑、陈海平等登台献艺。以后,随着东江河水位的下降,林寨水陆交通优势的丧失,粤剧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粤剧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老一辈人影响颇大,就是现在下正村、兴井村还有很多老人喜欢听粤剧,还有些老人还会唱上一两句粤段剧。当时林寨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粤剧?当地一些老人分析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林寨水路交通发达,南来北往的人多,可到达惠州、广州、东莞等地,林寨经常跑出去的人多,见的世面广,文化素质也较高。二是粤剧本身的魅力力所在。粤剧词曲动听、优美,可发思古幽情,悲故国山河,叹人生多艰。
发表于 2009-12-15 19: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张有才真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9: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请关注和平台
发表于 2009-12-15 19: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宜枕老师是我小学的班主任!
我的第一次外户活动就是他带队的,那时好像小学五年级,他带我们班去桂坡头!
回来时还到他家里坐了一会。
那里还教我们班上同学拉二胡,没有天份,学不会!!
发表于 2009-12-15 2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就是应该有这样的兴趣爱好才好
画非常有趣,太有才了
发表于 2009-12-15 23: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兴农人,
发表于 2009-12-15 23: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张老师晚年幸福,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1-25 02:04 , Processed in 0.0153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