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第一儒林 发表于 2017-12-10 21:44:11

北国,为南国东江河之源而撰写的歌……

本帖最后由 东江第一儒林 于 2017-12-10 22:35 编辑


(丹青梅园音频,请点击欣赏!)http://music.163.com/#/song?id=499172303 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44d0e5abb.jpg_800x600(no_cut).jpg
【歌词】《丹青梅园》(为广东省墩头蓝织染之乡·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而作)曾春雷刘启帆 词杜文杰作曲
平垣不设放入春风扬素志,户牖大开任随化雨洗襟怀。
承载着千年的厚重,耳边响起激越的号角声,东江的烈焰依然在升腾,一代儒学的身影,敦仁厚德是你柔润的容颜时代的召唤有没有把你简素的梦惊醒,轻柔的抚摸,寄托多少美丽的憧憬,
时空穿越海市蜃楼的云层。
我想读懂你文明的底蕴,心的灵犀已然息息相通,缤纷多彩的梅园,演绎着沸腾的激情!                         (杰凡音乐工作室·广东省墩头古村共同出品)   
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1f605707c.png_800x600(no_cut).jpg          《墩头蓝织染之乡~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230cm X 120cm纸本重彩曾春雷
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8b7b5b3ac.jpg_800x600(no_cut).jpg

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429b1e9f0.jpg_800x600(no_cut).jpg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429b1edd8.png_800x600(no_cut).jpg
【创作成员介绍】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2bb4cc4af.png_800x600(no_cut).jpg      杜文杰:自媒体音乐人,从小学习音乐钢琴演奏。大学期间随导师探研编曲,后于北京研修编曲与作曲专业。 代表曲目有:《五福临门》、《云台冰菊》、《坐标》、《丹青梅园》等大量作曲和编曲作品。
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2e8f48802.jpg_800x600(no_cut).jpg      刘启帆:独立音乐人, 从小自学音乐演唱、作词 、作曲,大学专业学习音乐演唱、音乐创作。后从事音乐制作与影视剧拍摄等工作。
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2edfc1cbb.png_800x600(no_cut).jpg曾春雷:生于广东河源和平。先代翰墨丹青传承,历数百年。梅园老师之云孙,清末、民国广东知名书画家曾镜如之玄孙。幼年在家藏字画熏染陶冶中成长,颇得精髓,初学显声。 遊学半生,锲而不舍,遍历祖国大江南北,寄情名山秀水,花鸟鱼虫之间,孜孜探隐求真,得到中国美术界前辈常沙娜先生、蒋彩苹先生,何家英先生等名师点拨、提携。先后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工笔花鸟画专业。师从何家英、陈孟昕、刘新华、苏百均、李魁正、江宏伟、张伟民等艺术大家。和平县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镜如故居艺术纪念馆馆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和平县新八景·彭寨墩头儒林民俗村,中国·墩头蓝~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系列历史文化遗产区,保护发起人和传承人。
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361381e5c.jpg_800x600(no_cut).jpg(东江水·万绿湖·网络实景图)【墩头蓝织染之乡】   又称:墩头村。现今归属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彭镇村墩头,处于东江上游。墩头古村东有河源市市环公路,北有至广州府古道、东有粤赣古道穿村而过,距和平县城20公里,距彭寨镇中心1公里,彭寨河自北往南在盆地中央蜿蜒流过,沿河两岸是宽阔肥沃的稻田。因该村庄围绕在两边稻田中间的土墩上规划有序建设发展,从而得名墩头村,因家家户户以织染手工业为业,历来有“墩头蓝织染之乡”的美誉。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3f64e71f1.jpg_800x600(no_cut).jpg墩头古村是粤东北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堪称规模。村内的耕、织、染、踹传统手工艺与墩头蓝织染历史场景古民居建筑群,更是东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财富。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446492f3e.jpg_800x600(no_cut).jpg    墩头村坐北朝南,背靠元宝山,右连笔架峰,依山临水,非常宜居。因此,自新石器时期以来,墩头村就是人类聚落地。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墩头村大丘面山上发现了新石器晚期遗址和汉、晋、隋、唐、宋代砖室古墓群,出土珍贵文物数百件。自古以来墩头村的先人们在落居时以:“素、敦、古”三字为立村之精神、要义。
   素:既是朴素,简朴,节俭,素雅,以素为贵,素是禅的精神,更是一种意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敦:既敦厚,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有宽博的胸怀,要脚踏实地,要厚道,要有仁德。   古:既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还璞还淳,宁朴勿华,宁简勿奢,宁拙勿巧,保持先秦时期原始生态、俭朴、真实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学习文化上,在提倡学习上古时代先秦文化的同时更要着力学习研究秦以后的汉,三国,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几个朝代最繁荣、鼎盛的文化,做一个织染耕读持家的读书人的生活。    墩头村物产丰茂,村民耕读传承。早在300多年前在梅园书屋掌教的梅园老师就提出了【学术兼经济】这一论述,并在现实生活中与村人、学生、子弟践行,弘扬。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384eeb0df.jpg_800x600(no_cut).jpg(东江水·网络实景图)    村内的织染场地古建筑与村内遗留的书画都遵循了“素敦古”三字为精神、要义,具有上古朴素、儒学之精神,禅境之美,大方又不失典雅,简朴中又有着强烈的形式美感与构成美,每处建筑非常注重建筑与书画艺术空间的融合,又均容且在“素”的精神之内,整个建筑群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   1996年广东省政府颁布为“广东省华表革命老区”,2015年被省评为“广东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墩头蓝纺织技艺”,2016年被省公布为第五批民间文化艺术抢救遗产项目“广东省古村落”。2013-2016由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颁布为“广东省卫生村”。2016年由和平县宣传部、县旅游局颁布为和平县新八景·彭寨墩头儒林民俗村。东江源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38cc54dac.jpg_800x600(no_cut).jpg    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是一个以传统纺织业、书院教学、居家三合一的综合场馆。由墩头村落基祖曾孟荣在朝南方向兴建梅园书屋,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发展成现今“敦厚古围”的传统建筑规模,距今560多年历史 。有着孔子学生宗圣公曾参后裔曾氏支系十数代人在教育、纺织、农耕文化的积淀。 此处,民风淳朴,生态良好,与之相邻的是明朝古建筑“文昌塔(华表塔)”,“研经堂(印经房)”,古树群、溪水古桥相呼应,尽善尽美的书院环境与完整的书院设施,凸显了书屋盛学时期的整体样貌与恰好的配置。而坐落在东北两向的“崇德第”、“宣德第”、“翰林第”、“孟荣公祠”、“外翰第”,是客家人崇文厚德、孝友传家的真实写照,是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后裔崇尚人文教育,尊师重教的体现,也是居住在梅园书屋自然村落后裔耕读持家的精神缩影。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49b022454.jpg_800x600(no_cut).jpg    据有关文献史料记载:明朝中、末时期曾传、曾继武、曾官大、曾巽等数位贤达执教在此,书院已享有名声,明朝邑候吴公赠旌匾“首倡斯文”,明朝吴邑候讳思穆赠旌匾“凤毛济美”,清邑县令尹公赠匾“家传诗礼”。   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由梅园老师(姓名:曾克常,字:敦五;别号:梅园),在梅园书屋主教,振锋者五十余年,振起儒林。因梅园老师执教有方,教绩显著,逝世后,被广东学政万承风追赞为:“东江第一儒林”,并亲自向朝廷请赐“第一儒林”旌匾,以示褒奖。广州府龙门县令师保元赠旌匾:“名德流徽”,张俭赠旌匾:“九代书香”。
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44061ea0a.jpg_800x600(no_cut).jpg   据考证,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是当地学子、黎民百姓及江西福建近邻学子启蒙劝学,学习经史子集等经典的地方。繁盛时期,各地各姓门生前后多达1000余人。为国家及岭南各州、府、县输送各类人才,或进士及第、举人、拔贡、副榜、岁贡而为教谕,或为分府理盐务等等,人才济济,梅园书屋因文化教育出色的作为,得到时政与社会的肯定,确定了其在东江流域,明、清时期文化教育的最高地位。   一千多年的时光沉淀,形成了中国·墩头蓝·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系列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方侧影,见证了广东文化教育的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岭南文化一脉,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本地文化的典范。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经历变革洗礼,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幸运的是本地历代乡贤都在努力弘扬和尽力维护,使得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依然俊雅,旧貌尚存,大浪淘沙,梅园书屋依然屹立东江流域之上。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436a18b3b.jpg_800x600(no_cut).jpghttps://www.heping520.com/Data/thumbnail/share/images/forum/201712/08/5a2a41bbf13e7.jpg_800x600(no_cut).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国,为南国东江河之源而撰写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