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毛泽东大传——112 第112章 “共产党愿意在名称方面也做一些改变,以便合作。但在根本上 并不影响红军和共产党的独立地位。如果有必要,红军愿意改名 国民革命军,放弃苏维埃的名称,在抗日备战期间修改土地政策。” 话说1936年9月8日,毛泽东阅读陕西当地的报纸,看到报纸内容全部与抗日无关,眼看“九.一八”事变快5周年了,陕西省政府却没有什么大的反应。 此时的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是邵力子。原来早在1926年8月,邵力子和谭平山从上海出发,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临行前,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周**为他们开欢送会,瞿秋白在会上向邵力子建议:“这次到莫斯科去,你还是做个纯粹的国民党代表好。”于是,邵力子按照这一指示,正式退出了共产党。1933年4月,邵力子被蒋介石任命为陕西省政府主席。 毛泽东回想起邵力子是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当年在主编《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提倡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在广大青年和妇女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何以现在一变如此?他想到这儿,便提笔给邵力子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力子先生: 阅报知尚斤斤于“剿匪”,无一言及于御寇。何贤者所见不广也?窃谓《觉悟》时代之邵力子先生,一行作吏,而面目全变。今则时局越做越坏,不只一路哭,而是一国一民族哭矣!安得去旧更新,重整《觉悟》旗帜,为此一国一民族添欢喜乎?共产党致国民党书,至祈省览。语云:越人弯弓而射之,则已弯弓而射之,其兄弯弓而射之,则已垂涕泣而道之。此垂涕泣而道之言也,先生其不以为河汉乎?“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办法则不可。日本帝国主义正亦有此大志,正用飞机、大炮呼声动地而来,先生欲与之争“开发”,争“建设”,舍用同样之飞机大炮呼声动地以去,取消它那一边,则先生之“开发”、“建设”必不成功,此办法问题也。谈到这个办法问题,询谋佥同,国人皆曰可行,不信先生独为不可行,是则国共两党实无不能合作之理。《三国演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弟与先生分10年矣,今又有合的机会,先生其有意乎?书不尽意。 顺颂 勋祺! 毛泽东 9月8日,毛泽东、周**、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说: “中国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我们从2月起开始改变此口号。你们不要提出“打倒中央军”及任何中国军队的口号,相反的要提出“联合抗日”的口号。希望你们依据这个方针,把自己的宣传工作改一下。” 9月9日,张国焘命令红4方面军准备以两个军西渡黄河,以主力跟进,实行其“西进计划”,要自行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 9月10日,毛泽东尚不知张国焘还坚持“西进计划”,他与周**、彭德怀电告红1方面军说: “2、4方面军已向陕北开来,准备在静宁、会宁地区会师,要做好迎接的一切准备工作。” 9月13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出《静宁战役计划》。 原来,蒋介石在9月初发现红军3大主力即将会师,立刻调集胡宗南、王均、毛炳文3个军,抢占西安兰州大道上的静宁、会宁、定西段,要隔断红军3大主力会师的通道。 军委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要求红4方面军主力迅速占领以界石铺为中心的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段公路及其附近地区。电报中还说:“不让胡部占领该线,此是最重要一着。” 张国焘拒绝执行军委的《静宁战役计划》,他致电红4方面军徐向前、陈昌浩说:“我们大计,以快向西进为宜。同时,在有利时机不放弃迎击胡敌。” 9月14日,毛泽东、林育英、张闻天、周**、博古就占领宁夏的部署,联名以“绝对秘密”的电报发给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电文中说: “国际来电同意占领宁夏及甘肃西部,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即可给我们帮助”,“为坚决执行国际指示,准备在两个月后占领宁夏。拟作如下部署:2、4方面军以主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兰大道,与1方面军在固原西部硝河城地区的一部相当靠近,阻止胡宗南西进,并相机打击之,10月或11月初进取靖远、中卫南部及宁安堡一线,以便12月渡河夺取宁夏南部……以上部署主要是4方面军控制西兰大道,不使胡宗南切断,并不使妨碍尔后1、4方面军夺取宁夏之行动。”至于占领甘肃西部,候宁夏占领、取得国际帮助后,再分兵略取之。
张国焘对中共中央这一“绝对秘密”的电示置若罔闻,他坚持要红4方面军由临潭、洮州旧城西进,经循化、永靖西渡黄河,向青海、甘西发展。 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博古和李维汉、林彪、叶剑英、王观澜、宋任穷出席会议,毛泽东说: “夺取宁夏是打通苏联、发展红军、开展西北局面和对日作战的枢纽。” 会后,毛泽东、周**、彭德怀在给朱德、张国焘并转贺龙、任弼时的电报中强调说: “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且国际来电说红军到宁夏地区以后给我们帮助,没有说甘西。实行攻甘西,亦需得到苏联协助才能攻克甘、凉、肃3州等坚固城池。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1、4两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一环。” 9月16日,毛泽东因胡宗南的先头部队火速北上,向西安兰州大道上的静宁、会宁、定西段地区推进,又以军委名义致电朱德、张国焘说: “胡宗南部大部已到西安,现陆续西进,胡本人到西安。4方面军应迅速占领西兰大道的宁静、会宁、定西段,否则,1、4方面军将被胡宗南部隔断。” 9月16日至18日,西北局在岷州以西三十里铺举行会议,讨论红4方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会议开了3天,根据朱德、陈昌浩等多数人的意见,否定了张国焘的西进青海、继入甘西的主张,肯定了北上同中央会合的方针。 9月18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将会议决定电告在前线指挥部的徐向前、周纯全,并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的名义下达了宁静、会宁战役命令,部署红4方面军向西兰大道静宁、会宁段前进。 9月18日,毛泽东分别致信宋庆龄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章乃器等人。他在给宋庆龄的信中写道: 庆龄先生左右: 武汉一别,忽近10年。每从报端及外来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国的言论行动,引起我们无限的敬爱。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 目前,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之呼声,虽已普及全国,然而统率大兵之蒋氏及国民党中央,迄今尚无彻底悔悟之心。这种违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行为,实为国民党大多数党员所不容许而应立起纠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做具体实际之活动。 兹派潘汉年同志前来面申具体组织统一战线之意见,并与先生商酌公开活动之办法,到时敬求接洽,予以指导。 附上我们致国民党中央的信以做参考。同时,请先生介绍与先生比较接近的诸国民党中枢人员,如吴稚晖、孔祥熙、宋子文、李石曾、蔡元培、孙科诸先生,与汉年同志一谈,不胜感幸。 顺问近安 毛泽东 “9.18”五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在给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章乃器等人的信中写道: “先生们抗日救国的言论和英勇的行为,已经引起全国广大民众的同情,同样使我们全体红军和苏区人民对先生们发生无限的敬意!但要达到实际的停止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进攻,实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先生们与我们还必须在各方面做更广大的努力与更亲密的合作。” 毛泽东还分别致信各界名人,其中有文艺界、教育界的郭沫若、沈雁冰、周谷城等人。周谷城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来到上海的。他接到毛泽东从陕北发来的长信,很是惊讶。 毛泽东在这些信函中阐述了国内外政治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9月21日,毛泽东等人致电朱德、张国焘和红2、红4方面军领导人说: “以6人组织军委主席团,指挥3个方面军,周**因准备去南京谈判,此间军委以毛、彭、王赴前线,与朱、张、陈3同志一起工作。” 9月21日,一向阳奉阴违的张国焘赶到漳县红4方面军前敌指挥部,主持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他说: “陕甘北部地区粮产不丰,人口稀少,不可能为大部队解决粮食。主力向河西、兰州以北地带开进,既避免了在不利条件下同敌人决战,又吸引了胡宗南部,减轻了1方面军的压力,还不违背中央关于两军先取宁夏后取甘西的战略意图,对于方面军的粮食也可以较好的解决。” 在张国焘的煽动下,漳县会议推翻了西北局会议的决定,红4方面军各部掉头西进。 9月22日,朱德得知这一情况,立即致电中央、军委及2方面军领导人,报告张国焘推翻静、会战役计划,坚持西进的情况。 朱德还声明说:“周子昆、我是坚决遵守这一原案,如将此原案推翻,我不能负责任。” 朱德同时致电张国焘,对他擅自改变西北局会议的决定表示反对;又下令红4方面军各部暂时停止一切行动;通知西北局成员速到漳县开会,再次讨论红4方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 此时,徐向前到临洮调查后,已查明黄河以西气候寒冷,雪山草地道路难行,人稀粮缺,渡河计划难以实现。他也提出了停止西进继续北上的意见。 9月22日,毛泽东致信学界泰斗蔡元培,他在信中写道: 孑民先生左右: 五四运动时期北大课堂,旧京集会,湘城讲座,敬聆先生之崇论宏议,不期忽忽20年矣!今日者何日?民族国家存亡绝续之日。老者如先生一辈,中年者如泽东一辈,少年者则今日之学生,不论贫富,不分工农商学,不别信仰尊尚,将群入于异族侵略者之手,河山将非复我之河山,人民将非复我之人民,城郭将非复我之城郭,所谓亡国灭种者,旷古旷世无与伦比,先生将何以处此耶?共产党创议抗日统一战线,国人皆曰可行,知先生亦必曰可行,独于当权在势之兖兖诸公或则曰不可行,或则曰要缓行,盗入门而不拒,虎噬人而不斗,率通国而入于麻木不仁窒息待死之绝境,先生将何以处此耶?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条,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孙先生革命政策之毁弃,内战因之而连绵不绝,外患乃溃围决堤滔滔不可收拾矣!8月25日共产党致国民党书,虽旧策之重提,实救亡之全计,先生将何以处此耶?读《新文字意见书》,赫赫列名于首位者,先生也。20年后忽见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发表了崭然不同于一般新旧顽固党之簇新议论,先生当知见之而欢跃者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无数量人也!从同志从朋友称述先生同情抗日救国事业,闻之而欢跃者,更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全民族之诚实儿女,毫无疑义也。然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持此大义,起而率先,以光复会同盟会之民族伟人,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之学术领袖,当民族危亡之顷,作狂澜逆挽之谋,不但坐言,而且起行,不但同情,而且倡导,痛责南京当局立即停止内战,放弃其对外退让对内苛求之错误政策,撤废其爱国有罪卖国有赏之亡国方针,发动全国海陆空军,实行真正之抗日作战,恢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精神,拯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境,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之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召集人民选举之全国国会,建立统一对外之国防政府,建立真正之民主共和国,致国家于富强隆盛之域,置民族于自由解放之林。若然,则先生者,必将照耀万世,流芳千代,买丝争绣,遍于通国之人,置邮而传,沸于全民之口矣。先生其将不令数千里外曾聆教益之人,稍稍减杀其欢跃之情而更增之以至于无已乎! 宋庆龄先生,何香凝先生,……(共70人略——笔者注) 以后一切之党国故人,学术师友,社会朋旧,统此致讯。 寇深祸急,率尔进言。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敬颂 道安,不具。 毛泽东 9月22日,毛泽东又致信蒋光鼐、蔡廷锴,他在信中写道: “当今急务,在于全国范围内停止内战一致对日。” 这一天,毛泽东还给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写了一封信, 前面已经说过,早在6月初,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发动了“两广事变”,他们以“抗日救国”为名,联合反蒋,分兵北上,出兵湖南。毛泽东曾派红军大学政治部组织科长云广英化名为林秀,去南宁与李宗仁、白崇禧联络,进行统战工作。后来蒋介石在7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采取分化瓦解和武力威胁的手段,解决了“两广事变”,免去陈济棠所任各职;裁撤粤、桂两派设立的党政机关。李宗仁、白崇禧虽然被任命为广西绥靖公署正、副主任,但是他们深知蒋介石总有一天会收拾他们。李宗仁、白崇禧为了生存,便和李济深在9月决定联共反蒋抗日,派钱寿康、刘仲容携带抗日救国协定草案赴陕北,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联络,希望与中共中央订立抗日救国协定,形成鼎足之势。毛泽东接见了钱寿康、刘仲容,他说: “广西这几年跟蒋介石闹独立,没有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它为全国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他还对刘仲容说: “刘先生,你回广西去,要动员李先生、白先生,将本事用在抗日上。今后,各种政治力量要联合起来,共同督促蒋介石实现他在西安许下的诺言。” 毛泽东对桂系的协定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然后由秘书誊写两份,交钱寿康带回。 毛泽东在给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的信中是这样写的: 任潮先生并请转致 德邻、健生先生勋鉴: 钱寿康君来,具悉贵方情形及所示协定草案,谋国伟画,无任钦迟。目前,抗日救国大计必须进入具体实际之阶段,敝方8月25日致中国国民党书即提出此种实际方案,现托钱君携呈尊览。诸公高瞻远瞩,对此谅有同心。当前急务,在于全国范围内停止内战一致对日。现贵方与南京之间虽幸免战祸,然西北方面尚未停息。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向南京当局一致呼吁,请其将仇恨国人之心移以对外,蒋介石氏及中国国民党一律参加抗日统一战线,实为真正救国政策之重要一着。全国汹汹,抗日不成,实为南京当局缺乏抗日救亡之认识与决心,因循于对外退让对内苛求之错误政策而不变。督促批判,责其更新,全国人民及各实力派系与有责焉。 贵我双方订立抗日救国协定,实属绝对必要。兹对贵方所提草案各条,提出敝方意见,略有修改,缮写两份,仍由钱君携回,敬祈审察。如荷同意即祈诸位先生签名盖章,自存一份,以另一份再由钱君携来敝处,即成定案。起效时间,以诸位先生签署之月日为准(请填上时间)。如有尚待磋商之处,即祈惠示,往返商妥,再行确定。一俟确定之后,双方根据协定一致努力,务达抗日救亡之目的而后已。中华民族之不亡,日本帝国主义之驱除出中国,将于贵我双方之协定开其端矣。专此奉复。 敬颂 勋祺 毛泽东 9月23日,毛泽东同9月22日从红军前线回到保安的斯诺谈统一战线问题。 这次谈话的内容经斯诺整理后,形成为这样的文字: “毛泽东正式宣布: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红军,服从代议制中央政府的最高指挥,条件是创立政治体制,使得除了国民党以外的其它政党能够进行合作。”“共产党愿意在名称方面也做一些改变,以便‘合作’,但在根本上并不影响红军和共产党的独立地位。例如,如果有必要,红军愿意改名国民革命军,放弃苏维埃的名称,在抗日备战期间修改土地政策。” 斯诺将毛泽东谈话记录全文发表在1936年11月14日和21日的《密勒氏评论报》上,对促进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9月23日,毛泽东电告在前方的彭德怀并告聂荣臻说: “国焘又动摇了北上方针,我们正设法挽救中。” 9月24日,红4方面军撤出通渭,开始西进。 9月2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并告聂荣臻说: “4方面军决心向西,从永靖渡河,谋占永登、凉州,其通渭部队24日撤去。据云渡河后 以一部向中卫策应1方面军占宁夏。此事只好听他自己做去。”“目前阻止胡宗南西进仍属重要,界石铺仍应确保于我手中。” 这一天,毛泽东再次致电彭德怀说: “4方面军既向西,应考虑何时由何地策应2方面军北上问题。” 9月26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 “国焘动摇,老总曾有电来表示很不满意,说到漳县与张等开会,但结果仍是西进。其参谋长周子昆电告,部队已动,在通渭者24日撤,其部署是经永靖渡河西向乐都进。他们有造船工人,据云渡河不成问题。但我所虑者,毛、胡将先据乐都,且先据永登、凉州,遮其西进路。所谓一部出中卫策应,恐是空中楼阁。” 9月26日这一天,毛泽东、林育英、张闻天、博古、王稼祥致电任弼时、贺龙、刘伯承说: “请你们向国焘力争北上计划之有利,西进将被限制于青海一角,尔后行动困难,且妨碍宁夏计划。” 毛泽东又与林育英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说: “4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隆、静、会定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1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2方面军亦可向北一定钳制之。” 张国焘给中央连复两电。他在电文中说: “如4方面军西渡,兰州、凉州间约560里,敌决不能限制我于青海角。”“现4方面军已照西渡计划行动,”“如无党中央明令停止,决照原计划实施。” 毛泽东一见张国焘这后一封电报,顿时有了主意。他和张闻天、林育英、博古、王稼祥商量说,既然张国焘还有顾忌中央明令禁止之心,我们何不如此这般一番,管教他乖乖地回头北上。众人听毛泽东细细道来,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开始分头起草电文。 9月27日,毛泽东以他和周**、彭德怀的名义,致电张国焘、朱德、徐向前、陈昌浩,传达中共中央指示说: “跌接26日两电,敬悉一切。……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详细慎重地讨论了这个行动问题。……中央认为,我1、4两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之危险。……如4方面军西渡,彼将以毛军先行,胡军随后,先堵击青兰路,次堵击凉兰线,尔后敌处中心,我处僻地,会合将不可能,有一着不慎全局皆非之虑。……因此,中央认为,4方面军仍宜依照朱、张、徐9月18日之部署,迅从通渭、陇西线北上,不过半月左右即可到达靖远、海原地域,从靖远渡河,1方面军跟即渡河,或合力先取宁夏,或分途并取宁夏、甘西,2方面军仍在外翼歼敌,则万无一失。……务请朱、张、徐、陈4兄顾及整个局势,采纳此方针。” 接着,中共中央分别致电红1、红2、红4方面军,发布命令说: “4方面军应即北上,与1方面军会合,尔后向宁夏、甘西。2方面军应暂在外翼牵制敌人,以利我主力之行动。”“1、2、4方面军首长应领导全体指战员,发扬民族与阶级的英勇精神,一致团结于国际与中央的路线下,为完成伟大的政治任务而斗争。” 毛泽东紧跟着又以他和周**、彭德怀的名义,给张国焘发了一封电报,电文中说: “中央命令已下,请电令通渭部队仍回通渭,其余跟即北上。” 电文中还说:兰凉线虽然只有五六百里,但沿途人户稀少,粮食不足,且中有大雪山,敌如先占要点,我将遇绝大困难。 至此,毛泽东犹嫌不足,又与林育英等人电告张国焘说: “宁夏人口20万以上,在西北为最富,与陕甘苏区连成一片,得之老苏区易于巩固,与凉州、永登接壤可向甘西发展,与绥远交界便于东进抗日,实政治、军事、经济、国内、国际之主要一环,万祈决策北进,共图大业,免使再分难合,各陷不利地位。” 至此,张国焘已经无话可说了,他只好致电中共中央和红2方面军任弼时、贺龙、刘伯承说: “为尊重你们的指示和意见,现时据考察兰州西渡需时较长,有可能失去占领永登一带先机之利。决仍照原计划东出会宁会合1方面军为目的,部队即出动,决不再改变。” 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又向部队发了一通指示,说: “西进计划因今天受到地形、时间限制,决定仍向东执行静会战役计划,向静宁、定西大路与1方面军会合。” 9月28日,徐向前、陈昌浩以前敌总指挥部名义,下达了《通庄静会战役计划》,计划中命令说: “4方面军应迅速进出于通渭、庄浪、会宁、静宁、界石铺地区,争取迅速与1方面军会合,相机消灭胡宗南西进先头部队,巩固扩大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日友军,接通外蒙、苏联。” 9月29日,4方面军总部重新下达北进命令。 中央得悉红4方面军回师北上,立即致电朱德、张国焘和红2、红4方面军各部说: “回师北上之电敬悉,各同志十分佩服与欢慰。” 这才叫:口水伴着电波飞,公婆各说各有理。 任你猴子筋斗快,猴尿还撒我手里。 欲知红军3大主力如何会师,请看下一章内容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