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老人节之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所知道的和平县离休老同志 陈仰天 在和平县城闲聊,有一个笑话的说法,说每天上东山岭健身的人是怕死,在桌子上没日没夜筑长城的人是拼死,坐在长堤树下闲聊的人是等死。可是我每天从攘攘熙熙的人群中,却发现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象另类一族般生活,时而聚会讨论学习,时而深入乡村扶贫解困,时而出面停调矛盾,时而疾书建言,既关心和平时政,又情牵三农,此情难能可贵,余志义薄云天,他们就是和平县离休干部福利会的那班老同志。 和平县离休干部福利会成立于1989年6月,至今已21个年头了。这漫漫的年月里,老同志们离而不休,互相关照、互相鼓励、互相奉献,互相得道。他们毫无依恋地退出领导岗位,毫无怨言地离开自己战斗的地方,但他们却象一台老式发电机,依然默默地运转,发送着无尽的光和热。他们时刻遵循诺守和平县离休干部福利会的宗旨,做到:“老有所乐、安度晚年;老有所学、与时俱进;老有所为、做些实事”。20年来他们一直围绕这个宗旨,积极开展有益活动,发辉了一定的作用。福利会老干部成立时486人,是一个静止的数字,只有减少,不会增多,目前己逝去248人,还有238人依然如日辉煌地生存,但正是福利会老干部们本着兄弟般的感情,始终如一的人文关怀,无论那一个会员因病,都有领导或组长上门慰问让每一个向马克思报到的人都能笑对人生,一路走好。这正是:人生寻常事,生死亦自如。福利会做到了这一点,是最难能可贵的。 发挥余热,多做实事,是福利会老同志们共同的心愿,自己为革命无私奉献旱已成为毕生的追求,如今自己退下来了,但各人有所特长、社会关系和德品威望,为社会做了很多事情,如黄馨荣、陈道昭、何中和、叶镜泉、杨放、叶彰、陈赞廷等同志十五年来积极编写革命史料读本《九连春秋》有三十辑之多;有罗秋云、陈青、黄再兴、叶彰、黄永寿、吴展助、卢陆胜、徐平、朱昌荣等同志出版个人专集;有黄定邦、黄再兴、黄镜盼、卢陆胜等同志经常协助整理党史资料,有多才多艺的刘学富、袁景煌、徐平、王德样、朱孟富、叶彰、徐淦吴兆荣、曾学三等同志经常挥毫泼墨练书法、养花和制作根雕。有徐淦、周耀、徐才如、陈荣伟、叶际清、余子君、毛焕炎、林中坚、袁景煌、吴兆荣、叶茂、赖祯祥、朱昌荣、赖政运等同志热情为《九连春秋》撰稿或配全县内开展党员教育宣传,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他们的成果甚丰,着实令人叹服与钦佩。特别是在重大灾难面前,老同志们更显露出共产党人的本色,大家奉献爰心,捐款救助,有的还以特殊党费的名义,支特灾区人民,以夕阳的霞光激励我们。 我遐想老同志们当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不事张扬,却用自己扎实的工作作风在默默奉献;他们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和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在用各自的实际行动忠实的履行着“为服务人民”的职责。 自我退线后,平日我经常随《和平电视台》编辑录制《聚焦城乡》节目,很多老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动,如徐名桓退下线后依然不忘自己的身份,他主动化解群众矛盾,努力营造和谐的环境,主动为农村老人送关怀。老军人袁丰财,凭着自己与广州医院较熟的关系,三十多年来,为一千多病患者拉动联系,搭架延续生命的爱心桥粱。老同志叶茂情牵家乡,自己带头为家乡建起便民桥,成立教育基金会,还不留名地救起过失足落水的小女孩。毛焕炎老师21年来从不间断关怀中小学生,为他们送书送资料、捐款送衣物。何艾同志热心公益事业,推动家乡发展。他们高尚的情怀,是经过战斗锤炼,养成习惯、浑然天成,有如一幅幅画卷、展现给我们后辈,这确实难能可贵。 那天为九连春秋送书,与卢陆胜同志闲聊,我曾对他说:“你们辛勤耕耘了几十年,不要再操心了,应该好好地休息休息,”卢陆胜同志说:“今后,我们仍会继续为和平县的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这句话,听起来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是惊天动地的之句,却让我感悟到一片丹心、一片赤诚,一颗满怀着对和平人民的热爱,他们在倾情默默地奉献。 近日重读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诗中“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对和平县离休老干部福利会这些同志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