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37|回复: 21

[原创] 漫话“墩头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0 13: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江夫子 于 2014-4-10 17:16 编辑

漫话“墩头蓝”

九连地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因而自产自足的手工业历来兴盛。在成衣机械化诞生之前,土布织造业便是和平乡村一个重要的谋生行业,其时从业者遍布各个乡镇。其中彭镇墩头村就是典型的土布专业村,清末民初时期墩头村家家种棉、户户织布。墩头村出品的“墩头蓝”土布行销和邑及邻县各墟镇。


所谓“墩头蓝”, 也即旧时乡间种植一种植物,其果实成熟后捣碎挤出汁液,用之来将白布浆染成蓝色,因墩头人善于种植此类植物,所染之布色泽好,经久不褪色,为四乡所称颂,久之,“墩头蓝”不胫而走。直至民国初年,进口颜料涌入,此类原生态印染工艺才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但“墩头蓝”之品牌,深入人心,历久不衰。在很长一段岁月中,“墩头蓝”系列的被服、蚊帐、裙袂等纺织品曾经成为山区人家,嫁女的必备嫁妆,它引领着当年时代的风尚。歌曰:

嫁郎爱嫁敦头郎 ,又会织布开染房。
  一来阿哥染水好 ,打扮阿妹好排场 。

其实织布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劳动。整个过程分十几道工序,每一个工序,都蕴含技术和汗水,别的不说,单说上机织布就是一项苦累活。织布时,织布人腰勒大皮带,双脚协调踩下踏板,两手拋接布梭,经纱、纬纱交织;兼推挽撞椎,全神贯注,以减少撞纱、跌梭。全身用力,腰部尤苦,初学者及女人更不堪其苦。梱布之布头木装置不妥时,丹田部受压尤重,壮健男子一日并夜平均仅可织布三丈多,皆因机械太过笨重。后经乡民反复研究试验,于民国十年,方造成改良土机。俗称撤梭矮机,其要点:(1)、皮带改用吊榄。(2)、拋梭改用撤梭。(3)、布头木改用平面棍。(4)、存布棍改用梱布轮。后在又在矮机的基础上进一歩改良成高机。工作安适,成布效率加倍,而且布质坚致。但其机械工艺复杂,制作不易,仅为少数乡民使用,多数人仍旧使用效率低下的旧式机。


织布艰辛,贩卖土布同样非常艰苦,那时人们投墟赴街不分远近,全赖肩挑背担,披星戴月,因竞争恶劣,辛苦织出来的布有时价贱,难于维持生计。加之,九连山区向来贼匪炽盛,遇有山贼剪径往往血本无归,甚至人货两空,但迫于生活,墩头男人别无选择,坚强地传承着这一安身立命的行业,并依靠它一度创造了一家族,一个乡村辉煌荣燿的历史,和厚重的农耕文明。


墩头曾氏先祖,祖松公自明代中叶从大湖迁入彭镇大岭厦定居,至其长孙孟荣公分庄墩头后,承继耕读传家的祖训,创书塾,课子侄,兴耕织,立基业。至孟荣公裔孙曾官大,选明代崇祯元年恩贡,继入国子监肆业后,任职吏部文选司历亊。他亲眼目睹并学习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织染技术,告归后广授子侄,改良生产,开创墩头村以耕织立家业,以课读谋仕进的淳朴村风。迨至清代彭镇祖松公一门,出现了“曾震登、曾光祖公孫举人”,“曾乘龙、曾艈华三代明经”的盛况;而乾隆45年选贡的龙门训导,墩头村人曾克常,更是当时墩头村亦织亦读、耕读传家的表表者。他开设的梅园书屋成为乾嘉年间,和邑远近闻名的乡村书塾,据《和平县志》载:“曾克常,字敦五,号梅园,性严不事机巧,亦无一语欺人,安贫力学,手不释卷友教五十余年,造就众多人材,亲手注经史”。等等这些先辈们的故亊逐一验证了当时墩头村良好的社会风气,而承载这些科举文明的物质基础,正是墩头人亦耕亦织、齐家治国的生存之道。

清未民初,墩头村一度富庶一方,“墩头蓝” 家织布远近闻名。1933年至1936年被和平县政府指定为本县产业示范点的展示项目,常扎驻和平县城。对本县传统布艺织染进行示范、指导、传授等。又据《和平曾氏族谱》记载:民国35年(1946年)墩头村落基祖孟荣公祠重修志庆时,为表隆重庆典,迎接各地、各界来贺宾客,各家各户各出二十匹墩头村自产精制优良布料“墩头蓝”,将整个墩头村围屋里的石街、厅堂、广场、道路挂满“墩头蓝”布料,以遮日档风,可见当时的盛况与富足。

辛亥鼎革以后,随着洋纱、洋布的大量涌入,和国内机械化纺织业的成长,家织土布业开始走向式微。至今,家织土布已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墩头蓝”、织布机、纺纱机等等,这些作为曾经承载着一个乡村,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兴衰荣枯的东西,它应该被人们铭记,它所诠释的“耕读传家”的精神应当被世代传承。

发表于 2014-4-10 1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未民初,墩头村一度富庶一方,“墩头蓝” 家织布远近闻名------------此足以证明我们彭寨墩头曾经是如此威水,当然现在也不差-----------
发表于 2014-4-10 15: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4-4-10 16: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汉不提当年勇,再富有都是过去的事.时下的和平几乎是广东最穷的县城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14-4-10 2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眼界了,谢谢夫子!
历史不是炫耀摆谱,不是满足虚荣。无古不成今。忘记了族史史的家族是可悲的,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可怕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4-4-10 20:58
开眼界了,谢谢夫子!
历史不是炫耀摆谱,不是满足虚荣。无古不成今。忘记了族史史的家族是可悲的,忘记了 ...

益善兄说得很好!穷地方有穷地方的历史,和平虽穷开县五百来先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的文化并不比邻居差,可悲的是我们的一些老乡不自珍惜,有的在外乡干脆就不敢承认自己是和平人。说河源人、龙川人、连平人,真是可笑可怜。

发表于 2014-4-10 21: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4-10 22: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墩头人支持{:soso_e182:}
发表于 2014-4-11 02: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江夫子 发表于 2014-4-10 21:25
益善兄说得很好!穷地方有穷地方的历史,和平虽穷开县五百来先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的文化并不比邻 ...

我公司做的通迅录,将我的籍贯写成了“广东河源”,为此我特意找到相关人员,要求更正为“广东和平”。其实理由很简单,和平县虽然设县不久,但还是出了一位翰林学士,因此被列为文茂之县。河源县设县虽有一千多年,但是没有出过翰林学士。{:soso_e113:}
发表于 2014-4-11 1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挖掘,整理,重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1-22 15:09 , Processed in 0.0172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