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我一直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在粗野的乡村生活中,我们小孩子是可以找到许多乐趣的,闭塞的农村有着最原始的风貌和最纯朴的快乐,我尤喜爱农村的春天,万物生春,春暖花开.
冬过万物起醒先,
春风暖意满心田。
百花含苞待开放,
柳絮轻舞满晴天。
那时候的农村,远不是今天的农村了。春天的气温是普遍要低一点的,似乎有点寒冷,但似乎也更热闹。当太阳柔和的金光慢慢泻下的时候,天地间就灵动起来了。阳光越过黝黑的围屋,慢腾腾地扫过地堂,然后便很轻巧地渗入水塘,泛起金光点点;靠地堂的墙角,草垛上面夜里露花在阳光中感动地流着泪回归自然;围屋附近的一畦畦碧绿的青菜,在晨光中恬淡地招摇着,黄的、白的、淡紫的、朴素的小花调皮地眨着眼。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The previous post in this blog was,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日上三竿,地堂的元素就丰富了起来。搁把掉了漆的柚木椅子在地堂,老人把裹得严严实实的身子展示给太阳看,慵懒的老猫趴在老人脚边,抬起爪子,这儿搔搔,那儿挠挠……太阳朗照,这样的日子很清贫,也很幸福.老人和动物都乐意在暖和的阳光里静静地得到些光和热。但小孩子就坐不住了,在地堂上玩得大汗淋漓,玩的花样总是能别出心裁,也会弄些“恶作剧”来从中得到乐趣。经常地,鸡们鸭们被我们追逐得“扑翅扑翅”满地乱跑,于是鸡罩子掀了,鸡食打翻了,慌乱中,是孩子们一串肆无忌惮的笑声。许是扰了老人的清梦,每每这时,老人就会对着我们小孩子絮絮叨叨地骂骂咧咧,于是我们一哄而散,往别处找寻新的刺激。至今,我还会陶醉于这样一种温暖的记忆:架起捡来的枯树枝生起一堆火,然后把番薯芋头一股脑地塞到火里煨熟了吃,记忆中还有掰开一半的番薯芋头冒着丝丝的白气,而我们顾不上烫手,狼狈地吃着。
有了老人,有了小孩,也得有男人,有女人,那样村庄才像个村庄,生活也才是完整的生活。女人们采摘完中午预备要吃的蔬菜后并不急于回家,她们总是要先到池塘里把蔬菜冲洗一遍,把蔬菜里夹带的大部分泥沙洗掉。村里所有的大小媳妇都凑到这里,噼里啪啦地就说开了,东家长西家短,说不尽也道不完,无关风花也无关雪月,都是平常的油盐柴米。塘水冷冽但不伤手,一双双的手从水里捞起一把把水灵灵鲜嫩嫩的青菜搁进竹篮里,菜叶上水珠滚动,折射出阳光的妩媚,甚为可爱。而男人们或站或蹲,在墙角根里用了乌黑枯瘦的手指夹着劣质的卷烟在抽,在一口一口吞吐的烟雾中谈论着他们的活计营生,流淌在他们古铜色皮肤上的阳光一如亘古对庄稼的盘算。
时光辗转,流年不再!时常,我还是会想起有关乡村的一切,有关童年往事,我会觉得春天就在我的脸上快乐地跳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