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 【转】连载:毛泽东大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6: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4-7-9 17:24 编辑

【注:前162章导读表在26页】
连载:毛泽东大传——190
第190章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话说1947年9月12日,毛泽东写信给毛岸英,鼓励儿子进步。
自中共中央撤除延安,毛岸英随着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先后在山西省的兴城、临县参加土地改革工作。他每到一地,都给父亲写信汇报思想和工作,以便得到父亲的教导。他在临县郝家坡土改时,给父亲写信说:
“我在郝家坡2个多月的土改工作中,学得了如下东西:1、最重要的一点,认清了自己所站的无产阶级立场。2、群众路线就是阶级路线加上民主作风。3、不把农村中的阶级斗争掀起到最高程度,是不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4、没有群众的监督,没有民主,干部便必然变坏,必然会在人民头上为所欲为,哪怕这干部在未当干部时成份是好的,人也是很好的。”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也一直惦记着儿子,多次给儿子写信。
毛泽东在12日的信中写道:
岸英儿:
别后,晋西北一信,平山一信,均已收到。看你的信,你在进步中,甚为喜慰。永寿这孩子有很大进步,他的信写得很好。复他一信,请你译成外国语连同原文,托便带去。我们在此很好,我的身体比在延安要好得多,主要是脑子休息了。
你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可托周扬同志设法或能找到一些。我们这里打了胜仗,打得敌人很怕我们。
问你好!
毛泽东
9月13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令陈赓、谢富治、韩钧说:
“卢氏我军应即将卢氏以西以南地主围寨攻克,并相机袭占商南及紫荆关……秦率主力应即向东南方面发展,相机攻占伊阳、临汝、鲁山、宝丰、郏县、方城、南召等薄弱据点。”
再说贺龙带着毛泽东写给续范亭的信,代表毛泽东和党中央从前线东渡黄河,来到山西临县看望续范亭,哪知续范亭已于9月12日病逝了。续范亭的夫人许玉侬含泪向贺龙奉上了续范亭的遗嘱。这是续范亭在临终前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敬爱的毛主席和中共中央:
范亭自辛亥革命以来,即摸索为民族和人民解放的真理,奋勇前进,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认清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才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彻底解放的道路。七七抗战之后,即欣然接受领导,参加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战建设工作,想从此更好为人民服务,以偿平生夙愿。孰料范亭方奋力以赴之时,竟以身染重病,去延休养。在延数年,蒙党百般爱护,尤觉欣幸者,得以时常聆听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教导。范亭奋斗一生,始于今日目睹解放区广大人民的真正翻身,真正看见了新中国的光明前途,每自不禁感奋,热泪夺眶而出。屡欲请求入党,作一名革命军的马前卒,以终余年,但以久病床褥,迄未提出。现范亭已病入膏肓,恨不能亲睹卖国贼蒋介石之行将受审,美帝国主义之滚蛋,与全国人民之彻底解放,是为憾耳。范亭数年来愧无贡献,然追求真理之志未尝一日或懈也。在此弥留之际,我以毕生至诚敬谨请求入党,请中共中央严格审查我的一生历史,是否合格,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专此谨致
布尔什维克的敬礼!
续范亭
贺龙马上将这一不幸的消息电告毛泽东。毛泽东惊悉续范亭逝世的消息,非常悲痛。
9月13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致唁电给晋绥行署、中央分局、军区司令部,并转续范亭家属,唁电中写道: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军区司令部并请转范亭同志家属:
接电惊悉范亭同志病故噩耗,至深哀悼。范亭同志早年参加同盟会,即献身于民族民主的革命事业,百折不挠。在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山西新军为坚持山西抗战与山西民主化而奋斗,功在国家。范亭同志在弥留之际,遗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革命忠忱,实令人感奋。本党决定接受范亭同志的要求,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以此引为本党的光荣。望我晋绥边区党政军民各方同志一致努力,继承范亭同志遗志,与晋绥人民团结前进,发展与巩固晋绥解放区。争取爱国自卫战争的彻底胜利,并望范亭同志家属节哀。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9月15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令陈谢兵团说:
“相机攻占临汝、郏县、襄城、叶县、宝丰、鲁山、方城南召诸城,威胁平汉路,迫使3师、10师等部向洛阳东南各县救援。”
9月1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令陈赓、谢富治、韩钧说:
“9纵主力应指向嵩县、伊阳、临汝、郏县、襄城、叶县、宝丰、鲁山、南召9县,相机攻取各城。工作重点放在卢氏、嵩县、伊阳、鲁山、南召、内乡6县交界地区(即伏牛山)。”“4纵执行转向襄阳、南阳方向作战之任务,在豫西南、鄂西北十多县(西至安康、洵阳,南至宜城、南漳,东至泌阳、枣阳,北至伏牛山),歼灭敌人,建立根据地。”
9月17日,陈毅、粟裕根据毛泽东7月23日准备以叶飞、陶勇等3个纵队渡江建立闽浙赣根据地的战略设想,致电中央军委,报告华东野战军西兵团的状况,电文中说:
“如中央最近期内准备以1、4、6纵队向长江以南出动时,则拟将1、4纵开黄河以北整补1个月,待机南下,执行游击任务。”
9月18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令陈谢兵团说:
“请令秦基伟主力(两个旅)由伊阳向东,相机攻占临汝,然后由临汝向东南,以1个旅相机攻占郏县、襄城、宝丰、叶县,威胁许昌,吸引整3师及124旅向该方向救援。该旅即留在上述各县,与救援之敌周旋。以另1个旅相机攻取鲁山、南召县城后迅即转至卢氏、嵩县、伊阳、鲁山、南召、内乡6县,即伏牛山地区纵横200里内外展开乡村工作,剿灭民团、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创造该纵后方。必须使该纵干部明了,该纵后方不是新安、渑池,而是伏牛山,用全力在伏牛山建立根据地,是为至要。”
9月21日,毛泽东率昆仑纵队由葭县的朱官寨出发,转移到葭县张家崖窑。
9月23日,毛泽东率昆仑纵队离开张家崖窑,向葭县的神泉堡转移。在途中,路边枣树上挂满了珍珠、玛瑙似的大红枣。这一带的枣子,个头大,肉儿多,没虫子,看了就让人眼馋。战士们行军又饥又渴,鲜美的枣子对他们的诱惑力就更大了。此时正是收获季节,地上落了不少熟透的枣子。一个卫士说:
“吃树上的枣子是违反群众纪律,从地上拾一个吃没关系吧?”
他说着就从地上拾起一个枣子塞进嘴里。阎长林和其他几个人也照此办理,吃了枣子。汪东兴也觉得枣子落在地上实在可惜,就从地上拾起两个吃了。阎长林和卫士们的动作毛泽东没有看到,可汪东兴的动作恰巧被毛泽东发现了,他大声说:
“汪东兴,你怎么带头违反群众纪律呀?”
汪东兴说:
“没有啊,我是从地上拾的。”
毛泽东说:
“树上长着是老百姓的,掉到地上就不是老百姓的了?枣子熟了当然会往地上掉,不会往天上掉。”
阎长林和卫士们有些不服气,他们笑着和毛泽东辩论,都说吃地上的枣子不能算是违反群众纪律。汪东兴也说:
“当然主席说的对,枣子在树上在地上都是老百姓的,可掉在地上的不拾,踩坏了怪可惜的。”
毛泽东耐心地说:
“枣子掉在地上,踩坏了也没人说你违反群众纪律,可是你拿起来吃,老百姓看到了,不知道你是在地上拾的还是从树上摘的,就会以为你违反群众纪律。”
这个道理把卫士们都说服了,汪东兴说:
“我们一定记着主席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群众影响。”
神泉堡坐落在葭芦河以南,依山傍水,宁静而秀丽,有30几户人家,150多口人。村子东南是一条大川,村南有一条很长的深沟。
部队在这里住的条件好多了,毛泽东和江青住一个窑洞,周**、任弼时等领导人也都各自有一个窑洞,而且窑洞都是砖砌的,又大又干净。毛泽东还有一个窑洞用以办公和开会,这是自撤离延安以来第一次有了办公开会的地方。
中共葭县县委书记张俊贤来到神泉堡,看望9支队。叶子龙和汪东兴接见了他。张俊贤说:
“神泉堡离葭县县城只有15里路,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办,通知我们一声就来。”
9月25日早上,驻在阎家峁的中央警卫团刘辉山团长来电话说,上午11时,中央警卫团举行欢迎新战士大会,请中央前委首长们参加。
原来,警卫团从前方调来一批战士,这些战士一看警卫团住的房子很差,穿的衣服很破,吃的也不好,就不相信这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他们有的说:“我们是来保卫毛主席的,这里没有毛主席,还是让我们回去打仗吧!”有的说:“我们要看一看毛主席是不是真在这里。”警卫团领导做工作都没有用,他们不相信自己来到的部队是中央警卫团。毛泽东得知这个情况,就说:
“好吧,他们既然不相信,咱们都去和他们见见面。”
早饭后,周**、任弼时、陆定一等人先行一步。毛泽东在叶子龙、廖志高和汪东兴的陪同下,随后出发。毛泽东在中途下马散步,叶子龙几人和毛泽东合影留念。上午10时50分,毛泽东一行到了阎家峁。
中央警卫团欢迎新战士的会场设在团部驻地打谷场上,场上设有一个主席台,主席台上摆放了长桌、长椅。毛泽东一行来到会场的主席台上,全场军民热烈鼓掌欢迎。
刘辉山团长主持会议,他宣布大会开始。然后跑步到毛泽东面前,立定行军礼,请毛泽东讲话。毛泽东站起来,向欢呼的人们招招手,说道:
“我们来看看你们,你们就放心了,就相信党中央住在这里了,就会安心工作,好好学习。”
毛泽东接着讲了国内的形势和枪杆子的重要性,要求战士们要熟练地掌握武器。他最后说:
“你们是青年人,要好好学习。前途是光明的,你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
周**、任弼时也在会议上讲了话。
这天晚上,毛泽东一行在团部吃了晚饭,就住在阎家峁一个大院里。这座大院通道两旁都是茂密的葡萄架,房子也很漂亮。毛泽东感叹地说:
“这一带地主,盖这样多的房子,不知老百姓要花多少工呢!”
警卫团的人告诉毛泽东说:这是我们西北野战军参谋长阎揆要同志的家。
阎揆要,1904年出生,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参加清涧起义,抗战时期在八路军总部工作过。
毛泽东熟悉阎揆要,但没有想到今天会住进他的家里,就笑着说:
“是呀,地主也能办些好事,为我们培养了有文化的革命人才。”
这天晚上,警卫团里的几个参谋、干事和战士们,给毛泽东等人表演节目,有京剧清唱、二胡独奏、陕北民歌、山东快书。毛泽东、周**、任弼时在轻松愉快的的演出中笑得合不拢嘴。
9月25日,陈毅、粟裕电告中央军委、毛泽东并刘伯承、邓**、徐向前、滕代远、饶漱石、黎玉,电文中说:
为了保持主动,决定全军大部越陇海路南移,发展豫皖苏广大地区。
9月26日,西北各界人士1800多人,在临县督村为续范亭举行了追悼大会。
这一天,解放军总卫生部部长苏井观来到神泉堡,向周**汇报了工作后又来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问道:
“续范亭同志在晋西北逝世了,你知道吗?”
苏井观说:
“知道。续先生临终前还写过一首《斥蒋贼》的诗,他写的是:
‘人民公审蒋中正,项上忽生千万头。好教每人杀一个,淋漓痛快报公仇。’他在昏迷中醒来后还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临终前没有看到蒋介石被人民审判,十分遗憾。”
毛泽东闻言,连声赞叹,他说:
“续范亭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9月26日晚,陈毅、粟裕率3个纵队,陈士榘率3个纵队,分两路挥师南下,越过陇海路,挺进豫皖苏,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
9月28日,陈毅、粟裕电告中央军委、毛泽东并转刘伯承、邓**说:
“我们自即日起拟以半月至20天时间,分路辗转活动于陇海、平汉、津浦与沙河之间,以歼灭该区内之保安团队、反动地方武装,并破击铁路为主要任务,以分散敌人,以及布置地方工作,了解地方情况,并准备予尾追之敌以歼灭性打击。似此半月行动完成后,拟再集中打较大之歼灭战。”
9月29日是中秋节,毛泽东在神泉堡住所的院子里,和周**、任弼时一起,请警卫人员席地而坐,就着辣椒喝酒,一同赏月谈天。
晚上,周**给远在河北平山县的邓颖超写信说:
“对月思人,不知健康否?”
毛泽东也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儿女。
原来,贺子珍带着毛岸青和娇娇于1947年秋与蔡畅、王稼祥夫妇一起,已经从莫斯科乘火车回国。
娇娇在回国途中特别高兴,她和二哥毛岸青用俄语讲故事,说笑话。唯有贺子珍坐不住,她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脸贴着车窗玻璃往外看看。列车终于驶进了中国的领土,终于驶进了哈尔滨车站。
此时的哈尔滨,已经是满地金黄色的落叶。贺子珍快步走下车,娇娇跟在后面小跑着,差点跌倒。他们的前方,站着几个人,其中一个人远远地微笑着向他们走来。贺子珍走过去,和那人紧紧地握手,激动得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来接贺子珍、蔡畅和王稼祥夫妇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富春。
李富春和蔡畅是中国共产党内最著名的一对恩爱夫妻。由于他们二人从年轻时候起在国外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受到的影响也就比较大,他们在生活上保留了不少外国人的习惯:李富春喜欢穿皮鞋,而且走起路来更喜欢那种嘎吱嘎吱的响声。在他们夫妻之间,李富春称呼蔡畅叫“姐姐”,蔡畅称呼李富春叫“弟弟”。如果夫妻之间长时间未见面,一见面不管有什么人在场,他们也会旁若无人的拥抱接吻。这一次夫妻俩久别重逢,自然也免不了要再亲热一番。
王稼祥到达哈尔滨后,通过东北局向中央报告说:
“我已经恢复健康返回祖国,并等待下一步行动的指示。”
中央复电指示王稼祥留在哈尔滨,任命他为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后又兼任东北局宣传部代部长。
贺子珍也带着毛岸青和娇娇,暂时被安排在哈尔滨休养。蔡畅因毛岸青中文比较差,就向东北局建议说,为了安全,不必让岸青去学校读书,让女作家草明辅导他学习中文。
此后,贺子珍先是在东北财政部担任机关总支书记,后又调到哈尔滨总工会干部处工作。毛岸青和娇娇则开始像呀呀学语的小孩子一样,在草明的辅导下,学习他们认为难学、难记的祖国的方块字。正在山东战场上同进攻胶东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的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师长贺敏学,派妻子李立英带着5岁的女儿贺**,到哈尔滨看望妹妹贺子珍。李立英爽直热情,与贺子珍很谈得来。两人带着孩子们朝夕相处,同睡在一张床上,通宵夜话,给贺子珍带来不少宽慰。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6: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想到此处,面对明月,吟出了一首小诗:
喜闻捷报
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千里鸿音绝,儿女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9月底,刘邓大军已经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实施战略展开:3纵在皖西,6纵(欠1个旅)在鄂东,1纵、2纵在大别山北麓商城、罗山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6000余人,解放县城23座,初步打开了局面。
此时尾追刘邓大军的23个旅也进入大别山,企图将刘邓大军赶出大别山。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的“目前作战似应避开桂系主力,集中歼灭中央军及滇军”的指示,进行了河风桥、钟铺、斛山寨战斗,将敌人的机动兵力全部调到大别山以北地区。
9月底,10月初毛泽东连续电示陈、粟说:
在1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队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从事歼灭境内小股敌军、民团、地匪、保甲,发动群众,建立政权,进行土地改革。每师拨出1个营的干部架子及1个连的兵力,建立各县武装基干;各纵主力则在自己辖境内往来机动作战,包括破击铁路在内,使敌主力置于无用之地,疲于奔命,为不久的将来集中兵力作战打下基础。
此时,陈谢兵团经过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5万余人,控制了陇海路250多公里,一度解放了禹县、舞阳、桐柏等10余个县城,成立了豫陕鄂军区和8个军分区,割断了胡宗南与顾祝同东西两大集团的联系,调动了进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一部回援,实现了牵制大别山之敌、支援刘邓大军的目的。
1947年10月4日,毛泽东在给各战略区的电报中称赞陈赓、谢富治用兵灵活,他写道:
“陈谢10个旅分散5个旅于豫西、陕南10余县,打民团、土匪、保甲及1团1营之正规军,集中5个旅打中等规模之仗,甚有效力。”
10月8日,集结在大别山北部的敌6个多整编师,企图合击刘邓大军。刘邓大军避实就虚,在六安东南的张家店歼敌1个旅。
10月8日,毛泽东高兴地说:
“我刘邓、陈粟、陈谢3军共48个旅,约40万人,业已在长江、黄河间立住脚跟。”
10月8日,毛泽东写信给毛岸英,他写道:
岸英:
告诉你,永寿回来了,到了哈尔滨。要进中学学中文,我已同意。这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想看见他。你现在怎么样?工作,还是学习?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们距离已很近,时常有信有她画的画寄来,身体好。
我和江青都好。我比上次写信时更好些。这里气候已颇凉,要穿棉衣了。再谈。
问你好!
毛泽东
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这个大纲是中央工委刘**、朱德、董必武、彭真等人根据毛泽东的要求,于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西柏坡召开的、有各解放区代表100多人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的。大纲草案提出后,曾经由毛泽东多次修改。《中国土地法大纲》共有16条内容,其主要内容是:
1、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2、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3、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门,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4、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5、规定农会和贫农团为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同时组织人民法庭,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实施。
10月10日这一天,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口号67条,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以中央军委的名义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10月12日,中原局发出了《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决定建立鄂豫皖西两个军区和区委。积极发动群众。
此时,陕北战争的紧张阶段已经过去了。西北野战军向南挺进,横扫黄龙山区,接着又攻克延长、延川、清涧3座县城,绥德、瓦窑堡的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至此,除延安、甘泉、鄜县几个孤立据点,所有陕北被胡宗南军队占领的县城,都回到了人民手里。
由于形势相对稳定,毛泽东除了指挥全国的作战,可利用的时间相对多了,他十分想多读一些书,并开始他的英语课程学习。为此,他派江青带着几个警卫员渡过黄河,到山西后方取一些书来,顺便看看女儿李讷。
10月15日,毛泽东在给陈毅、粟裕的电报中说:
“战局可能发展得快,6个月内(10月至3月)你们各纵在河淮之间作战。6个月后(约在明年4月)你们需准备1个或2个纵队出皖浙赣(不是去浙赣)边区,那时拟以刘邓方面派1个、两个纵队出湘鄂赣边。”“哪些可以实行,哪些与情况不符,不能实行,请表示你们的具体意见。”
10月16日下午3时,毛泽东找来叶子龙和汪东兴,对他们说:
“我准备出去到葭县城内城外去看看。最近身体感到有些疲劳,下去看看,一来了解一些情况,二来换个环境活动活动,可能对身体有好处。我想东兴和徐业夫跟我下去以外,再带上警卫班及必要的工作人员就行了,你们考虑一下,总之是下去的人不能太多。子龙留下。”
汪东兴说:
“我同意主席的意见,为了行动方便,这次就不带电台了。我们带上5个骑兵,来回送信送文件方便,也快些。”
毛泽东说:
“同意带5个骑兵。子龙,你前5天不要送文件,5天后我要文件,通知你再送。”
10月17日,毛泽东从神泉堡动身,朝着向正东的一条大道前往葭县县城。此时,天清气爽,毛泽东骑在马上,显得很轻松,他兴致勃勃地欣赏着陕北秋季的景象,还不时地和工作人员说说笑笑。毛泽东对阎长林说:
“咱们去看看黄河吧!”
阎长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反问道:
“去看黄河?”
毛泽东说:
“是啊,以前大家都劝我过黄河,我也不去想它。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倒很想它。在延安时就听说,黄河边上的葭县,是陕北通往各根据地的要道口,非常险要,我想亲眼看看它到底怎么险要。”
毛泽东一行人来到一座大山下,下了马,远远望见葭县县城竟然直陡陡地挺立在山顶上。
葭县古称葭州和葭芦县,位于陕北省东北部,东邻黄河,与山西省临县及三交区隔河相望,西南连米脂县、西北接榆林、神木县,南邻吴堡县。葭县因三面环水,形似孤岛,自古因有“铜吴堡、铁葭州、烂泥捏的绥德州”的说法,所以,素有铁葭州之称。后来在1964年,因葭字生僻,改为佳县。
遥望着高高在上的葭县县城,有人说:
“葭县县城这么高呀!”
毛泽东说:
“行军打仗,我们从来不怕山高路远,今天更难不住我们了,走,上!”
他说着撇了老青马,大步踏上石阶。葭县县委书记、县长在城门口迎接毛泽东。
葭县县城的街上,店铺都开了张,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毛泽东走在十几个随行人员中间,起先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待走完半条街,突然被一个青年人认出来了,他喊道:
“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
消息一传开,从四面八方围拢来的人群,顿时把一条街挤得满满的。毛泽东微笑着向行人招手。人们欢呼着,沸腾的人群越围越紧。迎接毛泽东的县长在前面开路,挤也挤不动,县长把毛泽东一行领到不远处的县政府门口,谁知县政府的大门也被围住了,县长怎么解释,人民也不离去。县长见无法通过,只得折回来,领着毛泽东穿过一家院落,来到了县政府。毛泽东休息了片刻,就要去看黄河。政府外的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县长说:
“试试看吧,未必出得去。”
毛泽东一出大门,群众像动荡的大海,潮涌浪翻,立刻被人潮淹没了。十几个警卫和卫士,费尽气力才把毛泽东拖回县政府院里。前面是无法通过了,县长只好引路,穿过几个院子,尽绕小胡同走,来到县城东门,城内大街小巷还传来群众发自肺腑的欢呼声。毛泽东的胸膛起伏着,他敞开棉衣纽扣,两手插在腰间,迎风而立,俯瞰脚下。黄河就在县城的山脚下,此时正是夕阳西下,黄河宛如一条金色的龙。他不禁赞叹说:
“真美啊!”
县长指着毛泽东一行上山时走过的小路说:
“从黄河上葭县城,只有这一条小路可通。”
毛泽东说:
“自古说黄河有百害而无一利,这说法是因为没有站在高处看黄河。站低了,便只见洪水,不见河流!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
毛泽东将大手一拂,深情地说:
“不谈五千年,只论现在,没有黄河天险,恐怕我们在延安还待不了那么久。抗日战争中,黄河替我们挡住了日本帝国主义,即使有害,只这一条,也该减轻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利用黄河的水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到那时,对黄河的评价更要彻底改变了。”
他转过身,指着西南边一座大山问:
“那是白云山吧?”
县长说:就是白云山,山上有个白云庙,远近闻名,热闹得很。毛泽东说:
“倒可以去看看。”
太阳落山了,毛泽东一行回到城里,天已经黑了。在大街上,远远闻到一阵肉香。街两边到处摆着卖煮羊肉、羊杂碎的摊子,吃的人很多。一家卖羊杂碎汤的小店,正煮着一锅热腾腾的羊杂碎。毛泽东吸吸鼻子,说:
“咱们就在这里吃晚饭吧?”
县委书记说:
“主席想吃羊肉、羊杂碎,这好办,我们买一点回去吃,怎么样?”
毛泽东笑着说:
“买回去吃就不香了。”
阎长林说:那些东西做的不卫生。毛泽东看了他一眼,说:
“什么叫卫生呀?我知道你们是对我说的。要是吃,你们都比我吃得多,也不会死人。”
县委书记说:
“这里的羊杂碎吃不得,你们仔细看看,这些羊肠子肚子都洗得不干净。”
毛泽东一听就笑了,他说:
“羊吃草长大,羊粪不过是羊消化过的草,煮熟了吃点也没有关系。”
说罢,笑着离开了羊肉摊,向前走去。
县政府准备的晚饭果然很丰盛,还有清炖羊乳,羊杂碎汤,毛泽东对阎长林说:
“你到街上去买一碗,比一比哪个好吃。”
阎长林说:老乡关门了。毛泽东不高兴了,说:
“你还没去,怎么知道关门了?”
阎长林只得去买了一碗,毛泽东尝了尝,说:
“你们都吃一点,看哪个好?保管你们愿吃买回来的。”
晚饭后,毛泽东在住处召集干部谈话,了解葭县的土地改革情况。毛泽东说:
“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半封建剥削制度,这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能够胜利发展的基础,所以美蒋反动派最为惧怕。你们要依靠群众,把土改工作做好。”
第二天清早,毛泽东接见出席县委召开的区委书记和区长会议的干部,他应县委的要求,作了一个简单的形势报告,对支前和土改作了指示。当县委的同志把一块白布送到毛泽东面前请他题词时,他略加思索,挥笔写下了: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
欲知毛泽东此行还有什么趣事?请继续看下一章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6: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毛泽东大传——191
第191章
“将来西南有长江,西北有黄河,再加上修铁路,修公路,还有飞
机航运,交通成网,非常方便,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就不用骑马了。”
话说早饭后,毛泽东和随行人员在县委负责人的引导下,离开葭县县城,循着一条独一无二的羊肠小道,七弯八拐,下到了黄河边上。
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毛泽东一行站在河堤上,眼见得天际碧空无云,河面上浊浪汹涌,遥远的对岸,隐约可见片片丛林,郁郁群山。毛泽东看一会儿,有些惋惜地说:
“咱们来晚了,早来1个月,可以下水洗澡,该有多好!”
说话间,忽见一条小船,穿浪而来。船工包着白羊肚毛巾,赤膊摇桨,他那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毛泽东用手一指,大声说: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毛泽东待到小船拢岸,摆渡人一下船,就上前搭话,他说:
“快穿上衣服,不要伤风。”
船工们说:
“没关系,习惯了。穿上衣服干活反而不方便。”
毛泽东问道:
“敌人来的时候,你们把船放到哪儿?”
船夫们说:
“早摆过河东岸了。”
毛泽东说:
“他们有枪有炮,不会把船打沉吗?”
船夫们笑着说:
“船一摆过去,就沉下河底,或埋在沙子里,他连影儿也看不到,往哪儿打?”
毛泽东说:
“噢,真有办法。将来我们要过黄河,请你们给摆渡好吗?”
此时,船夫中有人认出了毛泽东,他兴奋地叫起来:
“原来你是毛主席!”
其他船夫也慌忙上前和毛泽东握手,他们说:
“毛主席,我们等着你,一定安全地送你过河。”
毛泽东笑着说: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毛泽东辞别船夫们,要到村子里去看看,县委的负责人要陪同前往。毛泽东说:
“我们只是看看,不要耽误你的工作,请你先回去吧。”
1947年10月18日,西北各界人士3000多人为续范亭举行葬礼。
这一天,谢觉哉替毛泽东为续范亭拟了一幅挽联,毛泽东一看,只见他写的是:
为民族翻身,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眼睛亮得很,骨头硬得很,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毛泽东点点头,说:
“还好。”
他提起笔,蘸饱墨,将挽联稍加改动,一挥而就,书写成了一幅流传后世的著名挽联:
范亭同志千古!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毛泽东立即派专人将花圈和挽联送往续范亭葬礼现场。
10月20日晚,毛泽东住在白云山下的南河底村一个农民的家里。老乡见是毛泽东来了,忙烧了热炕。
毛泽东自撤离延安后,一直没有睡过热炕,都是借老乡的门板搭铺。这一次警卫员怕他不习惯,想给他搭个铺,毛泽东说:
“老大娘一片好心,烧了热炕,就这样睡吧。”
10月20日晚,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令陈谢兵团说:
要以兵团主力5个旅“相机攻占陇海以南,平汉以西、方城、南召、舞阳之线以北诸县,歼灭民团、保甲、土匪及小股敌军。”
10月21日凌晨,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在一份党内指示中说:
“陈谢兵团本月底休整完毕,11月初开始攻击嵩山区及以南各县,准备12月上旬协同刘邓破平汉。”
10月21日,天气晴好,太阳暖洋洋的。毛泽东吃罢早饭,拿着那根柳木棍就上路了。县长听说毛泽东要参观白云庙,从城里赶了来陪同。大家围绕着盘山的松柏林荫道,向前攀爬。毛泽东对李银桥说:
“我是去过大庙的。在湖南长沙读书时,我和一个同学徒步走了5个县,做社会调查。我们身上一文没有。有一次到了沩山寺,讨得一顿斋饭。那寺庙好大喲,方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毛泽东登上白云山顶,放眼远望,愉快地说:
“白云山,真是名副其实,可惜今天无云,要是在雨季里,我们就像腾云驾雾的神仙啦。”
庙里的和尚恭候在庙门外,合掌施礼。毛泽东说:
“老师傅,我们来参观参观你们这个大寺庙,好吗?”
老和尚弯一弯腰,口中连称:
“欢迎,欢迎。首长请。”
毛泽东说:
“你们过去是称‘施主’么,不要坏了规矩。”
和尚在前头带路,把毛泽东一行引进一间大房子。老和尚不知来人是谁,但见县长殷勤的样子,猜想必定是个大官,也就殷勤掸尘让座。毛泽东说:
“不要费事。”
和尚端上茶,毛泽东喝了一口,问道:
“你们现在生活怎么样啊?”
和尚看了县长一眼,说:
“好,好的哩。”
“出家人不打诳语。”毛泽东微笑着,诚恳地说:“你们是超脱的,更要讲实话。每天来烧香拜佛的人多不多?”
和尚说:
“太平时,来烧香的就多些,最近来的人就比前些时多了。”
“烧一次香你收香客多少?”
“不多,烧一次香收2毛钱。以前信神的人多,出家的人也多,布施的人也多,收入也多,生活很好。如今出家的人少了,布施的人也少了,就是遇到庙会,也收不了几个钱,生活一时有些困难。人民政府叫我们自力更生,种点地,搞些农业生产,开头不习惯,现在手脚灵便了,倒也能劳动。打的粮食够吃,其它穿衣服、治病、修理寺院,一概由政府包下来,再加上收布施香火,生活倒也蛮好的了。”
“这不错呵,这是一大改变呵!”毛泽东说;他又问:“你觉得这种安排妥当吗?”
和尚忙说:
“托毛主席的福,安排得很周到。出家人也得随着社会进步啊。”
毛泽东说:
“讲得好!社会变了,人也要变。过去,和尚一不生产人口,二不生产粮食,现在要变。不生产人口可以,不劳动不行。劳动才是生活出路。新社会里,一切要靠自己劳动。参加劳动后,身体也好了。这是个好办法。今天在你这里‘取经’了。”
和尚说:
“不敢不敢。现在新社会,没有出家的人,我们这些人都老了。”
毛泽东对县长说:
“这可是个问题,他们年岁老大了,如果不收些年轻的徒弟,再过上几十年,这个地方就没人管了,这可不好。他们还是要收些徒弟,要往下传。边区政府是保护宗教自由的嘛,你们开会时也提一提,只要有人愿意出家,我看还是要收些新徒弟。”
和尚听毛泽东这么说,立刻高兴起来,说:
“我也是这么想,如果不收徒弟,将来就没有人上白云庙来了。”
毛泽东说要参观一下寺庙,和尚就前头带路,一路看下去。寺庙很大,佛殿甚多。毛泽东对匾牌古迹看得很仔细,有的还一字一字地读,他说:
“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保护,不要把它毁坏了。”
和尚高兴地连声说:
“施主说得对,施主说得对。”
毛泽东又指示县长说:
“县里要拨点经费,把庙修一修。”
县长说:
“我回去马上办。”
毛泽东要走了,老和尚说:
“明天是九月九重阳节,这里有庙会,还有大戏,施主也来看看吧,热闹着哩。”
毛泽东说:
“谢谢啦,我们要来看戏的。”
毛泽东一行回到了南河底村。
10月22日一大早,毛泽东就起来散步,他看到老乡们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走过去,就笑着问:
“你们到哪里去啊?”
老乡们都说:到白云山赶庙会去。毛泽东转身对阎长林说:
“走,咱们也去赶这个有趣的庙会。”
阎长林说:
“今天是第1天,人可能太多,是不是明天再去?这庙会还有好几天哩。”
毛泽东说:
“你们又怕不安全吧?赶庙会就是赶热闹,人少了还有什么意思?看庙看文化,看戏看民情。不懂文化不解民情革命是搞不好的。老百姓利用庙会去行善、做买卖、看戏,咱们不是去行善,也不买东西,就是去看热闹。我们去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了解这一带的民情和习俗,这对我们接近群众有很大好处。”
阎长林还是不敢答应。正好汪东兴来了,毛泽东说:
“汪东兴,我想到白云山赶庙会,你敢不敢让去?”
汪东兴知道毛泽东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就说:
“主席想去就去吧,反正现在老乡们都知道了,敌人也没有办法。”
毛泽东说:
“没有关系,如果有特务混进来,老乡们会把他们捉起来的。”
早饭后,毛泽东对卫士们说:
“走吧,今天只留2个人看门,大家都去!”
这一天,庙会上人特别多,大殿内外香烟缭绕,路边还摆了许多吃食担子。在寺院的最高一层,搭了戏楼,远远就听见锣鼓敲得震天响,毛泽东和卫士们寻声到了戏楼前。县长摆了一把椅子,请毛泽东坐,毛泽东摆摆手,他说:
“怎么,人家都站着,让我一个人坐着,这不太孤立了吗?”
毛泽东不但不坐,还一个劲儿往人堆里挤,站在他身边的一个老乡认出他了,消息一传开,人们挤得更厉害了,都想看看毛泽东。连台上的演员也停了演出,都挤出来看毛泽东。毛泽东招呼着老乡们说:
“看戏吧,老乡们,不要挤,咱们都是来看戏的。”
他又招呼着台子上的演员们说:
“你们快演吧,我是来看你们演出的,大家是来看戏的,不是来看我的。”
好一阵子人们才平静下来,演出继续进行。有人试图给毛泽东让出空地方,毛泽东说:
“没关系,咱们一起看。”
毛泽东见自己的出现已经影响了群众看戏,就向身边的老乡告辞说:
“你们好好看,我要回去了。”
说罢,挤出人群离开了。突然,身后的戏场里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再见……”
毛泽东也不断地回头,连声说:
“再见,再见!”
下山的时候,汪东兴问毛泽东:
“主席,今天换个地方住好不好?”
“为什么要换地方?”
“新鲜嘛,想到哪里住就到哪里住。”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今天大家在庙会上都看到我了,你怕反革命来袭击我们,是吧?”
“这也是一个原因,主要还是多住些地方新鲜。”
“现在我是听你的呀,一切由你安排吧。”
汪东兴见毛泽东答应了,立即派人把东西搬到邱家坪。这天晚上,毛泽东就住在了邱家坪。正好中央机关派骑兵通讯员送来电报,毛泽东处理完公务,又在灯下看书。
10月23日早上,毛泽东本来要参观邱家坪的造纸厂,但他临时改变了注意,要先看黄河渡口。他们一行人顺河下去,走了十几里。毛泽东看着岸上一群纤工,正“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合力拉纤,船上满载货物,靠河边运行。他觉得奇怪,就请教一个老乡说:
“都说黄河不通航,这里为什么会有运货船?”
老乡说:
“上下只能通航百余里,再往前走,河窄礁多,易出危险,就不通航了。”
毛泽东谢了老乡,对身边的人说:
“将来西南有长江,西北有黄河,再加上修铁路,修公路,还有飞机航运,交通成网,非常方便,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就不用骑马了。”
有个卫士说:
“坐飞机太悬了,万一掉下来,还不摔成肉饼!轮船也不保险,翻在河里,也得喂鱼。”
众人笑着说:
“巧事都让你碰上了!”
毛泽东也笑着说:
“照你这么说,我们只好骑马走路了。将来到了华北,再想回延安看看,还得来个长征。再远些,比如要到莫斯科去,那又怎么办呢?恐怕要走一辈子了。”
午饭后,毛泽东一行人回到邱家坪,他看到街上的墙壁上贴满了纸,就问:
“这是什么东西?”
有人说:
“这是造纸厂晒纸。”
毛泽东说:
“走吧,去看看,百闻不如一见。”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6: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邱家坪的造纸厂是一个手工造纸厂,用小毛驴拉着几盘石磨磨浆,纸浆盛在池子里,用面箩那样的东西往外捞,捞起来贴在墙上,晾干就是一张纸。
毛泽东一进造纸厂大门,工人们都鼓掌欢迎。有个工人喊道:
“毛主席!”
毛泽东说:
“我姓李,叫李得胜。”
“不,你就是毛主席!”
那位工人坚持说。毛泽东问:
“你怎么知道的,在哪儿见过我?”
“我在打沙家店时抬过伤兵,那时见过你。”
厂长向毛泽东汇报了造纸厂的情况,他说这个造纸厂,是在1940年响应“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号召建立起来的,主要是生产马兰纸。毛泽东问:
“一天能出多少纸?”
“一天可以生产10刀。”
毛泽东摸摸纸的厚薄,又问:
“原料供应得上吗?”
“用麦秸和马兰草做原料,不成问题。”
“纸的价钱多少?”
“每刀纸的价钱合1斗小米,或1斗半黑豆,或8升黄豆。”
毛泽东对这种农民企业很感兴趣,他说:
“什么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成长发展起来的。你们原先只有几个人,现在有几十个人,将来就可能有几百人,几千人。你们现在是工人,将来就要做工业方面的领导人了。我们国家这样大,造纸这行,大有前途。”
毛泽东看着工人捞纸很容易,就说:
“我也试一试。”
他接过面箩似的工具,往纸浆中捞了一下,只捞了半张,第2次第3次就好多了,只是不怎么均匀,就说:
“看事容易做事难啊!”
毛泽东从造纸厂出来,汪东兴问:
“主席,今晚上住什么地方?”
毛泽东想了一下,说:
“叫我决定的话,还是到南河底睡热炕去。”
10月23日晚,毛泽东一行再次回到南河底村,和房东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
这天晚上,骑兵通讯员送来了几份电报,请毛泽东审批。
原来在10月22日,晋察冀野战军聂荣臻与萧克、罗瑞卿、刘澜涛在清风店战役结束的当天,联名给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发报请示说:
“敌第3军军部直属队,率第7师全部及第22师之第66团(共4个团及1个军部和1个师部)在定县、望都之间被我包围,经两昼夜激战,已于今晨被我全部歼灭(内第3军军长罗历戎已被活捉)。现石家庄仅3个正规团及一部杂牌军,我拟乘胜夺取石家庄。军委是否批准此方针,请即复。不管怎样,提议太行准许以有力部队抓住阎氏敌人,以减弱石家庄防御力量。我们拟乘大战空隙到前线一行,并与野战军首长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
聂荣臻等人发完电报到了清风店,与杨得志、杨成武、耿飈等人谈了乘胜夺取石家庄的设想,野战军领导人均表示同意。
刘**、朱德接到聂荣臻等人的电报,认为石家庄没有城墙,守军只有3个团,周围有20里长的战线,第3军正副军长被俘,内部动摇,情况也容易了解,乘胜进攻,有可能打开,即使打不开,也能诱使第16军等部南援,在石家庄、保定之间将其消灭,也是十分有利的。于是,刘**、朱德致电中央军委,说明了这一意见。刘**、朱德又将中央工委的意见告诉了聂荣臻等人,还表示拟即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
毛泽东看了上述电报,亲拟电文致复聂荣臻等人说:
“清风店大歼灭战的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之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目前如北面敌南下,则歼灭其一部,北面敌停顿,则我军应于现地休息10天左右,整顿队势,恢复疲劳,侦查石家庄,完成打石家庄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力9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家庄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家庄。”
10月24日早上,毛泽东起床后来到打谷场上,正在帮助老乡打谷子的卫士们,放下手中的连枷,准备陪他散步,可他却拿起一个连枷说:
“你们打得好熟,我也打几下。”
毛泽东打了几下,打得很费劲,带起的谷子掉在了头上,挥舞一阵子,头上就冒汗了。一个警卫员接过连枷说:
“主席休息一会吧。”
毛泽东看到一群孩子在掰玉米,就说:
“那个活儿我可以干。”
小孩子们一见毛泽东来了,都高兴地围上来。毛泽东和他们开玩笑说:
“你们谁是地主呀?”
小孩儿们都认真地说:
“地主都让我们斗倒了,哪有地主呀?”
“不是地主,怎么会有这么多粮食呀?”
“这是我们好几家的粮食哩。”
毛泽东笑了,说:
“哦,原是大家的。”
孩子们又跳又叫:你是逗我们玩的!
10月25日,晋察冀野战军前委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在安国驻地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攻打石家庄的计划与准备工作,朱德赶来参加了会议。
10月27日,刘邓集中11个旅的兵力,在蕲春以东的高山铺地区伏击国民党军成功,歼其两个半旅约12000人,对创建大别山根据地产生了重要影响。
10月29日,周**给毛泽东送来信说,中央机关准备迁移到米脂县的杨家沟去,那里房子多,适宜办公,不通大路,便于保密。毛泽东决定离开南河底村。房东的2个孩子听说毛泽东要走,都依偎着他,不肯放手。毛泽东就说要送给他们点东西,既表谢意,又是纪念。
卫士们一听就急了。这样的事过去都是江青办的,现在江青到河东接李讷去了,大家身边除了被褥和换洗衣服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拿什么给孩子们呢?正在为难之际,李银桥说:
“主席用的毛巾和枕巾都是新的,先送给老乡,咱们再买。”
毛泽东说:
“你会想办法,就这么办。”
李银桥将毛泽东的毛巾、枕巾给了男孩女孩各一条。石国瑞对男孩开玩笑说:
“好好保存着,结婚的时候用。”
房东大娘拉着毛泽东的手说:
“才熟了又走,为啥不多住两天呢?”
毛泽东说:
“不能再住了,公家人外出,跟媳妇走娘家一样,得按时回去,不然要受批评了。”
老大娘说:
“还有人敢批评你吗?”
毛泽东笑着指指卫士们说:
“你问问他们,有没有人批评我?”
10月30日,毛泽东在陕北葭县城关附近李家坪的一个大院子里,接到了带着女儿李讷从河东回来的江青等人。原来,江青东渡黄河后,见到了分别半年的女儿,她决定带女儿回到毛泽东身边。她们渡过黄河后,与前来李家坪迎接她们的毛泽东会合。
“娃娃,我的大娃娃,乖娃娃,爸爸可想坏你了!”
毛泽东一见小女儿,便喊起来。他上去从江青膝下抱起李讷,举到空中,颠一颠,又落下来,搂在怀里,拍打着女儿的后背,在她的小脸蛋上亲一下,嘴里又不停地叫着“大娃娃,乖娃娃”。
“小爸爸,乖爸爸,我也想你呢!”
李讷留着齐耳短发,圆圆的脸,一双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眉毛,忽闪忽闪的。她搂着父亲的脖子,拍打着父亲的后脑勺,撒起娇来。负责照料李讷的阿姨在一旁说:
“李讷,不能对爸爸这样。对主席要讲礼貌。”
毛泽东头也不回地说:
“大娃娃就是大娃娃,小爸爸就是小爸爸。我们家里的主席就是小爸爸,女儿就是大娃娃。”
说罢,又问怀里的李讷:
“大娃娃,你哪儿想爸爸了?”
“这儿想。”
李纳用指头点点脑门。毛泽东一脸的灿烂:
“还有哪儿想?”
“这儿想。”
李讷小手按到心窝上。
“还有哪儿想?”
“嗯……这儿想。”
“脸蛋怎么会想?”
“想叫爸爸亲我。”
毛泽东哈哈大笑,在“大娃娃”的脸上接连亲了几口。他放下李讷,扶着她的双肩,夸她长高了,长胖了,也懂事了。李讷抱住父亲的胳膊不放,仿佛怕他再走了似的。江青怕冷落了同来照顾李讷的保育员,就提醒毛泽东说:
“你光看李讷了,这里还有个人呢。”
毛泽东这才注意到旁边还站着个大姑娘,忙伸出手去,说:
“欢迎,欢迎。很对不起你!你叫什么名字?”
那位姑娘握了一下毛泽东的手,说:
“我叫韩桂馨。”
“这个名字很好,你愿意在我身边工作吗?”
韩桂馨说:
“主席是为人民谋福利,要考虑党和国家的大事,身边的一些事就忙不过来。我能帮助主席做一些事,可以使主席更好地为人民办大事,我愿意在主席身边工作。”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夸奖说:
“小韩阿姨讲话很有水平么,你读过书吧?”
“读到高小毕业。”
“是个女秀才嘛。你是哪里人?”
“河北安平县。”
“太好了,以后你就是我们家里的一个成员了。我这里大部分都是河北人,你可以和他们谈得来。”毛泽东说着,朝李银桥叫道:“银桥,是你的老乡哩,你们都是安平县人,为革命走到一起了,这也叫缘分。过来,你们握个手吧!”
李银桥红着脸和韩桂馨握了握手。毛泽东介绍道:
“小韩阿姨,他是我的卫士组组长,也是咱们的党小组长。以后你就归他领导,有什么事多在一起商量。”
10月31日,毛泽东一行人回到神泉堡。他听说朱德去了石家庄前线,很不放心,就致电刘**说:请劝朱总回工委,不要亲临最前线。
欲知石家庄战役如何结果,请看下一章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5: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毛泽东大传——192
第192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
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
推进了自已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
话说1947年10月底,陈粟大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以纵队为单位分散展开,广泛发动群众,解放了洪泽湖以西、平汉路以东、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的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10000余人。
1947年11月6日晨,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野战军发动了石家庄战役,以第3、第4纵队及冀中军区独立第7、第8旅,冀晋军区独立第1、第2旅以及军区炮兵旅共56000万人,攻打石家庄。以第2纵队及独立第9旅,第3、第9军分区部队展开于定县南北地区,抗击从保定方面的国民党援军。参加进攻石家庄的部队,还有朱德从华东地区抽调来的1个榴炮营;支前民兵11000余人,民工82000余人,担架10000余副,大车4000余辆,牲口10000余头。
此时的石家庄虽无城墙,但从清风店战役缴获的《石家庄半永久防御工事、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要图》及俘虏的口供中得知:国民党长期以来,大力修筑工事,建筑了3道防线;留守石家庄的总兵力约25000人,由第32师师长刘英统一指挥。国民党军扬言:“石家庄是城下有城,共军一无飞机,二无坦克,国军凭着工事可以坐打3年!”
11月12日,国民党军第32师师长刘英向他的部下发出最后一道命令,他在命令中说:
“我和团长们被俘,你们坚守待援无望,停止抵抗,缴械投降……”
上午11时,石家庄终于获得解放。晋察冀野战军夺取像石家庄这样设防坚固的城市,在解放战争中还是第1次。
11月14日,毛泽东、周**、任弼时率领9支队,从神泉堡出发,到达阎家峁。
11月18日,毛泽东给吴创国写了一封回信:
创国同志:
10月25日来信读悉,甚为感慰。消灭一切敌人,你的志向很对。你对农民土地斗争所表示的热情非常之好,你的诗也写得好,我就喜欢看这样的诗。你年纪高,望保重身体。此致
敬礼!
毛泽东
吴创国寄给毛泽东的诗作原文是:“农民痛苦要诉清,分配土地自己耕。发展生产足衣食,消灭封建正气兴。土地改革无私情,分配果实要公平。大家都把地主斗,天下农民一家人。拥护主席是真理,相信群众定成功。”
11月20日,毛泽东率部到达葭县乌龙铺。
11月20日,陈毅、粟裕致电中央军委,汇报了部队进入豫皖苏的情况:部队南下后,脱离后方,无休息整顿,连续作战,艰苦疲劳,情绪受影响。打了几个胜仗后逐渐好转。但部队水土不服,患南方病甚多,且缺乏药物治疗,伤病员安置无安全保障。有的部队听说要南渡长江,也有不安心现地工作的。
11月21日,9支队到达米脂县申家硷。
11月22日,毛泽东、周**、任弼时率部到达米脂县的杨家沟。
米脂县地处陕西省东北部,东邻葭县,西界子洲县、南接绥德县,北靠榆林市和衡山县。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及当代开明绅士李鼎铭,还有国民党的著名将领杜聿明,都是这一带人。米脂县不但地主多,而且还有不少资本家。因此,农民们长期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杨家沟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封建堡垒,全村200多户人家,光地主就有70多户。
毛泽东来此之前,就已经了解了杨家沟的情况,到杨家沟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他们离村还有五六里路,就看见拦路搭建有一座座石牌坊;道路两旁还竖立着许多石人石马;高大的石碑,密密麻麻,一直排到村里。
毛泽东每到一座石碑前,总要停下一会儿,看看碑文。他一路看下去,尽是些颂扬祖上功德的文字。那些被称颂的人,有的是管粮食的官,有的是管治安的官,有的不过是个私塾先生。毛泽东说:
“别看是芝麻小官,这些人都是官府的爪牙,旧社会的统治者。那时候社会非常落后,有文化的人很少,只有地主子弟才读得起书,当得上官,向老百姓作威作福。”
毛泽东又走到一块石碑前,见碑上刻的是篆字,他看了看,笑着对身边的保育员韩桂馨说:
“这是一个相当于高小毕业程度的人。你是高小毕业的,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也要给你立个牌坊呢!”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毛泽东忽然小声问李银桥:
“你看小韩这个人怎么样?”
李银桥随口答道:
“不错。”
毛泽东神秘地望着李银桥,笑着说:
“你们可以多接触,多了解一些么。”
李银桥心里一热,低下头没言声。毛泽东像父亲同孩子说悄悄话一样,温和地说:
“多谈谈,互相多关心,多帮助,那多好呀。”
毛泽东一行人进了村,见到路两旁都是破旧的窑洞,土墙上用白灰、锅烟子新刷了一些标语,有一堵墙上,还抄写着《土地法大纲》全文。再往上走,才是一座座整齐的砖瓦窑,这是富人的居住区。
过了一段吊桥式的窄路,呈现出一座油漆彩画的高大门楼。门楼内豁然开朗,青砖铺地,迎面是一栋安装有玻璃窗户的楼房,楼房前筑有凉台。整个建筑飞檐彩画,富丽堂皇。据带路的人说,这是一座外国式的洋楼,因为这家地主的儿子是位留学生。这座庄院还有个特别的称呼,叫做扶风寨,因为它3面临崖,崖深数十丈,只有来路才能通往外界。在房子北面的山包上,还筑有围墙和碉堡。毛泽东观察了一会儿,笑着说:
“这个地主,不但会剥削人,还懂点军事常识。你们看,他很会选择地形。”
有人说:
“别看这家地主势力大,可就是胆子小。”
毛泽东说:
“压迫人的人,总是什么都害怕。不仅怕遭土匪抢劫,更怕穷人造反。你们看过《打渔杀家》吧?那个打渔老汉,就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跟地主拼命的。这在封建社会,是很常见的事情。”
毛泽东一行走进屋里,才发现这所房子外面只是一层玻璃走廊,里面也是用绿色油漆刷过的窑洞。众人议论起来,有的说:
“地主真会享受,这里准是冬暖夏凉。”
有的说:
“盖这所房子,不知要花农民多少血汗钱!”
毛泽东说:
“也算他做了一件好事,盖了房子,咱们来办公,比他吃光了好得多。”
自此,毛泽东一家就住在了这里。周**住在院内西边3孔窑洞里。其他领导人员住在下面一个大院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毛泽东又将9支队这一代号改为“亚洲部”。
这个时候,杨家沟正在搞土地改革,村里群众从早到晚忙着斗地主、挖浮财、分土地,情绪非常激昂。毛泽东让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参加各种会议,回来向他汇报情况。在一次散步时,毛泽东问阎长林:
“你家亲戚中有没有地主?”
阎长林说他父亲的舅舅是地主。毛泽东问:
“他对你们好不好?”
阎长林说:
“记得有一年快过年了,我家里没有粮食,还有人堵着门逼债。我父亲就到他家借钱。可是他说:‘要借钱拿文书来。’我父亲没法,只好把家里仅有的两亩地的文书抵押给他。”
毛泽东说:
“这件事可以给老乡们讲讲,这是个教育。地主对待穷人,不讲良心,无情无义。”
阎长林参加了不少会议,了解到杨家沟有不少地主或当过保长,或当过寨头,他们还组织过“铲共义勇队”,随意逮捕农民,安上通匪的罪名,吊打、烧烤、杀害,许多人被迫流亡。新政府成立后,那些地主又阳奉阴违,暗中破坏。今年春天这里开始土地改革,有些地主千方百计蒙混过关,所以至今还没有结束。阎长林向毛泽东反映了这样一件事:他和几个伙伴去参加会议,在街上听到群众议论说:
“这婚结得好,不骑马,不坐轿,溜溜达达过来了。”
他们打听是谁家结婚,人们气哼哼地说:
“除了村长,谁有这福气哩!”
阎长林他们赶到村长家,见炕上坐着个身穿粗布衣服细皮嫩肉的年轻女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位穷光棍汉娶的是沟东一家地主的女儿。那个地主为了找个保护伞,就把村长拉到家里,说要做个开明绅士,还要把女儿嫁给村长,真正和贫雇农打成一片。村长架不住利诱,就把他女儿娶到了家。毛泽东闻听此事,诧异地说:
“我们住的村子,还能出这样的事!如果村长被人拉过去,替地主办事,这个村的土地改革就搞不好了。告诉机关党委,立即组织一批干部,参加这个村的土改工作。”
阎长林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机关里抽出来一批得力干部,到村里帮助工作。任弼时还在杨家沟作了典型试点工作。过了1天,毛泽东问阎长林:
“村长的问题处理没有?”
阎长林说:
“村长刚把婆姨接进门,那个地主就把细软物件送到他家里,叫他藏起来。现在村长已经被撤换了,正在做检讨呢!”
毛泽东说:
“这就好了,群众有了这个经验,眼睛就会明亮起来,再不会上地主的当了。”
此时,毛泽东还研究了刘**总结的平山县整党经验,研究了绥德县黄家川抽补调剂土地的经验。后来,他又研究了晋绥区崞县平分土地的经验,并为之写了批语。
毛泽东建议将这3个材料印成一个小册子,发给每个乡村的干部参考。他在建议中写道:
“这种叙述经验的小册子,比我们领导机关发出的决议案和指示文件,要生动丰富得多,能够使缺乏经验的同志得到下手的方法,能够有力地击破在党内严重地存在着的反马列主义的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
“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前委的领导同志们,在对自己领导的各项重要工作发出决议或指示之后,应当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的经验,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现在是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依照党所指示的方向,向着封建的买办的反动制度展开进攻的时候,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但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迅速传播这些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这一时期,毛泽东最开心的是和小女儿李讷的团聚。平时,李讷由韩桂馨领着玩耍。毛泽东闲暇时,李讷有时不断地向爸爸撒娇,引得毛泽东哈哈大笑;有时她还把母亲教唱的《打渔杀家》片段,又是唱又是表演地给爸爸、妈妈和周**等人看。
由于形势相对稳定,任弼时、陆定一和其他一些领导人的夫人,也从河东过来和他们团聚。只有邓颖超因为在阜平县搞土改试点,所以一直没有来。
再说11月下旬,刘邓大军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建立了3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完成了战略展开,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此时,蒋介石为了争夺中原,经营华南,成立了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纠集了33个旅向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进行围攻。
毛泽东根据这一情况,指示刘伯承、邓**率部开展内线外线的斗争。同时指示陈粟大军、陈谢大军展开对陇海路、平汉路的破袭战,以吸引对刘邓大军围攻的国民党军。
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兵分两路,由邓**率3个纵队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由刘伯承率1个纵队向淮西转移,另以2个纵队越平汉路,开辟了桐柏,江汉解放区。
11月30日,毛泽东据陈毅、粟裕11月20日电反映的部队困难,复电陈毅、粟裕说:
“在明年8月以前,不准备派主力部队渡江,各部均要在现地安心工作与作战,仅准备在明年8月以后,派一部分部队渡江南进,究派何部,临时决定。”
此后,陈毅离开部队,赴西柏坡向中央工委汇报工作。
此时,毛泽东正酝酿着一个伟大的战略计划:派一支得力部队渡过长江,将战争进一步引向蒋管区,加速蒋家王朝的灭亡。
1947年12月上旬,毛泽东致电中央工委刘**,要在西柏坡汇报工作的陈毅立即到杨家沟参加会议。他在电文上说:
“中央想请现在中工委处的陈毅同志来此一商,往返约需1月,不知他的工作许可否?请征求他的意见,电告。”
此时,陈毅尚未到西柏坡。刘**接到毛泽东的指示电,立即转告正在赴西柏坡途中的陈毅。
12月11日,毛泽东致电粟裕说:
“陈毅已到中工委,现约其来中央一谈。”
这一天,毛泽东又致电陈毅说:
“沿途由贺龙、李井泉负责派车,派武装接送,并护送过黄河至米脂南四十里铺。请注意路上安全。”
12月11日,李鼎铭逝世,边区政府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为李鼎铭写的挽词是:
“李鼎铭先生与其他和李先生一样的开明绅士,在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斗争的困难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者进攻中国时期,在美帝国主义者援助蒋介石匪帮举行反革命内战时期,抱着正义感,毅然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人民民主事业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对于李鼎铭先生的逝世,表示我们的哀悼之意。”
此后,毛泽东与江青一起谈论了开明绅士问题。江青走了之后,毛泽东用有些沙哑的声音,问正在用黄杨木梳子给他梳头的李银桥:
“银桥,你见过开明绅士吗?”
李银桥说:
“在延安开大会时候见过李鼎铭。”
“不是那种见面。”毛泽东说。他用两根指头在眼角处揉揉,又说:“我是说,比如去他家里作客。”
“没有。”
“我说过利用暑假走了湖南5县的事,你还记得吗?”
“记得。您还到庙里讨过斋。”
“嗯,我也到绅士家里去讨过,那绅士比起这个地主来,算是开明多了。他没有儿子,只有几个女儿,都出嫁了。他是一位翰林,懂么?是一种不小的官,经过皇帝亲自考试的不小的官。
那天我们走到中午,在路旁一个小饭馆休息,饿得利害,就问饭馆的女主人:你知道就近有读书的人家吗?她说这后面的小山坡上,就住了位告老在家的翰林。我们决定去向他讨饭。你知道跟读书人怎样讨饭吗?”
“还有什么特殊的讲究吗?”
“你看,你就比我少一些社会经验。我和我那位同学用自己最好的书法写了一首诗,我现在还背得出:‘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谒学尊。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我们如果打着板子要饭,也许吃不饱,甚至被赶走。我们送去这首诗就不同了。”
12月中旬,陈粟、陈谢两路大军发动了平汉路、陇海路破袭战。
陈粟大军破坏了陇海路徐州至兰封段的铁路线,进一步沟通了豫皖苏与鲁西南的联系,迫使国民党军调集15个旅的兵力增援,其中包括用于进攻刘邓大军的8个旅,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
12月30日,刘邓、陈粟、陈谢3路大军在确山胜利会师,大别山、豫皖苏、豫陕鄂3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创建了中原解放区。
为此,毛泽东说:
“我刘邓、陈粟、陈谢3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的称赞。”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5: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7年冬,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各解放区农村中的党组织结合进行土地改革,进行了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即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毛泽东在一份党内指示中写道:
“全党同志必须明白,解决这个党内不纯的问题,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如果完不成整党的任务,“我们在农村中就不能前进”。此次整党的基本方法是“在党内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地揭发各地组织内的离开党的路线的错误思想和严重现象”。
后来在整党运动中,各解放区采取毛泽东一贯倡导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犯不同错误的党员给予不同的处理。对少数阶级异己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坏分子和反革命分子坚决清除出党,对犯有错误但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党员,不论其出身如何,都加以教育,而不是抛弃他们。
进入冬季以来,由于胡宗南几十万军队的抢掠、糟蹋和风沙雨涝、冰霜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陕北大地闹起了饥荒,上百万军民面临饿肚子的威胁。
这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过程中粮食最困难的一个时期。毛泽东、周**、任弼时也和当地军民一样,只能吃米糠、秕谷和瓜果合在一起再加几把黑豆片片熬成的“钱钱饭”,有时只能吃一点晋绥军区支援陕北的连豆皮都不去掉的黑豆充饥。
有一次吃饭时,李讷见大家的嘴都是黑的,就笑着对爸爸说:
“爸爸你看,阿姨、叔叔们的嘴都是黑的。”
毛泽东说:
“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吃了黑豆也能长胖长高。你也应该带上碗筷和阿姨一块去吃黑豆饭。听爸爸的话,你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
从此以后一直到1948年春,江青就带着女儿李讷坚持吃大灶饭,和工作人员一样,一天两顿咸水煮黑豆。江青还对女儿说:
“你看贫苦农民的孩子连饭都吃不上,有时偷马料吃,咱们有豆子吃就很好了,你说是吗?”
7岁的李讷点点头,懂事似的说:
“黑豆好吃。”
江青又说:
“我们是毛主席最亲近的人,一定不能搞特殊,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一定要做得更好。陕北的娃娃吃黑豆长得很壮,你也一定行。”
就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还号召中央机关所有人员,每人每天节约1两粮食,帮助群众度过春荒。很快,“亚洲部”全体人员节约了70石黑面和30石小米,分给了杨家沟和邻近几个村子的贫苦农民。
也就是在这一个时期,有一个知道不少秘密的警卫战士,因为吃不了苦逃跑了,大家派人把他追了回来。毛泽东看到逃兵年纪不大,长着一张娃娃脸,脸色煞白,满是鼻涕眼泪,身上沾满了灰土,吓得哆嗦个不停,听说要将他枪毙,就哇哇地哭叫起来,大喊:
“饶命!饶命啊!我不是投敌,我是想家呀!”
毛泽东本来最恨叛变、逃跑的人,可他一看到这个娃娃的可怜相,就大声地说:
“放了,放了,快放了他!”
周围的战士们说:
“他是逃兵,这小子坏呢。”
毛泽东说:
“他还是个娃娃么。快放了,别把娃娃吓坏了。”
一名干部不服气,说道:
“这么严重的问题,不判不关还放了,不执行纪律,以后怎么带兵。”
“只有你会带兵?”毛泽东停了一会儿,换上温和的口气说:“孩子小,刚参加革命,没吃过苦,受不了,想家。你再关他不是更想家了?他不是叛变投敌,他就是小么。快放了,多做点好吃的就少想家了,听见没有?”
就这样,这个逃兵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受到优待,接连吃了几天小灶。从此,他再也不逃跑了。
12月25日,中共中央前委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
毛泽东为了开好这一次重要会议,在他的主持下,从12月7日到24日这18天的时间里,一直进行着预备会议,与会者分成政治、军事、土改3个小组,广泛收集情况,准备资料,对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进行研究。毛泽东为写好在会议上的主题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花了很大功夫。他说:
“我好久没写文章,写完这一篇,就要等打败蒋介石以后再写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反复思考,写好了再修改,然后由江青抄写。他交代说:
“不要写错字,不要写草字,不要写怪字,不要写别字,不要写简字。”
江青抄写好后,再由毛泽东反复修改。会前,毛泽东又把草稿发给大家讨论。
12月25日这一天,毛泽东主持的“十二月会议”在他住所的小饭厅里正式开始,参加会议的有:周** 任弼时 林伯渠 王明 谢觉哉 李维汉 彭德怀 贺龙 习仲勋 张宗逊 叶剑英 陆定一 李克农 马明方 张德生 甘泗淇 王维舟 李井泉 赵林 李涛
列席会议的有:范长江  胡备文  崔林 叶子龙  汪东兴  廖志高 罗青长  黄树则  张文舟
毛泽东首先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已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4亿7千5百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在报告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土地改革、经济、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在军事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其具体内容是: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3倍、4倍、有时甚至是5倍或6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以求达到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下有胜利的把握。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毛泽东对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阐述了土地改革的方针。他说,
“我们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地主富农应得的土地和财产,不能超过农民群众。但是,曾经在1931至1934年期间实行过的、所谓‘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的错误的政策,也不应重复。”
毛泽东明确了土地改革运动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他说:
“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毛泽东阐述了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他说: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12月2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周**作了军事报告。
这一天,是毛泽东54岁生日,各解放区早已发来了电报,有的要为毛泽东祝寿,有的说要打个漂亮仗,并部署了战役计划,请求中央前委批准。毛泽东一一拒绝了。对于后者的要求,他说:
“如果不是为我祝寿,我可以批准,为我个人,我不能批准。为我祝寿打漂亮仗,不为我祝寿就不打漂亮仗吗?”
参加会议的领导干部们,也纷纷对毛泽东说:
“我们赶上吃你的寿面了。”
毛泽东笑着说:
“寿面并不能使人长寿啊!吃不吃无所谓哟。”
大伙儿说:
“沙家店战役结束了,全国进入反攻阶段,应该庆祝这一胜利,顺便为你祝寿。”
毛泽东说:
“那可不行哟,就是全国解放了,党内也不可搞祝寿活动。”
毛泽东见大家不理解,就板着指头说:
“第一,眼下群众和部队还缺粮吃,我们不能忘掉群众疾苦,破费东西搞祝寿。第二,我们都是共产党的干部,都要带头搞移风易俗。”
末了,他又宣布了两条规定:1、不准中央机关为他的生日请客吃饭;2、不许以任何形式为他歌功颂德。
这一天,“亚洲部”各大队负责人为毛泽东的生日问题,也在汪东兴的住处专门开了会,有人说:
“外地不为毛主席祝寿是可以的,可我们是中央机关,只有几百人,为了庆祝1947年的伟大胜利,也应该给主席祝寿。”
汪东兴说:
“外地的要求主席都拒绝了,我们再搞祝寿,主席也肯定不同意。”
又有人提出:我们不举行仪式,只要开个晚会,和主席见见面就行了。在大家的催促下,汪东兴只好去向周**报告,请示怎么办?周**说:
“我看主席是不会同意的,大家一再要求,你就去和主席商量一下吧。”
汪东兴去见毛泽东,反映了大家的意见。他还说:工作人员已经悄悄地作了一些准备,如果主席同意,他们还要请一些负责人陪毛泽东吃顿饭,再请晋绥军区贺龙司令员派来的剧团演一场戏。毛泽东一口回绝了,他说:
“一是战争期间,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机关的同志没有粮食吃,搞祝寿活动,这是让我脱离群众。三是我才50多岁,如果不被胡宗南打死,还大有活头,更用不着祝寿。”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又说出了3条规定:
“一不许请客吃饭;二不许唱戏,如果剧团来了,过几天再演,先演给老乡们看也可以;三不许开大会,大家想和我见面,想请我讲话,随时都可以,不一定非要祝寿才这样做。”
毛泽东的意见,大家不好违拗,祝寿的事只好作罢。
这天晚上吃饭时,除了毛泽东和江青外,李银桥把李讷也领来了。
李讷自从来到杨家沟后,毛泽东就让韩桂馨领着她在大灶上吃饭,李银桥说:
“孩子才7岁,还是跟妈妈一起吃饭吧。”
毛泽东说:
“陕北老乡的娃娃一样长得壮,你不要说了。”
这天晚上李银桥把李讷领来吃饭,毛泽东没有反对。因为有了孩子,毛泽东和江青吃饭就比平时热闹了许多。一开始,勤务员端上来的菜和平时一样,毛泽东没说什么。接着,勤务员端上来一个比较好的菜,毛泽东看了看,就说:
“你把这个菜端回去,请老高同志吃。”
勤务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刚想问,江青忙说:
“快端给老高同志去吧,告诉他这是主席的意思。”
勤务员端着菜出了屋,江青也追了出来,问:
“伙房里还有菜没有?”
勤务员说:
“还在炒呢。”
江青说:
“快告诉高师傅不要炒了,再往这里端菜,你们就要受批评啦。”
阎长林看到这些,想起前一年的今天在延安,毛泽东还让烧了几个好菜,上了点酒,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吃了一顿饭,今年连这些也不让搞了,禁不住热泪盈眶。
欲知毛泽东后来如何严于律己,请看下一章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5: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和中学老师 于 2014-7-8 15:13 编辑

连载:毛泽东大传——193
第193章
“历来我党对时局的提法,都说是形势有利于我们和人民,从未
提出肯定‘胜利’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是在
全中国范围内取得全部胜利的时候了。”
话说1947年12月27日,前委“十二月会议”继续进行,与会人员讨论毛泽东的报告。
12月28日,“十二月会议”就要结束了,与会者一致通过了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这一天,晋绥评剧团演出了江青曾经指导过的新编评剧《恶虎村》,毛泽东、周**、任弼时和其他与会者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和周**接见了全体演职员。毛泽东称赞他们说:
“你们的戏改造得很成功。对于旧的传统戏目,就是要从大处着眼进行改革,把旧戏改造成为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新艺术。”
12月31日中午,毛泽东的饭菜端上来了,他一看就不高兴了,说:
“去把汪东兴叫来!”
汪东兴来了,见毛泽东满脸不高兴的样子,在窑洞内踱来踱去,摆在桌子上的饭菜还没有动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小心地问道:
“主席,找我有什么事?”
毛泽东指着桌上的饭菜说:
“这些腊肉腊鱼是从哪里搞来的?”
汪东兴一听是为这事,便松了一口气,他说:
“是贺总开会来时带的,开会时吃了一些。贺总特别关照我,让我留一些给你过元旦时吃。今天中午每个首长都加菜,包括我们的饭桌上都有。”
毛泽东说:
“贺龙同志对我们很关心,带来这些好东西给我们改善生活,搞一荤一素就行了嘛!加菜是不是你出的主意?”
“是我让灶上安排的。”
“陕北老百姓为了支前,小米都吃不饱,哪里还吃得上两荤一素?你算过没有,这腊肉腊鱼要用多少小米才换得来吗?”
“还没有算过账。”
毛泽东看着汪东兴有些不安,语气缓和了些说:
“你们一桌人吃两荤一素是可以的,我这里人少,两荤一素就多了些。这样吧,腊肉我中午吃了,腊鱼留到晚上再吃。以后要学会当家,不要铺张浪费。过年还是要过的,但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汪东兴说:
“我下次注意,你先吃饭吧,菜要凉了。我一会儿去告诉周绍林同志,留一个菜晚上吃。”
毛泽东这才坐到桌前,拿起筷子,笑着说:
“今天让你立在窑洞里,下次不改,就要罚你站在外面晒太阳了。”
汪东兴看着毛泽东开始吃饭了,就悄悄地退了出去。他回到饭桌上,周**、彭德怀已经吃了饭。叶子龙说:
“快吃饭吧,怎么去了这么久?”
周**也问道:
“主席那里有什么事吗?”
汪东兴就把毛泽东为加菜生气的事儿说了一遍。周**说:
“主席了解老百姓生活艰苦,吃上一点好饭菜,就想起老百姓。”
叶子龙解释说:
“我昨天和东兴同志商量,过年了,把留下的腊肉腊鱼今天吃掉,怕放时间长了,坏掉了。”
汪东兴说:
“咱们想得不周到,下回注意吧。”
叶子龙说:
“好。给你留了点菜,快吃吧,要凉了。菜不够,去灶上再要点。”
1948年1月1日上午,行政处的谢邦宪想法搞来了羊肉和面粉,还给不吃羊肉的人,搞来了鸡蛋和面条。按人头分到各单位自己包饺子自己吃。
北方过年不吃饺子不算过年。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虽然每人只有4两面粉,但还是热热闹闹地包起饺子来,一年吃上这一次饺子,也算是难得的享受。
周**、彭德怀、胡乔木、叶子龙和汪东兴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饺子。彭德怀笑着对汪东兴说:
“今天又吃好的,你不怕说了?”
汪东兴笑笑没吭声。周**说:
“今天过年,全体人员都吃饺子,主席也高兴。”
“亚洲部”机关里的人想组织一个小型舞会,慕丰韵科长也非常热心,他会拉京胡,又找了2个拉胡琴的,还借了一面大鼓,组成了一个小乐队。他给新华社和电台打电话,分别请来了一些女青年。
吃过晚饭,工作人员就忙碌起来,他们把小灶食堂里的桌子搬出来,把房内打扫干净,还在每个墙角都点上一盏灯。阎长林跑去对毛泽东说:
“主席,去跳舞吧?”
“噢,有舞会呀,在哪里?”
毛泽东惊讶地问;阎长林说:
“有哇,在小灶食堂里。”
“和谁跳啊?”
“新华社和电台的同志。”
“这倒新鲜!好吧,我去跳舞。”
毛泽东站了起来,又说:
“你去告诉周副主席他们,就说我说的,请他们也去跳舞,玩一玩。”
毛泽东、周**、任弼时在延安时期,每逢周末都喜欢去跳舞。转战陕北以来,整天忙于指挥打仗,除了有限的散步,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毛泽东、周**来到舞场,与新华社和电台的青年们握手问好。这些青年在行军途中虽然有时也能见到领袖,但那都是匆匆忙忙,一掠而过;今天能欢聚在一起,自然十分高兴,所以大家抢着和领袖握手。毛泽东说:
“咱们都是难友,胡宗南把咱们从延安赶出来,到处流浪,闹腾了大半年,现在算是得到了解放,咱们就用跳舞来庆祝这个解放吧。”
阎长林听毛泽东如此说,就去告诉乐队做准备,舞会开始。乐队刚要奏响乐曲,谁知毛泽东一屁股坐在了一个凳子上,和身边的一群男女青年聊了起来。他问一个女青年:
“行军时你怕不怕?”
女青年调皮地说:
“我害怕。”
“噢,你害怕呀?”
女青年见毛泽东认真了,就笑着说:
“我怕主席有危险。”
毛泽东说:
“我没有危险,这么多警卫员保护我嘛。我真怕你们跑不动,那才危险呢。”
另一个女青年瞪着大眼睛说:
“我们都是挑选出来的身体最好的,在行军中,有时还帮助男同志背东西呢。”
“好啊,你们都是好样的。”
一个女青年说:
“有两次敌人离咱们很近了,领导叫我们把一些机密东西都烧了,可真把我们急坏了,问大队长,主席怎么办啊?大队长说,放心吧,主席不会有危险的。”
毛泽东说:
“战争总有危险的,打仗总要死人的嘛。你要怕它,就可能死得更快,你要不怕它,反倒可能死不了。”
毛泽东这边说得热闹,周**那边跟几个人谈话,也不时传出笑声。阎长林悄悄地要那些青年请毛泽东跳舞,他们也不肯,只顾和毛泽东说话了。阎长林没有办法,就去找江青说:
“你去让主席跳舞活动活动吧。”
江青就走到毛泽东面前说:
“人家组织的是舞会,可是你把舞会变成了座谈会,还是跳一会儿舞再谈吧。”
江青这么一说,毛泽东才站起来,说:
“跳舞吧!”
于是,乐队奏起了舞曲,毛泽东、周**和一部分人在屋子里跳,多数人则在院子里跳,大家怀着愉快的心情,活跃在这个别有风趣的辞旧迎新的舞会中。
1月2日,毛泽东电令刘伯承、邓**、陈赓、谢富治、粟裕、陈士榘、唐亮说:
“如南面无好打之敌,许昌之敌好打则打许昌之敌;如许昌之敌不好打,则考虑以粟陈唐部攻占南阳,陈谢部攻占襄樊,吸引白崇禧向西,以利刘邓之作战并寻机歼灭向西之敌之一部。”
1948年初,毛泽东先后3次电示华南分局,设法护送李达到解放区。他还通过共产党地下组织带信给李达。毛泽东在这封密信中写道:
“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
李达因为身体很弱,未能成行。
1月7日,陈毅来到了米脂杨家沟。他见到毛泽东,疾走几步,两脚并拢,行了一个军礼,大声说:
“主席,陈毅前来报到!”
毛泽东伸出手,和陈毅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笑着说:
“走了这么远的路,你辛苦了,辛苦了!”
“我虽然路远,有时能乘汽车,你在陕北才真叫辛苦呢。主席,你瘦了!”
“我觉得身体比以前更好了!”
毛泽东拉着陈毅走进他的办公室,落座后,说:
“今天在这里吃饭,我还给你留着一块腊肉呢。”
毛泽东说的腊肉还是贺龙送给他的,他舍不得吃,只切了一小碟,说,收起来放好,前线来人的时候好招待他们。陈毅听说给他留有腊肉,就说:
“我也给你带来了美国罐头。”
毛泽东说:
“好呀,咱们来个会餐吧。”
毛泽东拿出“十二月会议”的会议记录给陈毅看。他还说:
“根据我们1年作战的经验来看,如果从1946年7月算起,作战5年,建设500万解放军,歼敌750万,就可以说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从根本上被我们打倒了。历来我党对时局的提法,都说是形势有利于我们和人民,从未提出肯定‘胜利’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是在全中国范围内取得全部胜利的时候了。”
不一会儿,周**也来了,3个人谈得忘记了吃晚饭。江青进来提醒说:
“主席,你说请陈司令员吃饭,现在饭做好了,吃了饭再谈吧。”
毛泽东说:
“吃饭,吃了饭再谈。搞腊肉了没有?”
江青说:
“搞了,还按你说的多搞了点菜。”
毛泽东、周**、陈毅一起来到餐厅,边吃边谈。这一晚,他们一直坐到深夜。
1月7日这一天,毛泽东向党内发出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
1月9日凌晨1时,毛泽东电令刘伯承、邓**、粟裕、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说:
“刘邓集结相当力量,粟裕3个纵队(4纵不在内),陈谢不少于5个旅,于子有(25日)以前休息整训完毕,子有以后,粟裕及陈谢两军统一由粟指挥,由现地向豫鄂陕边行动,相机攻占南阳、镇平、内乡、淅川、邓县、新野……诸城镇,相机歼灭该区敌人,并吸引白崇禧军一部西进相机歼灭之。”
9日凌晨3时,粟裕、陈士榘、唐亮接到毛泽东的电令,午时复电军委,提出“向郑陕线行动,破击津浦路和向南阳、襄樊行动两个方案”。
1月10日凌晨1时,毛泽东致电粟裕、陈士榘、陈赓、谢富治、刘伯承、邓**说:
“西南十余县是一个宽大机动区域,有山地,亦有平地,有缺粮区域,亦有富足区域。敌情不甚严重。分几个步骤,争取攻占南阳、淅川……等城。”
1月间,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由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任第一副政委,高岗任副司令员。
1月17日,国民党军队在东北连吃败仗,蒋介石无奈,只好起用赋闲在家6年之久的卫立煌。他任命卫立煌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共总司令,专负东北军事全责。
卫立煌后来到任后,将国民党军整编为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另有一些地方保安团。总兵力55万人,分布于长春、沈阳、锦州3个地区。
1月18日,毛泽东针对土地改革和其他一些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倾向,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党内指示《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他写道:
“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如果我们在全体上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因而不敢推翻他们,不敢胜利,我们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局部上,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不采取谨慎态度,不讲究斗争艺术,不集中全力作战,不注意争取一切应当争取的同盟者(中农、独立工商业者、中产阶级、学生、教员、教授和一般知识分子,一般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开明绅士),我们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必须将贫雇农的利益和贫农团的带头作用,放在第一位。我党必须经过贫雇农发动土地改革,必须使贫雇农在农会中在乡村政权中起带头作用,这些带头作用即是团结中农和自己一道行动,而不是抛弃中农由贫雇农包办一切。在老解放区中农占多数贫雇农占少数的地方,中农的地位尤为重要。‘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的口号是错误的。在乡村,是雇农、贫农、中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联合一道,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单独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在全国,是工人、农民(包括新富农),独立工商业者,被反动势力所压迫和损害的中小资产阶级,学生、教员、教授、一般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开明绅士,一般公务员,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联合一道,在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少数人打江山坐江山。”
“必须避免对中农采取任何冒险政策。对中农和其他阶层定错了成份的,应一律改正,分了的东西应尽可能退还。在农民代表中、农民委员会中排斥中农的倾向和在土地改革的斗争中将贫雇农同中农对立起来的倾向,必须纠正。有剥削收入的农民,其剥削收入占总收入25%(四分之一)以下者,应定为中农,以上者为富农。富裕中农的土地不得本人同意不能平分。”
“必须将新富农和旧富农加以区别。在减租减息时期提出鼓励新富农和富裕中农,对于稳定中农、发展解放区农业生产是收了成效的。平分土地以后,必须号召农民发展生产,丰衣足食,并劝告农民组织变工队、互助组或换工班一类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平分土地时,对于老解放区的新富农,照富裕中农待遇,不得本人同意,不能平分其土地。”
“地主、富农在老解放区减租减息时期改变生活方式,地主转入劳动满5年以上,富农降为中农满3年以上者,如果表现良好,即可依其现在状况改变成分。其中仍保有大量多余财产(不是少数多余财产)者,则应依照农民要求拿出其多余部分;土地改革的中心是平分封建阶级的土地及其粮食、牲畜、农具等财产;富农只拿出其多余部分;不应过分强调斗地主,尤其不应在斗地主上耗费很长时间,妨碍主要工作;对待地主和对待富农必须依照土地法大纲加以区别;极少数真正罪大恶极分子,经人民法庭认真审讯判决,并经一定政府机关批准可以执行枪决。但要坚持少杀,严禁乱杀。”
“关于既反对忽视成份、又反对唯成份论的宣传,有些地区不够有力,甚至有唯成份论的错误宣传。”
“在领导者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上,关于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的宣传,有些地区是注意了;但在许多地区却错误地强调所谓‘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迁就群众中的错误意见。甚至对干部并非群众的、而只是少数人的错误意见,也无批判地接受。否定了党的领导作用,助长了尾巴主义”。
1月18日晚9点多,在杨家沟参加团以上干部会议的358旅政委余秋里按照彭德怀的通知,来到了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先问了部队一些情况,然后又问他,你们的诉苦、三查运动是怎么搞起来的?
原来在去年进入冬季以后,彭德怀、习仲勋等人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在西北野战军中开展了一场广泛的冬季整训运动。余秋里和黄新廷旅长又结合解放区兴起的土地改革运动,在358旅中将这次冬季整训运动发展成为以诉苦(诉旧社会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群众自我教育运动。
且说余秋里见毛泽东问到了诉苦、三查,便汇报说,我们组织诉苦时先做调查,找出苦大仇深的典型,让他们先讲,引发大家诉苦,提高阶级觉悟。这样,每个连队一开诉苦会,大家都争着倒苦水,会场上一片诉苦声。有的还喊口号:“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打倒蒋介石!”一边喊口号,一边把枪举起来,表示战斗决心。我们领导上很放手,用典型把群众发动起来,再顺着群众的激情引导群众进一步找苦源、挖苦根,使大家认识到蒋介石是地主老财的总代表,要彻底翻身过好日子,就要跟着共产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余秋里汇报完,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毛泽东高兴地说:
“这个对,要顺应群众的心愿,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办事是不会成功的。今天就谈到这里,明天晚上再谈一谈。”
1月19日晚9点,余秋里又来到毛泽东住处。毛泽东说:
“你谈谈解放战士的情况。”
余秋里汇报说:
“国民党军队的战士,除了个别的兵油子,绝大多数都是贫苦出身,有的是被抓来的,有的是用钱买来的。他们在家受地主老财的压迫,到国民党军队里又受长官的压迫,受不了就逃跑,就被打死。实际上他们的阶级成份跟我们子弟兵一样,有的家里比解放区来的战士还要苦。经过诉苦教育,他们的觉悟提高很快,揭发坏人坏事坚决得很,阶级界限划得很清楚。”
接着,余秋里向毛泽东汇报了解放战士路新理的转变情况:4连有个战士叫路新理,受国民党欺骗教育,中毒很深,从蟠龙解放入伍后,一直怪话怪事不断,谁听了见了都头痛。夜行军走山路,他说:“钻山沟,走夜路,和土匪一样。”发了顶解放军帽子,他见没人便扔到地上用脚踩;发的津贴是边区票子,他一转身就撕了。攻打榆林时,他畏缩不前,把头埋在地下,不瞄准就放枪。诉苦座谈会后的一个深夜,全连都睡熟了,路新理悄悄爬起来,抱着一包东西跑向野外。查铺的指导员发现了,以为他想开小差,就悄悄地跟了上去。他头也不回,一直跑到后沟的一个土崖下,掏出一个纸牌牌,插到土坎上,点燃插好带来的蜡烛和供香,跪下磕了3个头,一边轻轻诉说一边痛哭起来。指导员先在一边悄悄地听,当他听到最伤心处,也触动了自己的血泪史,再也忍不住了,走上去与路新理抱头痛哭。第二天,全连召开诉苦大会,路新理哭着上台,痛诉了自己的苦难遭遇。原来,路新理老家在山东曹县,父亲给地主扛长工,他稍大时也开始打短工。父子俩常年累死累活,也养活不了一家4口人,父亲硬是活活累死了。他和母亲掩埋了父亲的遗体,领着妹妹讨饭到了晋东南的夏县。他去给盐场晒盐,盐场没有防护鞋,脚上布鞋一湿,双脚被盐水蚀烂,疼痛难忍。可为了母亲和妹妹不被饿死,只能咬牙硬撑着。后来母亲也因病饿交加离开了人世,他没钱埋殡,连吊孝的麻布也买不起,一块儿逃难过来的乡亲们凑钱帮他让母亲草草入土。母亲死后,他带着9岁的妹妹继续在盐场干,没想到有一天国民党军队突然来盐场抓兵,就把他抓走了。从此以后,可怜的小妹妹是死是活就不知道了……路新理泪流满面,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嚎啕大哭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5: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边听边抽烟,他的情绪随着余秋里的讲述不断地变化着,听着路新理的苦难遭遇,他也明显地激动了起来,眼睛也红红的。余秋里讲完了,他还深深地吸了几口烟,稳定了一下情绪,这才说道:
“很好!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讲清楚了。明天你到会上去讲,请陈毅同志也参加。”
1月20日,余秋里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前委扩大会议上汇报了358旅开展诉苦三查的情况。
1月26日,毛泽东电令刘伯承、邓**、李先念、粟裕、陈赓、谢富治说:
“3个月内,陈粟、陈谢两军作战原则是调动敌人打中等规模之歼灭战。其机动范围是郑洛潼方向,南阳、襄樊方向……”
同时,毛泽东为了进一步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的深远后方,改变中原战局,他和周**、任弼时、陈毅等人,筹划让粟裕率3个纵队南渡长江,以吸引中原国民党军80个旅中的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打乱蒋介石战略部署。
1月27日,毛泽东电告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
“关于由你统率叶飞、王必成、陶勇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问题,我们与陈毅同志研究有3个方案。”“3案各有优劣,请你熟筹见复。至于你率3个纵队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你们以七八万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1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作战时间,以跃进的方式分几个阶段到达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渡江地点似以钜砂、宜昌附近,宜都、江陵附近,石首、监利附近,此地渡口进入湘南为较易。由洪湖、沔阳地区渡江至鄂南,敌似更不及料,亦可考虑。”“此事只先由前委几个同志及叶、王、陶做极机密讨论,不让他人知道。”
1月31日,毛泽东收到刘邓大军解放河南邓县、歼灭守军6000余人的捷报,立即致电刘伯承、邓**、李达,表示祝贺。
原来在1月16日,刘邓大军第10纵队攻克邓县县城。指挥邓县城防的丁叔恒绰号叫丁大牙,他在北京大学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个**老手。第10纵队19800余人在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副政委赵紫阳、副司令员孔庆德、参谋长靖任秋、政治部主任张力之指挥下,经过5天的准备,从15日17时发起总攻,到16日攻占其内城,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解放了丁叔恒自诩为“真如铜墙铁壁,可谓固若金汤”的邓县县城,实际统计歼灭守军9600余人。第10纵队的战士们说:“走7天打5县,没见邓县真捣蛋。”
毛泽东在贺电中写道:
刘邓李:
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6000余人。
中央  子世
1月31日,粟裕认真研究了毛泽东1月27日的指示电,复电中央军委,报告说:
“我接到中央军委的1月27日电后,已与陈士榘、唐亮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叶飞、王必成、陶勇3个纵队的现状看,感到无论在兵员补充、干部配备、物资装备等均很不足,特别是部队的整党整军、思想工作方面都还很差,均需时间。所以,最近即行出动比较困难。因此建议两个方案:一是即将叶、王、陶纵队调到陇海路附近继续休整一个半月,到3月下旬出动;二是叶、王、陶纵仍照目前部署南下参加一两个战役,3月中旬起休整一个半月或两个月,到5月中旬出动。
根据目前的情况,在军事上我军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在中原的3支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散(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3个地区寻机歼敌,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如是则使敌人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我军在机动兵力的数量上,则将逐步走向优势,同时也可因战役的胜利,取得较多的休整与提高技术的时间。如果我军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取得优势,则战局的发展可能急转直下,也将推进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
粟裕对于渡河路线提出2个方案:
“一是由武汉以西渡江,好处是江面狭小,易于渡过,易于阻击蒋军兵舰;缺点是到闽浙赣远,一路去要减员一半。二是从湖口、当涂之间渡江,甚或南京至江阴之间渡江,采取宽正面的分路与分梯队的偷渡;缺点是江面较宽,敌人防守较严;好处是江南、江北我群众基础好,叶、王、陶纵队的干部熟悉,渡江后主力向浙赣沿线及闽赣胜利地挺进亦可调动敌人。”
毛泽东很重视粟裕的的意见,但他认为从目前来说,要调动中原国民党军主力去江南,向蒋介石的要害地区出击是最有效的一着。
1948年2月1日午夜,毛泽东致电粟裕说:
“1、同意你的(渡江第二)方案,叶、王、陶3纵即开陇海线附近再休整1个月,3月下旬出动。3万新兵中,以2万补充叶、王、陶3纵;渡江路线,争取走湖口、当涂之间,或南京、江阴之间。渡江方法采取宽正面分路或分梯队偷渡。望加紧布置水上及两岸工作。2、第3、第8、第10、第11纵队集中配合刘邓、陈谢两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战法,机动歼敌。”
毛泽东在电文中还告诉粟裕说:“陈日内动身东返”。
后来,粟裕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于1948年二三月间率领新建华东野战军1兵团,开到河南濮阳地区整训,做渡江准备。
2月2日,中央办公厅为陈毅饯行。毛泽东对陈毅说:
“这些日子我们已经谈得很多了,你们作战是可以放心的。从山东转入外线前的几个仗没有打好,不伤大体。别的没有什么大问题,今后要讲究策略,整训纪律,各级干部要重视政策,不要胡来。回去代我问候同志们好,问候华东部队全体指战员好!”
毛泽东将他设想的成立东南野战军的方案,写了一个手令交给陈毅: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还兼东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叶飞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2月3日,毛泽东致电刘**说:
“关于土地法的实施,应当分3种地区,采取不同的策略:1、日本投降以前的老解放区。这种地区大体上早已分配土地,只须调整一部分土地。这种地区的工作中心,应当按照平山经验,用党内党外结合的方法整理党的队伍,解决党同群众间的矛盾。2、日本投降至大反攻,即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2年内所解放的地区。这种地区,占现在解放区的绝大部分,可称为半老区。这种地区,经过2年清算斗争,经过执行‘五四指示’,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已经相当提高,土地问题已初步解决。但群众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尚不是很高,土地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这种地区,完全适用土地法,普遍地彻底地分配土地,并且应当准备一次分不好再分第二次,还要复查一二次。3、大反攻后的新解放区。这种地区,群众尚未发动,国民党和地主、富农的势力还很大,我们一切尚无基础。因此,不应当一下实行土地法,而应当分两个阶段实行土地法。第一阶段,中立富农,专门打击地主。在这个阶段中,又要分为宣传、做初步组织工作,分大地主浮财,分大、中地主土地和照顾小地主等项步骤。然后进到分配地主阶级的土地。……第二阶段,将富农出租和多余的土地及其一部分财产拿来分配,并对前一阶段中分配地主土地尚不彻底的部分进行分配。第一阶段,大约须有2年时间;第二阶段,须有1年时间。太急了,必办不好。老区和半老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也须有3年时间(从今年1月算起),太急了,也办不好。
2月4日,陈毅告别毛泽东、周**、任弼时,启程南返,他怀着喜悦的心情赋诗一首,诗云:
小住杨沟一月长,平衡左右费思量。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
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
2月7日,毛泽东致电东北野战军林彪等人,他分析了敌我态势,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他说:
“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蒋介石曾经考虑过全部撤退东北兵力到华北,后来又决定不撤。这主要是因为南线我军尚未渡过长江及北线我军尚未给蒋军以更大打击的缘故。”
“你们上次电报曾说锦州方向无仗可打,该方向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我军能完全控制阜、义、兴、绥、榆、昌、滦地带,对于应付蒋军撤退是否更为有利?”“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来了,部队和杨家沟的群众都准备了庆祝的节目,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农民们传出了话说,元旦时毛泽东请他们看戏,这次过春节,他们要给毛泽东演戏。
2月10日,大年初一这一天,老乡们早早吃过饭,就化了妆,扭着秧歌,舞着狮子,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给毛泽东拜年。工作人员对他们说:毛泽东是夜间办公,上午休息,现在还没有起床哩。老乡们就说,那我们就在外边等着吧。毛泽东起床后,阎长林去对他说:
“老乡们一直等着给首长拜年呢。”
毛泽东说:
“不要麻烦他们往这里跑了,咱们去给他们拜年吧。”
阎长林去告诉了老乡,可老乡们说啥也不依,他们听说毛泽东已经起床了,就敲打起锣鼓,又是跳又是唱,还喊着口号,一齐向扶风寨涌来,把整个院子挤得满满的。村干部走上前,代表群众给毛泽东拜年;毛泽东站在台阶上,向在场的人拱一拱手,说:
“谢谢你们!祝你们春节快乐!”
老乡们热烈鼓掌,村干部带头欢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此时,周**也来了,他和毛泽东都热烈地鼓掌。
节目开始了,老乡们演着他们自编的《斗地主》、《挖浮财》等一些小节目。毛泽东看了一会儿,突然问阎长林:
“咱们有什么吃的没有?”
阎长林知道,他们既没有糖块,也没有花生瓜子,就如实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想了想,说:
“那就拿烟给他们抽吧。”
阎长林跑去拿出几盒纸烟,和警卫们分头给老乡们敬烟,有一个老乡激动地说:
“我过去来这个院门,不是挑水,就是送粮送钱,地主拿我们不当人看。今天和毛主席一起过年,他还给烟抽,这真是没有想到的事情啊!”
2月11日,毛泽东发出《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的党内指示。
2月15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土地改革工作对党内的9点指示,他写道:
“1、不要性急,应依环境、群众觉悟程度和领导干部强弱决定土地改革工作进行的速度。不要企图在几个月内完成土地改革,而应准备在两三年内完成全区的土地改革。这点在老区和半老区亦是如此。
2、新区土地改革应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打击地主,中立富农。又要分几个步骤,:首先打击大地主,然后打击其他地主。对于恶霸和非恶霸,对于大中小地主,在待遇上要有区别。第二阶段,平分土地,包括富农出租和多余的土地在内。但在待遇上,对待富农应同对待地主有所区别。总的打击面,一般不能超过户数8%,人口10%。在区别对待和总的打击面上,半老区亦是如此。老区一般只是填平补齐工作,不发生此项工作。
3、先组织贫农团,几个月后,再组织农民协会。严禁地主富农分子混入农民协会和贫农团。贫农团积极分子应作为农民协会的领导骨干,但必须吸引一部分中农积极分子参加农民协会的委员会。在土地改革的斗争中,必须吸引中农参加,并照顾中农利益。
4、不要全面动手,而应选择强的干部在若干地点先做,取得经验,逐步推广,波浪式向前发展。在整个战略区是如此,在一个县内也是如此。这在老区、半老区都应如此。
5、分别巩固区和游击区。在巩固区逐步进行土地改革。在游击区只做宣传工作和隐蔽的组织工作,分发若干财物。不要公开成立群众团体,不要进行土地改革,以防敌人摧残群众。
6、反动的地主武装组织和特务组织,必须消灭,不能利用。
7、反动分子必须镇压,但是必须严禁乱杀,杀人愈少愈好。死刑案件应由县一级组织委员会审查批准。政治嫌疑案件的审判处理权,属于区党委一级的委员会。此点老区半老区都适用。
8、应当利用地主富农家庭出身但是赞成土地改革的本地的革命的知识分子和半知识分子,参加建立根据地的工作。但要加紧对于他们的教育,防止他们把持权力,妨碍土地改革。一般不宜要他们在本区本乡办事。着重任用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半知识分子。
9、严格注意保护工商业。从长期观点筹划经济和财政。军队和区乡政府都要防止浪费。”
2月19日,李银桥去给毛泽东送茶,毛泽东正在窑洞里踱步。李银桥将茶水轻轻地放在桌子上,悄步退出。毛泽东叫住了他,说:
“银桥,你不要走,我要和你谈谈呢。”
李银桥转回身,问道:
“主席有什么事?”
“今天是19号。”毛泽东板着手指头算日子:“8月到9月,9月到10月……半年,正好半年。”
他望着李银桥,试探着问:
“你,还想走吗?”
李银桥低着头,小声说:
“想走。”
毛泽东有些失望的样子,不吱声了。李银桥瞥了他一眼,不安地说:
“如果主席需要……”
毛泽东断然地将手一挥,打断他的话,说:
“不,咱们有言在先。你是老实人,工作兢兢业业,对我照顾得很好,我喜欢你。但我不食言,你可以走了。”
李银桥眼睛有些酸了,他说:
“主席已经同意我走,那么,上次订的协议算是圆满实现了。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订协议。我愿意再订一次协议。”
毛泽东一听就笑了,他说:
“好,那好。我们重新订约。半年,你再帮我半年忙,看我彻底打败胡宗南。”
欲知半年后李银桥能否如约离开毛泽东,请继续耐心往下看。
东方翁曰:毛泽东于1948年2月7日在给林彪的电报中,就提出了在东北锦州一线关门打狗的最初设想,可惜林彪不理解他的这一战略意图,坚持打长春那样的攻坚战。打长春何如像毛泽东提出的关上东北大门,使长春等地的国民党军成为“孤悬”之师?待其弃城逃走之时,岂不是更好打?林彪在狐疑半年之久,方才下决心打锦州。惜哉!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7: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毛泽东大传——194
第194章
“只要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规,中国革命才有胜利
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
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话说1948年2月2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工商业政策的党内指示》,他在指示中写道:
“全党同志须知,现在敌人已经彻底孤立了,但是敌人的孤立并不就等于我们的胜利。我们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错误,还是不能取得胜利。具体说来,在战争、整党、土地改革、工商业和镇压反革命5个政策问题中,任何一个问题犯了原则的错误,不加改正,我们就会失败。
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不是自觉地就是盲目地实行某种政策。所谓经验,就是实行政策的过程和归宿。
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证明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但是人们的实践,特别是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没有不同这种或那种政策相联系的。因此,在每一行动之前,必须向党员和群众讲明我们按情况规定的政策。否则,党员和群众就会脱离我们政策的领导而盲目行动,执行错误的政策。”
2月底,西北野战军根据毛泽东制定的“围宜打援”的战术,发动了宜川战役。
宜川战役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此役全歼胡宗南主力整编第29军军部,整编第27、第90师及整编76师24旅,共5个整编旅,约29500余人。
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见突围无望,急电胡宗南说:“败局已成。”然后引爆手榴弹自杀身亡。整编90师中将师长严明及整编31旅少将旅长周由之、47旅少将旅长李达、53旅少将副旅长韩指针被击毙。整编第29军少将参谋长刘振世、整编第27师少将副师长李奇亨、整编第90师少将参谋长曾文思、整编第24旅少将旅长张汉初被俘。
1948年3月2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赵寿山等人:庆祝西北野战军歼灭整编第29军军部、第90师、27师等部的巨大胜利。
3月3日,毛泽东指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发了一条令小个子西北王胡宗南非常尴尬的特殊通告,通告中说:
受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委托,特此通告阵亡的国民党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及整编第90师师长严明的亲属好友,如果前来运回2人的尸体,解放区军民将予以方便。
3月4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发出通报说:
宜川战役“为西北战场第一大捷,其基本原因在于两个多月的冬季整训。经此役后,胡军除守延安之17师两个旅,近由豫西开返潼关之第1师约两个旅尚有较强之战斗力外,已无主力。我向渭北、陇南进军之门户,业已洞开。”
3月4日,毛泽东、周**复电在哈尔滨的朱学范。
原来,朱学范是应中共中央之邀,在1月中旬与刘宁一、俞志英一行3人,经布拉格、莫斯科于2月8日到哈尔滨的。2月9日,朱学范致电毛泽东、周**,他写道:
毛主席、周副主席鉴:
学范已和宁一兄到了哈尔滨。在巴黎时,看到毛主席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范完全同意并竭诚拥护这一彻底粉碎蒋政权、驱逐美帝国主义、实行土地改革、组织真正的人民民主联合政府、完成独立民主和平的革命事业的英明主张。所以范决心到解放区参加这一历史的斗争。范知这一行动,不只是我个人的行动,更相信还有不少真正孙中山信徒和广大的爱国人士,都要向这一方向前进,并肩作战,在你们的领导下,斗争到底,获得最后胜利。
谨此向你们致革命敬礼!
毛泽东、周**在3月4日的电报中写道:
朱学范先生:
接2月9日电示,欣悉先生到达哈尔滨,并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极为佩慰。我们对于先生的这一行动,以及其他真正孙中山信徒的同样的行动,表示热烈的欢迎。
此致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周**
3月7日,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了《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的评论,他在评论中把西北野战军开展的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冬季整训正式定名为“新式整军运动”,他写道:
“在西北战场上,这是第一个大胜仗。”“西北野战军在去年作战中,还只能一次最多歼灭敌人两个旅,此次宜川战役,则已能一次歼灭敌人5个旅。”“这次胜利,改变了西北的形势,并将影响中原的形势。这次胜利,证明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两个月中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的整军运动。由于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就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坚强的团结。在这个基础上,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地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3方面的民主发扬了。这样就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自此以后,人民解放军各部全面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
3月9日,毛泽东和周**、任弼时商议了东渡黄河的事情后,召见了叶子龙、汪东兴。毛泽东说:
“中央前委商议,准备东渡黄河。我看过黄河的时机到了,找你们两个,就是商量一下,咱们什么时候过黄河?准备怎么过法?具体由谁去组织指挥?”
周**说:
“现在正是黄河上游化冰的季节,我的意见是不是3月下旬东渡黄河较为适宜。”
任弼时说:
“东渡黄河要准备船,要找有经验的船工,和他们商量看什么时间过河合适,一定要保证安全渡河。”
叶子龙说:
“争取用10天时间完成准备工作,我提议由东兴同志具体组织渡河的准备工作。”
汪东兴说:
“渡河的工作需要仔细策划。渡船、技术船工、木材,还有粮食、草料、治安工作,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援。”
毛泽东说:
“我同意子龙的意见,由汪东兴组织渡河的准备工作。你们看这样好不好?派给他1个连的兵力,除担任渡河的警卫外,还可以在准备工作中担任劳动力。给他1部电台,1名报务员,1名译电员,随时将准备工作向前委报告。渡河的准备工作对外要注意保密,时刻提高警惕,防止敌人侦察到我们的动向。
我们马上发电报给陕甘宁边区的林伯渠同志,请他派得力的干部协助你。同时,我们给贺龙同志发报,请他通知晋绥边区政府在东岸接应。从明天开始,10天内准备就绪。”
周**说:
“东兴同志,主席的指示很明确,考虑也很周到,你明天召集有关同志开会布置,争取11日出发去进行准备工作。东渡黄河是一项大的战略行动,任务很艰巨,就拜托你了。”
汪东兴说:
“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完成任务,请各位首长放心吧。”
3月10日,毛泽东让周**将“亚洲部”渡过黄河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消息告诉大家,征求大家的意见。
周**在任弼时、陆定一驻地扶风寨窑洞后面的空场上,召集“亚洲部”所有人员开会,首先宣布了宜川大捷的消息,他说:
“告诉同志们一个好消息,我们西北野战军在宜川一带打了胜仗,敌29军军长刘戡也被打死了。”
会场上顿时爆发出长久的掌声。周**接着说:
“同志们都熟悉这个人,他在陕北整整追了我们1年,我们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梦想搞掉我们中央机关,现在把他自己搞掉了。本来想活捉他,向他算算帐,没想到他自杀了,算是便宜了他。”
会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哄笑声。周**待笑声平息下来,又说:
“我中原、华北各野战军从去年夏季起,渡河南进,调动了蒋介石中线的军队,迫使敌人处于被动地位;东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一连解放了很多大城市;晋察冀、山东、苏北和各路野战军,也都在去年大量歼灭敌人之后,完成冬季整训,又开始了春季攻势。目前在各个战场上,都打得蒋介石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全国解放已经为期不远了。同志们,我们的党中央和毛主席准备过黄河到华北去了!”
人们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沉静片刻,立即欢腾起来,鼓掌,欢呼。周**等大家稍稍平息下来,又说:
“现在,有两个问题请同志们考虑:一是目前党中央过黄河是否适时?二是陕北籍同志的去留问题,谁愿意到华北工作,谁愿意留在陕北工作,可以自己提出要求,由组织决定。毛主席让我把这件事告诉全体同志,让大家充分讨论,自觉地来处理这个问题。陕北籍的同志,愿意跟机关走的,我们欢迎;愿意留在陕北的,我们支持。因为陕北也同样需要干部。”
会后,毛泽东的警卫人员们进行了讨论,他们说,为了迎接全国的胜利,党中央应该到华北去。至于个人去留,大多数人摩拳擦掌要跟着毛泽东走,只有张瑞岐有些犹豫。他一是陕北人,二是年岁大了,有意留在陕北,可又舍不得离开毛泽东。
正讨论间,毛泽东推门进来了,大家忙站起来。毛泽东摆摆手,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问道:
“讨论的怎么样?谁想走,谁想留呀?”
马汉荣抢着说:
“我可不留,我正想跟着主席去见见大世面呢!”
毛泽东平时就很喜欢马汉荣,他年轻活泼,好说好唱,从不知道什么叫忧愁。有一次大家问他火车是什么样子,他想了想说:“火车,火车,一定有火。”一句话把毛泽东逗得大笑起来。毛泽东想起马汉荣那句话,就笑着说:
“好,我一定让你坐上火车!”
毛泽东又看了看张瑞岐,问:
“老张,你这老陕北,打算怎么办?”
张瑞岐参军多年,很少回家,30多岁了,家里也给他定了亲,平时闲扯时,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回去,他总是吧哒着小烟袋,不慌不忙地说:“打败了胡宗南再说吧。”现在经毛泽东一问,他竟不知如何回答好了。毛泽东微笑着说:
“我听说你想留下,留下也好。陕北是个好地方,我对这里很有感情,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突然要离开,心里还不好过呢。将来,我们也要回来看看的。”
张瑞岐说:
“我想把主席送到华北,再回陕北来工作。”
毛泽东也舍不得张瑞岐这样的老实人,就说:
“那就这样吧,先到华北看看,再回陕北工作。走远些,开开眼界,将来回来工作,也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物跟老乡们说说了。”
3月14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及陈谢兵团攻克豫西重镇洛阳,全歼国民党守军近20000人。
3月14日,毛泽东致电陈士榘、唐亮、刘伯承、邓**、粟裕说:
“打南阳有两方案,甲、走伏牛山东麓直打南阳。乙、先打商县、洛南(有65师4个团)、卢氏(情况不明,大约敌人很少)、淅川(有较强的反动民团),取得巩固后方再打南阳。以上两方案何者为适宜,望与陈赓商酌电告。”
3月20日,毛泽东向党内发出通报说:
“最近几个月,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在新形势下面关于土地改革方面、关于工商业方面、关于统一战线方面、关于整党方面、关于新区工作方面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和策略的问题,反对党内右的和‘左’的偏向,而主要是‘左’的偏向。
我们党的历史情况表明,在我党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时期,党内容易发生右的偏向,而在我党和国民党分裂时期,党内容易发生‘左’的偏向。现在的‘左’的偏向,主要是侵犯中农,侵犯民族资产阶级,职工运动中片面强调工人眼前福利,对待地主和对待富农没有区别,对待地主的大中小、恶霸非恶霸没有区别,不按平分原则给地主留下必要的生活出路,在镇压反革命斗争中越出了某些政策界限,以及不要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党派,不要开明绅士,在新解放区忽视缩小打击面(即忽视中立富农和小地主)在策略上的重要性,工作步骤上的急性病等。”“右的偏向主要是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惧怕美国大量援蒋,对长期战争有些厌倦,对国际民主力量的强大的程度有些怀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消灭封建制度,对党内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熟视无睹。”
“最近几个月,我党在战争、土地改革、整党整军、发展新区和争取民主党派等方面均有成绩,在这些工作中所发生的偏向有了着重纠正,或正在纠正中,这样就可以使整个中国革命运动走上健全的发展轨道。只要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规,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目前我们正将晋察冀区、晋冀鲁豫区和山东的渤海区统一在一个党委(华北局)、一个政府、一个军事机构的指挥之下(渤海区也许迟一点合并),这3区包括陇海路以北、津浦路和渤海以西、同蒲路以东、平绥路以南的广大地区。这3区业已连成一片共有人口5千万,大约短期内即可完成合并任务。这样做,可以有力地支援南线作战,可以抽出许多干部输往新解放区。该区的领导中心设在石家庄。中央亦准备移至华北,同中央工作委员会合并。”
“1946年7月至1948年1月的19个月中,我军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97万7千人(2月和3月上半月尚未统计好,大约有18万人左右),即是说,国民党不但将其在过去作战期间所动员参军的100余万新兵消耗了,而且大量消耗了它原有的兵力。”“国民党军在1946年平均每旅差不多有8000人,而在现在则平均每旅只有6500人左右。今后我军占地日广,国民党军兵源粮源日以缩小,估计再打1个整年,即至明年春季的时候,敌我两军在数量上可能达到大体上平衡的程度。我们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求速效,只求平均每个月消灭国民党正规军8个旅左右,每年消灭敌军约100个旅左右。事实上,从去年秋季以后,超过了这个数目。今后可能有更大的超过。5年左右(1946年7月算起)消灭国民党全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目前南北两线敌军在两个地区尚有较大的机动兵力,可以举行战役性的进攻,使那里的我军暂时处于困难地位。其一,即大别山,有约14个机动旅。其二,淮河以北地区,有约12个机动旅。在这两区,国民党军还有主动权(淮河以北地区,由于我抽出9个主力旅开至黄河以北休整,准备使用于其他方面,故国民党军有了主动权)。其余一切战场的敌军,全是被动挨打。具有对我特别有利形势的战场是东北、山东、西北、苏北、晋察冀、晋冀鲁豫和郑汉路以西、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3月21日上午,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习仲勋说:
“中央机关本日动身东移,约于4月15日可到中央工委所在地。陕甘全局,除陈谢1个旅在陕南外,由你们独立担任。”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7: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部队就要离开陕北了,毛泽东下达的最后一道命令是:东渡黄河的中央警卫团全体干部战士,把所携带的干粮袋里的小米全部倒出来,过秤后1两不少地交给当地人民政府,留给陕北人民。毛泽东动情地说:
“我们要离开陕北人民了,陕北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欠他们太多了,从现在起就想办法去偿还。”
3月21日下午,毛泽东率领“亚洲部”,从杨家沟出发,离开了他工作和生活了长达13年之久的陕甘宁边区。
午后1时左右,天气晴朗,杨家沟的山峁上,沟畔上,大路旁,站满了欢送的人群。毛泽东、周**、任弼时挥手告别了送行的人群,告别了生活战斗了120多天的杨家沟,踏上了东渡黄河的行程。毛泽东对阎长林、李银桥说:
“要去河北了,你们河北人一定高兴啊。”
这天晚上,毛泽东率“亚洲部”宿营在吉镇。
3月22日晨,毛泽东电令刘伯承、邓**、陈士榘、唐亮说:
“卯微至卯灰间开始向南阳方向行动。或先打南阳,后打宛西4县,或先打宛西4县,后打南阳,临机决定。”
3月22日,毛泽东率部到达黄河岸边的葭县刘佳坪,群众得知中央领导要离开陕北,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毛泽东、周**、任弼时不时地与道旁的乡村干部和群众握手话别。毛泽东深情地说:
“陕北小米子我吃了13年,实在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但是为了全国的解放,我们又不得不离开。”
3月23日早晨,毛泽东率部经过螅蜊峪到达黄河西岸的吴堡县川口村。这一天风和日丽,毛泽东考虑到国民党军队可能从西安派飞机来袭扰,他决定把渡河时间改在下午。
天近中午时分,毛泽东、周**、任弼时率领“亚洲部”的数百人,来到了川口村南边的园则塔渡口。
赶来送别的陕北乡亲,站满了河边和山坡,黑压压的拥了一大片,其中有不少是“亚洲部”在经过螅蜊峪时涌上街头的乡亲们,他们一直送到了这里。
十几条木船停在河边,几十名健壮强悍的黄河水手,早已做好了摆渡的准备。毛泽东在河边慢慢地踱步。
造炊的师傅做好了饭菜,烧好了开水。毛泽东、周**、任弼时和战士们及工作人员,就地午餐。因为考虑到过河之后还有一段路程才能到达宿营地,因此需要在这里简单吃一点东西。当地的村镇干部感到很过意不去,一再说:
“没有照顾好中央首长。”
周**说:
“赶路要紧,我们本来就没有准备在螅蜊峪镇上吃饭。”
毛泽东也说:
“我们这么多人吃顿饭,也得你们忙几天呀。我们打游击在野外吃饭惯了,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知道陕北的乡亲们对我们很好,现在要离开陕北,还真有点舍不得呀。等全国都解放了,我们还会来看大家的。请你们转告陕北的乡亲们,谢谢他们。”
饭后,毛泽东、周**、任弼时慢慢走到河水边,和区镇干部们一一握手道别,向送行的乡亲们挥手致意。
按照事先的安排,毛泽东乘第1条船,周**和任弼时乘第2条船,陆定一、胡乔木上第3条船;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分坐在10条船上。毛泽东踏上船,和船工们一一握手,他说:
“劳累你们了!”
船工们非常兴奋,都说:
“送毛主席过河,这是我们的光荣任务。”
毛泽东连声说:
“谢谢,谢谢。”
正说话间,周**的那条船已经先开了。毛泽东乘坐的这条木船也慢慢离开岸边。毛泽东站在船尾,向送行的人群挥手致意。
此时正是凌汛期,黄河巨浪滚滚,夹杂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着,发出一阵阵的轰轰巨响声。小木船忽而跃上浪尖,似要腾空飞驰一般;忽而沉落波谷,浊浪像墙壁一样遮住了视线;冰块撞击着木船,发出惊心动魄的砰砰声。阎长林扶着毛泽东,说:
“主席,快坐下吧。”
毛泽东推开他的手,望着浊浪滔滔的黄河,望着渐离渐远的河岸和人群,呼吸有声,情绪开始起伏了。阎长林和其他几个卫士只好都紧靠着他,怕他出危险。毛泽东说:
“你们放心,船工们的本领是很高明的。”
的确,船工们镇定自若,热烈亢奋,划动木浆,挥动杉篙,发出让人热血沸腾的号子声:“嗨哟,嗨哟,嗨哟……”
毛泽东面对此情此景,心潮激荡,他突然转身望着大家问:
“你们谁敢游过黄河?”
其实,毛泽东身边的人员中,只有两三个人会游泳。有人说:
“马汉荣行。发大水那次他游过黄河岔给彭老总送信,他能行。”
石国瑞说:
“我在发大水时,游过延河。”
孙勇说:
“我在枯水季节游过黄河,还可以试一试。”
毛泽东兴奋了,他说:
“那好极了!来,咱俩不用坐船,游过去吧?”
毛泽东如此一说,船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纷纷嘀咕:
“哎呀,今天可不行哪,现在可是凌汛期……”
孙勇一听,也非常着急,他心里想:毛泽东的安全事大,自己怎敢和他一起游黄河。于是连忙附和着说:
“是呀,今天河里有大冰块,不能游了!”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他说:
“不能游了?你们是不敢游啊!”
船到中游,毛泽东向黄河上游远眺,李银桥和其他几个卫士请毛泽东坐下,毛泽东就是不肯坐,他依然非常亢奋,嘴里念念有词: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吟罢,又说道:
“只一个唐代诗人李白,就有这么多赞美黄河的诗,可见黄河不愧是孕育我们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他长长吁一口气,摇摇头,接着亢奋地像发表一个宣言:
“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他转向叶子龙,说:
“来,子龙,脚踏黄河,背靠陕北,给我照一张相如何?”
“好,照一张。”叶子龙很快选好位置,边调焦取景边说:“应该照一张,很有纪念意义。”
毛泽东很快敛去笑容,显出一副沉静庄重的神情。只听“咔嚓”一声,这一历史瞬间,凝固成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毛泽东无限感慨地说:
“好啊,把黄河照下来,把陕北高原和人民照下来,这是很有意义的纪念。”
说话间,只听阎长林大喊一声:
“哎呀,坏了!”
毛泽东问:
“出了什么事?”
阎长林说:
“老青马掉到河里了。”
原来,在船队中有一条船是集中载运领导人的坐骑的,毛泽东的老青马也在其中。因为受惊吓,有几匹马在船上互相拥挤,老青马长嘶一声,掉进了河里。毛泽东转过身,怜惜地看着老青马。老青马是会游泳的,可它不知道往东岸游,却拼命地往回游。有个战士喊道:
“王振海,你还不赶快喊,老青马听你的,你叫它往这边游。”
王振海真的使劲高声喊道:
“老青马,往这边游……”
毛泽东说:
“你的声音,它是听不到的。如果它看见你在这里,也许会向这边游来。”
王振海一直给毛泽东拉这匹老青马,当然比别人更着急,急得他直跺脚。木船离黄河东岸近了,毛泽东回首西望,眷恋地说:
“陕北是个好地方。陕北人民对我们太好了!我现在和撤离延安时一样,还是不愿意离开陕北。但是,我们不能再提出,不打败蒋介石,我就不离开陕北。如果这么提,那就不切合实际了。”
石国瑞说:
“主席,上次撤离延安时,你提出不打败胡宗南绝不离开陕北,现在,这个诺言已经实现了。在往白龙庙行军的时候,我们面对黄河念诗,你加了一句,‘打败胡宗南,再拜托你,拜托你把我们送到东岸’。现在木船已过河心,快到东岸了,主席对黄河的要求也实现了。”
毛泽东一听高兴了,说:
“石国瑞,你还真能触景生情,还想朗诵诗吗?好吧,我们再听听你的诗作。”
石国瑞说:
“我这不叫朗诵诗,叫顺口溜。”
阎长林说:
“那你就再来一段顺口溜吧。”
“我念不好,请主席给纠正。”石国瑞说罢就朗诵起来:“黄河蜿蜒像巨龙,波涛滚滚气势雄。溜冰季节更艰险,木船加固才能行。毛主席微笑船上站,黄龙驮船直向东。船到东岸齐欢喜,今天黄河立新功。过去黄河祸害多,如今开始被称颂……”
卫士们听了,都给石国瑞鼓掌。毛泽东也高兴地说:
“好啊!你给黄河平反了!我同意。将来,黄河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坐的船一直为毛泽东开道,毛泽东上岸时,周**已经先一步上了岸。毛泽东上岸后,紧紧握着船工们的手说:
“谢谢你们!”
船工们说:
“毛主席再见!毛主席再见!”
毛泽东走上河边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凝神向对岸凝望,他深情地说:
“陕北人民对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是忘不了的。”
周**接口道:
“是呀,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我们的下一代也会记住!”
毛泽东说:
“黄河真是一大天险啊!过去,黄河没有很好地得到利用,今后,应当利用黄河灌溉、发电、航运,让黄河为人民造福。”
自此,毛泽东利用千里转移的机会,又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这次社会调查,与他早年的“游学”以及在20年代、30年代所做的那些社会调查,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欲知毛泽东如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又如何?请看下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9-28 07:15 , Processed in 0.02491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