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毛泽东大传——070 第70章 “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安地区 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 话说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在几天之后继续进行。经过2天会内会外的激烈争论,毛泽东又利用各种机会运用各种方式耐心进行了说服,终于使赞成积极防御战略的人越来越多了,在红军高级干部中,也几乎全部主张在根据地内打了。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原则上同意“分兵退敌”的主张,他们认为,马上分兵不好,“应该打一仗再分,才是更进攻与积极的。”至此,毛泽东也只好同意“先打一仗”再说了。 在扩大会议第3次会议上,为研究先打哪一路敌军,与会者中间又有了较大的争议。多数人提出先打蒋光鼐、蔡廷锴的第19路军,“理由是蒋蔡打坍之后,我们就有了出路,便于发展,可以伸开两手到湘南到赣南。”还有人提出先打第6路军朱绍良、毛炳文、胡祖玉各部。 毛泽东提出应先打弱敌王金钰这一路。 1931年4月31日,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第4次召开。中央局先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深刻地分析了形势。他说: 敌人包围我们的军队虽多,但它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如敌人虽然号称20万,但和第1次大“围剿”时一样,全部都是蒋介石的非嫡系部队。他们内部指挥不统一,官兵不一致,没有群众支持,地形不熟悉,远离后方,兼之到了山区,补给非常困难。 相反,我军数量虽少,技术装备虽差,但有3个有利的条件:“第一是红军好”,上下团结一致,求战情绪高;“第二是群众好”,得到了土地革命利益而又遭到敌人严重摧残的苏区人民,对红军热烈拥护,对敌人极端仇恨;“第三是地势好”,红军可以占领优越而又熟悉的地形,去打击敌人。我们有这些有利条件,是能够以少胜众,以弱胜强,粉碎敌人“围剿”的。 井冈山以来武装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愈是恶劣环境,队伍愈须集中,领导者愈须坚决奋斗,方能团结内部,应付敌人。 毛泽东接着分析了第一仗先打谁的问题。他说: 蒋光鼐、蔡廷锴的19路军是各路敌军中最强的,在历史上未曾打过败仗,而且在兴国时间较久,完成了工事,它的两个师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割。所以,打蒋光鼐、蔡廷锴是攻坚战而不是运动战。如果打不下来,北边的敌人压过来,红军就要吃大亏。 第6路军朱绍良、毛炳文、胡祖玉的兵力亦较强,且打它就得向西扫,西边为赣江所限,打完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 毛泽东的结论是,应该先打王金钰的第5路军。他分析说: 王金钰部5个师中的罗霖师防守吉安,其余的4个师在“围剿”军中虽然也可算是主力,但它从北方新到,士兵不服水土,不习惯爬山作战,士气不振,对我们表示恐怯,因而也可以说又是弱兵。且打垮他们之后,“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 与会者听了毛泽东的报告,作战意见渐趋一致。会议最后终于再次肯定了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决定在苏区“坚决的进攻,艰苦的奋斗,长期的作战以消灭敌人”。同时也批准了毛泽东的战役设想,第一仗求歼由富田出动之敌王金钰部第47师和第28师。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朱德等人回到东固前线红军总部,按照战役设想,指挥红1方面军主力进发到富田、东固附近的白云山区,迫敌而居,依山设伏,隐蔽待机;并指示各部队在深谷丛林中加强临战训练,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王金钰部竟然一点也没有察觉。 毛泽东约彭德怀到红3军团驻地东固和富田之间的山上去看地形,他们一路上吃着刺梅、议着军情。经过实地考察,解决了如何打的战术问题。毛泽东决定:由红1军团的3、4两军,在离东固约8公里处,布置阻击和伏击阵地;红3军团则绕到敌人右侧背,背赣江而阵。毛泽东问彭德怀说: “有无危险?” 彭德怀说: “无危险,敌人意识不到我军会敢侧敌侧水进攻他们。” 毛泽东决定伏击王金钰部的阵地,处于蔡廷锴、郭华宗两军之间,北面距郭华宗部五六公里,南面距蔡廷锴部20余公里。对于这个阵势,有人总放心不下,说这是“钻牛角”。但毛泽东丝毫不为所动,只是为了预防蔡廷锴、郭华宗两军的突然夹击,决定由红7师、红35师各派1个团,在枫边、城冈、方太、崇贤一带阻击第19路军;由红35师的另1个团,在潭头附近牵制郭华宗师。 安排已定,3万主力红军似雄踞丛林的一只猛虎,继续等候王金钰部脱离其阵地,便可乘其不备,突然歼灭之。 红1方面军一直等了十几天,终于捕捉到了战机,“钻牛角”钻通了。 1931年5月13日,红军总部得到情报说,王金钰的第5路军右翼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走出“乌龟壳”,脱离富田阵地,分两路向东固进犯。毛泽东、朱德于当即发布《消灭进攻东固之敌的命令》。命令说: “本方面军为各个破敌,巩固苏区,向外发展起见,决定先行消灭进攻东固之敌,乘胜掩击王金钰全部,努力歼灭之,以转变彼我攻守形势,完成本军目前的任务。” 毛泽东、朱德为了保守机密,在命令中特别强调说: “此命令限于师长、师政治委员以上负责人阅看,不让他人阅看。” 5月14日晚8时,朱德、毛泽东下达《红1方面军攻击富田的命令》。命令中说: “方面军决先消灭王金钰、公秉藩两师之敌,拟于后日(16)从左向富田方向出击。” 命令中所说的两师之敌,就是王金钰的第5路军中第47师和第28师,王金钰兼任47师师长,公秉藩是28师师长。 5月15日拂晓,红军各部开始行动。 富田与东固之间相距20公里,中间横着一座大山,有两条大路相通:一条经九寸岭,一条经观音崖,都是险要隘口。 5月15日,毛泽东、朱德据此又发出如下补充命令: 以第3军团为左路军,15日到达江头村附近隐蔽宿营,严密断绝交通。16日经固陂向富田攻击前进,进行迂回包抄。 以红3军为中路军,沿东固通中洞大道向桥头江一线攻击前进,占领有利地形,伏击敌公秉藩的28师。 以红4军、红12军及归红12军指挥的粟裕64师为右路军,红4军担任第1梯队,红12军及64师担任第2梯队,分两路抢占九寸岭、观音崖,正面迎击敌人。 总司令部设在东固通中洞大道北侧的白云山上。 毛泽东为了确保打胜第一仗,于15日晚赶到红3军,同黄公略军长一起,找向导调查道路。他们在东固至中洞大道的南侧找到了一条小路,随即确定红3军主力改由这条小路前进,从沿着大道东犯之敌的右侧实施攻击。这一改变,对于歼灭敌第28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月16日拂晓前,毛泽东带着红1方面军总部的一部分直属队,由黄沙坳村向西,沿着通向中洞的大道,往东固岭附近的指挥所进发。 走在队伍前边的毛泽东穿着破旧的灰布军装和刚补过的黑布鞋,肩上斜背着挎包和一把油纸伞。朱德把一顶竹叶斗笠推到脑后,手里提着1尺多长的望远镜。队伍约莫走了20多公里,来到了桥头岗,天已经蒙蒙亮了。 毛泽东和朱德休息了一下,又向一个小山村走去,那里是预定的指挥地点。他们快进村时,总部参谋处长郭化若迎了出来,他陪着毛泽东、朱德察看了村子的地形。 这个小山村处在群山之中,村子西面有一块比较平坦的田园,再往前有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木桥。村子背后是一座比较高的山峰。毛泽东、朱德观察完地形,让总部直属队在周围隐蔽休息,他们和电台工作人员进了屋子。此时,只有电话队还在忙着往红3军和红4军架设电话线。 毛泽东刚进屋不久,3个老表满头大汗地跑来报告说: “白狗子朝这边来了,离这里只有三四里。” 紧接着,一个电话兵也跑来向毛泽东和朱德报告说: “正前方小桥以西的大路上发现敌人的尖兵排,敌人也发现了我们的电话兵,问是‘哪一部分的’,有个新战士没有经验,回答‘是总司令部的’,敌人一听就跟着过来了。” 大家听了都觉得奇怪,敌人怎么会从这里钻出来呢?前面开过去的红军大部队怎么就没有碰上呢?只见毛泽东和朱德简单说了几句,朱德从腰间拔出驳壳枪,带着直属队的警卫连就迎了上去,在小桥以东占领有利地势,准备迎击敌人。 毛泽东也立即带着电台工作人员和直属队的通讯排,从山村的背后登上山顶,占据了白云山制高点。 毛泽东在白云山的指挥所里,先是从电台里听到了公秉藩师部电台发出明码“SOS”的呼救声,知道公秉藩师已经被红军包围。接着,又听到王金钰的47师求救的呼声。不久,“救命”的呼声听不到了。毛泽东判断,战斗已经结束。 可是就在此时,眼前的敌人尖兵排却像惊弓之鸟一样,从东固岭爬了过来,眼看到了朱德和警卫连前面三四十米远的光景,朱德将驳壳枪一挥,“啪啪”就是两枪,警卫连也跟着朱德打了一个排子枪。敌人尖刀排立时被撂倒了一大部分,少数幸存者扭头就跑。 过不多久,国民党兵居然又上来了1个营的兵力,朱德指挥警卫连一连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朱德为了保存实力,就指挥部队撤向了另一个山头。 敌人的火力立即扫上了毛泽东所在的山头,眼看着敌人的部队开上来的越来越多,而且发起了猛攻。霎时间,密集的机关枪声和迫击炮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呼啸的子弹落在毛泽东周围,爆炸的炮弹皮,不时从耳边飞过,一股股硝烟从身边腾起。工作人员和通讯排为了毛泽东的安全,一个个丢掉随身带的背包,举着驳壳枪,掩护毛泽东撤退,与且战且退的警卫连一部分战士会合在一起。 毛泽东看到快要撤到山腰的队伍中没有朱德的影子,他担心极了,立刻跑下去,命令警卫连长带着唯一的预备队——通讯排的20多名战士和警卫连的10多名战士,扔下背包,把敌人打下去,无论如何也要把朱德找回来。 警卫连长带领战士们一个反冲锋,把爬在最前面的敌人击退了,经过搜寻,这才发现朱德在两名警卫员的掩护下,正向山上爬来。众人会合以后,立即向山顶撤退。 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直属队剩下的人不多了,弹药也没有多少了,敌人以更猛烈的炮火向白云山顶袭来,毛泽东和朱德鼓励大家把敌人顶住,争取时间。毛泽东说: “同志们,注意节省子弹,用石头也要把敌人砸下去!” 打得筋疲力尽的直属队的战士们及伤员们,都鼓起精神,奋力坚持战斗,顶住敌人的进攻。打退敌人的一次进攻,敌人就又一窝蜂地往山上涌,指挥官还不住地高叫着: “红军没有子弹了,弟兄们上啊!”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红3军及时赶到,从敌人背后包抄上来;红3军团也来了。敌人受到红军主力两面夹击,不到1个小时,就全部被消灭了。 战斗结束后,大家才明白了这场遭遇战的原因。 原来,由小道秘密前进的红3军主力进到中洞的南侧,乘敌第28师的后尾全部离开了中洞时,突然从山上猛攻下来。敌28师遭到突如其来的侧面攻击,顿时陷入混乱。被俘的敌人惊呼: “你们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呀!” 红3军团未能按时赶到预定地点,致使敌28师逃脱了一个旅。这1旅敌军本想从小桥以西的大路上逃跑,摆脱红3军团的追击,没想到冤家路窄,竟然在这里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直属队遭遇了,双方打了1个多小时。 这一仗,敌师长公秉藩被地方赤卫队俘虏后,又被他蒙混逃脱。副师长王庆龙、旅长柴乔松等以下2000多人被击毙。红军的又一个收获是缴获了公秉藩的一台100瓦特收发报机。 与此同时,右路军红4军、红64师抢占了观音崖、九寸岭两隘口,并在追击中歼敌第47师1个旅大部。 中洞大捷后,红1方面军依照毛泽东的“由西向东横扫,求得各个击破”的运动作战方针,集中主力向富田开进。 当晚,在去福田方向一个较大的村子里休息时,毛泽东十分高兴地告诉大家说: “这次反‘围剿’,已经旗开得胜。” 5月16日午夜,担任迂回任务的红3军团,向富田之敌发起攻击。 5月17日晨,红3军团进占固陂,歼灭敌28师兵站守军,随即进占富田。红3军、红4军相继抵达富田。 5月17日上午,红军各部由富田向水南追击郭华宗之第43师。敌军企图退至潇龙河北岸据守,但原先架设的便桥已被当地赤卫队拆除,河深不能徒涉,便转向白沙逃跑。 红3军、红4军立即向白沙猛追,红3军团亦直插白沙附近。 5月19日,红1军团各部在白沙截住逃敌,经激战,全歼敌第47师1个旅的残部和第43师大部,余敌逃向永丰。 与此同时,红12军攻占沙溪,敌第54师星夜逃回永丰。南面的第19路军也由城冈圩撤回兴国,随后又全部撤回赣州。 正当红1方面军集中主力同国民党军第5路军作战时,敌第26路军孙连仲部奉命从南团出小布,绕道向红军侧后进攻。 5月20日,第26路军高树勋部第27师进到南团附近,当晚又受命经永丰县的中村向沙溪增援第54师。 此时,红军各部在白沙战斗结束后,正按照预定计划继续向东扩大战果。 5月21日午后,红军前锋进至中村附近,即与敌高树勋部第27师第81旅的先头部队接触。 毛泽东、朱德决定:歼灭进至中村之敌,乘势直下南团。作战部署是:红3军团和红4军攻击中村;红3军、红12军为总预备队,准备尔后参加攻击南团。 5月22日上午,红军向中村发起攻击,敌人依靠修筑在高山上的坚固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红3军团的1个师经过几次冲锋,还是没有拿下来。眼看就到中午了,在离前沿阵地只有1公里的指挥所里,毛泽东和朱德命令红4军第12师从右翼迂回包抄,配合红3军团行动。 前沿战斗再次打响了,警卫人员却发现毛泽东不见了,他们找来找去,才从炊事员那里得知,毛泽东在前沿阵地上。 原来,毛泽东在前沿发现一位姓赵的战士负了伤,就马上跑过去,扯下自己的衣襟,给他包扎好伤口,背起他就往后方的卫生队走。小赵觉得背他的人好像在哪里见过,就问道: “同志,你做什么工作?怪面熟的!” 毛泽东怕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这位战士就不会再让他背了,于是就说: “我们都是红军,经常见面的。” 毛泽东背着小赵刚走出约1里路,他的警卫员吴吉清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说: “毛委员,你快歇歇,让我来背!” 毛泽东脚不停步,对吴吉清说: “你先去找一副担架来,咱们俩抬他。” 小赵一听说背他的人是毛泽东,哧溜一下,从毛泽东背上滑了下来,他两眼含着热泪,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不放,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 “毛委员,谢谢您!我能走,不要您背,也不要您抬。” 小赵从腰间解下毛巾,想给毛泽东擦擦汗。毛泽东扶着他,接过毛巾,擦了擦汗。正在这时,担架队上来了,毛泽东让留下一副担架,同吴吉清一起把小赵轻轻地抬了上去。小赵激动地说: “毛委员,这里是前沿阵地,有战士顶着;您要指挥全军,不能在这里,您快走吧!我一定争取早日恢复健康,重上火线杀敌立功!” 毛泽东说: “你负了伤,要安心养病。这一仗我们会胜利的。” 红军经过勇猛冲击,于下午1 时占领永丰县的中村,歼敌高树勋第27师近1个旅,余敌窜回乐安。当晚,红军追至南团,敌军第25师仓皇撤回宜黄。 红军在南团按照留驻龙冈的苏区中央局指示,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1方面军临时总前委,负责指挥前线作战和领导战区地方工作。 前面已经说过,原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总前委,是在1月15日由项英在宁都小布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宣布撤消的。现在,根据战事的需要,又重新设立了一个临时总前委。 红军各部在临时总前委指挥下,按预定计划,日夜兼程向东急进。吓得国民党军第6路军慌忙向广昌收缩兵力。 5月23日,敌第6路军按第8师、第24师、第5师的顺序,由广昌向南丰撤退。 红军临时总前委得知敌人意图后,决定乘敌第5师4个团未及撤离广昌之机,攻歼该敌,夺取广昌城。部署是:以红3军经甘竹向南丰急进,追击北逃之敌第8、第24师;以红4军为左翼,红12军为右翼,攻击广昌城;以红3军团为总预备队。 5月27日晨,红4军、红12军直逼广昌城下。守敌第5师凭坚顽抗。两路红军打了整整一个上午,不仅仍被挡在城外,而且部队伤亡很大。 下午2时许,毛泽东、朱德率领总预备队红3军团来到广昌城外。毛泽东听说攻城战斗打得十分艰苦,就和朱德一道登上距城西2公里的乌石岗,站在这个制高点上观察战场形势。 毛泽东俯视了一会儿,又沉思片刻,就叫传令兵命令红4军、红12军暂停攻击;让军级以上干部到乌石岗指挥所参加战地紧急会议,重新研究攻城策略。毛泽东对大家说: “眼前的敌人虽然被我们围了起来,走投无路。但兵力高度集中,火力猛烈,而且有着坚固的工事,所以很难对付。红军如果靠火力跟敌人死打硬拼,不但攻不下来,反而会使自己遭到很大伤亡,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划不来的。为了使下一步的战斗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必须立刻变更攻城的策略和方法。” 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决定给守城敌军留出逃路,再用声势浩大的总攻势吓跑敌人,把敌人歼灭一部,击溃一部,从而尽快为红军下一步行动打开通路。 接着,红军各部向敌人发起了总攻击。至当晚9时,红军冲进城内,歼敌一部,敌师长胡祖玉受重伤死了,残敌向南丰逃窜而去。 毛泽东进入广昌城内,已经是掌灯时分了,他这一天只在中午吃过一点剩饭,警卫员便急忙煮好了一锅稀饭。毛泽东没来得及吃,就又忙着召开红1方面军临时前委会议。 原来在红军攻占广昌后,敌军第56师刘和鼎部约7000人,自安远以南之中沙仓皇撤回建宁。因此,临时总前委决定: 由红4军第10师北上,配合红3军继续追击敌人第24、第8师和第5师残部;留红4军主力在广昌休整;由方面军总部率红3军团和红12军主力继续向东,求歼建宁敌56师。 当晚,毛泽东出广昌城,住在城东北8公里处的沙子岭。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和总部随彭德怀率领的红3军团向建宁出发。 建宁守敌刘和鼎师装备很好,一律是德国造的套筒七八式长枪,不论官兵都背有1把刀;这个师还有1个水机关枪营和1个手枪营。 5月30日下午6时,红3军团出敌意外地扑向建宁城,迅速地结束了外围战斗,把敌人包围在建宁城中。 当日晚8时,临时前委在红军总司令部召开会议,“决定如敌不退出建宁城时,决以3军团为攻城部队,向该城进击”,并具体布置了攻城的作战计划。 5月31日,红3军团从正面攻击建宁城;时至中午,红12军从建宁河上游渡河,绕道建宁城后边进行包抄。守城敌军顿时慌了手脚,开始逃跑,在过城东石桥时,争相逃命,拥挤不堪,不少人掉进了河里。 建宁一战,红军总计歼敌3个多团,活捉了敌56师师长刘和鼎,缴获了红军所急需的大批药品。 此后,红3军团又去进占了黎川。 就这样,红1方面军从5月16日开始至31日结束,在15天中横扫350公里,从赣江之畔一直打到闽北山区,先后在东固、白沙、中村、广昌、建宁连打5个胜仗,共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2次“围剿”。 彭德怀经此一役,由衷地钦佩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他赞扬毛泽东说:“究竟是拿鹅毛扇子的厉害!” 国民党20万大军全线败退,蒋介石气急败坏,跑到南昌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一边为死去的将士哭泣致哀,一边指责部下将领无能。 毛泽东却是豪情满怀,诗意勃发,挥笔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曰: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此时的蒋介石岂止是“嗟何及”,他更大的麻烦也随之而来了。 原来在5月底,国民党内部出现了的新的争斗,两广军阀在广州成立了以汪精卫为主席的“国民政府”,旨在和南京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也伺机南进,要和蒋介石再争高低。 以毛泽东为首的红1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的新发展和江西敌军暂时处于守势的有利时机,转入进攻。预定整个攻势作战分为3期进行: 第一期向北,即向建宁、黎川、泰宁及其以北地区发展,威胁临川、南昌,促使两广军阀加速向湖南进兵;第二期向南,即向江西南部地区发展,为下一次反“围剿”建立巩固的后方;第三期向西,向赣江西岸地区发展,打通赣江两岸同湘赣边根据地的联系。 攻势作战的主要任务是: 拔掉一些土围子,发动群众分田,建立地方武装、地方政权和党组织,巩固和扩大苏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创造条件。 按照第一期计划,红1方面军主力于6月上旬,分别进至宜黄以南、南丰、南城、黎川之间,以及建宁、泰宁赣闽边境地区,开展工作;红35军调瑞金,维护闽赣交通。 此外,临时总前委还指令闽西新12军,向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发展,求得与江西苏区打通联系。成立永丰、吉安、太和特委,由毛泽覃任书记兼独立师政委。 毛泽覃后来在7月20日,与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喜结连理。 贺怡原来曾经有过婚姻经历,她是在1929年5月和赣西特委秘书长刘士奇结婚,于1930年8月解除了婚姻关系。 贺焕文老夫妇就跟贺怡生活在一起,也参加了革命工作。二位老人做过勤杂工,刻过钢板,印过文件。凡是抄抄写写的事,他们都能干。后来,贺怡先后为毛泽覃生育了儿子贺麓成和女儿贺海峰。 欲知毛泽东的攻势作战计划能否实现,请看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