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1|回复: 7

林寨有座清道光皇帝诰封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0 2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道光皇帝诰封碑??
??????????
2005年5月,笔者听村民说某山林失火迹地有一座硕大的墓碑,是清朝皇帝诰封碑,于是便前往寻访。?诰封碑位于和平县林寨镇杨洞村土名火烧面山坡,碑高2米,宽2?5米,是彭寨大塘面黄树华公坟墓后面的一座望碑。据网上查证,诰封碑是清宣宗爱新觉罗·宁御批圣旨准建的,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835年12月14日)那天,道光帝曾一天下两道圣旨封敕,一是广东和平黄树华,另一道是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民郭用锡夫妇,现惠安县档案馆存有道光敕命,其长165厘米,宽32厘米,为黄绢质地用汉、满两种文字墨写,卷头织有“奉天敕命”四个篆字,绕以双龙戏珠图案,可惜黄树华这幅因世事沧茫而无从寻觅。黄树华是和平黄氏思贵公第十六世裔孙,字秀林,生于清嘉庆初年,祖辈书香世家,平生多善举,为绅清正,造福乡梓多有建树,曾斥资兴建彭寨约场、彭寨学宫、新丰通津桥、神径桥、杨洞桥、杨洞文武帝庙、岭西茶亭、沙径凉亭、沙惊坳茶亭、彭寨青染书室、耕读山庄、大塘面会园书塾等,深受乡民拥戴,特别是开设茶庄,将名噪一时的六安茶经客商传人南洋新、马、泰,以解当地屙呕瘟疫,加上经销和平竹木、春茶、东庄纸、草木石灰、茶麸、香菇、木耳、柿饼等土特产山货,使之黄树华声名远播。
?树华生三子:及锋是布政司经历,及时是郡增生、乡饮大宾,及成是国学生、文林郎。及锋年少聪慧,勤勉好学,熟识四书五经,通读二十四史,乡试成名,郡试成才,授职布政司经历,潜心崇文重义,力促山区文化教育;慈善为怀,赈灾布施有求必应。在东江地区有极好名声。?
史载:嘉庆九年,和邑水灾惨重,斗米贵千文,民众饥饿至极,多以蕨菜为食。黄树华率众乡绅开仓平粜,设棚施粥,以赈灾民,善举也。
?树华公逝世后,择地墓葬于林寨杨洞,过了二年,邑人黄金济在广西灌阳任知府,极力向惠州知府举荐褒杨黄树华、黄及锋父子之功德。上奏皇帝旌表,道光帝准奏,诰封黄树华家族立碑诏示。
?后来黄及锋率众侄孙兄叔前往杨洞竖碑祭祖,为方便通行,在进山途中连建二石桥,上山之路铺设曲径迂迥之石阶,使人拾级而上,心不跳、气不喘,心旷神怡,而今已历一百六十多年风侵雨蚀,仍安然无损。
?诰封碑气派蔚然.立于树华公墓后约30米处之山巅,傲视群山,远览南天。据村民说,此碑能保存完好,与当年树华公后裔从善好义有特殊关系。当年及锋为方便祭扫,在墓地周边地区购置了三十多亩田地无偿送给当地农户耕种。待三五年再到墓地祭祀时,由农户提供肉食饭莱。村民铭感及锋家族之恩德,对诰封碑倍加保护。即便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村民守口如瓶,使之销声匿迹,掩没于莽莽林海之中。近年曾发生一宗山火,火烧过后,浩封碑英姿再现,曾有众多游人趋而观看,及锋后裔黄灼章、黄檀章、黄奎章、黄奕秋等更是欣喜,并发动族亲意欲进行重修。
?该碑为正宗麻石所刻,至今毫无斑驳脱落之象,只是石料黑白相间,当年抹涂的漆料荡然无存,需细细地辨认方可读完碑文: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资文事君臣子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宏锡类之恩禾黄树华廷捐职布政司经历黄及锋之父善积于身祥开为后教子著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汝以德守道例急公赠尔为儒林郎锡之敕命于戏殊荣必逮于所亲宠命用光夫有于钦兹优渥长老忠勤道光拾伍年拾贰月拾肆日敕命之宝     ( 陈仰天)
??

[ 本帖最后由 阿天哥 于 2009-6-20 20:55 编辑 ]
发表于 2009-6-20 21: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和平的山坑里可隐藏着不少好东西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1: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兵张嘎说的来个真家伙,我说林寨这座诰封碑也算是真家伙了,如果你们想去看,我愿意带路,让你们一饱眼福。
发表于 2009-6-20 23: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远了哦,单单去看这还不够吸引
发表于 2009-6-20 23: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游山玩水的
出来玩,不在乎风景,只在乎看风景的心情!!
发表于 2009-6-21 0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阿天哥这么醉心于文物,敬仰~~~

我们和平真是藏龙卧虎啊~~~
发表于 2009-6-21 03: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有一天我得去看看~~
发表于 2009-6-25 20: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林寨:清代诰封碑揭开面纱有160多年历史目前保存完好(图)

■诰封碑全貌   凌丽 摄
    客家古邑,源远流长。河源的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两地文化”,则是解读这本书的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开启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之门。
    “大门”里面,有霉味,更有宝藏,等待我们发掘。
    今天,本报文化版《古邑寻宝》栏目开始与您见面,带您去看看河源历史的印痕。
    我们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或民间文物等,所以,请广大热心读者积极提供线索。
    让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河源的一张名片,应是我们共同的期许。
    本报讯(记者 凌丽 通讯员 李秀青 黄育文)和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近日在该县林寨镇杨洞村普查时,发现一座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仿牌坊式石碑,上刻内容为清代道光皇帝委任林寨人黄树华纳币捐官职的“圣旨”。
    这块诰封碑位于和平县林寨镇杨洞村火烧坪(小地名)的山坡上,坐东南向西北,高2.1米、宽1.8米,青砖砌筑,表面批荡石灰,灰塑三楼歇山顶,正中镶嵌花岗岩石碑刻,高1.3米、宽0.62米。
    据辨识,碑上所刻文字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资文事君臣子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宏锡类之恩尔黄树华廷捐职布政司经历黄及锋之父善积于身祥开为后教子著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汝以德守道例急公赠尔为儒林郎锡之敕命于戬殊荣必逮于所亲宠命用光夫有子钦兹优渥长庇忠勤道光拾伍年拾贰月拾肆日敕命之宝”。
    热心于整理本地掌故的林寨镇退休教师陈仰天日前向记者介绍,这是彭寨大塘面黄树华公坟墓后面的一座石碑。黄树华是和平黄氏思贵公第十六世裔孙,字秀林,生于清嘉庆初年,祖辈书香世家,平生多善举,为绅清正,造福乡梓多有建树,曾斥资兴建彭寨约场、彭寨学宫、新丰通津桥、神径桥、杨洞桥、杨洞文武帝庙、岭西茶亭、沙径凉亭、彭寨青染书室、耕读山庄等,深受乡民拥戴。黄树华开设有茶庄,将名噪一时的六安茶经客商传入南洋新、马、泰,以解当地屙呕瘟疫。黄树华还经销和平竹木、春茶、东庄纸、草木石灰、茶麸、香菇、木耳、柿饼等土特产山货。
    根据碑文所记,黄树华教子有方。陈仰天查阅当地黄姓族谱,见以下记载:树华生三子,及锋是布政司经历,及时是郡增生、乡饮大宾,及成是国学生、文林郎。及锋年少聪慧,勤勉好学,熟识四书五经,通读二十四史,乡试成名,郡试成才,授职布政司经历,潜心崇文重义,力促山区文化教育;慈善为怀,赈灾布施有求必应。在东江地区有很好的名声。
    黄树华还是个乐施好善的人。和平县有关史志记载,清嘉庆九年,和平县遭受严重水灾,斗米贵千文,民众饥饿至极,多以蕨菜为食。黄树华率众乡绅开仓平粜,设棚施粥,以赈灾民。
    黄树华逝世后,择地墓葬于林寨杨洞,过了两年,邑人黄金济在广西灌阳任知府,极力向惠州知府举荐褒扬黄树华、黄及锋父子之功德。上奏皇帝旌表,道光帝准奏,诰封黄树华家族立碑诏示。后来黄及锋率众侄孙兄叔前往杨洞竖碑祭祖,为方便通行,在进山途中连建两座石桥,上山之路铺设了曲径迂迥的石阶。
    据村民说,此碑经160多年后仍能保存完好,与当年树华公后裔从善好义有关系。当年黄及锋为方便祭扫,在墓地周边地区购置了三十多亩田地无偿送给当地农户耕种。村民感恩,对诰封碑倍加保护。近年此处曾发生一宗山火,山火过后,人们重新发现了诰封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平家园 ( 粤ICP备13078947号-1 )

GMT+8, 2024-9-24 06:32 , Processed in 0.0175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