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阿天哥

和平县林寨镇陈姓村落传统文化(三修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0: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废除旧学制,兴井村陈式铭创办古云寨高级小学;上正村陈枕溪、陈旭明、陈雨春等人创办玉斌高级小学。1939年夏上海沦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大学毕业生陈启珩、 陈慧生等人,在古云寨开办抗战学校,吸收失学青年学习,并聘请懂军事的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协助政府维持社会治安,厉行禁赌、禁烟(鸦片烟),开展各种抗日活动,成立抗日自卫队。而后崭为鼎盛的四角楼弟子的文化程度较高,对形势的认识有着独到的眼光。他们当中有众多的人参加了革命队伍,并成为中坚力量 ,也曾有很多国民政府要员前来考察调研,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0: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8年春夏之交, 时任国民政府署理财政代总长的廖仲恺沿东江直上来到林寨了解山区农村国民的生产生活,探讨地方工业和手工业建设发展的情况,1926年陈慧生和他的同学陈寄梦曾参观过黄兢学习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后回乡林寨在下井青园书塾举办过两期农民运动培训班,1929年时任国民政府首任主席谭延恺为陈襄廷新居《颍川旧家》题匾, 时任司法部长徐傅霖前来贺喜。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6年广东省民政厅长吴铁城仰慕林寨的文明习俗. 来访时曾为四角楼陈肇纪遗孀题匾《栉比松筠》。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有候过、黄宗江、李振球、罗伟强、徐傅霖等到林寨避难。国民党陈炯明、陈济棠、陈铭枢、罗卓英. 李汉魂.吴奇伟、列应佳、曾天节部队曾在此驻扎,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设在谦光楼,国民党保五团起义后的数百官兵集中在谦光楼进行改编。郑群、钟俊贤、林镜秋、骆维强、林密、李群、黄中强等领导在此办公。土改时,大楼分给了贫苦农民。1958年大跃进时期,谦光楼成为浰江公社所在地;1960年春,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黄永胜上将视察驻军时曾在该处住过,四野有名的塔山英雄团在林寨驻防.。1960年秋,八一电影制片厂《独立大队》摄制组曾来谦光楼,想作为地主庄园外景地,但由于原来的窗户被破坏,一时难于恢复原貌,未派上用上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后,林寨乡村先后办起了15间小学,学生毕业后纷纷前往彭寨四联中学就读。1956年林寨创办了俐江中学,1982年又办起了林寨中学。2005年在乡贤陈志干的创导下建起目前全市乡镇最大的“俐江图书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寨古村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粤剧在当地很流行,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是林寨厦镇的华光大帝庙会。早在民国初期,乡中富绅们总要请大广班前来演出,乡民们在村口搭好戏台,抬着华光神象进行巡游,厦镇朝阳小学仪仗队和鼓乐队嚣喧相拥、各商号店铺燃炮相迎。据老人们说当年省城的胜寿年、祝丰年、镜群英、通天彩、四海文明和珠江艳彩等粤剧对班,前来林寨乡村演出《六国封相》,《双龙会》《群英会》等传统戏,白翠兰、相思欢、李贵妃、芳宝宝、吕兰芳、黄丽珍等名旦和凤亭超、白燕仔、张伟昆、黄楚魂、新少伶、小名扬、卢西全等男主角到过林寨献艺。演员每场演出都十分卖力,博得全场掌声。有的商铺或个人给戏班赏红包,多有人将钱物抛至台上,甚至拿着原封未动的大洋去奖赏。故而林寨演大戏,年年都十分好看。村上的人看得多了,跟着说唱的人也就多起来,村里那班四角楼子弟,购置了一些乐器,每日聚在一起吹拉弹唱。1924年夏,廖承志随同陈子敬到林寨度暑假,廖承志教四角楼子弟们学会了南音名曲。在廖承志等人的熏陶下,林寨乡间组成乐器班。1932年由薛觉先、李翠芳、主演的现代文明粤剧《恨不相逢未嫁时》,到林寨首次演出,让人们耳目一新,受到了熏染,林寨人自己组建了林寨粤剧社。自此现代剧在林寨渐渐盛行。1944年端午节,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陈慧生、陈启珩、陈寄梦等热血人士,在林寨俐江河举办了战时龙舟赛,由粤剧社表演新编粤剧《热血忠魂》、以模拟火烧日本战船的形式宣传抗日,在当时引起轰动。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林寨石镇粤剧团排演了《白毛女》、《放下你的鞭子)、《赤叶河》等新编粤戏,慰问过南下大军,配合土改运动,在当地周边乡村频频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石镇粤剧仍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在民间流传。石镇村和兴井村自编、自演了多幕大型粤剧。1958年成立俐江公社粤剧文工团,是林寨粤剧的鼎盛时期,由陈炳旺、陈推许执导,陈炳旺、张胜福、张宜枕、陈蚕英等主演《红色种子》、《苦菜花》》《三国演义》等节目。文革期间移植排演了《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样版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1: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石镇村艺人陈小白、汪兆佑等排演马师曾名本《搜书院》,在周边三县十镇久演不衰。本乡青少年,改革开放后组建粤韵曲艺班,曾举办过 “林彭两镇十大歌手粤曲大赛”、“奖教助学义演”等活动。积极弘扬乡土文化,培育民艺人才,使林寨粤剧后继有人。
发表于 2009-11-4 20: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林寨姓陈人还有这样的历史呀!!
谢谢阿天哥!让我了解陈氏历史!!
发表于 2009-11-5 09: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bc1234 于 2009-11-1 11:16 发表
"林寨妇女的优良品德"?林寨妇女的优良品德表现在那里?在我村林寨、东水籍贯的媳妇最泼辣,大家都有感慨:下辈子不娶林寨、东水籍贯的女人做老婆。

   觉得大部分是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5-1-12 18:20 , Processed in 0.01381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