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毛泽东大传——204 第204章 “凡是劝说人民怜惜敌人、保存反动势力的人们,就不是人民 的朋友,而是敌人的朋友了。” 话说194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军委对外公开发布命令时,使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称。 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结束,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个师约10万人,黄百韬被击毙。 11月23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说: 不承认国民党与美、英、法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使我外交立于主动,并不等于我们永远不与这些国家发生外交关系,也不等于对待这些国家毫无区别。 11月22日,毛泽东命令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迅速由集宁东进,进至军事重镇张家口附近,并切断张家口与宣化的联系。 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10个纵队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率领下,分别由锦州、营口、沈阳地区出发,挥师南下。 11月24日凌晨,毛泽东把《朱元璋传》原稿退还给吴晗,并附了一封信。 吴晗,字辰伯,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县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毕业后曾任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11月,他为响应中共中央5月1日发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的号召,偕夫人辗转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毛泽东听到周**的报告,高兴地说: “好嘛,辰伯先生可是一肚子学问,他来了好嘛,我们欢迎他。”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周**领着吴晗来到了毛泽东的住所,吴晗将他刚刚在北平完稿的《朱元璋传》送给毛泽东看。 不久,毛泽东又约吴晗谈话,对《朱元璋传》一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意见,特别是关于彭和尚的下落问题。 彭和尚是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红巾军的领导人之一。吴晗在《朱元璋传》中对彭和尚的评价和下落是这样写的:“彭莹玉可以说是典型的职业革命家,革命是一生志气,勤勤恳恳播种、施肥、浇水、拔草。……但是起义成功以后,就烟一样消失了,回到人民中间去了。任何场所以至记载上,再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了。”他还断言说,彭和尚“功成不居,不是为了做大官而革命,真是了不起的人物。” 毛泽东对此提出了疑问,他说: “这样坚强有毅力的革命者,不应该有逃避的行为,不是他自己犯了错误,就是史料有问题。” 毛泽东看完《朱元璋传》,在还书时的附信中,又一次给吴晗提出了意见,他写道: 辰伯先生: 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甚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外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谨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后来在1949年4月,《朱元璋传》未作任何修改,就由上海的出版社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吴晗从《明实录》和其它文献中终于查出了彭和尚的下落:彭莹玉在1352年杭州战斗中被元军擒获,英勇牺牲。吴晗这才感到毛泽东的意见是多么的重要。于是从1954年开始,他下决心按照毛泽东的意见重新改写《朱元璋传》。1955年春,毛泽东又在吴晗的修改稿上用铅笔画了不少符号,写出了不少批语,肯定了吴晗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又提出了一些的意见。关于朱元璋晚年的评价问题,他写道:“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些,不要写得那么坏。”于是,吴晗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再加修改。1965年2月,《朱元璋传》一书由三联书店正式出版发行。 且说11月24日,毛泽东命令华北第2兵团由曲阳进至易县、紫荆关;东北先遣兵团在蓟县待机。待傅作义部西援后,该两兵团迅速切断平张线,协同华北第3兵团歼灭傅作义部署于该线诸军。 毛泽东坚决地要求东北、华北两个野战军,必须迅速地完成对平、津、塘、张之国民党军的分割包围任务,使其既不能西窜,也不能南逃。为完成这一任务,要鼓励部队在12月25日以前,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在完成上列部署后,再行休整,然后从容攻击。 11月24日6时40分,中央军委电台收到刘伯承、陈毅、邓**的报告,8点45分译出,送毛泽东: 在淮海战场第一线的指挥员刘伯承、邓**、陈毅等人,在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团之后向中央军委和粟裕等人建议,先打孤立、疲惫的黄维兵团。他们认为:“歼灭黄维兵团之时甚好。” 午时,中央军委又收到粟裕、陈士榘、张震发给中央军委与刘伯承、陈毅、邓**的电报,电文中说: “我们当遵命首先以大力协同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对刘汝明、李延年暂采阻击歼其一部之方针,对徐州方面则以7个纵队全力阻其南援。” 毛泽东极为尊重第一线指挥员的意见,他经过认真研究,采纳了刘伯承3人的意见,因时机紧迫,未来的及与周**、刘**、朱德、任弼时研究,就立即起草电报稿,以中央军委名义于15时发给刘伯承、陈毅、邓**和粟裕、陈士榘、张震。电文说: “23日22时电悉。1、完全同意先打黄维;2、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3、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电报发出后,毛泽东将复电内容送周**、刘**、朱德、任弼时传阅。 华东野战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徐州以东、以南地区进行阻援和打援。 宋时轮在徐东阻击战中,指挥第9兵团的3个纵队,阻击徐州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的进攻。国民党军在坦克、飞机的支援下,拼死猛攻,宋时轮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坚守阵地,10昼夜巍然不动。国民党军传言说:“排炮不动,必是10纵。” 中原野战军陈锡联和政委阎红彦率领第3纵队迅速攻克宿县,切断了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敌人的包围,并将黄维兵团阻击于宿县西南浍河上游地区。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也受到阻击。 陈锡联攻克宿县,被称为毛泽东在指挥淮海战役中的画龙点睛之笔。陈锡联在淮海战役胜利后,担任了第3兵团的司令员。 阎红彦,又名侯雁,1909年10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11月25日,黄维第12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共有12万人,其中的第18军号称蒋介石的5大主力之一,一色美械装备。 11月26日20时,毛泽东致淮海战役前委电说: “黄维被围,有歼灭希望,极好极慰。但请你们用极大注意力对付黄维的最后挣扎。” 11月27日,在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第85军的第110师,在中共地下党员、师长廖运周的率领下举行起义。 11月27日,毛泽东致电东北野战先遣兵团和华北野战军第2、3兵团说: “敌人在张家口、宣化、怀来地区有8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包围这些敌人后,位于北平附近的第16军、第35军等有极大可能增援上去,只要你们在12月份内能抓住扭打上述步骑16个师旅于平张线上,并歼灭其一部,打得该敌不能动弹不能西逃也不能东窜,那就是极大的战略上胜利。” 之后,毛泽东又指示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杨成武说: “你们任务是务必包围几部敌人,以便调动东面敌人西援,故不重在歼灭,而重在包围。你们包围几部敌人之后,紧紧筑工围好,不使跑掉,至要。” 11月27日,毛泽东命令:为统一指挥作战,平张线作战由东北先遣兵团程子华、黄志勇指挥。这个战役由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指挥;在林彪等人入关前,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11月27日,毛泽东为了敦促黄维投降,毛泽东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名义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名义写了两篇广播讲话稿,其中说: “希望黄维将军仿照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为了爱护兵士和干部的生命起见,下令投降。” “放下武器的都有生路,一个不杀。愿留的当解放军,不愿留的回家去。不但对士兵、对下级军官、对中级军官是这样,对高级将领也是这样,对黄维也是这样。” 但黄维执迷不悟,自恃兵多、武器精良,仍反复突围,遭到沉重打击,并被压缩到方圆十多里的地区以内,不得不固守待援。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要求中原野战军“集中火力,各个分割歼灭敌人”。为此,中原野战军进行了大量的近迫作业,作了周密的攻坚准备。 蒋介石为了援救黄维兵团,命令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自徐州南下,刘汝明、李延年兵团由蚌埠北上,企图南北对进,尔后南下,以便保存力量。 徐州守军根据蒋介石的命令,迅速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收缩,加强防御。南线李延年兵团遭到沉重打击,迟迟不敢北进。 11月28日,蒋介石决定将徐州兵力撤出,从徐州西南绕道南下,避开人民解放军津浦路防御正面,同时令刘峙到蚌埠督促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再次北进。 11月28日22时,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并转粟裕、陈士榘、张震说: “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向武汉逃跑的可能。” 11月29日,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副政委李天焕,率领第1、2、6纵队向张家口地区发起攻击,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 11月30日,在淮海战场上,在固镇方向指挥作战的韦国清、姬鹏飞致电淮海前线总前委和中央军委,提议南线的几个纵队应迅速经泗县开泗阳地区,防敌乘隙经两淮南窜或围攻两淮准备。 11月30日拂晓,杜聿明根据蒋介石的命令,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及徐州地区党政人员和裹挟的部分青年学生,共30万人弃守徐州,向西南方向逃跑。 杜聿明弃守徐州的计划,毛泽东早已预料到,他于次日电令华东野战军说: “敌向西逃,你们应以两个纵队侧翼兼程西进,赶至敌人先头堵住,方能围击,不要单靠尾追。” 11月3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率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从沈阳乘火车出发,到锦州后换乘吉普车,经义县、彰阳、建平、平泉、宽城,从喜峰口入关。 1948年12月1日,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杨成武率部已占领了左卫、柴沟堡、万全、沙岭子,对张家口之敌形成包围态势。而此时,第3兵团政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李井泉,率晋绥第8纵队留在集宁监视所援敌人。 12月2日,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又割断了宣化、怀来间的联系,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则割断了北平、怀来间的联系。 12月2日,傅作义飞临张家口坐镇,派其主力部队35军2个师和第104军1个师分乘汽车、火车增援张家口,向沙岭子阵地疯狂反扑。 毛泽东鉴于傅作义已经西援,立即命令华北第2兵团、东北先遣兵团,分别向涿鹿、怀来疾进,切断平张路。 12月3日拂晓,在淮海战场上,华东野战军追击纵队在萧县西南瓦子口、孟集地区追上了杜聿明所部;迂回的各纵队则出到大回村、五户张集一线,堵住了杜聿明集团向永城的通道。 12月3日这一天,郭沫若、马叙伦、翦伯赞、侯外庐20余人在大连大王爷岛登陆,踏上了解放区的土地。 郭沫若等人是在1948年11月应中共中央之邀,离开香港奔赴东北解放区的。后来,他们在沈阳受到解放区军民的热烈欢迎。 12月4日,华东野战军经过4天的追击,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距徐州约65公里的李石林、陈官庄、青龙集地区, 12月4日,毛泽东电令华北战场:杨成武第3兵团继续切断张家口、宣化之敌的联系,在阵地前消耗敌人。杨得志第2兵团应以最快手段攻占花园地区一线,割断敌104军与张、宣之敌联系。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向怀来、南口一线急进,相机各个歼灭该线之敌。 12月5日,东北先遣兵团攻克密云,歼国民党军1个师。 12月5日,傅作义发现东北野战军在喜峰口、冷口一带出现,急令其第35军向东撤回北平;令怀来、南口等地的104军和第16军向西接应;令津塘地区的第92军、94军和62军共8个师立即开往北平;令第13军放弃顺义、怀柔集中于通县附近;令第101军放弃涿县、良乡而集中于宛平、丰台、门头沟一线。 至此,人民解放军在平绥线实施分割包围,达到了调动平津之敌的目的。 12月5日,由于东北野战军主力在喜峰口、冷口一带入关已被傅作义发现,后续部队已经无需保密,林彪为争取时间,加快速度,决定从鞍山、沈阳出发的第1、第12、第7纵队,改由山海关入关,直趋唐山、天津、塘沽。 12月6日晚,在淮海战场上,孙元良兵团两个军4个师约32000人被全歼,两个军长被俘,孙元良仅带数十人逃脱。 毛泽东分析了此时淮海战场上的态势,认为不能与国民党军长期相持,必须加速战役进程,他决心集中兵力围歼黄维兵力,困住杜聿明集团,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12月6日,中原野战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对黄维兵团发起了猛烈攻击,采取了沟壕战术,同时发起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12月6日,在华北战场上,傅作义的主力第35军乘汽车沿平张路返回北平。 毛泽东认为堵截、包围第35军是关系平津战役全局的重要一环,他连续指示华北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飈说: “望你们全军立即行动,阻击该敌,不得违误。” 杨得志等人立即指示2兵团第12旅迅速在新保安一带阻击35军,主力将从平张路迅速赶来。 12月8日拂晓,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率领兵团主力,克服天气寒冷、路少河阻的困难,不怕疲劳,不怕伤亡,赶到新保安地区。 8日这一天,华北杨成武第3兵团也完成了对张家口的严密包围。 毛泽东电示华北第2、第3兵团说:对新保安、张家口之国民党军“均采取迅速构筑多层包围阵地,长围久困待命攻击之方针。” 12月9日,杨得志的第3、第4纵队在新保安以东地区,既阻击由怀来方向接应第35军的第104军的攻击,又阻击第35军由新保安向东突围,两面受敌,激战竟日,使东西两路国民党军相距仅4公里而未能会合。 12月10日,华北第2兵团将傅作义的第35军包围在新保安。至此,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分别被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地区,平绥路东段被切断,使傅作义西撤的阴谋破产。 12月10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大部到达遵化、玉田、蓟县等地。 12月10日这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偕夫人约见了于11月28日访美的宋美龄。宋美龄要求美国:1、发表支持南京政府**救国的正式宣言。2、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到中国主持**战争之战略与供应的制订工作。3、提供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杜鲁门说: “美国只能付给已经承诺的援华计划40亿美元,这种援助可以继续下去,直到耗完为止。美国不能保证无限期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中国。” 而后,杜鲁门向报界发表了一个声明,说美国向蒋介石政府提供的援助总额已经超过38亿美元。 宋美龄碰了一鼻子灰,一怒之下离开华盛顿,到纽约弗代尔孔祥熙的别墅隐居。从此,她再未踏上中国大陆一步。 12月11日,东北先遣兵团取得了3天歼灭国民党军第16军、第104军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平张路作战的胜利,不仅抓住了傅作义部主力,并且将津塘地区蒋系主力大部西调,这个形势对大局极为有利。毛泽东发去贺电说: “凡此均堪庆贺,应予嘉奖。” 12月11日,毛泽东根据华北战场敌我态势,起草了《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他在此方针中写道: “张家口、新保安、怀来和整个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诸敌,除某几个部队例如35军、62军、94军中的若干个别的师,在依靠工事保守时尚有较强的战斗力外,攻击精神都是很差的,都已成惊弓之鸟”,“切不可过分估计敌人的战斗力”;同意东北野战军“以5个纵队去南口附近,从东北面威胁北平、南口、怀柔诸敌”。“3纵决不要去南口,该纵可按我们9日电开至北平以东、通县以南地区,从东南威胁北平,同4纵、11纵、5纵形成对北平的包围。” “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建议东北野战军“12月20日至12月25日数日内即取神速动作,以3纵(由北平东郊东调)、6纵、7纵、8纵、9纵、10纵等6个纵队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之敌,如果诸点之敌那时大体仍如现时状态的话。”“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东面则应依情况力争先歼塘沽之敌,控制海口。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从本月起的两星期内(12月11日至12月25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倒,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点务求你们体会。” 毛泽东还在此方针中写道:准备令华东、中原野战军在歼灭黄维兵团后,对杜聿明集团余部两星期内不做最后歼灭之部署。 毛泽东为了防止平津之国民党军向青岛逃跑,又令山东军区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济南一段黄河,并在胶济路上预作准备。 毛泽东在整个平津战役中,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近百份电报,其中超过一半是发给杨得志兵团的,及时地给予“围而不打”、“阻敌东逃”、“各个歼灭”等重要指示。 再说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对被围困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屡攻不下。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自告奋勇,率3个纵队前往增援。 12月11日,陈士榘来到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见邓**,他要求邓**命令中原野战军部队让出一个便于他指挥和使用部队的位置。邓**面有不悦之色,电询所属各部队后,说道,无一愿意出让位置者。陈士榘拂袖率部南下而去。陈士榘正在行进间,邓**来电说: “停止南下,你到第6纵队指挥攻歼黄维。” 陈士榘复电回答说: “1个纵队不行,所有部队统统归我指挥方可。” 邓**深知陈士榘的脾气。在淮海大战期间,善于打桥牌的邓**,几乎没有对手。可是,他与陈士榘在一起,则是屡战屡败,陈士榘是局局必争,从不相让。邓**对人说:“陈士榘,太傲了!”
此时,邓**见陈士榘如此要求,沉思良久方才回答说:“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