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24|回复: 2

[和平杂谈] 和平~幸我来之而乡音未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3 13: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江第一儒林 于 2016-9-23 13:33 编辑

2016-09-16 弋(yi)木 彳亍者

2016.9.16
【叁】



我的家乡在广东河源的和平。

大学的时候为了上学,毕业后为了工作和生存。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是回家,也只是匆匆忙忙的几天。
每次回家的,时间再短,有个地方我是必定会去的。中庆商场背后的一间破旧的米粉店,每一次回去,总会点上一碗牛腩粉,配上一大勺酸辣姜,又酸又辣,辣的涕泪交流也好。
和平的味道亦是一碗酸辣牛腩粉。


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地,走到哪算哪儿。
从广州乘坐大巴回到这个小县城。
晚上,在孤独的飞凤桥待了很久,这里曾是这最老的桥,高中时留下了太多的脚印。
桥边的树影拉长又缩短,嫩叶长出又泛黄。短短的桥走完只要两分钟,可是有些人却可能要走一辈子。
拖着长长的路灯的影子回到旅馆,旅馆很便宜,30块一晚。
早上起的很早,坐了车到彭寨。背了旅行包,戴了帽子,一路没有说话,别人一定以为我是从外地到这来旅游的。


没有去过彭寨,并不担心迷路或者没地方住。
此去彭寨,认识了年过六旬的老曾,并不觉得意外,没有目的旅行,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下车看见他,向他打听。知道我回和平的目的,向我推荐了梅园书屋,怕我不认识路,便一路随我前往。

老曾戴着白色的帽子,我遇到他时他正从镇上赶集回来,我与他一路闲聊。
他走的很慢,慢慢跟我讲这小镇的往事。


梅园书屋曾是学子们启蒙学习的地方。嘉庆十年,墩头村曾姓后人凑钱出资修缮梅园书屋,集中给村民传授织染技术。
于是,便有了现在的梅园书屋。


老曾说,你来的不是时候,周末的时候,这里会有老人在这里织布对唱客家山歌,你这娃怕是没见过吧。
旧时长时间重复单一手工劳动者,为了解闷独自创作了山歌,用简短精练的词唱出当时人生活的美好景象。




共有4人赞这个帖子, 作者威望 +4

hz姗姗 : 前天 11:42威望 +1
鏁㈠仛鏁㈠綋 : 前天 10:44威望 +1
阿里时光 : 前天 10:20威望 +1
小城先生 : 前天 10:18威望 +1
惠州缃桥 : 前天 10:08威望 +1





院子里放满了织布机。

老曾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在大城市待腻了,知道回来看看啦,我跟你说,这个织布机已经用了好几十年了,我小时候它就在这里了,现在我老了,它还在里。




看到我拿着相机,他一会说,这个老房子有什么好拍的,然后又跟我说,要不要拍一下这里啊,这里多好看啊,我小时候还蹲在这里玩过泥巴呢。

也许是因为我在这里逗留太久,老曾急着回家做饭,便回去了。临走前怕我不知道路回去,还嘱咐了我回去的路线。

所以,谢谢你,老曾



曾凡度已经七十多岁,从1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墩头蓝”纺织技艺,目前是该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他边织布边向我介绍。

墩头村织布工艺在明清时期特别兴盛。

村民利用本地的天然植物大青叶,应用独特的工序制作、染料,运用先进的织布技术和耕纺、织染技艺,制作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纯天然蓝色家机布料。

因其出产地名为墩头村,故民众将这种布料称为“墩头蓝”。

在他的记忆中,解放前,是“墩头蓝”最辉煌的时候。


织布机已经服役多年,依稀还可以看到修补的痕迹。

他说人老了,现在织布没有以前快了。

每织一段布都需要细细的检查一遍,如果线断了即便是再次连接起来也会影响整体的美观。

遗憾还是没有遇上完整的纺织染色,从采摘到的棉花变成一根根线,线的纵横相交慢慢的织成布,利用本地的天然植物大叶青经过独特工序制作染成沁心的蓝。

这样的制作过程也许已经不只是完成一块布这么简单了吧,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和坚持,但是这样的情怀和坚持在中国已经越来越少。



这里的锁不知已经换了多少把,唯独这锁扣还保留至今。


客家的镬耳形建筑










离开了梅园书屋已经是下午,就近街镇上休息了一晚上,踌躇不知何往,高中的一位老师跟我说,去林寨古村吧。


对于林寨,早有耳闻,只是从未去过。于是,次日早上便再次踏上旅程。

林寨离梅园书屋的彭寨是相邻的两个地方,相隔不过数公里。徒步过去,也不过一个多小时。

一路过来,看见的都是熟悉的客家围屋,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往往都是老房子及平楼,相互交错,显得极不协调,也许不出十年,以客家著称的围屋,也许就再也看不到了。


从小离家,从12岁寄宿镇上,到高中小县城,再离开小县城到广州读大学,我渐渐的离家越来越远。

去了许多遥远的地方,看了许多陌生的城市,而后回头观察自己的家乡,于是,也竟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陌生又熟悉的天井,门口有一张桌子,这里的人一人三餐都是在这里解决,所以,每天吃饭的时候是家里人团圆的最好时刻。


窗口的小板凳特别像父亲给我做的那把,小时候,每到家里有一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便会搬着这张小板凳坐到旁边。

走走鹅卵石的小道,看看古村的老屋、老树、老人。夕阳在老屋下的迷幻着神奇的影子,迷宫般的巷子里,久经未修的老屋里住着和善的人家。

这个小镇无数关于光阴我细节都让人沉迷,而无论谁也无法能够一 一诠释这本千年的古老传说,路过的我们也只是偶尔带着这浮光掠影的疑问,然后缓缓离去。


恍惚之间按下的快门,照片留下的也许就是永远的回望和眷恋。

孤独的老人,也许是刚从田间劳作刚回来,已是傍晚。

也许家里的老伴已经为他做好了晚饭。

亦或,如同此时的我。

离家林寨正好赶上了去往县城的最后一班车。

车窗外略过苍老的历史。

永远不知道前方等着你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

但看不见的远方一定会发生点什么.





广东省古村落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省和平县新八景之一
      墩头儒林民俗村

    中国•墩头蓝~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系列历史文化遗产区欢迎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jekkise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9-24 19: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广告做得还可以。
发表于 2016-11-22 0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12-29 08:46 , Processed in 0.0178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