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97|回复: 46

想多了解王阳明的请进来看一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8 08: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雄赞哥所发的《王阳明与和平》一贴引得无数英雄“东山论剑”,本人更被他指责推广阳明文化品牌不力。身为一个和平人,更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阳明镇人,我本人也觉得惭愧。现将原宣传部副部长杨廷强整理的一些关于王阳明的资料发给大家,希望有兴趣的人看一看,旨在增加大家的知识面。
    发本资料本人是不费个人心血,全是“拿来主义”,希望老部长及其他人谅解,别告我抄袭。
    同时希望进来看的人不吝精力和时间,帮忙灌灌水,提升社区人气。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1528)乳名王去,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今浙江绍兴县东南20里处),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曾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卷。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堪称明代思想界泰斗、心学的杰出代表,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集我国心学之大成。由他创立的阳明学派,与朱子学派分庭抗礼,成为明代中后期一个体系宠大、门徒众多、思想活跃、影响深远的新儒家学派,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当时远传**和东南亚各国。
    王守仁去世之后,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处理思、田、八寨之乱恩威倒置,又底其擒濠军功冒滥,谤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明世宗偏听偏信,乃下诏停止守仁世袭,不行赠谥诸典,并严禁阳明“伪学”。38年之后,即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明穆宗沼赠王守仁新建侯,谥文成。再至万厉十二年(1584年),明神宗又下诏以王守仁从礼孔庙。由此,王守仁就成为明代官方推崇的“内圣外王”的典型,阳明心学也就成为明朝以后思想统治的工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照片也是“拿来主义”。呵。。。。。

[ 本帖最后由 风生水起 于 2008-7-28 12:0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生平年谱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乳名王云,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今浙江绍兴县东南20里处),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曾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又因谥文成,世称王文成公。王阳明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卷。王阳明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堪称明代思想界泰斗、心学的杰出代表,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集我国心学之大成。由他创立的阳明学派,与朱子学派分庭抗礼,成为明代中后期一个体系宠大、门徒众多、思想活跃、影响深远的新儒家学派,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当时远传**和东南亚各国。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公元1472年10月31日),王阳明诞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世代业兴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相传王母郑夫人怀孕达14个月之久,方才生下他,取名王云。比起一般人来,他在娘肚子里足足多逗留了4个月,这可是人世间稀奇罕见的事情。直到5岁时还不能说话,后经一和尚点破,其祖父王伦便将王云改名为守仁,据说从那以后才开口说话。此后,王守仁被送入家塾,正式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活。
10岁那一年,父亲王华进士及第,高中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第二年,王华将其父亲竹轩公和儿子守仁一同接往京城(今北京市)官邸。
11岁时,王守仁在京城就塾师受学。
13岁时,王守仁的母亲不幸去世,他从此失去了母爱,感到人生的莫大痛苦。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15岁。
王阳明怀着尚武报国的雄心,出游居庸三关。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戊申。王阳明17岁。
当年秋天,他遵照父亲的吩咐,前往兴都(今江西南昌市)迎娶表妹诸氏为妻。诸氏是阳明的舅父诸养和(时为江西布政司参议)的女儿,似乎阳明不太热衷于这门兄妹姻亲,以致于正式结婚那一天,他闲游铁柱宫,见一位道士盘腿坐于榻上,便也盘腿与其对坐,款款交谈,喜闻养生之说,竟将婚礼置于脑后,忘了归去。家里人四处找他未见,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回家。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18岁。
是年暮冬,王阳明偕同夫人诸氏返归余姚,一路乘船到达广信(今江西上饶),特地拜谒了年近古稀的理学家娄谅。自此,守仁始慕圣贤之学,发愤研读宋代诸儒著作。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戍。19岁。
王阳明祖父王伦在故里逝世,父亲王华因奔丧归余姚,便吩咐从弟王冕、王阶、王宫及妹婿等人,为守仁讲析经义,磨勘八股,以应科举考试。
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21岁。
王阳明参加浙江乡试得举,随即奔赴京师,在父亲官署攻读准备来年会试。其间为“宋儒格物之学”,四处寻求朱熹遗书精心研读。
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22岁。
是年春会试,王阳明名落孙山,相识者都纷纷前来安慰和勉励。他退归余姚,结诗社于龙泉山寺,悠游度日。
弘治十年(1497年),丁巳。26岁。
夏五月,鞑靼小王子攻潮河川(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继而又攻大同。其时边关报急,京师震动,“朝廷推举将才,莫不遑遽”。王阳明为了报国立功,由结社吟诗转而留心军事,他深深感到:“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于是,王阳明又主攻兵法,凡兵家秘籍,无一不精心研读。他“好言兵,且善射”(《明史》本传),研究军事简直入了迷,乃至“每遇客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王阳明因此在军事韬略方面有了较深的造诣,虽然未被朝廷录用为镇守边关的将领,但为他后来镇压农民暴动,平安宸濠之乱奠定了统军基础。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27岁。
王阳明开始感到自己久不得志,前途渺茫。他便对朱熹学说的崇信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从此与朱学分道扬镳。对朱学信仰的动摇,使王阳明心志消沉,甚而怀疑学做圣贤与自己没有缘分,于是便出入于佛门,“偶闻道士谈养生,遂有遗世入山意”。但王守仁并没有去做和尚、道士。因为他还肩负为王家光宗耀祖的使命,他必竟还留恋于科举,不得不学习一些时文定式和熟读四书五经。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已未。28岁。
王阳明第三次参加会试,中进士,为赐进士出身,观政工部。从此,他步入仕途,跻身士大夫行列。第二年,阳明被朝廷授官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30岁。
王阳明奉命审录江北国狱,对于冤假错案,多有平反。事后游道教圣地九华山,他企望超脱凡尘,羽化登仙。由此启发他从佛、道两家的角度考察儒家,更多地看到了儒、佛、道三家相通的地方,这对王阳明心学的形成颇有影响。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戊。31岁。
是年八月告病归越。回到故乡余姚后,王守仁乃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中,终日习炼道家导引之术,累得自身精疲力竭,却无补于事。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33岁。
是年秋,王阳明奉命主考山东乡试,不久改授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34岁。
王阳明鉴于学者溺于词章记诵,不复知有身心之学,因而,首倡先立必心为圣人之志。闻者响应风从,有人愿执贽上门拜师,阳明于是开始授徒讲学。由于师道废弛已久,满朝士大夫几乎都认为他是立异好名,不足以引为同道。唯有翰林庶吉士湛若水与王守仁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自此,王阳明结束了泛滥词章、究心朱学、出入佛老的求索历程,渐渐步入“心学”的大门。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丙寅。35岁。
王阳明在仕途上遭到严重挫折,随之引起了他思想上的巨大变化。当时,皇帝朱厚照刚刚即位不久,又加之其昏庸荒淫,不理政事,致使阉党刘瑾专权,朝政日非。这一年冬天,南京户科给事戴铣、四川道御史薄彦微等人愤然上疏,连章切谏,宦官头子刘瑾大怒,立即下令逮捕戴、薄20余人入诏狱,廷杖除名。眼看阉党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王阳明义愤填膺,忍无可忍,首先上疏援救戴、薄诸人。
刘瑾见疏勃然大怒,将王阳明亦下诏狱,廷仗40,死而复苏;又指为“奸党”,罚跪于金水桥南,令其受尽莫大侮辱。随后谪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立即就道,不许停留。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36岁。
是年夏,王阳明奔赴谪所到达钱塘,刘瑾派人一直尾随盯梢,企图暗中加害。他托言“投江”,才侥幸摆脱了阉党的追杀。继后“因附商船游舟山,偶遇飓风大作”,一夜飘泊闽界,独宿野庙,幸免于虎口。随后取道武夷,归省贬官南京的父亲。这年十二月,他返回钱塘出发,途经广信、袁州、长沙、玩州,进入贵州玉屏;然后又经过镇远、黄平、清平、福泉、新添、尤里等地,终于在
正德三年(1508年),庚辰。37岁。
次年三月抵达贵州龙场驿谪所。龙场驿位于今贵阳市西北80里许的修文县城区,据《贵州通志•建置志》记载,明代在这里设“驿丞一员,吏一名,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专为传送公文的差役和来往官吏小住、换马等提供方便。该驿地处万山丛棘之中,虫索怪兽横行,蛊毒瘴疠弥漫,四境荒凉,人烟稀少。王阳明刚到这里,既无住房,又无粮食,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折薪取水,苦熬度日。
王阳明身为贵家公子,一介儒生,又患了虚痨肺病,居此恶劣环境,他深知随时都有倒毙荒野的危险,于是“自计行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当即便做了一副石棺材,指天发誓曰:“吾惟俟命而巳!”他极力排除生死杂念,“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时或歌诗谈笑,超然于尘世之外。由此看来,王守仁是在苦炼制心功夫,力奋发挥“心”的作用来战胜险恶的环境,以求得自我解救。
久之,王守仁感觉胸中洒洒,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一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凉,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这就是后人盛称的“龙场悟道。”王守仁顿悟之“道”,即吾心之道,意谓圣人之道先天地固存于吾心,不必外求,所以吾心即道。这便否定了朱熹“求理于事物”的认识途径,肯定了“吾性自足”,而“求理于吾心”,就是“圣人之道”。从此王阳明开始发明“心即理”的心学命题,为其“知行合一”学说的创立准备了理论基础。龙场悟道,正是王阳明由否定朱程理学而飞跃到建立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之关键,为他大步迈进明代新儒学的巍巍殿堂开辟了道路。
正德四年(1509年),已巳。38岁。
王阳明在讲学中正式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命题,成功地迈出了独创心学思想体系的第一步。王阳明在贵阳书院首次公开讲论“知行合一”之说,对四方学者影响很大,贵州之士也由开始有心性之学。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39岁。
是年岁初,王阳明离开贵州,结束了三年居夷处困、百难备尝的痛苦生活。三月升任庐陵县知县。八月,刘瑾伏诛,王阳明被提升为京官。十一月,他入京晋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其时,王阳明与黄绾、应良谈论道德修养实践功夫,初步揭示“良知”宗旨以说明“知行合一”的本体。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末40岁。
是年二月,王阳明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十月,王阳明会又升任文选清吏司员外郎,调任安南。
正德七年(1512年),壬申。41岁。
是年三月,王阳明升为考功清吏司郎中。十二月,又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戊。43岁。
是年四月,王阳明升任南京鸿肿寺卿,五月抵达南京就职。
正德十次年(1515年),乙亥。44岁。
御史杨典举荐王守仁改任国子监祭酒,不报。当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被看作朱学的“异端”,以“立异好奇”而遭到朱学势力的猛烈攻击。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45岁。
南赣(今江西赣州市)、汀州(今福建长河县),漳州(今福建漳州市)、广东龙川等地农民暴动异常活跃,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的封建政权。朝廷提升王阳明镇压当地的农暴动。此年起,王阳明忠于朝廷,成为镇压南方各省农民暴动的有功之臣。同时,也成为将其“心”学引用到军事,有卓越成就的典范。
    九月,南、赣、汀、漳、龙川等地农民军谢志珊等占据横水、左溪、桶冈,农民军池仲容占据利头、三利、九连,“拟官僭号”;他们和大余陈日能、乐昌高,郴州龚福全等地农民军攻县打城,杀官吏士绅,朝野震动。福建詹师富也重新在大帽山领导农民起义。
    池仲容、谢志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会同乐昌农民军攻打大余、南康、赣州,杀死赣县主薄吴纰。各地“穷民”、“小户”、“浮口”、“客户”和旦族、畲族、瑶族、苗族、僮族及“避役逃民,百工技艺,游食之人”纷纷响应,巡抚文森闻之丧胆,逃之夭夭。整个“福建、江西、湖广、广东之界,方千里皆乱”。兵部尚书王琼独具慧眼,“知守仁才,特荐用之”,提拔王阳明为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各地。
    十月,王阳明上《辞新任乞以旧职致仕疏》。归省至越。
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本曰:“何以知之”? 曰:“吾触之不动矣"。
    十一月十五 日《岭南寄正宪男》、二十五日批《漳南道教习民兵呈》、二十六日批《漳南道进剿呈》。
    十二月,至赣南境。作《祈雨辞》。
    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46岁。   
    正月,王阳明进赣。经过万安,遇流寇数百,沿途肆劫,商舟不敢进。王阳明乃联商舟,结为阵势,扬旗鸣鼓,如趋战状。流寇乃罗拜于岸,呼曰“饥荒流民,乞求赈济”!王守仁将船泊岸,令人谕之曰:“至赣后,即差官抚插。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自然戮灭”。流寇惧怕,散归。
正月十六日到赣州。开府。王阳明在南赣各地挑选民兵,准备抗敌。并同时颁:  
    《巡抚南赣钦奉敕谕通行各属》、《选择民兵》、《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案行各分巡道督编十家牌》、《告谕各府父老子弟》、《剿捕漳寇方略牌》以及上《谢恩疏》(升任南赣佥都御史)。
    行《十家牌法》。先是赣民之中有的作了起义军的耳目,官府的举动还没有开始,起义军就已经知道了。军门之中有一个老隶做得最为明显。王阳明侦查到了以后,把老隶叫到卧室,要他自己选择生死。老隶乃输情吐真。王阳明许其不死。通过各种渠道,试老隶所言悉验。于是赣州城中立十家法牌。《十家牌法》的方法为:十家为一排,开列各户的籍贯、姓名、年貌、行业,每一轮一家,沿门按牌审察,遇面生可疑的人,即行报官究理。如果有隐慝不报的,十家连坐。开告谕父老子弟:“务要父慈子孝,兄弟爱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佥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心要平恕,毋得轻易忿争;事要含忍,毋得辄兴词讼;见善互助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
    选民兵。王阳明认为南安、赣州地连赣、闽、粤、湘四省,山险林深,盗贼盘据,三居其一,窥伺剽掠,大为民患;当事者每遇盗贼猖獗,辄复会奏请调土军狼达,往返经年,靡费逾万;等到集兵举事,早已流散,至班师旋旅,则又聚合到一起所以屡失机宜,而防备则越来越松弛。王阳明于是使四省兵备官,于各属弩手、打手、机快等项,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者,每县多则十余人,少或八九人,务求魁梧、雄杰,或悬召募,大约江西、福建二兵备道各以五六百名为率,广东、湖广二兵备道各以四五百名为率,中间更有出众者,优其廪饩,署为将领。除南、赣兵备自行编选,其余四兵备官仍于每县原额数内的挑选可用者,量留三分之二,委该县贤能官统领训练,专以守城防隘为事;其余一分,挑退疲弱不堪者,免其著役,止出工食,追解该道,以益募赏。所募精兵,专属各兵备官屯驻,别选官分队统押教习之。如此,则各县屯戍之兵,既足以护守防截,而兵备募召之士,又可以应变出奇;盗贼渐知所畏,平良益有所恃而无恐矣。
二月,王阳明从南赣出兵,抗福建漳南农民起义。并颁《案行广东福建领兵官进剿事宜》、《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案行领兵官搜剿余贼》、《奖励福建守巡漳南道、广东守巡岭东道领兵官》。
二月二十五日,王阳明上《给由疏》、颁《告谕新民》、颁《钦奉敕谕切责失机官员通行各属》并赋《丁丑二月平漳寇进兵长汀道中有感》,云:
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
数峰斜日旌旗远,一道春风鼓角扬。
莫倚二师能出塞,极知充国善平羌。
疮痍到处曾无补,翻忆钟山旧草堂。
    开始时,王阳明听说“漳寇方炽”,日夜兼程至赣州,即移文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兵备,克期起兵。自正月十六日莅任,才十来日,即议进兵。
    兵至长富村,遇贼大战,斩获颇多。贼奔象湖山拒守。王守仁率兵追至莲花石,与贼对垒。
    会广东兵至,方欲合围,贼见势急,便突围而出。
    是役,指挥覃桓、县丞纪镛马陷,战死。
    诸将请调狼兵,等到秋天再战,王阳明责以失律罪,使立功自赎。诸将议犹未决,王阳明分析说:“兵宜随时,变在呼吸,岂宜各持成说耶?福建诸军稍缉,咸有立功赎罪心,利在速战。若当集谋之始,即掩贼不备,成功可必。今既声势彰闻,各贼必联党设械,以御我师,且宜示以宽懈。而犹执乘机之说以张皇于外,是徒知吾卒之可击,而不知敌之未可击也。广东之兵意在倚重狼达士军,然后举事,诸贼亦候我士兵之集,以卜战期,乘此机候,正可奋怯为勇,变弱为强。而犹执持重之说,以坐失事机,是徒知吾卒之未可击,而不知敌之正可击也。善用兵者,因形而借胜于敌,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胜负之算,间不容发,乌可执滞哉"?诸将听后,不敢再多言,唯王守仁之命是从。
    二月二十九日,王阳明亲率诸道锐卒进屯福建上杭,密敕群哨,佯言犒众退师,俟秋再举。密遣义官曾崇秀探听敌之虚,乘其懈,俱于二月十九日乘晦夜衔枚并进,直捣象湖,夺其隘口。三省奇兵从间鼓噪突登,乃惊溃奔走。遂乘胜追剿。已而福建兵攻破长富村等巢三十余所,广东兵攻破水竹、大重坑等巢一十三所,斩首从贼詹师富、温火烧等七千有奇,俘获贼属、辎重无算,而诸洞荡灭。
    是役仅三月,漳南数十年逋寇悉平。
    是月奏捷,具言福建佥事胡琏、参政陈策、副使唐泽、知府钟湘、广东佥事顾应祥、都指挥杨懋、知县张戬劳绩,赐敕奖励,其余升赏有差。初议进兵,王阳明谕诸将曰:“贼虽据险而守,尚可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则用邓艾破蜀之策,从间道以出。若贼果盘据持重,可以计困,难以兵克,则用充国破羌之谋,减冗兵以省费。务在防隐祸于显利之中,绝深奸于意料之外,此万全无失者也”。已而桓等因小胜而麻痹,不从间道因此违节制,以致败绩。诸将志沮,遂请济师。王阳明独以为,现兵力三千有余,已不为少,不宜坐待济师以自解,遥制以失机也。于是亲督兵而出,终于取得成功。
    三月,王阳明调集三省明军攻打信丰、龙南撤退的农民军。          书寄《与希颜、台仲、明德、尚谦、原静》(贺四人登进士第)。并          撰《与杨仕德、薛尚谦》(二)。十五日上《参失事官员疏》。
四月:回师福建西部,驻扎上杭。
赋《回军上杭》诗一首,云:山城经月驻旌戈,亦复幽寻到薜萝。南国已忻回甲马,东田初喜出农蓑。溪云晚度千峰雨,江涨新生两岸波。暮倚七星瞻北极,绝怜苍翠晚来多。
王阳明归赣经江西于都县,乃登罗田岩,拜谒濂溪祠,并在罗田岩濂溪书院讲学两天。王守仁弟子、理学家、邑人何廷仁、黄弘纲与他在一起。赋《观善岩小序》镌刻在罗田岩岩壁,曰:“吾性也,曰观善,取《传》所谓‘相观而善’者”。
四月三十日,《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五月颁《兵符节制》、《预整操练》、《选募将领牌》、《告谕利头巢贼》、《进剿利头方略》。
五月八日,上《闽广捷音疏》、《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十六日颁《教习骑射牌》。二十八日上《攻治盗贼二策疏》、《类奏擒斩功次疏》、《奏设清平县治疏》。
析南靖县清宁、新安二里和漳浦县二、三都置清平县。获准后于十二月初九在河头大洋陂(今九峰镇)动工兴筑县城。并移河头巡检司于枋头。
王阳明认为,寇据险,久为民患,今幸破灭,须为拊背扼吭之策,乃秦请设和平县治于河头,移河头巡检司于枋头;盖以河头诸巢之咽喉,而枋头又河头之咽喉也。且曰:“方贼之据河头也穷凶极恶,至动三军之众,合二省之力,而始克荡平。若不及今为久远之图,不过数年,势将复起,后悔无及矣。盖盗贼之患,譬如病人,兴师征讨者,针药攻治之方;建县抚辑者,饮食调摄之道;徒恃攻治,而不务调摄,则病不旋踵,后虽扁鹊、仓公,无所施其术也”。
立兵符。王阳明说:“习战之方,莫要于行伍;治众之法,莫先于分数"。立兵符的内容为:
    每二十五人编为一伍,伍有小甲;五十人为一队,队有总甲;二百人为一哨,哨有长,有协哨二人;四百人为一营,营有官,有参谋二人;一千二百人为一阵,阵有偏将;二千四百人为一军,军有副将、偏将无定员,临事而设。
    小甲于各伍之中选才力优者为之,总甲于小甲之中选才力优者为之,哨长于千百户义官之中选材识优者为之。副将得以罚偏将,偏将得以罚营官,营官得以罚哨长,哨长得以罚总甲,总甲得以罚小甲,小甲得以罚伍众;务使上下相维,大小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自然举动齐一,治众如寡,庶几有制之兵矣。
    编选既定,仍每五人给一牌,备列同伍二十五人姓名,使之联络习熟,谓之伍符。每队各置两牌,编立字号,一付一甲,一藏本院,谓之队符。每哨各置两牌,编立字号,一付哨长,一付藏本院,谓之哨符。每营各置两牌,编立字号,一付营官,一藏本院,谓之营符。凡遇征调发符,比号而行,以防奸伪。其诸缉养训练之方,旗鼓进退之节,务济实用行之。
    是月,闻蔡宗、许相卿、季本、薛侃、陆澄同举进士,王阳明说:“入仕之始,意况未为摇动,如絮在风中,若非粘泥贴网,亦自主张未得。不知诸友却如何?想平时功夫,亦须有得力处耳”。
六月,王阳明批《留岭南北道杨璋给由呈》、《广东韶州府留兵防守申》。十日批《南安府请兵策应呈》。十五日上《疏通盐法疏》。
    始,都御史陈金以流贼军饷,于赣州立厂抽分广盐,许至袁州、临川、吉安三府发卖。然起正德六年,至正德九年止。至是,王守仁以敕谕有便宜语,疏请暂行,待平定之日,仍旧停止。从之。二十六日批《岭北道攻守机宜呈》。
  七月,进兵大余。撰《寄正宪男手墨二卷》。五日:上《议夹剿兵粮疏》、《南赣擒斩功次疏》。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9: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准《咨报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秦防贼奔窜》。
  九月,王阳明改授提督南赣、汀州、漳州等地军务,给旗牌,得便宜行事。
    南赣止以巡抚莅之,至都御使周南会请旗牌,事毕缴还,不为定制。至是,王阳明疏请,遂有提督之命。后不复,更疏以:“我国家有训典,有赏格。然罚典止行于参提之后,而不行于临阵对敌之时;赏格止行于大军征剿之日,而不行于寻常用兵之际,故无成功。今后凡遇讨贼,领兵官不拘军卫有司,所领兵众,有退缩不用命者,许领兵军官前以军法从事;领兵官不用命者,许总统官军前以军法从事。所领兵众,有对敌擒斩功次,或赴敌阵亡,从实俱报,复实奏闻,升赏如制。若生擒贼徒,问明即押赴市曹,斩之以,庶使人皆敬畏,亦可比于令典决不待时者。如此,则赏罚既明,人心激励,盗起即得扑灭,粮饷可省,事功可建”。
    又曰:“古者赏不逾时,罚不后事。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况过时而不赏,后事而不罚,其何以齐一人心,作兴士气?虽韩、白为将,亦不能有所成。诚得以大军诛赏之法,责而行之于平时,假臣等令旗令牌,便宜行事,如是而兵有不精,贼有不灭,臣等亦无以逃其死矣”。
    事下兵部尚书王琼,复奏以为宜从所请。于是改巡抚为提督,得以军法从事,钦给旗牌八面,悉听便宜。既而镇守信监毕真谋于近幸,请监其军。王琼奏以兵法最忌遥制,若使南赣用兵而必待谋于省城镇守,断乎不可;惟省城有警,则听南赣策应。事遂寝。
    按敕谕有曰:“江西南安、赣州地方,与福建汀、漳二府,广东南、韶、潮、惠四府,,及湖广郴州、桂阳县,壤地相接,山岭相连,其间盗贼不时生发,东追则西窜,南捕则北奔。盖因地方各省,事无统属,彼此推调,难为处置。先年尝设有都御史一员,巡抚前项地方,就令督剿盗贼。但责任不专,类多因循苟且,不能申明赏罚,以励人心,致令盗贼滋多,地方为祸。今日所奏及各该部复奏事理,特改命尔提督军务,抚安军民,修理城池,禁革奸弊。一应军马钱粮事宜,但听便宜区画,以足军饷。但有盗贼生发,即便设法调兵剿杀,不许踵袭旧弊,重为民患。其管领兵快人等官员,不问文职武职,若在军前违期,并逗留退缩者,但听军法从事。生擒盗贼,鞠问明白,亦听就行斩首示众”。
    抚谕贼巢。
    是时漳寇虽平,而乐昌、龙川诸贼巢尚多啸众,将用兵剿之,先犒以牛酒银布。
    复谕之曰:“人之所共耻者,莫过于身被盗贼之名;人之心共愤者,莫过于身遭劫掠之苦。今使有人骂尔等为盗,尔必愤然而怒;又使人焚尔室庐,劫尔财货,掠尔妻女,尔必怀恨切骨,宁死必报。尔等以是加入,有其有不怨者乎?人同此心,尔宁独不知?乃必欲为此,其间想亦有不得已者。或是为官府所迫,或是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后遂不敢出。此等苦情,亦甚可悯。然亦皆由尔等悔悟不切耳。尔等当时去做贼时,是生人寻死路,尚且要去便去。今欲改行从善,是死人求生路,乃反不敢耶?若尔等肯如当初去做贼时拼死出来,求要改行从善,我官府岂有必要杀汝之理?尔等久习恶毒,忍于杀人,心必猜疑。岂知我上人之心,无故杀一鸡犬尚且不忍,况于人命关天?若轻易杀之,断有还报,殃祸及于子孙,何苦而必欲为此?我每为尔等思念及此,辄至于终夜不能安寝,亦无非欲为尔等寻一生路。惟是尔等冥顽不化,然后不得已而兴兵,此则非我杀之,乃天杀也。今谓我全无杀人之心,亦是诳尔;若为必欲杀尔,又非我之本心。尔等今虽从恶,其始同是朝廷赤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子为善,二子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须去二人,然后八人得以安生。均之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杀二子,不得已也。吾于尔等,亦正如此。若此二子者,一旦悔恶迁善,号泣投诚,为父母者,亦必哀悯而赦之。何者?不忍杀其子者,乃父母之本心也。今得遂其本心,何喜何幸如之;吾与尔等,亦正如此。闻尔等为贼,所得苦亦不多,其间尚有衣食不充者。何不以尔为贼之勤苦精力,而用之于耕农,运之于商贾;可以坐至饶富,而安于逸乐,,放心纵意,游观城市之中,优哉田野之内。岂如今日,出则畏官避仇,入则防诛惧剿,潜形遁迹,尤苦终身,卒之身灭家破,妻子戮辱,亦有何好乎?尔等若能听吾言,改行从善,吾即视尔为良民,更不追尔旧恶。若习性已成,难更改动,亦由尔等任意为之。吾南调两广之狼达,西调湖湘之士兵,亲率大军,围尔巢穴,一年不尽,至于两年,两年不尽,至于三年。尔之财力有限,吾之兵粮无穷,纵尔等皆为有翼之虎,谅亦不能逃于天地之外矣。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抚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
    按这道谕文蔼然哀怜无辜之情,可以想见虞廷干羽之化矣。所以谕文一出,当时酋长金巢、卢珂等,即率从来投,愿效死以报。
    同时上疏武宗皇帝,感谢对他的升赏。武宗以王阳明“平贼"有功,升一级,赏银二千两,丝二表裹,降敕奖励,故有此谢疏。并颁《钦奉敕谕提督军务新命通行各属》。准《咨报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秦夹攻事宜》。颁《征剿横水、桶冈分委统哨牌》、《案行分守岭北道官兵戴罪剿贼》、《搜捕余党牌》、《奖励湖广统兵参将史春》、 (设立茶寮隘所)。
九月十五日,上《议夹剿方略疏》、《交收旗牌疏》、《换敕谢恩疏》。
    九月二十五日,上《议南赣商税疏》。   
    始,南安税商货于折梅亭,以资军饷,后多奸弊,仍并于府北龟角尾,以疏闻。   
    十月,平横水、桶冈诸寇。
    十月七日,王阳明统帅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浙江五省八府一州的兵力,分十路进攻横水、桶冈谢志珊农民起义军:   
    第一路军由赣州府知府邢王旬   率领,自上犹县石坑经上稍、石溪入磨刀坑到白封龙后,又分二路,一路搜茶滩、杞卅坑;主力军沿朱土坑、旱坑、杨梅坑,攻白蓝,进军横水。
    第二路军由汀州府知府唐澶率领,自南安百步桥、浮石、合江等处推进驻兵聂都,袭上关、破下关以后,分左、中、右三路进攻左溪,三路军会师后,直攻横水。  
    第三路军由南安府知府季率领,自南安石人背破义安后,分四路进军:一路由朱雀坑人西峰;一路由狐狸坑进铅厂;一路由李家坑进军稳下;一路由弛坑沿狗脚岭攻左溪。  
    第四路军由赣州都司指挥佥李许清率领,自南康发兵破鸡湖、新地,袭杨梅坑后,攻白兰村和横水。
   第五路军由赣州守备指挥郏文率领,从南安石人坑,沿荡坪岭,攻破义安、上西峰经铅厂、苦竹坑、长河洞、狐狸坑会师左溪,攻横水。
    第六路军由赣州卫指挥余恩率领,从上犹营前,经金坑,驻兵过埠攻长流坑、梅伏坑、牛角窟、阴木潭,与主力军合攻左溪。
    第七路军由宁都知县王天与同典史梁仪率领,从上犹官隘员坑,经琴江口、白面寨、长潭、杰坝,到石玉后,兵分二路:一路进驻樟木坑;一路由黄泥坑攻横水。
    第八路军由南康县丞舒富率领,从上犹营前经金坑、过埠、长流攻左溪。
    第九路军由吉安知府伍文定率领,驻兵稳下,会同守军郏文,搜稽芜等处,攻横水。
    第十路军由广东潮州府程乡县知县张戬率领,从黄雀、新地攻横水。
    各路军引兵千余,集中攻打横水。而王阳明也亲率中路军由南康进屯至坪,攻十八面,破横水。面对上述情况,以谢志珊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只好放弃横水,西退桶冈各据点。农民军退守桶冈后,王阳明一方面分化瓦解起义军,另一方面则派兵进屯锁匙垄、茶坑、西山界、十八磊、葫芦洞等地,封锁和分割农民军。
    十一月一日,农民军一千多人在锁匙垄、十八磊、板岭、杉木坳、西山界等地与王阳明军展开了肉搏战,场面极其惨烈。十三日,农民军终因寡不敌众,以桶冈为中心的各据点,全部失陷。
    南赣西接湖广桂阳,有桶冈、横水诸贼巢;南接广东乐昌,东接广东龙川,有涮头诸贼巢。头目谢志珊,号征南王,纠集钟明贵、肖规模、陈日能等,约乐昌等大修战具,并造吕公车。闻广东官兵方有事府江,欲先破南康,乘虚入广。先是湖广巡抚都御史陈金题请三省夹攻。王阳明以桶冈、横水、左溪诸贼茶毒三省,其患虽同,而事势各异:“以湖广言之,则桶冈为贼之咽喉,而横水、左溪为之腹心。以江西言之,则横水、左溪为之腹心,而桶冈为之羽翼。今议者不去腹心,而欲与湖广夹攻桶冈,进兵两寇之间,腹背受敌,势必不利。今议进兵横水、左溪,克期在十一月朔。贼见我兵未集,师期尚远,必以为先事桶冈,观望未备。乘此急击之,可以得志。由是引兵临桶冈,破竹之势成矣”。于是决意先攻横水、左溪,分定哨道,指授方略,密以十月已酉进兵。至十一月已巳,凡破贼巢五十余,擒斩头目谢志珊等五十六,从贼首级二千一百六十八,俘获贼属二千三百二十四。众请乘胜进兵桶冈。王阳明复以桶冈天险,四塞中坚,其所由人,惟匙龙、葫芦洞、察坑、十八磊、新池五处,然皆架栈梯壑,于崖巅坐发擂石,可以御我师。虽上蔡一路稍平,然迂回半月始达,湖兵从人,我师复往,事皆非便。况横水、左溪余贼悉奔入,同难合势,为守必力。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今我欲乘全胜之锋,兼三日之程,争百里之利,以顿兵于幽谷,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矣。莫若移屯近地,休兵养威,使人谕以祸福,彼必惧而请伏。或有不从,乘而袭之,乃可以逞。因使其党往说之。贼喜,方集议,而横水、左溪奔入之贼果坚持不可。往复迟疑,不暇为备,而我兵分道直进,前后合击,贼遂大败。.破巢三十余,擒斩头目前天凤等三十四,从贼首级一千一百四,俘获贼属二千三百。捷闻,赐敕奖谕。
    这次战役,监军副使杨璋,参议黄宏,领兵都指挥许清,指挥郏文,知府邢旬、伍文定、唐淳,知县王天与、张戬,指挥余恩、冯翔,县丞舒富,随征参谋等官,指挥冯廷瑞、姚玺,同知朱宪,推官危寿、徐文英,知县陈允谐、黄文莺等,千户陈伟、高睿等咸上功。
    酋长谢志珊就擒,王阳明问曰:“汝何得党类之众若此,?志山曰:“也不容易”。王阳明问:“为什么”?谢志珊说:“平生见世上好汉,断不轻易放过;多方勾致之,或纵其酒,或助其急,待其相德,与之吐实,无不应矣”。王阳明先后对他的门人说:“吾儒一生求朋友之益,岂异是哉”?   
    撰《平茶寮碑》文。
    撰《平利头碑》文。
赋《茶察纪事》:
万壑风泉秋正哀,四山云雾晚初开。
不因王事兼程入,安得闲行向北来?
登陟未妨安石兴,纵擒徒羡孔明才。
乞身已拟全师日,归扫溪边旧钓台。
    十二月,班师。师至南康,百姓沿途顶香迎拜。所经州、县、所,各立祠。远乡之民,各肖像于祖堂,岁时尸祝。
    闰十二月二日,上《横水桶冈捷音书》。五日:奏设崇义县治,及茶寮堡、铅厂、长龙三巡检司。县治横水。   
王阳明上言:“横水、左溪、桶冈诸贼巢凡八十余,界乎上犹、大庾、南康三里,大庾、义安三里,南康:至平一里,而特设县治于横水,道里适均,山水合抱,土地平坦。仍设三巡检司以遏要害。茶陵复当桶冈之中,西通桂阳、桂东,南连仁化、乐昌,北接龙泉、永新,东入万安、兴国,宜设隘保障。令千户孟俊伐木立栅,移皮袍洞隘兵,而益以邻近隘夫守焉”。议上,悉从之,县名崇义。  
王阳明在横水时,曾经寄书门人杨仕德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推行军事镇压的同时,他更注重社会教化,在各地兴办学校,传扬伦理教育,施行他 “以正人心为本”的主张。
是月,王阳明议攻广东龙川池仲容居利头贼巢。并同时:颁《再申明三省谕》、批《攻取河源贼巢呈》、再批《攻剿河源贼巢呈》、批准《惠州府给由呈》、颁《行龙川县抚谕新民》、颁《告谕父老子弟》。
是月,王阳明诱酋长池仲容及农民军将领九十三人于赣州祥符宫过正节。
正德十三年(1518),戊寅,47岁。
正月初一日深夜,王阳明将池仲容及九十三名将领“尽歼”于祥符宫。于初二日凌晨亲率军先行直攻利头。
在此之前王阳明又寄书门人薛侃,再次重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观点,并勉励弟子们“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建立“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王阳明颁《克期进剿牌》、颁《告谕》(百姓)、批《议处河源余贼》、颁《牌行招抚官》、批《留兵搜捕呈》、批《将士争功呈》、撰《祭利头山神文》、撰《祭徐曰文》、上《移至驿传疏》。
广东龙川农民军首领卢珂、郑志高、陈英等叛变,投降明军成为“新民”。同时,王阳明招抚利头黄金巢等五百人。王阳明征讨横水、左溪时,“虑利头贼乘虚出扰,乃使人赏以银布,谕降之。惟贼首池大宾不从”。
三月,疏乞致仕,不允。王阳明病。袭平大帽、利头诸寇。
王阳明议攻取之宜,先横水,次桶冈,次与广东徐图利头。方进兵横水时,恐利头乘之,乃为告谕,颇多感动。惟池仲容说:“我等为贼非一年,官府来招非一次,告谕何足凭?待金巢等无事,降未晚也”。金巢等至,乃释罪,推诚抚之,各愿自投。于是择其众五百人从征横水,横水既破,仲容等始惧,遣其弟池仲安来附,意为缓兵。先生觉之。比征桶冈,使截路上新池,以迂其归,内严警备,外若宽假。被害者皆言池氏凶狡,两经夹剿无功。其日:“狼兵易与耳,调来须半年,我避不须一月”。谓来不能速,留不能久也。咸请济师,不从。乃密画方略,使各归部集,候期遏贼。及桶冈破贼益惧,私为战守之备。复使人赠酋牛酒,以察其变。贼度不可隐,诈称龙川新民卢珂、郑志高等将行掩袭;故予为防,非虞官兵也。佯信之,因怒珂等擅兵仇杀,移檄龙川,使廉实将伐木开道讨之。贼闻且信且惧,复使来谢。会珂等告变,王阳明欲借以绐三利,密语珂曰:“吾故毁状,汝当再来;来则受杖三十,击数旬,乃可”。珂知,既喜诺。王阳明复授其意参随,密示行杖人,令极轻。至是假怒珂,数罪状,且将逮其属尽斩之。而阴纵其弟集兵。王阳明召巡捕官,佯曰:“今大征已毕,时和年丰,可令民家盛作鼓乐,大张旗鼓会乐之,亦数十年一奇事也”。又曰:“乐户多住龟角尾,恐招盗,曷迁入城来”。于是街巷俱燃灯鸣鼓。已旬余,又遣指挥余恩及黄表颁历三利,推心招来之。时仲容等疑王阳明图已,既得历,稍安。黄表辈从容曰:“若辈新民,礼节生疏,我来颁历,若可高坐乎”?于是仲容率其党九十三人,皆悍酋,来营教场;而自以数人人见。王阳明呵曰:“若皆吾新民,不入见而营教场,疑我乎”?仲容惶恐曰:“听命耳”。即遣人引至祥符宫,见物宇雅洁,喜出望外。是时十二月二十三也。王阳明既遣参随数人馆伴,复制青衣油靴,教之习礼,以察其志意所向。审其贪残终不可化,而士民咸诟于道曰:“此养寇贻害”。王阳明复决歼魁之念矣。逾日辞归,王阳明说:“自此至三月八九日,今即往,岁内未必至家;即至,又当走拜正节,徒自取劳苦耳。闻赣州今岁有灯,曷以正月归乎”?数日,复辞,王阳明说:“正节尚未犒赏,奈何”?初二日:令有大烹于宫,以次日宴。是夕,令龙光潜入甲士,诘旦,尽歼之。王阳明自惜终不能化,日已过未刻,不食;大眩晕,呕吐。先时曾密遣千户孟俊督珂弟,集兵以防其变,及是夜将半,自率军从龙南、冷水直直捣下利。贼固阻水石,错立水中。王阳明先行,诸军继之,无溺者。门坚甚。王阳明摘百人,卷旗持炮火,缘后山登。须臾,后山炮火四发,旗帜满山,守者狼顾,门遂破。时正月七日丁未也。兵备副使杨璋,守备指挥郏文,知府陈祥、邢王旬推官危寿,指挥余恩、姚玺,县丞舒富皆从。凡破巢三十有八,擒斩贼首五十八,从贼三千余,余奔九连山往议。九连山横亘数百里,四面陡绝,须半月始达,而贼已据险。王阳明选精锐七百余,皆衣贼衣,佯奔溃,乘暮至贼崖下。贼下招之,我兵佯应。既度险,扼其后路。次日,从上下击,西路伏起,一鼓擒之。抚其降酋张仲全等二百余人。视地里险易,立县置隘,留兵防守而归。
    王阳明未至赣时,已闻有三省夹攻之议。既谓“夹攻大举,恐不足以灭贼”,乃进《攻治疏》。谓:“朝廷若假以赏罚,使得便宜行事,动无制肘,可以相机而发同寨可攻,则攻一寨;一巢可扑,则扑一巢。量其罪恶之浅深,而为剿抚之先后,则可以省供馈征调之费。日剪月削,澌尽灰灭。此则如昔人拔齿之喻,齿拔而儿不觉者也。若欲夹攻以快一朝之忿,则计贼二万,须兵十万;积粟料财,数月而事始集。兵未出境,贼已深逃,锋刃所加,不过老弱协从之辈耳。况狼兵所过,不减于盗。近年江西有姚源之役,福建有汀、漳之寇,府江之师,方集于两广,偏桥之讨,未息于湖、湘,若复加以大兵,民将何以堪命?此则一拔去齿,而儿亦随毙者也”。
是疏方上,而夹攻成命已下矣。王阳明又以为夹攻之策,名虽三省大举,其实举动次第,自有先后。如江西之南安,有上犹、大庾、桶冈等处贼巢,与湖广桂东、桂阳接境,夹攻之举,止宜江西与湖广会合,而广东与仁化县要害把截,不与焉。赣州之龙南,有利头贼巢,与广东龙川接境;惠州贼巢,与湖广临武县接境;仁化县贼巢,与湖广桂阳县接境;夹攻之举,止宜湖广、广东二省会合,而江西于大庾县要害把截,不与焉。若不此之察,必欲通待三省兵齐,然后进剿,则老师费财,为害匪细矣。今并力于上犹也,则姑遣人佯抚乐昌诸贼,以安其心。彼见广东既未有备,而湖广之兵又不及已,乃幸旦夕之生,必不敢越界以援上犹。及上犹既举,而湖广移兵以合广东,则乐昌诸贼其势已孤。二省兵力尽专,其举益易。当是之时,龙川贼巢相去辽绝,自以为风牛马不相及,彼见江西之兵又撤,意必不疑。班师之日,出其不意,回军合击,无有不济者矣。
    疏上,朝廷以便宜行事。桶冈既破,湖广兵期始至。恐其徒劳远涉,即奖励统兵参将史春,使之即日回军,及既斩利头,广东尚不及闻。皆与前议合。
赋《回军九连山道中一首》:
百里妖氛一战清,万峰雷雨洗回兵。
未能千羽苗顽格,深愧壶浆父老迎。
莫倚谋士为上策,还须内治是先声。
功微不愿封侯赏,但乞蠲输绝横征。
四月,班师。经龙南,题诗勒石龙南县城旁玉石岩。王阳明征旋师,道经岩前,题诗憩止,勒“阳明小洞天”五字,镌《平记》于岩壁。王阳明序云:“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奇绝,徘徊不忍去,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
是月,立社学。王阳明谓民风不善,由于教化未明。今幸盗贼稍平,民函渐息,一应移风易俗之事,虽未能尽举,姑且就其浅近易行者,开导训诲,发南、赣所属各县父老弟子,互相戒勉,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歌诗习礼。出入街衢,官长至,俱叉手拱立。王阳明或赞赏训诱之,市民亦知冠服,朝夕歌声,达于委巷,雍雍然渐成礼让之俗矣。   
    按《训蒙大意示教读》曰:“今教童子,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培植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戏而惮拘检,如草木档案室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若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彼视学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矣,求其为善也得乎”?
    是月二十日上《利头捷音书》。  
    五月一日上《奏设和平县治疏》。
    和平县治本和平峒羊子地,为三省贼冲要路。其中山水环抱,土地坦平,人烟稠密,千有余家。东去兴宁、长乐、安远,西抵河源,南界龙川,北际龙南,各有数日程。其山水阻隔,道路辽远,人迹既稀,奸宄多萃。相传原系循州龙川、雷乡一州二县之地,后为贼据,止存龙川一县。洪武中,贼首谢士真等相继作乱,遂极陵夷。王阳明谓宜乘时修复县治,以严控制;改和平巡检司于利头,以遏要害。议上,悉从之。   
    六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再进副千户。王阳明辞免,不允。
    旌横水、桶冈功也,王阳明具疏辞免曰:“臣过蒙国恩,授以巡抚之寄。时臣方抱病请告,偶值前官有托疾避难之嫌,朝廷谴之简书,臣遂狼狈莅事。当是时,兵耗财匮,盗炽民穷,束手无策。朝廷念民命有颠危,虑臣力之薄劣,本兵议假臣以赏罚,则从之;议给臣以旗牌,则从之;议改臣以提督,则从之;授之方略,而不拘以制;责其成功,而不限以时;由是臣得以伸缩如志,举动自由,一鼓而破横水,再鼓而灭桶冈。振旅复举,又一鼓而破三,再鼓而下九连。皆本兵之议,朝廷之断也。臣亦何功之有,而敢冒承其赏乎?况臣福过灾生,已尝恳疏求告;今乃求退获进,引咎蒙赏,其如赏功之典何”?奏入,不允。
    六月十五日上《三省夹剿捷音疏》、十八日,上《辞免升阴乞以原职致仕疏》、二十八日,批《漳南道给由呈》。
七月,为纠正朱熹《大学章句》割裂支离之病,继刊行《朱子晚年定论》之后,又刻印《古本大学》流传于世。八月,门人薛侃在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刻印《传习录》成书,使王守仁学说得到了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表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有了很大发展,他已由对朱学的批判转向正式创建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
十月,举《乡约》、准《夹攻防守咨》、十日,颁《行岭北道催督进牌》、十一日,上《再议崇义县治疏》、十五日,上《再议和平县治疏》、二十一日,准《刻期会剿咨》、二十二日,上《再议疏通盐法疏》、二十七日,颁《横水建立营场牌》。
十一月十一日准《搜扒残寇咨》。
十二月:回师赣州。二十三日至赣州,大享将士。广请官兵,庆祝升平。下令 “横水、桶冈既平,头归顺。民久劳苦,宜休兵为乐”。遂散军,使归农。“师还,至赣,立社学,举乡约,修‘濂溪书院’,刻《大学古本》、《朱子晚年定论》。所至会讲明伦,武夫介士执兵环立;蹑跻担蹬之夫千里远至。长揖上坐,一方开悟,终生诚服。风教四被,讫于江表岭峤”。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48岁。
是年六月,福州三卫军人进贵等胁迫众兵士谋叛,王阳明奉敕侯前往勘处。
六月中旬,素怀异志的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反叛起事,兵出鄱阳,下九江,直趋安庆,窥伺留都南京。王阳明瞄准朱宸濠后方空虚之失,于六月二十二日发兵直取南昌。朱宸浓眼看大势不好,慌忙回军救援,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七月二十日,王阳明挥师攻克南昌。二十六日,与朱宸浓接战于鄱阳湖樵舍(三今南昌市东北),以火攻大败叛军。最后生擒了朱宸浓与“其世子、郡主、将军、仪宾及伪太师、国师、元帅、参赞、尚书、都督、都指挥、千百户等官”(王阳明《擒获宸濠捷音疏》,至二十七日完全结束战斗,平定了明王朝的一场内乱。
王阳明平乱成功,非但没受封赏,还被张忠、许泰瓷意诋毁,差点难以自保。他只好忍气吞声,退避九华山中,每日默坐草庵,内心极度沉闷忧伤。王阳明深刻体验到“良知”的意义和作用。
正德十五年(1520年),庚辰。39岁。
是年三月,王阳明因奉敕巡抚江西而返回南昌。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50岁。
王阳明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他在南昌讲学,开始提出了“致良知”的重大学说命题。同年三月,武宗朱厚照驾崩。四月,朱厚照即位,是为明世宗。五月,王守仁借此“新政英明”之际,召集门人雅会于庐山白洞书院,共同倡明心学。
十二月,明世宗录平定宸濠之功,封王阳明为新建伯。由于权臣的嫉妒和排斥,“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明史》本传)。王阳明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并未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朝廷在名义上是给予他升赏,而实际上却对他加以罢黜。次年,王守仁因服父丧,不召;而后来免丧,亦不召。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54岁。
王阳明为父亲守丧三年已经满期,按照惯例,朝廷应当召他回京,官复原职。但是,朝廷没有这样做,他只好闲居在家,继续授徒讲学。
王阳明居越讲学六年(1522—1527年),广授门徒,创立学派,其心学著作《传习录》由原3卷增至5卷(嘉靖三年二月由门人南大吉续刻于越),《文录》4册亦刊行传世(嘉靖六年四月由门人邹守益刻于广德州),其他理论著作亦广播于学界,这标明阳明学说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王守仁在“知行合一”的本体论方面完成了他的理论体系建设,以“良知”揭示道德本体,以“致良知”揭示道德修养方法,从而正式建立起具有独立思想体系的新儒家学说——阳明心学。
嘉靖六年(1527年)丁亥。56岁。
是年五月,朝廷命王阳明以原官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前往广西征讨思恩、田州之乱。原来,思恩、田州的少数民族与明王朝的矛盾是由地方官与土司首领之间挑起的,朝廷实行大汉族主义,采用屠杀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先有田州岑猛暴乱,被提督御史姚镆率兵镇压;后来余党卢苏、王受构众作乱,攻陷思恩。姚镆又集合邻近四省兵力进行讨伐,但久战不克,所以朝廷起用王阳明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并责以体国为心,不得循例辞避。
王阳明闻命,毅然决定赴任,前往广西征讨,途经翟州、常山、南昌、吉安、肇庆到达梧州。
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57岁。
是年二月,王阳明采用招抚方式平息了思恩、田州酋长卢苏、王受之乱,安抚其众7万余人。然后,他兴建了思田学校、南宁学校,推行社会教化,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七月,王阳明本可班师回朝,但他被效忠朝廷的“良知”驱动,认为八寨、断藤峡两地长期未能镇压下去的僮囗族暴动是一大祸患,于是他不报告朝廷,自动移师广西一举剿灭暴动队伍15000余人。
十月,王守仁因咳痢之疾(肺痨)日益加剧,上疏告归,心想将苟延残喘之躯送还余姚“寿终正寝”。他未待诏下而匆忙离桂,发舟东归。
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终因病情恶化而卒于归途南安章江船上(今江西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临死前,门人周积(时为南安推官)入见,王阳明开目视曰:“吾去矣!”周积泪如雨下,忙问:“何遗言?”王阳明微微一笑,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过了片刻工夫,他便瞑目而逝。
十二月三日,门人张思聪(时为赣州兵备)与官属师生设祭入棺。次日,“舆梓登舟,士民远近闻讯,哭声震地,如丧考妣。”到了赣州,“提督都御史汪钅宏  迎祭于道,士民沿途拥哭如南安”。途经南昌,“巡按御史储良材,提学副使门人赵渊等请改岁行,士民听夕哭奠。”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
正月,丧发南昌。门人钱德洪、王畿西渡钱塘,迎丧至严滩。随即讣告同门,阳明弟子相继前往奔丧。二月四日至越,“子弟门人莫枢中堂,遂饰丧纪,妇人哭门外,门人哭幕外,朝夕设奠如仪。每日门人来吊者百余人,有自初丧至卒葬不归者”。其后,王阳明遗体初安葬在山阴兰亭山(见《余姚县志》卷15)。会葬之日,门人至者1000有余,人人麻衣衰履,扶枢而哭。四方前来观葬的人不计其数,一个个亦无不涕泪交流。
王阳明去世之后,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处理思、田、八寨之乱恩威倒置,又底其擒濠军功冒滥,谤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明世宗偏听偏信,乃下诏停止王阳明世袭,不行赠谥诸典,并严禁阳明“伪学”。

王阳明去世三十八年之后,即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明穆宗诏赠王守仁新建侯,谥文成。再至万厉十二年(1584年),明神宗又下诏以王守仁从礼孔庙。由此,王守仁就成为明代官方推崇的“内圣外王”的典型,王阳明新儒学也就成为明朝以后治国安民的主要思想统治工具。

杨廷强根据史料编写
2004年10月8日

注:
本篇史料参考书目:
岳麓书社:清《明通鉴》
上海辞书出版社:《大辞海•哲学卷》
夏门大学出版社:《百明中国哲学道史》
明•一修《崇义县志》、《平和县志》
民国•七修《和平县志》
1998年八修《和平县志》
周建华:《王阳明南赣活动研究》
孙愉:《大儒王阳明》
李海根:《赣州史话》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9: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和平县与王阳明

一、和平

和平,这一名字的由来,据考证和推测,有以下两说。
其一,地名说。
从现有的文物考古资料看,现在的和平河主流域的一河两岸出土了几十处自新石器晚期(距今约4500年)至春秋时期的遗址和墓葬,奏代以后的二千多年各朝代的文物都有出土。说明4000多年以来一河两岸从未间断过烟火。有人居住,人们对事物就要命名进行交流。按照县内许多古今地名,人们以环境水系地貌为特点的命名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小溪流流域的,人们往往称之为“径”、“溪”,例如上径、下径、径肚里等,上溪、下溪、三溪等等。比溪流略大一点的河,人们往往称之为“水”或是坑,如俐江上游称之为俐水,坪地水、半坑水以及半坑、三坑、增坑等等。落差较大的地方人们往往称为“石示”,上八石示、下八石示、七叠石示、甜鱼石示等。二是达到一定流量的往往称之为“河”和“洞”,例如上陵翠山河的中洞、上洞,林寨的杨洞,粮溪河的中洞、附城黄沙河的均洞、优胜河的谢洞以及和平河的和平洞等等。三是达到大流量的河称为“江”,多在下游,俐江、鱼潭江、下车背岭江三大水系汇成东江上游。这样的地名一般与人文相关,如彭、林、古三寨等等。此外还有以地热命名的贝墩、热水、汤湖、热水坑、长热等等。在今天保留带“洞”字地名中多为二个字,但都以水流较急、落差较大,村庄较小为特点。唯有“和平洞”三个字,但其水流平缓、落差较小,村庄开拓、山矮土地平坦,上有大坝的“坝”、下有珊坪的“平”,都是平坦之意。人们按照水流平缓、水患必然较少,水比较和顺、温和的自然现象,又加上土地平坦的客观环境,为了区别与其他带“洞”的地名,故起名为“和平洞”。
其二,行政区划名说
奏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龙川县辖今天和平的大部分区域,行政区划名称,从《广东通志》、《惠州府志》、《龙川县志》、《和平县志》中记载的“和平峒”,只能追塑到明代初期,例如“县城池设在和平峒羊子埔”,“划和平都三图,河源惠化图设和平县治”,到行政区名时和平洞的“洞”字就不用了。称为“和平都、和平里、和平图”,这些“都、里、图”都是明代时期相当于今天的“乡、区、镇”的镇级建制。同样在明正德十三年前后,江西、福建称“里”,而广东则称“图”。当时王阳明奏设县治时,和平已设有“和平巡检司”(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分局职能),和平巡检司的位置,有可能在今天的九子岗西坡司前村。同时,今天的和平彭寨镇驻有朝廷正规军队,时称“广义千户所”(即彭寨军屯围)。王阳明奏设县治公文写到:析龙川县和平图、广义图(今彭、林、古、东、贝一带)、忠信图(今忠信、大湖、绣缎一带)河源惠化图(今连平县)江西一里(今还无考证出具体地点)设立县治。

二、和平县

和平县,这一县名的由来,有三说。
其一,史书记载说。
《王阳明全集》记载和平设县治,称什么县名时,王阳明写到:“移司设县(即将和平巡检司迁移到俐头,称俐头巡检司)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以为得宜。”由此看来,和平县县名是王阳明向朝廷建议的,朝廷也批准称为和平县的,是不容置疑的。或者也可说和平的县名是王阳明直接起名的。
其二,民间流传说
王阳明于明正德十一年至十四年,在粤、赣、湘、闽征剿农民暴动胜利后,天下太平了,在广东设立和平县;教育农民不要犯上作乱,崇向礼义,在江西设立崇义县;为让农民安居乐业,共享太平,在福建设立平和县;后来征剿九连山农民暴动的胜利,又设立连平县等等。这些围绕“和”字与“平”字的民间口头传说,虽与史实有些出入,却反映了人们渴望太平盛世,渴望和平、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环境。人们不主张犯上作乱,应服从国家集团的统治,讲究仁义道德,做社会良民。王阳明当时的举措,是深得民心的。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王阳明的崇敬和纪念。就这些得民心的传说流传到今天,引用到政治、社会生活中,仍有其进步意义。国家也同样不主张人们犯上作乱,要遵纪守法,争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明公民。
其三,新编辞海说
由江泽民同志题写辞海书名,    版的《辞海》有关“和平”的解释:①与战争相对。《宋史、孙沔传》:“比契丹复盟,西夏彭塞,公卿忻忻,日望和平。”②县名。在广东省河源市东北部,东江上游,邻接江西省。京九铁路经过境内。县人民**驻阳明镇。明置县。以境内和平峒得名。农产有水稻、蕃薯等,林产有杉、松、竹、油茶、茶叶、松香、香菇等,并富煤、铁等矿产。工业有制药、食品、造低、机械、陶瓷等。名胜有李田仙岩。

三、王阳明文化

王阳明,是因其创办阳明书院而得名,原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生于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1528年(明世宗嘉靖七年)。明武宗、世宗时,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等职。因多次镇压农民、少数民族暴动以及平定朝廷内部宁王朱宸濠叛乱有功,得到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赏识,被封为“新建伯”。卒谥文成。明万历年间从礼孔庙。王阳明是我国明代中叶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思想家。
王阳明的著述由其学生汇编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

王阳明理学
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表现形态。它在继承以往“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学基础上,吸取佛、道思想而构成的一个新儒学的思想体系。
理学是在明代中叶,王阳明巡抚赣南四年期间大力提倡和言传身教而推向繁荣局面的,又称王阳明理学。正德十一(1516)年,王阳明任都察院左佥都御使,巡抚赣南等处。他为了“破心中贼”,把理学提到压倒一切的地位。他在给门人的信中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君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请之功,此大丈夫不世之伟业”。于是,他订立南赣乡规民约,在赣南各县兴办书院、社学,刻印儒学经典,并且亲自授徒讲学,宣讲“致良知”的学说。王阳明在赣州修葺了濂溪书院,创办了阳明书院,还创办了其他书院、社学计有二十多所。赣南其他各县,如崇义、上犹、南康、于都、大余、信丰、龙南、安远等,也办了许多书院、社学。王阳明一生事业的奠基是在赣南,自剿灭了福建漳州和赣南崇义农民起义后,升官晋爵,从此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兵部尚书、两广巡抚。王阳明理学的核心理论“致良知”,是在赣南完善的;他的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传习录》,也是在赣州第一次刊刻出来。其《训蒙大意示教读》也在赣州撰写;并刻古本《大学》和《朱子晚年定论》。一时名声大振,四方学者云集其门,相聚赣南。赣南的学子也纷纷拜王阳明为师。
王阳明于正德十二年,向和平俐头发布告谕,推行其理学思想,王阳明文化传入和平。和平建城后,在羊子埔北面徐家祠旁,也设立阳明书院,在县内推广理学文化。后人为纪念王阳明建县,立有阳明镇、阳明纸、阳明伞、阳明中学、阳明一小、二小、三小,阳明大桥等等。

王阳明哲学
1、心与外物。阳明心学,心是个重要范畴,是王阳明哲学的出发点。王阳明认为世界的自然状态,对其肯定或否定,有用或无用,完全是由人的主观决定的。这很像近代西方哲学实用主义实在论。
2、心外无理。王阳明看来,天地万物之情同出于圣人,是由于圣人“贞”,贞即正,就是谓圣人之“至诚”。“心之条理”就是心即理。心之所以有“条理”外物的能力,就是因为心于先天就具有完善无缺的“良知”。
3、致良知。良知是孟子首先提出来的。他把良知与良能并列起来。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德是天赋予的,并不是后天从外边学来的。王阳明把《大学》的“致知”和孟子的“良知”结合起来,提出“致良知”,并认为“吾平先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他公开宣称,这才是“圣门正法眼藏。”王阳明的“致良知”之“致”,是达到、呈现的意思。在他世界观看来,就是用主观来验证客观之是否“乖谬”,其典型诗句是“人人自有定盘计,万化根缘总在心。却笑从关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4、知行合一。王阳明所谓“知”,就是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其“行”,是对这些道德伦理的践履。他反对知行轻重,先知后行或先行后知等种种说法。王阳明认为,要用“知”来指导“行”;又用“行”来实现“知”,以便“知得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就是“知行合一”。“知”是为“行”出“主意”的,“行”是为“知”做“功夫”的。如果“知”的“主意”出得好,那么“行”起来说“明觉精察”,否则就不行。

四、王阳明传略

王守仁(1472-1528)乳名王云,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今浙江绍兴县东南20里处),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曾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卷。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堪称明代思想界泰斗、心学的杰出代表,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集我国心学之大成。由他创立的阳明学派,与朱子学派分庭抗礼,成为明代中后期一个体系宠大、门徒众多、思想活跃、影响深远的新儒家学派,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当时远传**和东南亚各国。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公元1472年10月31日),王守仁诞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世代业兴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相传王母郑夫人怀孕达14个月之久,方才生下他,取名王云。比起一般人来,他在娘肚子里足足多逗留了4个月,这可是人世间稀奇罕见的事情。直到5岁时还不能说话,后经一和尚点破,其祖父王伦便将王云改名为守仁,据说从那以后才开口说话。此后,王守仁被送入家塾,正式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活。
10岁那一年,父亲王华进士及第,高中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第二年,王华将其父亲竹轩公和儿子守仁一同接往京城(今北京市)官邸。
11岁时,王守仁在京城就塾师受学。
13岁时,王守仁的母亲不幸去世,他从此失去了母爱,感到人生的莫大痛苦。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王守仁年满15岁。他怀着尚武报国的雄心,出游居庸三关。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17岁。这年秋天,他遵照父亲的吩咐,前往兴都(今江西南昌市)迎娶表妹诸氏为妻。诸氏是守仁的舅父诸养和(时为江西布政司参议)的女儿,似乎守仁不太热衷于这门兄妹姻亲,以致于正式结婚那一天,他闲游铁柱宫,见一位道士盘腿坐于榻上,便也盘腿与其对坐,款款交谈,喜闻养生之说,竟将婚礼置于脑后,忘了归去。家里人四处找他未见,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回家。
次年暮冬,王守仁偕同夫人诸氏返归余姚,一路乘船到达广信(今江西上饶),特地拜谒了年近古稀的理学家娄谅。自此,守仁始慕圣贤之学,发愤研读宋代诸儒著作。
弘治三年(1490年),守仁祖父王伦在故里逝世,父亲王华因奔丧归余姚,便吩咐从弟王冕、王阶、王宫及妹婿等人,为守仁讲析经义,磨勘八股,以应科举考试。
弘治五年(1492年),21岁的王守仁参加浙江乡试得举,随即奔赴京师,在父亲官署攻读准备来年会试。其间为“宋儒格物之学”,四处寻求朱熹遗书精心研读。
次年春会试,王守仁名落孙山,相识者都纷纷前来安慰和勉励。他退归余姚,结诗社于龙泉山寺,悠游度日。
弘治十年(1497年)夏五月,鞑靼小王子攻潮河川(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继而又攻大同。其时边关报急,京师震动,“朝廷推举将才,莫不遑遽”。王守仁为了报国立功,由结社吟诗转而留心军事,他深深感到:“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于是,王守仁又主攻兵法,凡兵家秘籍,无一不精心研读。他“好言兵,且善射”(《明史》本传),研究军事简直入了迷,乃至“每遇客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王守仁因此在军事韬略方面有了较深的造诣,虽然未被朝廷录用为镇守边关的将领,但为他后来镇压农民暴动,平安宸濠之乱奠定了统军基础。
次年,王守仁27岁,开始感到自己久不得志,前途渺茫。他便对朱熹学说的崇信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从此与朱学分道扬镳。对朱学信仰的动摇,使王守仁心志消沉,甚而怀疑学做圣贤与自己没有缘分,于是便出入于佛门,“偶闻道士谈养生,遂有遗世入山意”。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已28岁,他第三次参加会试,赐进士出身,观政工部。从此,他步入仕途,跻身士大夫行列。第二年,守仁被朝廷授官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守仁奉命审录江北国狱,对于冤假错案,多有平反。事后游道教圣地九华山,他企望超脱凡尘,羽化登仙。由此启发他从佛、道两家的角度考察儒家,更多地看到了儒、佛、道三家相通的地方,这对王阳明心学的形成颇有影响。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八月告病归越。回到故乡余姚后,王守仁乃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中,终日习炼道家导引之术,累得自身精疲力竭,却无补于事。
弘治十七年(1504年)秋,王守仁奉命主考山东乡试,不久改授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次年,他鉴于学者溺于词章记诵,不复知有身心之学,因而,首倡先立必心为圣人之志。闻者响应风从,有人愿执贽上门拜师,守仁于是开始授徒讲学。自此,王守仁结束了泛滥词章、究心朱学、出入佛老的求索历程,渐渐步入“心学”的大门。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守仁在仕途上遭到严重挫折,随之引起了他思想上的巨大变化。当时,皇帝朱厚照刚刚即位不久,又加之其昏庸荒淫,不理政事,致使阉党刘瑾专权,朝政日非。这一年冬天,南京户科给事戴铣、四川道御史薄彦微等人愤然上疏,连章切谏,宦官头子刘瑾大怒,立即下令逮捕戴、薄20余人入诏狱,廷杖除名。眼看阉党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王守仁义愤填膺,忍无可忍,首先上疏援救戴、薄诸人。
刘瑾见疏勃然大怒,将王守仁亦下诏狱,廷仗40,死而复苏;又指为“奸党”,罚跪于金水桥南,令其受尽莫大侮辱。随后谪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立即就道,不许停留。
正德二年(1570年)夏天,王守仁奔赴谪所到达钱塘,刘瑾派人一直尾随盯梢,企图暗中加害。他托言“投江”,才侥幸摆脱了阉党的追杀。继后“因附商船游舟山,偶遇飓风大作”,一夜飘泊闽界,独宿野庙,幸免于虎口。随后取道武夷,归省贬官南京的父亲。这年十二月,他返回钱塘出发,途经广信、袁州、长沙、玩州,进入贵州玉屏;然后又经过镇远、黄平、清平、福泉、新添、尤里等地,终于在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抵达贵州龙场驿谪所。龙场驿位于今贵阳市西北80里许的修文县城区,据《贵州通志•建置志》记载,明代在这里设“驿丞一员,吏一名,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专为传送公文的差役和来往官吏小住、换马等提供方便。该驿地处万山丛棘之中,虫索怪兽横行,蛊毒瘴疠弥漫,四境荒凉,人烟稀少。王守仁刚到这里,既无住房,又无粮食,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折薪取水,苦熬度日。
王守仁身为贵家公子,一介儒生,又患了虚痨肺病,居此恶劣环境,他深知随时都有倒毙荒野的危险,于是“自计行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当即便做了一副石棺材,指天发誓曰:“吾惟俟命而巳!”他极力排除生死杂念,“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时或歌诗谈笑,超然于尘世之外。
正德四年(1509年),王守仁38岁,在讲学中正式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命题,成功地迈出了独创心学思想体系的第一步。王守仁在贵阳书院首次公开讲论“知行合一”之说,对四方学者影响很大,贵州之士也由此始知有心性之学。
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守仁离开贵州,结束了三年居夷处困、百难备尝的痛苦生活。三月升任庐陵县知县。八月,刘瑾伏诛,王守仁被提升为京官。十一月,他入京晋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其时,王守仁与黄绾、应良谈论道德修养实践功夫,初步揭示“良知”宗旨以说明“知行合一”的本体。
正德六年(1511年)二月,王守仁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十月,王守会又升任文选清吏司员外郎,调任安南。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王守仁升为考功清吏司郎中。十二月,又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九年(1514年)四月,王守仁升任南京鸿肿寺卿,五月抵达南京就职。
次年,御史杨典举荐王守仁改任国子监祭酒,不报。当时,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之说被看作朱学的“异端”,以“立异好奇”而遭到朱学势力的猛烈攻击。
正德十一年(1516年)南赣(今江西赣州市)、汀州(今福建长河县),漳州(今福建漳州市)等地农民起义异常活跃,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的封建政权。为了解除朝廷的忧患,尚书王琼特举王守仁升任都察院左金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各处,镇压当地农民暴动。次年正月,王守仁抵达赣州,首先推行“十家牌法”。其法即编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籍贯、姓名、年貌、行业,每日轮流指派一家值班,挨门挨户按牌审查,一旦遇到面生可疑之人,立即报告官府予以追究处理。如果有隐瞒情况不报告官府者,则以十家连坐治罪。同时,王守仁又选练民兵,加紧组织地方武装。他指令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四省,每县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之士八九人或十余人,充当各部属弩手、打手、执快等,主要以守城防隘为事。二月,他率兵镇压了漳州农民起义军。五月立兵符,整顿地方军事编制,并奏设平和县,移访头巡检司。九月,王守仁改授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给旗牌,得便宜行事。他四处发布抚谕贼巢公告,采用“攻心”战术瓦解了乐昌、龙川等地农民队伍。十月,他又率兵镇压了横水、左溪、桶冈诸处农民起义军,随即奏设崇义县和茶寮隘上堡、铅厂、长龙三巡检司。王守仁在横水时,曾经寄书门人杨仕德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这行军事镇压的同时,他更注重社会教化,在各地兴办学校,传扬伦理教育,施行他 “以正人心为本”的主张。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在江西开始发兵镇压三俐农民起义。当时,他又寄书门人薛侃,再次重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观点,并勉励弟子们“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建立“大丈夫不世之伟绩”。三月,他率兵袭击了大帽、俐头等地农民起义军。四月班师,告谕南赣所属各县,“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歌诗习礼”。五月,奏设和平县。六月,朝廷鉴于王守仁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提升他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荫子锦衣卫,世袭万户,再进副千户。七月,为纠正朱熹《大学章句》割裂支离之病,继刊行《朱子晚年定论》之后,又刻印《古本大学》流传于世。八月,门人薛侃在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刻印《传习录》成书,使王守仁学说得到了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表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有了很大发展,他已由对朱学的批判转向正式创建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上旬,福州三卫军人进贵等胁迫众兵士谋叛,王守仁奉敕侯前往勘处。
六月中旬,素怀异志的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反叛起事,兵出鄱阳,下九江,直趋安庆,窥伺留都南京。王守仁瞄准朱宸濠后方空虚之失,于六月二十二日发兵直取南昌。朱宸浓眼看大势不好,慌忙回军救援,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七月二十日,王守仁挥师攻克南昌。二十六日,与朱宸浓接战于鄱阳湖樵舍(三今南昌市东北),以火攻大败叛军。最后生擒了朱宸浓与“其世子、郡主、将军、仪宾及伪太师、国师、元帅、参赞、尚书、都督、都指挥、千百户等官”(王守仁《擒获宸濠捷音疏》,至二十七日完全结束战斗,平定了明王朝的一场内乱。
王守仁平乱成功,非但没受封赏,还被张忠、许泰瓷意诋毁,差点难以自保。他只好忍气吞声,退避九华山中,每日默坐草庵,内心极度沉闷忧伤。王守仁深刻体验到“良知”的意义和作用。
正德十五年(1520年)三月,王守仁因奉敕巡抚江西而返回南昌。
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守仁50岁,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他在南昌讲学,开始提出了“致良知”的重大学说命题。同年三月,武宗朱厚照驾崩。四月,朱厚囗即位,是为明世宗。五月,王守仁借此“新政英明”之际,召集门人雅会于庐山白洞书院,共同倡明心学。
十二月,明世宗录平定宸濠之功,封王守仁为新建伯。由于权臣的嫉妒和排斥,“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明史》本传)。王守仁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并未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朝廷在名义上是给予他升赏,而实际上却对他加以罢黜。次年,王守仁因服父丧,不召;而后来免丧,亦不召。
嘉靖四年(1525年),王守仁为父亲守丧三年已经满期,按照惯例,朝廷应当召他回京,官复原职。但是,朝廷没有这样做,他只好闲居在家,继续授徒讲学。
王守仁居越讲学六年(1522—1527年),广授门徒,创立学派,其心学著作《传习录》由原3卷增至5卷(嘉靖三年二月由门人南大吉续刻于越),《文录》4册亦刊行传世(嘉靖六年四月由门人邹守益刻于广德州),其他理论著作亦广播于学界,这标明阳明学说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王守仁在“知行合一”的本体论方面完成了他的理论体系建设,以“良知”揭示道德本体,以“致良知”揭示道德修养方法,从而正式建立起具有独立思想体系的新儒家学说——阳明心学。
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朝廷命王守仁以原官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前往广西征讨思恩、田州之乱。原来,思恩、田州的少数民族与明王朝的矛盾是由地方官与土司首领之间挑起的,朝廷实行大汉族主义,采用屠杀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先有田州岑猛暴乱,被提督御史姚镆率兵镇压;后来余党卢苏、王受构众作乱,攻陷思恩。姚镆又集合邻近四省兵力进行讨伐,但久战不克,所以朝廷起用王守仁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并责以体国为心,不得循例辞避。
王守仁闻命,毅然决定赴任,前往广西征讨,途经翟州、常山、南昌、吉安、肇庆到达梧州。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采用招抚方式平息了思恩、田州酋长卢苏、王受之乱,安抚其众7万余人。然后,他兴建了思田学校、南宁学校,推行社会教化,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七月,王守仁本可班师回朝,但他被效忠朝廷的“良知”驱动,认为八寨、断藤峡两地长期未能镇压下去的僮囗族暴动是一大祸患,于是他不报告朝廷,自动移师广西一举剿灭暴动队伍15000余人。
十月,王守仁因咳痢之疾(肺痨)日益加剧,上疏告归,心想将苟延残喘之躯送还余姚“寿终正寝”。他未待诏下而匆忙离桂,发舟东归。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终因病情恶化而卒于归途南安章江船上(今江西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临死前,门人周积(时为南安推官)入见,王守仁开目视曰:“吾去矣!”周积泪如雨下,忙问:“何遗言?”王守仁微微一笑,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过了片刻工夫,他便瞑目而逝。
十二月三日,门人张思聪(时为赣州兵备)与官属师生设祭入棺。次日,“舆梓登舟,士民远近闻讯,哭声震地,如丧考妣。”到了赣州,“提督都御史汪钅宏  迎祭于道,士民沿途拥哭如南安”。途经南昌,“巡按御史储良材,提学副使门人赵渊等请改岁行,士民听夕哭奠。”
嘉靖八年(1529年)正月,丧发南昌。门人钱德洪、王畿西渡钱塘,迎丧至严滩。随即讣告同门,阳明弟子相继前往奔丧。二月四日至越,“子弟门人莫枢中堂,遂饰丧纪,妇人哭门外,门人哭幕外,朝夕设奠如仪。每日门人来吊者百余人,有自初丧至卒葬不归者”。其后,王守仁遗体初安葬在山阴兰亭山(见《余姚县志》卷15)。会葬之日,门人至者1000有余,人人麻衣衰履,扶枢而哭。四方前来观葬的人不计其数,一个个亦无不涕泪交流。
王守仁去世之后,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处理思、田、八寨之乱恩威倒置,又底其擒濠军功冒滥,谤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明世宗偏听偏信,乃下诏停止守仁世袭,不行赠谥诸典,并严禁阳明“伪学”。38年之后,即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明穆宗诏赠王守仁新建侯,谥文成。再至万厉十二年(1584年),明神宗又下诏以王守仁从礼孔庙。由此,王守仁就成为明代官方推崇的“内圣外王”的典型,阳明心学也就成为明朝以后思想统治的工具。

杨廷强根据史料编写
2004年8月20日
发表于 2008-7-28 09: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重点说说王老倌格竹子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9: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太多,自己看了都有点眼花。希望有兴趣的人慢慢看。没兴趣的也可以一目三行,知道个大概也就行了。起码看过后,知道王阳明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与和平的关系,就达到发此贴的初衷了。
关于本社区就“王阳明文化”和“和文化”一直争论不休一事,本人打算再发一贴参与大战。由于工作原因,择日再奉上。
发表于 2008-7-28 1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先赞一个
发表于 2008-7-28 1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没那么做时间看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9-23 16:25 , Processed in 0.0181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