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清凉

和平社区公益基金帐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8 11: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 好 ! 先 进 顶 一 顶 , 下 个 月 中 旬 再 把 钱 补 上 。
发表于 2009-4-28 12: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比较忙,N多天没上社区了,发生了这等事情都不知晓!
偶没开通网上银行,只能去窗口汇款了,这恐怕51后才有时间了!!
发表于 2009-5-5 1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是五一假期结束的第二天了,现在的基金进展如何呢?
发表于 2009-5-5 23: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捐~
发表于 2009-5-17 0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进来,很想了解一下这个公益基金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帮助的人是和平人吗?帐户为什么会开在深圳呢?谢谢!
发表于 2009-6-21 2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江上游古镇林寨的粤剧情韵

东江上游林寨古镇的粤剧情韵
和平县林寨镇地处东江上游,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乡民注重文化教育,讲究道德文明  早在民国初期,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是林寨的华光大帝庙会。俗称阿公出行,乡中富绅们总要请上省城的戏班前来演出,乡民们在街口搭好戏台,抬着华光神象进行巡游,仪仗队和鼓乐队嚣喧相拥、各商号店铺燃炮相迎,真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这也许就是林寨镇崇尚粤剧的起源。
               粤韵悠扬话当年
据老人们说,当年阿公出行曾有省城的胜寿年戏班、祝丰年戏班、镜群英戏班、通天彩班、四海文明班、珠江艳彩班等粤剧团前来林寨演出一些才子佳人戏,如《六国封相》,《水浸金山》、《贵妃醉酒》等传统戏,而村民们最喜欢的是大锣大鼓,如《醉打蒋门神》《双龙会》《群英会》。《元宵闹花灯》、等节目,艺员花旦有亚黎、亚霞、相思欢、李贵妃、白翠兰、芳宝宝、吕兰芳、黄丽珍,男角有凤亭超、白燕仔、张伟昆、黄楚魂、新少伶、小名扬、卢西全等。这些演员每场演出都十分卖力,博得全场掌声。有的商铺或个人给戏班赏红包,多有人将钱物抛至台上,甚至拿着原封未动的大洋去奖赏。故而林寨演大戏,年年都十分好看。村上的人看得多了,跟着说唱的人也就多起来,村里那班四角楼子弟,购置了一些乐器,每日聚在一起,跟着陈襄廷家那部留声机播放的曲子,吹拉弹唱。
1924年夏,林寨的陈子敬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与廖承志是同班同学,暑假期间,陈子敬邀请廖承志、李礼、欧阳可等几个要好的同学回乡村度假,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到了晚上,很多四角楼子弟来到薰南第, 要与廖承志等人交朋友,廖承志为他们拉了一曲《客途秋恨》二胡独奏,让人深受感染,所以要跟他学艺,廖承志教他们学会了南音名曲《叹五更》。第二天富家子弟们也跟着去帮农户干活,去的时候带着乐器,休息时便在田头的榕树下过把瘾弹唱起来,农户们放下手头的农活,在那里听粤韵。几天后,在廖承志等人的熏陶下,村子里组成乐器班。1932年由薛觉先、李翠芳、叶弗弱主演的粤剧《恨不相逢未嫁时》,到林寨首次演出现代粤剧,让人们耳目一新。受到了熏染,林寨人自己组建了林寨粤剧社。从此,现代剧在林寨渐渐盛行。林寨乡村的粤剧就这样慢慢形成。
林寨本土粤剧的兴盛
林寨四角楼富家子弟,大都是接收许文化教育的,他们崇尚支明,顺应潮流,追求进步,推进五四新文化,乐意为乡间农村发展服务。林寨教育先驱陈仿禹先生的公子陈推许,1917年出生后,自小在彭氏母亲的调教下喜欢粤韵,小小年纪就常常跟那班戏迷哥哥们浑在一起,由于他面容端庄,剧社里就安排他扮演旦角,在师哥们的指导下,经过拼命地学习、钻研,扮演过各种不同性格类型的角色,适应各种不同的表演风格。虽然感到吃力,成功地塑造白娘子、利孝娘、杨贵妃、祝英台、窦娥、苏三等剧中人生动的形象,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以至许多名曲唱腔,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林寨粤剧社很多人是多面手,二胡、高胡、扬琴、琵琶、洞箫都很精通,有好几个人谱曲、导演也很出名。抗日战争时期,陈慧生、陈推许他们排演了不少抗日救亡题材的曲目,如《血债何时了》,《烽火危关》、《杀敌慰芳魂》《附荐何文秀》、《秦香莲》。那个年代演戏,由於照明系统尚未完备,所以演出时通常是灯光不足,族中陈仿邹主动发动富绅捐资买来大局纱(汽灯)、购置了大帷幕,任用本村画师陈魁梧、汪琼茂绘制大型舞台布景、效果道具和宣传广告,使演出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1944年端午节,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陈慧生、陈启珩、陈寄梦等热血人士,在林寨俐江河举办了战时龙舟赛,由粤剧社表演新编粤剧《热血忠魂》、以模拟火烧日本战船的形式宣传抗日、撒发抗日传单、进行万人大游行,在当时引起轰动。
1949年前后,陈小白和在四联中学任教的陈平波、陈推许编导了《白毛女》、《放下你的鞭子)、《杀子报》、《赤叶河》等新编粤戏,慰问过南下大军,配合土改运动,在当地和周边乡村频频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林寨粤剧仍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在民间流传。林寨各乡村自编、自演了多幕大型粤剧。1958年成立俐江公社粤剧文工团,是林寨粤剧的鼎盛时期,由陈炳旺、陈推许执导,陈炳旺、陈国旗、张胜福、张宜枕、陈蚕英、陈弄玉等主演的多部粤剧,较为出名的有《花云戴箭》、《斩二王》、《红色种子》、《苦菜花》》《三国演义》等节目。文革期间陈靠天、陈惠雅、陈维协等移植排演了《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样版戏。
                  粤剧后继有传人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当年的粤戏迷虫都不在了,刚离休不久的陈推许、陈平波等人发动本乡青少年,组建起粤韵曲艺班,负责培训指导,偿试新唱腔,曾举办过 “林彭两镇十大歌手粤曲大赛”、“奖教助学义演”等活动。积极弘扬乡土文化,培育民艺人才,培养了陈光天、陈丽惠、陈少丽等众多的乡村艺术人才,使林寨粤剧后继有人。
1980年,林寨镇政府提出重塑林寨文化乡新形象,推动乡村文艺复兴,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下正村排练了由陈推许、陈平波导演,陈小白、汪兆佑、陈海平、汪强茂等人演出粤剧名本《搜书院》,节目演出得十分成功。曾远赴河源、连平、龙川等地演出,在四邻镇内久演不衰。尔后,林寨影剧院曾多次举办粤剧曲艺大奖赛,为林寨粤剧艺术提供平台,1989年第五届教师节,林寨镇离退休活动室的一班老乐器班艺员举办了《粤曲专场晚会》,特别是1995年《京九情林寨段路地文艺大赛》中,陈推许一曲《平湖秋月》二胡独奏,夺得金奖,2005年以88高龄,在镇上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中演奏《步步高》,再次获奖,在当地传为美谈。
如今的陈推许己经90岁高龄了,他比粤剧名伶红线女还年长8岁,学戏比红线女要早得多,80多岁仍登台讴歌家乡风情,推介客家文化, 在将近80年的粤剧曲艺生涯中,他扮演和编导了数十部剧目,既有传统剧目、新编文明戏,又有现代歌舞节目。作为乡村民间艺人,他一直广大群众中传播精神文明。他虽然在前几年患过中风,但凭着开朗的性格,深邃的艺术追求,竟然不治自愈,如今,每天都要推车走五里路,挥笔写书法.启口唱粤韵,忘情拉二胡,其乐融融,一直以乡音、乡情滋润着父老乡亲。虽然曾备受过人生坎坷,但十分感恩邓**改革开放的胆识,他始终爱党爱国,热爱生他育他的故土,敢于向命运挑战,他感言有朝一日,如果生命走到尽头,也要唱着粤曲去邓**那里报到。                ( 陈仰天)

[ 本帖最后由 阿天哥 于 2009-6-21 22:18 编辑 ]
发表于 2009-7-9 17: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社区公益基金帐号????起码也要简介一下吧!!!不明不白的,谁会往里面扔钱呀.................
发表于 2009-9-17 08: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天哥 于 2009-6-21 22:15 发表
东江上游林寨古镇的粤剧情韵
和平县林寨镇地处东江上游,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乡民注重文化教育,讲究道德文明  早在民国初期,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是林寨的华光大帝庙会。俗称阿公出行,乡中富绅们总要请上省城 ...


阿天哥的回帖为何是与主题无关的?是否发错地方了?:)
发表于 2009-9-17 08: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米墩头的小男孩 于 2009-7-9 17:16 发表
和平社区公益基金帐号????起码也要简介一下吧!!!不明不白的,谁会往里面扔钱呀.................

这位同学在回帖之前是否应该先了解一下社区其他关于基金创办的帖子呢?
成立这个基金帐号肯定会是不明不白的.相关帖子请看:

http://hyhp.net/viewthread.php?tid=22722&extra=page%3D1
http://hyhp.net/viewthread.php?tid=22750&extra=page%3D1
http://hyhp.net/viewthread.php?tid=22716&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09-9-20 2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1-22 03:14 , Processed in 0.01480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