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2|回复: 5

[转帖] 文化与正统——汉民族缘何受人敬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0 03: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与正统——汉民族缘何受人敬重


汉族曾经有着强大的武力,一度是令人生畏的征服者,同时,她建立起的国家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也算得上是民物丰饶的国度。但最令她光彩夺目的,莫过她的文化。尽管早就成了陈词滥调了,但对于汉文化,还只能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势,没有武力的强制,汉文化凭借自身的魅力穿越时空,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但如今中国人正面临着文化危机。只因为八百多年来,中国两度亡国,到了近代,出现了西风东渐,加重了中国人的危机。原来罪孽深重的异族政权,没有受到应有的清算,以至于现在尚处于前现代时期、弱势文化地位的中国,异端邪说峰起鹰扬,甚嚣尘上,已经对民族精神造成侵蚀。如果连我们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又有谁会尊重我们呢?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找找答案,看看是什么让中国人赢得了尊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最为孱弱的朝代,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和异族抗争时,都留了无尽的溃败和耻辱。以今人的眼光看,似乎这样的国家不值得人们去向往和尊重吧。但实际上,宋朝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她的发达程度是北方那些蛮族根本无法相比的。仅凭这一点,她在外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远远高于辽、夏、金、元。公元1046年,高丽国王徽即位,史称文宗。此时距高丽弃用宋朝年号,正式向辽称臣已经过了50年了,王徽本人也从未到中国。然而,他对臣服于胡虏心有不甘,对中华文明则无限向往。有一次,国王梦见自己奉宋朝皇帝之召,请他在上元节到开封观灯。梦醒后,王徽马上叫来国内到过宋朝京师询问,听到开封景致与自己所梦到的大略相同。国王心中无比惆怅,作诗记之。诗云:

宿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
忽蒙舜日龙轮诏,便侍神天佛会观
灯焰似莲丹阙转,月华如水碧云寒
移身幸入华胥境,可惜终霄漏滴残

据说,王徽常常念诵《华严经》,企盼来世往生中国。

1058年,王徽终于决心联宋抗辽,下令制造大船,欲通使于宋。但是这时的高丽听命于契丹已经有60多年了,中间虽然反抗过几次,都以惨败告终。国王的计划遭到群臣激烈反对,最终作罢。此后王徽对宋朝向往依旧,但终其一生,也没能摆脱辽的控制,可以说是赍志以殁了。

此后的很长时间,高丽再也没能和中国取得联系,先后臣服于金和蒙古。其中蒙古于夷狄最为凶悍,1231-1246年的几次征伐,几乎将高丽北部地区的人口杀光。国小人稀的高丽被迫投降。日久天长,竟然主动辫发胡服,连蒙古酋长忽必烈都感到惊讶。随着蒙古最终灭掉南宋,占领中国全部领土,汉文明的影响,似乎已经在高丽永远的地湮灭了。但实际上,无论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上,高丽都与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虽说一度沉寂,但遇到机缘又会重生。

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出身卑贱,对蒙古政权没有好感。在登基后向各地发出的招谕玺书中,他处处标榜自己的华夏正统地位,指斥胡元制主的不当。如1369年给高丽国王的玺书:

自有宋失御,天绝其祀。元非我类,入主中国,百有余年,天厌其昏淫,变用殒绝其命。……朕本淮右布衣,……北逐胡君,肃清华夏,复我中国之旧疆。……

高丽迅速做出了反应,谴使到南京庆贺,接受明朝的册封,行“洪武”年号。但后来,明朝与高丽的关系出现波折。高丽发生了弑君事件,新登王位的国王畏惧明朝兴师用罪,竟然投靠北元。对此明朝并未做任何征伐准备,明太祖仅仅下诏切责,把高丽君臣说成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做了一番虚声恫吓。此言一出,就让高丽感到紧万分,频频上表“陈情”,请求恢复正常的宗藩关系。高丽国王太后也以82 岁高龄亲自上表,恳请明太祖发扬“兴灭国,继绝世”的圣人之道,表中对明太祖称:

“陛下为天地,天地之间万物各得其性,而独小邦不沾王化,妾实痛之!”

两国关系后来终于缓各,1387年,高丽依明制改定冠服。后来局势又有变化,李成桂发生政变后,拟定了“和宁”、“朝鲜”两个国号,上面请求明朝择定,明太祖选择了古名“朝鲜”。李成桂便以“朝鲜”为国号。

后来中朝关系稳定发展,持续了两百多年。在文化上,朝鲜以“文物典章,不异中华”而感到自豪。在这二百年多间,朝鲜印行中国古籍,弘扬程朱理学理想,用汉语写作了大量诗文。汉文化在朝鲜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即使在宗主国明朝灭亡后仍然不能磨灭,直到近代,在朝鲜的著作中,仍然以崇祯纪年,对满清则极尽轻蔑,甚至把中国国内的一些灾难都解释成满清将要灭亡的迹象。值得一提是朴趾源的《热河日记》,这一部介绍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钜著。在著作中,他为这块产生了汉唐宋明的土地沦于夷狄,而汉族士大夫无志于恢复而深表痛心。他把满清统治下的中国称为“夷狄”,但仍然对这块土地上汉唐宋明的遗民怀有敬意,称他们留下的文明“规模广大,心法精微,制作宏远,文章焕赫”。

与汉文化还有密切渊源的还有日本。

中日之间的交往历史同中朝一样悠久。日本文化一部分来自朝鲜,一大部分来自中国。日本是孤悬海外的岛族,与中国有一定的差异,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远比同朝鲜的关系复杂。但日本对同样汉文化充满敬意,也为她的文化而陶醉过。

在明太祖对日本招谕中,依旧充斥着夷夏之辩,诏书云:

上帝好生,恶不仁者。向我中国自赵宋失驭,北夷入而据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华风不竟。凡百有心,孰不兴愤。……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

这份玺书,是给“日本王良怀”的。这“良怀”实际指九州太宰府征西大将军怀良亲王。当时明朝对日本情况不了解,误以为征西大将军为日本国王,又将名字记错。

早在蒙元时代,沿海地区就有倭海盗侵犯,至明初仍然不止。在这份玺书,还要求良怀不要唆使寇盗,为害中国。据《明史•日本传》记载,对于这次招谕,“日本王良怀不奉命,复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旁海民,遂寇福建沿海郡。”日本方面的史料说,明朝使臣一行七人,到日本后被怀良杀死五人,仅放回二人。

洪武三年,明太祖再派官员携诏书往见“良怀”,诏书措辞十分严厉,有“外夷小邦,故逆天道,不自安分,时来寇扰,此必神人共怒,天理难容。征讨之师,控弘以待”这样的字眼。“良怀”见到诏书后,对使者说了这番话:

“吾国虽处扶桑东,未尝不慕中国。惟蒙古与我等夷,乃欲臣妾我。我先王不服,乃使其臣赵姓者訹我以好语,语未既,水军十万列海岸矣。以天之灵,雷霆波涛,一时军尽覆。今新天子帝中夏,天使亦赵姓,岂蒙古裔耶?亦将訹我以好语而袭我也。”

其后,倭寇骚扰中国仍然不断,到了洪武十三、十四年(1382),明太祖两次招谕“良怀”,指出日本“傲慢不恭、纵民为非,将必自殃”,表示将用武力征伐日本。

于是“良怀”上书明太祖: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羞。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良怀”既敢杀明使,证明他不惧怕明朝的武力。但从他的言行和上书来看,他对中华文明是非常尊重的,可谓有理有节,谨守着君臣的本分。他承认日本与蒙古等夷,对中国不失敬慕。在他看来,蒙古是夷狄,大明才是中华的正统。在上言中,他还标榜自己有孔、孟道德之文章和孙、吴韬略之兵法,借此提醒明太祖,日本与一般的“夷”不同,也是一个文明开化的国家,由此也可见汉文化对日本有着很深的影响。一提到中日文化交流,人们都会想起唐朝。其实唐朝以后的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更深,朱子学和阳明学都在日本盛行一时。如明末的一位日本学者的诗作:

滔滔儒流天地始,发源太极少人窥
羲黄尧舜百王祖,孔孟程朱万世师
敬直义方宜守静,博文约礼岂求奇
东夷小子空勤苦,佛法千年涵四维

1644年中国亡国以后,日本和朝鲜一样,称满清为夷,甚至奉自己为“中国”,并自认为超过朝鲜。

中国人自己对异族统治做何感想?看来比较复杂。蒙古人统治中国一百年,也并非没有影响。以朱元璋为例,他虽然指斥蒙元为胡虏,但在一些场合,出一已私心,他似乎也认同蒙元是正统王朝之一。他还对忽必烈颇有敬意,也许羡慕他的武功吧。他在南京建帝王庙,也供奉着忽必烈的牌位,同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一起享配。他也曾亲自对着忽必烈的牌位行礼。

还有明朝人修的《元史》,是完全按照中国的传统来写。比如《太祖纪》说铁木真的母亲怀妊时“夜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又用“功德日盛”,“有人君之度”之类的字眼来形容他。这就把杀人恶魔铁木真描写成了“天命真人”的形象。再如《世祖纪》里在讲到1260年忽必烈即位时,说什么“诸王与大臣劝进,帝三让,诸大臣固请”。现在的读者很难想像这种事情真的发生过。忽必烈虽说有点汉化程度,比起父兄辈,身上的兽性相对少一些。但观其一生的经历,仍然是一位凶残暴虐的鞑子酋长。但《元史》却把它写成一位贤明礼让的中国式帝王。在明初文人的早期文集中,仍有为蒙元歌功颂德的,其中尤以《元史》主编者宋濂为多。

但上面这些只是洪武一朝的情况。在大多数明人眼中,对蒙元是痛恨和轻蔑的。当时人在自己的著作把明朝看成是对宋的继承,而蒙元排除在外。朱元璋让忽必烈进了帝王庙,这看来不可更改的事实在后世也有变化。

世宗肃皇帝九年,命建代历代帝王庙。庙初,元世祖犹列,十年九月,翰林院修撰姚涞奏言:“元世祖虐浮犬戎,狡深刘石,贪剧契丹,暴过女直。”部议:“太祖确有睿断。”不从。二十四年二月,礼科给事中陈斐奏言,元以夷乱华,不宜庙祀,宜撤忽必烈及其臣木华黎等五人神主。上曰:“元本胡夷,甚于五季。”遂罢元世祖祀……南京亦撤其像矣。

明世宗不算是开明的君主,但就是对蒙元的看法而言,可以说是比祖先朱元璋更有“睿断”。 他还曾试图重修《元史》,这一方面是《元史》编写得比较粗糙,另一方面,也是由夷夏之义的不明。其实明朝人编的《元史》,其出发点不在于而民族,而是出于政治需要。黄仁宇评价说:“明朝人之修“元史”,其目的仍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甚至抹杀事实,削足就履,硬把蒙人古写成了中原的汉人。”既然编修《元史》是出于这样一种目的,后人也就不能把它里面的观点看成是明朝人看待蒙元的真正态度了。

在明朝,还有这样一则传说。相传在南京帝王庙建成的时候,明太祖亲自前往祭祀,看到忽必烈像的脸上有泪痕。明太祖说:“尔失天下,失尔漠北所本无,我取天下,取我中原所本有,复何憾!”于是忽必烈脸上的泪痕便消失了。

一则史实,一则传说,证明在明朝人的心目中,蒙元仍然是彻头彻尾的异族政权。这比今天不少汉人的识见要高得多。现在是青黄不接的年代,满是光怪陆离的现象。有个性的人越来越多,有脑子的人越来越少。欺凌汉人,侵占汉土、毁灭汉文化的屠夫野兽被歌颂成贤君圣主,认贼作父、杀戳同胞的汉奸走狗被描述成仁人志士。英雄的标准变得空前的混乱。长此以往,恐怕连汉族自己也要分崩离析了。

比起物质的增加和体制的变革,精神上的改造要更难一些。但汉人不能再对本民族的历史漠不关心,不能再让放任别有用心的人随意解释汉族的过去和未来。汉族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是汉唐宋明的遗民,来自汉唐宋明的故土,带着汉唐宋明的传统走向未来。


[ 本帖最后由 sjfl 于 2008-11-10 03:11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10 07: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族是世界上最善于同化其他少数名族的!!!!(其中也不排除用武力的强硬手段)
发表于 2008-11-10 2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族人数最多是一个优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3: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ZT 华夏汉民族主义者应坚守本民族的信仰崇拜...

华夏汉民族主义者应坚守本民族的信仰崇拜...
  
  呵呵...做为一个汉民族主义者,其坚定的信念是保护延续自己的民族文明,其从心底里坚守本民族的信仰崇拜是最基本的东西...有几个族人改信了外来"夷神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相当不少的族人改信了外来"夷神教"...那就会不可避免的裂分出一个新的"夷族"...今之"回族"就是前车之鉴...若任其发展下去..."耶族""佛族"等将会继续裂分出去...
  
  为避免这种裂分,我们必须重建我们华夏汉人自己的信仰崇拜系统.唤回我们自己的族人...不然的话,这钟裂分是不可阻挡的...呵呵...
  
  ------------------------------------------------
  
  我们再交流一下我们华夏人的崇拜,那个“宗”字。很多学者都说华夏人没有主体崇拜,信这个的也有,信那个的也有,信什么的都有。这个话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有。但他说的是不对的,他的前题有问题。他如果说华夏后人现在大陆的汉族人没有主体崇拜,还是有点儿道理的。要说华夏人没有主体崇拜,那就是胡说了。他根本就没分清现在汉族人与祖先华夏(汉)的区别。
  
  华夏人的主体崇拜是什么呢?...
  
  我们的族群自开始和其他人一样,崇拜的是大自然。世界的族群都一样,连野人、动物都有崇拜。你看那早晨太阳要出来时,那鸡呀、猴子呀这些白天的动物,它们都在树上呀,山头上呀,蹦呀,跳呀,唱呀。它们干吗呢?高兴呀。它们的天堂来了,白天的动物一看到太阳就知道它们的天堂要来了。它们都高兴的对着东边叫,它们崇拜太阳。那晚上的动物看到月亮出来了,就特别的高兴。那狼就高兴的对着月亮呕呕。月亮要是几天不出来,那狼呀和晚上的动物叫的就没劲了。动物大多都有崇拜。而人的早期崇拜与动物一样,也是崇拜自然界特别是太阳。因为太阳带来了它们的温暖,带来了它们的天堂。它们是白天的动物。
  
  但人类真正的崇拜是什么呢?人从动物里出来后,大都进入了图腾崇拜期。在我这一片,哪种动物比我厉害,生存能力比我强,我要变成它才好呢。就开始了崇拜图腾,很多族群就局限在了这个阶断,直到今天也没有向前发展。一直进入不了真正的人类文明。我们华夏族群很快就过去了。自己开始造出了龙和凤这种崇拜。但这种人造的图腾也用了很短的时期。
  
  我们又出现了一种什么崇拜呢?就是祖先崇拜。这祖先崇拜呀,从现在来看,从商就有了扎实的证据。那时就有了帝的概念,就知道了我们祖先的在天之灵是会保佑后代的。我们的祖先呢?很容易理解,后来演变成了什么呢?你看我们汉家祠堂和家里面,都有一个祖先的牌位,列祖列宗之位。这就是祖先崇拜的具体表现,只要是华夏族群的家里都有。
  
  我们那个自然后来也发展了。自然的早期呢?就是纯自然。就是我们说的天、地、山、河等等。很多族群都有这种崇拜。我们华夏人哪一点比他们进步的多呢?文明层次高呢?就是我们出现了返自然概念。你要注意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宋、明理学复中华时基本没阐发出来。特别是满清四库全书纪嚣岚在改这个中国历史的时候,把这个华夏概念改没了。泛自然概念现在的所谓学者竟把它理解为纯自然的列举。把纯自然列举的多,就是泛自然。大错特错了。
  
  泛自然在华夏族群中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人造的自然。与天生的纯自然概念,就不是一个文明层次。我们这个层次是和谁一起的呢?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他们。是上一代的文明。这一代的文明呀,就是现在的西方人、美国人,他们是通过文艺复兴后进入半文明期的。若再有几百年、几千年可能会接近原来那文明层次。那几个文明都灭亡了,只有华夏这一支,还保留了不少,一直坚持到了三百六十年前。一会儿我们讲为什么能保留下来。人家都灭了,为什么我们活下来了?那有我们华夏人独到的生存智慧。其它的族群是没有的。就是刚才说的易经系统。那就是我们的王道。其它族群都没有这个概念,只有我们华夏人才有,所以我们成功的生存下来了。
  
  这个泛自然。我们祖先把它分为两个,一个形上,一个形下。最大的一个形下是谁呢?就是我们说的“城”。这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祖先早期大多都住在河边。我们的祖先相当的聪明,他们不住在这个凸起的地方,为什么呢?这个地方被水天天冲,满满就把地盘冲没了。所以我们祖先都住在这河套里。这样水越冲,我们的地盘就越大。我们的祖先聪明极了。你看这三个方向都有水,它保护着我们不受那动物与野人的入侵。后来这一面没有水咋办呢?我们祖先就自己挖了一条河,学着自然挖了一条河。这是个创造。挖的土又堆起来,就堆成了城墙,就把自己成功的保护起来了。又后来人多了,没有那么多三面环水的好地方。咋办呢?在平原地区就四面修城,三面的,两面的都有。这个城呢?就出现了一种新概念。
  
  你看我们的崇拜有一个共同点。早期是两支呀,一个自然,一个祖先。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你看祖先与我们的关系,是生我们的,养我们的,保护我们的。你看这自然也是这样。就是生、养、保护我们的这个概念,这是自然和祖先这两支崇拜共同的东西。
  
  再回头看我们祖先造的这个城与我们的关系。这个城也是这个概念。。。。。。
  再回头看我们祖先造的这个城与我们的关系。这个城也是这个概念。这城是干什么的呢?也是生养保护我们的。后来又出现什么东西了呢?我们做饭的灶台,它也是生养我们的。我们华夏人真正崇拜的东西,就是生养保护我们的概念。这个城隍庙、灶台等形下的生养保护我们的人造物,我们华夏祖先认为它们也是一种自然,就是我们人造的泛自然。
  
  我们的华夏文明相当的高,祖先又造出了形上的人造自然。我们说的财、学、官等等,七十二行,诸子百家都有同类的泛自然概念。这形上的,形下的两个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祖先说的泛自然概念了。这在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另外的族群达到过类似水平。没有到过这个境界。就是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没法找了,但古希腊的今天的西方人继承了一些。他们没有达到过这个文明境界。
  
  我们华夏人成熟的主体崇拜是什么呢?就是“泛自然加上祖先”。到了我们文明的鼎盛期,她们合一了。在民间,崇拜祖先的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的崇拜自然。但我们的君王,我们的士族,我们的诸子百家、七十二行,他们崇拜的都是“泛自然加上祖先”这个主体崇拜。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孔庙。孔庙是官与学的崇拜。她是一个形上的泛自然概念,但我们祖先不瞎编神,不去瞎编一个冥冥之中不存在的东西当神。而是找一个在官、学概念里最优秀的祖先当这个主神。谁呢?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这个优秀的祖先加上这个形上的泛自然概念,那就是孔庙。
  
  你看我们的城隍庙。城隍庙是什么意思呢?城是城墙的意思。隍是城壕的意思。城墙与城壕都是保护我们华夏人的建筑物,它是形下的一个泛自然概念。我们祖先不瞎编个保护神,我们找一个在这方面最优秀的祖先来当这个保护神。不管哪里的城隍庙,只要是我们华夏圈的,他们的主神一般都不一样。现在的人很纳闷,为什么主神都不一样呢?他用的主神都是在当地保护华夏人立过大功的祖先。都是在当地保护过民族的大英雄。各地的城隍庙实际上就是华夏人的地方保护神庙。这保护神都是真正的优秀祖先。这个概念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形下的泛自然概念加上优秀的祖先。这也是一个华夏人主体崇拜的例子。
  
  我给你们说另外一个概念就更好理解了。现在日本人天天在拜他们的靖国神社。我们天天反对,很多人反对也不知反对的什么。日本的神社最早就是学我们的城隍庙与忠烈祠。现在我们大陆保存下来的都是地方级的。据说当年长城建好后,我们设了个国家级的城隍庙。后来五胡乱华时被毁了,我们现在还有都城隍的说法。城隍庙里是放我们华夏英灵的地方。日本的靖国神社就类似与我们的都城隍庙和国家忠烈祠。日本、韩国及古华夏圈国家的传统文明体系大部是我们华夏的。只是没有学的太深而已。你现在看日本人、韩国人,也能多少看到一些华夏人的影子。
  
  还有一个大的叫关帝庙。出现的晚一点。关帝庙是什么呢?就是忠、义这些泛自然概念加上我们华夏忠、义第一人关老爷。华夏人的崇拜呀,就是泛自然概念与祖先的合一。我们华夏人这种对祖先的崇拜,才是我们“宗”字的原意,才是真正的“宗教”。现在所称谓的宗教实际上应叫“异神教”。华夏祖先崇拜之外来之异神崇拜。只是当年用词不当,外来“异神教”强占了我华夏“宗教”的名份而已。
  
  我们华夏人“泛自然概念与祖先的合一”的崇拜。至今人类还没有另外的族群达到过这个文明境界。但我们华夏鼎盛期这个成熟的崇拜,五胡乱华后被严重异化了。特别是受到了外来佛教的严重异化。隋、唐、宋、明复中华时都没有完整的找回。
发表于 2008-11-14 09: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民族虽是一个最庞大的群体,但朔古时代,称王的太多不汉族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5 00: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君不见汉唐盛世,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1-24 19:05 , Processed in 0.0160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