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tianzhongxin

黄氏家族大部队向船塘方向挺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7 14: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疯狗到处咬人了,急CALL和平城管
发表于 2009-10-17 14: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anqie 于 2009-10-17 14:07 发表
疯狗到处咬人了,急CALL和平城管

您好,你说拨打的电话是空号,请查正后再拨。sorrg... ...
发表于 2009-10-17 14: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热水电脑 于 2009-10-17 14:19 发表

您好,你说拨打的电话是空号,请查正后再拨。sorrg... ...

可能是忙音吧,估计拨打的人特多,忙音
发表于 2009-10-17 14: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姓黄的! 姓黄的祠堂不是在西郊??
发表于 2009-10-17 14: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的

谁说的?不可能的,怎么也不可能轮到它了~~~~~
发表于 2009-10-17 23: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年轻人,唉,还自己祖宗在哪都不知。
黄氏祠堂在和平西郊。
我们的祖先黄鼎公葬在船塘黄沙,地形叫“旱栏圈牛”。
当初老祖先说要贵葬在热水,要富葬在黄沙。
后人选择后者,结果是富人,不是多钱。
用后人的话,人多即钱多————
发表于 2009-10-18 00: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野村夫 于 2009-10-17 12:36 发表
黄昏子孙捐500到999的在宗祠留名,捐一千以上的,碑上留名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 本帖最后由 wei-km 于 2009-10-18 00:05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18 05: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虎公应该是葬在均坑吧
发表于 2009-10-18 05: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个姓氏都有其灿烂的历史,都有其对中国历史起着很大推动作用的杰出人物。黄峭,就是中华黄姓的一位十分独特,极富传奇色彩,有着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
   
    黄峭遣子拓南疆
   
    黄峭,字峭山,号十郎,福建邵武人,生于唐末(公元871年),卒于五代后周(公元953年)。他虽是一介儒生,却勇猛仗义,从军后累建战功,被唐王朝授予工部侍郎等官职。这位文武双全的黄氏显祖,一生娶了三位夫人,共生育了21个儿子,形成了一个四代同堂的庞大家庭。
    面对唐末五代连年的战乱,厌倦官场争斗,告老还乡的黄峭深感要使子孙上进,就非使其自立不可。公元951年正月初二日,年已八十的黄峭召集21房子孙,当众宣布一个重大的决定:除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之外,其余18房子孙,不许恋此一方故土,各自远出他乡,择地生根,开基创业。满堂儿孙顿时惊诧不解,这位目光远大的老人教导说:“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好男儿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志在四方,放眼天下!”
    就这样,黄峭的18房子孙告别了老父慈母,告别了故乡山水,跃马扬鞭,分别踏上了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征途。
    黄峭晚年遣子拓南疆的壮举,突破了儒家“父母在,不远游”的保守观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黄氏子孙奋力开拓,为中华民族开发祖国东南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垦殖东南1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黄峭世族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今天的闽、粤、桂、琼、赣、台等省区的黄姓,十之四五是这一世族繁衍的后裔。
    分遣诸子后的第三年(公元953年),黄峭溘然长逝。鉴于这位历史人物的杰出贡献,1986年,黄峭故里---福建省邵武市将黄峭墓和黄峭公祠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姓特有的“认宗诗”
   
    在海内外广大的黄姓族群中,从古到今,极为广泛地流传着一首中华黄姓特有的“认宗诗”。这首诗,犹如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铭刻着黄氏后裔对先祖永远的纪念,维糸着黄氏子孙对故土不泯的感情。这首诗,便是当年黄氏显祖黄峭在诸子临行时挥毫所作的“遣子诗”。
    这位饱经忧患的年迈老人,其时自知时日不多,便语重心长地嘱咐诸子,要将“遣子诗”牢记于心,日后以此诗作为子孙认祖会亲的凭证。所以这首“遣子诗”也叫“认宗诗”,或“外八句”。诗曰:
    信马登程出异方,任寻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难舍骨肉的三位夫人老泪纵横,也共同联诗一首,与膝下18房儿孙告别:
   
    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七子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闱。
    吾思日久难相会,宗叶分枝为汝题。
    若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这首充满母爱的诗,叫“内八句”。
    上述这两首黄姓家诗,其内容和文字在各地流传及文献记载中略有差异,但在黄氏子孙的心目中,这两首诗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海外,黄氏宗亲初次认识时,还常可看到这样的认真而虔诚的场面:客套之后,大家共对“密码”----认宗诗,如果双方都能背诵“认宗诗”,则可确认大家同是福建邵武黄峭三妻二十一子派下的子孙,于是距离便拉近了许多。有些人还会互相探询对方属哪一位夫人门下,第几子支系,等等。
    铿锵的黄姓“认宗诗”(遣子诗),其影响远远超出了黄姓的范围,为世人所传诵。六十年代,《羊城晚报》曾刊登了唐末“黄峭遣子拓南疆”这一历史故事,并引用该诗中的“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两句,鼓励当时的有志青年向古人学习,树立大志向,用青春和汗水建设社会主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1-16 16:10 , Processed in 0.01427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