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天哥 发表于 2013-2-15 14:23:39

上陵百龙村五龙围

上陵百龙村五龙围    大凡钟灵毓秀福地,必趋虎踞龙盘之势,和平县上陵百龙村深蕴奇水异峰,村上的五龙围,正应福祉显贵格局,多孕栋梁英才。笔者有幸在友人引荐下,于蛇年新春,到贵地采风撷英,

阿天哥 发表于 2013-2-15 14:24:13

上陵百龙村,由于周边的五个山头恰似五条龙脉扶荫村子,故村子称之为五龙围,在围子门前有二十多根石柱,上面刻有各个年代乡中举子考取的学名、官名。每考取一名,各竖碑一块,谓之“树碑立传,光宗耀祖”。

阿天哥 发表于 2013-2-15 14:24:47

据网友说“五龙围正式名称叫“兰台居”,由黄姓兰台公于明代始建,百龙村中所有的黄姓族人都是由此繁衍的,现在仍是黄姓族人居住,是百龙村中唯一的一座县级文保单位”。

阿天哥 发表于 2013-2-15 14:25:21

本帖最后由 阿天哥 于 2013-2-15 14:29 编辑

   其实五龙围屋内历史并非如是说,据说按历史的说法是一白、二李、三杨、四朱、五曾,说是大坝半坑曹姓人在此地掌鸭嫲,认李姓人为伯公,住在没落的李姓祠堂内,后来取代李姓人,故而才有大曹屋;一说是一白、二黄、三曾、四杨、五曹;另有一说是一杨、二郑、三朱、四曾、五白;还有一说是一曹、二黄、三郑、四曾、五杨,后来是叶姓取代郑姓;而更有一说围子里还曾冒岀个何屋排?又说杨姓屋场灯盏形,叶姓是船形,如今在此繁衍的是曹、黄、叶、曾、杨五姓,这些说法公说公有理,婆有婆文章,只是五龙围世代衍居的确实是五姓人,至于真正谜底如何?尚需细探究。
   五龙围远处是将军山,前有清旖碧绿的翠江河,是百龙定居曹姓始祖的曹仲谋公嗣孙兴建。该祠堂修建于清朝乾隆48年(1783年),祠堂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座东朝西,为典型的五进三栋三环结构客家建筑。祠堂外观整体性和美感也很强,墙线错落有致,灰瓦青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采用了砖木、石雕工艺,石雕的门、框、楣、坎槛、木刻的镂窗、木雕、窗棂、楹柱,祠堂总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大门用石条做门框,门页用硬质木材做成。整体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祠堂内分上厅,中厅各一个,上下天井,上下厅两侧有四个房间,大门侧有两个房间,两横屋和围龙各有30多间房间。厅堂前天井,既是风水顿财之库,又是采光通风之天窗。围龙前面铺满鹅卵石,俗称“化胎”。化胎功能主管“丁”,为宗族生育聚气之处,故有“千斤门楼,万斤化胎”之意。门前有一口大鱼塘,面积约3亩,传说是当地“风水生龙口”,而且还跟岑岗营农民起义军首领李文彪有关,从村头龙井古墓碑刻己辨倪端,古朝勅封土主李佩、李珍先人神位,修墓人竟然是曹悦、曹性、曹恒、曹凤四兄弟。   

阿天哥 发表于 2013-2-15 14:25:55

不过在此须特别说明的是,客家建筑历来融古雅、简洁、精美为一体,五龙围仍保留这种风格。大门内进,墙壁上右书: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下方分别是八斗家风和七步诗:八斗家风:源于曹植、字子建,从小聪明过人,《资治通鉴》卷四献帝建安六年,曹植十岁,能通读诗辞歌赋,数十万字,善属岀口成章,圣喻:才高八斗,唯有子建之信誉。七步诗:煮豆燃豆簊,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左墙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鸩之先鸣。下方为上八句和下八句诗句。上八句:祖宗血脉在山东,源流十三振荣公,光前文武在朝辅,裕后官员孝友忠;迁移闽省落基祖,基业宅仕作良翁,石壁乡中名誉显,葛藤坳上授诰封。下八句诗句:父取我名相潭身,教训义方心自灵,前言未岀知后语,从师说教我聪明,七岁初登孔孟地,十三科甲进皇宫,连登科甲会元职,二十二岁中翰林。上厅正殿挂有谯国堂牌匾,中厅悬有:朝庭恩赐匾额“恩荣”,恩荣意为:恩惠荣宠,即恩惠与荣耀并存。显示当年曹氏家族在当地大姓望族的气势。

阿天哥 发表于 2013-2-15 14:26:55

    文革时期,因为“破四旧”等原因,祠堂受到了破坏,门前大部分桅杆夹被打断,有的抬去做桥,有的抬到河边做洗衣板或者台阶,而祠堂内外的画像、雕刻、神位、字画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近年,其后人感念先人之风,召集了宗族人家重新修葺了祠堂。斯人已逝,故址犹存。五龙围是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重要载体,曹氏祠堂历经了沧桑和风雨,其每一块瓦砾,每一件物什,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客家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又是返朴归真、不忘祖先的客家精神的体现,是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三 发表于 2013-2-15 17:37:32

{:soso_e179:}如有机会,得去看看。是不是要有人带,才能去看的呀?

和平颠头囹 发表于 2013-2-15 18:52:17

没图的?

华南虎将 发表于 2013-2-16 09:37:55

天哥是不是相机坏了,怎么没图片

和平东方之子 发表于 2013-2-19 11:55:22

早就听说过,但没有去过,也不知“五龙围”是什么样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上陵百龙村五龙围